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会走路了,也会说话了,总得做点儿什么吧。那么多好玩的东西,那么多该做的事情,我都想试一试,我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处走走看看,可是爷爷奶奶总在喊:别碰着,别摔了!
  我想自己喝水,妈妈会说:宝宝,别把杯子摔了!
  爸爸带我出去玩,总是拉紧我的手或是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唉!我还没做什么呢,他们就知道我会犯错误了,真让人扫兴!我做点儿什么他们就为我担心,总有一天,他们又会因为我什么都不想做,也什么都不会做而着急。
1~2岁(3)
周围的人和景物我们已习以为常,可是对于刚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好奇是求知的动力,探索是学习的开始。好好爱护孩子身上这一份天生的欲望和勇气,为它的成长提供一块沃土,这将是父母送给孩子终生得益的财富。不要过多地限制和责备,更不要在孩子将要做什么事情之前就提醒他可能出现坏的结果。因为稚嫩的好奇心和勇气经不起伤害,还因为一个缩手缩脚的孩子将来是不会有太大的作为的。
  我们可以经常这样与孩子对话:
  吃饭时——“来,宝宝,自己拿着勺子,好,宝宝自己会吃饭了。”妈妈坐在孩子的身边,帮孩子扶一扶碗。
  晚上,一家人休闲时——“宝宝,帮爸爸把报纸拿来好吗?对,就是那张,谢谢,你真棒!”爸爸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孩子。
  带孩子去户外游玩时——“宝宝,你看,这花多美呀!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你闻闻,还有香味呢!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红色的壳子,还有黑点儿,噢!它飞了!是一只小瓢虫,你发现了一只瓢虫!”
  给孩子洗澡时——“宝宝,摸摸这水热吗?烫着了是吗?妈妈再加一点儿凉水就好了。再试一试,不凉也不热,给宝宝洗澡正好。”
  这样做,就是在协助孩子一起来探究世界,给孩子参与日常生活、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必刻意去教,不知不觉间,孩子饶有兴趣地认识了很多事情。
  我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你要孩子真诚,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孩子。
  在孩子还不懂得辨别真假的时候,他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真的。
  那时,你可以很轻松地扮演一个魔术师。尽管你没受过专业训练,表演拙劣,露出很多马脚,但孩子仍相信你真的会把手绢吞到肚子里,你会让杯子里的苹果莫名其妙地消失。他会一直好奇、还有些吃惊地看着,对你充满了崇拜之情。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一个邻居在楼下逗孩子说:“你喊我阿姨,我就给你糖吃。”孩子喊了“阿姨”,可是阿姨并没有带糖,她只是随意地逗孩子玩,孩子喊过之后,阿姨就忘记了,转身就走。孩子可能会一直跟着她,因为他一直相信“阿姨给糖”。孩子是那么天真!他相信他所听到、看到的一切,对任何人都充满了信赖,毫不怀疑,毫不设防。在成|人的世界里这几乎是神话,但对于孩子这很自然。孩子是可爱的,可爱的主要成分就是天真。
  孩子终究是要适应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世俗社会,他的天真终究要改变一些,但至少我们希望在他的品格中多保留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和欺骗。一个以诚相待的社会给人轻松、快乐的感觉会多一些。
  那些把孩子的天真当成开心果的人,他们喜欢孩子的方式是近乎把孩子当成小动物般去逗弄。
  作为父母,我们无须去有意培养孩子的纯真,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但一定要有意保护孩子稚弱的心灵。不欺骗他,不利用他,阻止他人拿孩子的天真来寻开心。
  当然,也不要因此伤了和气。你可以委婉地替孩子解围,如拿一件玩具给孩子,以分散他的注意力,或主动与邻里交谈。
  我学得很像吧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不必太在意孩子的不良表现,忽视它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模仿是孩子的最佳学习策略,对与他亲近的大人和周围事物的模仿,会让他们具有长大成|人的感觉。最初,他并不懂得辨别真伪良莠,凡是能引起他注意的,他都可能有意无意地学习。我们也很难控制他所处的环境,因此,孩子模仿到的言行有好有坏。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对于好的言行及时用拥抱、微笑、奖赏等方式表示肯定、赞赏,会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巩固、发扬。那么,不好的言行该如何对待呢?
1~2岁(4)
“孩子刚会说成句的话,怎么就学会骂人了?”“小小的孩子怎么可以撒谎呢!”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会变坏,随时提防着孩子不良品行的出现。有一位母亲说她最讨厌的品行就是撒谎,不诚实,在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就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可是她的孩子仍然会撒谎。
  可以肯定地说,1岁多的孩子说出脏话,或有其他的不良言行,决不是品行问题,可能仅仅是模仿,或当成一种游戏,孩子是无意的。
  如果父母太关注,对孩子无意间的言行表现出过度的惊讶,赞赏,或气愤。比如,“你怎么学会骂人了!长本事了!”“以后不许再说这样的话!”,“你说什么呢?再说一遍!看我不揍你!”如此教训孩子都有可能起到强化作用,也就是虽然我们的本意是要让孩子知道那样说话不好,警戒孩子不要再说,但不当的教训方式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因此记得更清楚了,说得更多了,或故意以此引起父母的关注。还有一种可能是,严厉的惩罚可能使孩子当时不敢说了,在他想故意制造麻烦时又说了出来,因为他已经知道这句话能引起父母的注意,甚至让父母生气。
  有些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忽视,只有他犯错误时才会引起注意,父母的反应经常很强烈。一旦孩子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就会用故意惹人生气的方法。这些孩子上学后,如果在班里仍受到忽视,也可能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老师。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可以参考以下对策。
  1父母自己首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为孩子的不良言行决不是自发的,她的首要模仿对象就是父母。
  2注意你们居住的小环境,如你们所处的社区、邻里、他经常接触的周围的亲朋好友等。“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
  3一旦孩子有不良言行,最好的方法是忽视。当作没有听见看见,不给任何强化的反应,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
  我哪儿错了
  
  在不懂道理的年纪,孩子犯了错误,首选的方法是自然惩罚,但要适度。  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你怕它烫伤孩子,会跟孩子说:“宝宝,别碰它,会烫伤的。”家里有火炉、暖壶、尖利的东西,你也会格外小心,会反复跟孩子讲“别摸这个,会碰伤。”孩子置之不理,仍依然故我,不必着急。你可以试试自然惩罚的方法。
  如果孩子执意要拿盛开水的杯子,不用急于告诉他会烫伤,他可能根本不理解“烫伤”的含义,索性就让它拿一下,他感觉到疼痛,会很快缩回手,这时你再跟他说“烫着了吧?烫伤是很疼的,下一次要小心。”他会把“烫”和疼的感觉联系起来,类似的盛着开水的杯子不会再去拿。当你再一次向他发出“会烫着”的警告时,他会想到“那是很疼的”感觉。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如果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某些东西对他的害处,他会自行回避。自然惩罚是让孩子自己接受事件本身的自然结果,让他在真实的感受中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种方法可能比父母没完没了的警告更有效。当然,必须是在对孩子没有大伤害的前提下。
  孩子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他自主的探索中,这种能力会发挥出来。在磕碰撞伤中,他还会学习很多保护自己的经验。如果我们过度保护、限制他的活动,就剥夺了他发挥本能的机会,或压抑了自我保护的欲望,时间长了,孩子就更加不知深浅,完全依赖大人的保护。
1~2岁(5)
小孩子经常会受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提醒,警告,指导,帮助孩子处理伤口是必要的。只要不是过分严重,千万不要因此限制孩子的活动,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受伤很可怕的印象。
  有人认为,在孩子听不懂道理的时候,犯了错误,打是很有效的。很多父母都有情急之下打孩子的经历。
  记得我的孩子1岁多的时候,一天晚上,因为玩得兴奋,延误了上床的时间,我对他说:“你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我很着急!”他扬起脸来,认真地问我:“什么是‘着急’?”在这样的年龄,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忍心惩罚他,因为在孩子的天真里,确实还没有很清晰的是非对错的界限。皮肉之苦很容易让孩子害怕,退缩,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做事缩手缩脚的人。如果父母借此机会发泄愤怒的情绪就更可怕了。
  别吓唬我
  
  吓唬孩子很有效,但很愚蠢。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爷爷、奶奶追着孙女喂饭,追累了就喊:“再不好好吃饭,警察就把你抓走!”哄孩子睡觉的妈妈已经很累了,会说“快点儿睡吧,否则大灰狼会把你叼走!”、“别闹了,大老虎要来了!”孩子怕打针,就说:“你会病死的!”爸爸会用“再闹我打死你!”之类的话威胁孩子。
  孩子并不知道“警察”、“老虎”、“大灰狼”、“死”是什么,但从大人的表情上,他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那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
  吓唬和威胁是大人无能的表现:我们对你已经无可奈何,让一种可怕的东西代替我们吧。给孩子这样的信息,结果要么是让孩子莫名其妙地恐惧,要么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有些孩子长大后仍然害怕一些莫须有的东西,胆小、善于想像可怕的情景。还有的孩子对大人严厉的警告当作耳旁风,因为爸爸已说过无数次“打死他”,但从未付诸行动,威胁、恐吓也就毫无实际意义了。
  我们为什么不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多动些脑筋呢?这是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许多东西都在急速更新,为什么管孩子的老方法不能变一变呢?
  我能玩沙子吗
  
  父母不喜欢孩子脏兮兮的样子,但不能因此剥夺了孩子尽情玩耍的权利。
  为孩子挑选漂亮的衣服、精致的玩具是父母的一大乐趣,而孩子的乐趣又是什么呢?孩子似乎对那些价格昂贵,做工精细的玩具只有一时的兴趣,而对户外的一堆沙子,几根木棍却有着持久的兴趣。两只小手脏兮兮的,满脸灰土,鞋子里装满沙砾,两只眼睛却是晶莹闪烁,由衷地露出尽情尽兴的欢乐。
  妈妈心疼那身新买的衣服,担心沙子迷了眼,害怕细菌被吃到嘴里。
  总之,做父母的不大情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沙山上滚爬,拿着木棍乱跑。宁愿花钱买很多玩具,把孩子拴在家里。带孩子去公园,也宁愿花钱让孩子玩一些游乐器械,也不愿让孩子在柔软的草地上奔跑,在水塘边玩泥巴,在树阴下观看蚂蚁打架。
  周末,在公园里,我常见到打扮得很规整、体面的父母牵着同样规整的小孩子在散步。母亲穿着笔挺的裙装,高跟鞋,自己活动受到限制,也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如果在商店、电影院、酒店这样的打扮是适宜的,在公园,尤其是同小孩子在一起就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对于孩子,一张蓬头垢面的、天真烂漫的笑脸,比整洁、规范、拘谨的“服装展览”更使人心动。 
1~2岁(6)
其实,孩子天生有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这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所必须的。一个健康、活泼、乐观、善良、自由、富有创造活力的孩子,必然是一个天性没有受到压抑的孩子;必然是一个与大自然有着亲密接触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由衷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点滴积累起来的。真正认识自然不是在书本里、字句里、课堂上,而是在鲜活的生命里和自发的兴趣中。
  希望有一个热爱大自然、健康、活泼、善良的孩子的父母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不必劳民伤财地为孩子挑选很多玩具,把逛商店的时间用来带孩子去公园,特别挑选阳光明媚、自然景观迷人的地方,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一堆沙子,几粒石子足以令孩子开心。
  2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父母和孩子都换上宽松自在的休闲装,父母和孩子一样放松身心,不必拘泥于身份和体面,不要让虚荣拘禁了自在的心性。
  3尽量不要限制孩子自发的活动,只要没有大的伤害就行了。
  4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玩沙子,可以用盆子盛上沙子送给他做玩具。
  5孩子的衣服舒适比漂亮更重要,不要因为大人的嗜好而剥夺了孩子的乐趣。
  为我加油吧
  
  支持和鼓励是孩子自信心成长的营养品,经常向你的孩子竖起大拇指吧。
  在我们用手指表示对他人的态度、看法时,食指、大拇指和小拇指是最常用到的。习惯上用食指表示指示、警告、批评,甚至痛斥、辱骂。小拇指表示蔑视、鄙夷、看不起,通常包含着对人格的污辱。大拇指则表示赞赏、鼓励、欣赏,那是对人生的喝彩。每个人都喜欢看到别人为他坚起大拇指,那将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
  刚刚踏上人生之旅的孩子,还不懂得确认自己的成功,但他已能感受到经由自己的努力而做成一件事很愉快。他也能从大人对他所做的事情的反应上了解这件事的意义。他还懂得要表现得尽量好些以博得父母的欢心。他把成|人的赞扬、奖赏当成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许多时候,他甚至是通过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评价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这一时期会持续到青春期的到来。
  生命一旦形成,就会利用父母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尽力成长。孩子天生就有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他会尽力展现生命的力量和价值,他会主动尝试学习,他会努力把他做的事情做得好些。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会成为他成长的强大驱动力。
  你的孩子自己试着滑滑梯,你对他说“加油!宝宝。”他的尝试成功了,你张开双臂迎接一个凯旋的小勇士,兴奋地对他说“你真棒!学会滑滑梯了!”“妈妈真为你高兴。”“你很勇敢!”
  你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你对他点点头,竖起大拇指,不必说话,孩子已心领神会。
  孩子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干成一件事,而你能确定那是他力所能及的,你可以鼓励他“试试看,你能行!”“妈妈(或爸爸)相信你能行!”
  “你能行”,“你真棒”,“我们为你高兴”,再加上大拇指是孩子成长的助力。

()免费电子书下载
  孩子是在你们的赞许中成长的,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取得成功所必须的自信心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自信的人,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失败。
  遗憾的是我经常接触一些因望子成龙心切而一开始就用很高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一言一行的父母,他们只对孩子的错误感兴趣,似乎觉得孩子做的好是应该的,表扬会使孩子自满,父母的职责就是防范和矫正孩子的错误,他们喜欢以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训、指责孩子,最常用的手指是食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造就出一个听话的、规范的孩子,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父母的烦恼会与日俱增。
1~2岁(7)
藏起对孩子的担心,表达对孩子进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