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让人震撼的。我在这里也学到很多。但是坦诚地 说,我不再考虑续约。本来我是打算 6 月就和你说 的,但是你知道,当时谷歌中国忽然发生了急需处 理的事情,我想我在那个时候一定不能离开。我告
诉自己,一定要将那件事情负责地解决之后才可以 离开。现在,艾伦,所有的业务都恢复了正常,我
想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艾伦不再像平日那样波澜不惊地微笑。此时, 他的语气变得急促,“开复,你先听我说好吗?我们 最近整合了欧洲的团队,任命了 Nelson Mattos 做 全欧洲的产品和工程总裁。我们正在讨论,让你做 亚太区的产品和工程总裁,负责日本、韩国、印度、 东南亚、澳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研发和市 场开发。你再考虑考虑?”
“谢谢你,艾伦,我真的不是来要求更高的职 位和更高的薪水的。我非常感谢公司对我的安排, 但我想我已经下定了决心。谷歌中国现在已经发展 到一个平稳的阶段。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 憾,但我想现在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 我想去弥补它。那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 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 的工作。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 真的很怕来不及了。”
“你是说,你想自己去做创业的工作吗?自己
做?”
“没错!”
艾伦沉吟了一会儿,空气里一阵沉默。我想, 他心里一定在说:“他疯了吗?他疯了吗?”是的, 这个举动看似有些疯狂。但是,在登上飞往加利福 尼亚的飞机之前,我已经告诉自己,我想好了,不
再动摇。
站起身,我看到窗外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如茵 绿草,一个大大的露天剧场在远处静静地独处着。
硅谷 8 月的清晨,空气竟然有丝丝的凉意。此时此 刻的我,内心无比轻松。
的确,Google 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也 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现在,我面对的是价值 上千万美元的股票和薪水,一个风光诱人兼具辛苦 的职位,一个被天才们包围的工作环境。当我尝试 着把离开谷歌的决定告诉身边的亲人时,他们不禁 瞪大了眼睛惊呼:“什么,你开玩笑?世界上还有更 好的工作吗?”
是的,这样的工作机会已经千载难逢,那还有 什么能够让我痛下决心呢?

我想,那就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了。当一
个微小的火种慢慢地在心里闪烁,最终蔓延成为燃 烧的火焰;当一个并不清晰的潜意识渐渐地野蛮生 长,成为了明确的意志;我想,这就是作出改变的 时候了。这和我此前很多次的人生经验相似,每一 次放弃,都有争议,都有挣扎,都有留恋。但是最 终通过理性走向平静,我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弃 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但人们只有 倾听内心的声音,真正做到“舍弃”,才可能让自己 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的下一个“理想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会越 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
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 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因此,我坚定地在此刻作出选择,生怕日后再 没有机会。
回望我的工作经历,经过苹果、SGI、微软、 Google 四个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我感觉到内心渐 渐充满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我从心底生发出很

多有关产品的奇思妙想,我的一些思绪常常在空气
中驰骋,却又被眼前现实中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没。 逐渐的,我希望我能有不囿于眼前紧密的日程表的 一片空间,能够放松地让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 发芽,以至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去“惊喜”。不仅 如此,我希望把所有聪明人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集 中到一个盒子里,然后让它们经过碰撞,擦出火花, 最终经过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形成独立的团队 投入运作。我的理想是让这个盒子成为“哈利·波 特的魔法书”,产生“改变世界某个细枝末节”的魔
力。
在谷歌中国工作期间,时常有人问我对别的工
作是否感兴趣?也有猎头悄悄地给我写信。但是, 我恪守着对谷歌的承诺,尽心尽力、忠实地跟随着 那些紧密的时间表旋转。今天,当一个新的节点出 现的时候,我知道谷歌中国已经从平地跃起,走入 了大多数网民的视线,成为一家成熟、稳健、受人 喜爱的公司。此时,我终于看到那片更广阔的森林
向我招手,尽管通向那里的道路也许满是荆棘。
过去这 11 年断断续续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以及
父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充满了难以 表述的感情。因此我毫不迟疑地仍将下一个目的地 定位在这里。尤其是我与中国青年十年的交流与接 触,让我相信这里的智慧内存无比强大。
父亲曾经想写一本书,叫《中国人未来的希望》, 而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和中国的青年有着近距离 的交流。我相信,中国青年的未来,正是中国人未 来的希望。因此,当时机逐渐成熟,我终于可以轻 装前进,和中国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时,我将把毕生 工作所得的经验亲手教给他们。
是的,这就是我的新选择了。
审视自身,为什么我的内心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呢?我与我在读博士期间的同学兰迪·鲍许教授有 着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兰迪在过世前曾 经做过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 的童年梦想》,该讲座的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上被点 播了上千万次,《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 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兰迪除了告诉人们应该不断

打破自己内心的砖墙,克服恐惧追寻自己内心的梦
想之外,还讲到了真正伟大的目标:帮助别人完成 梦想,做一个助人圆梦者。
他说:“我发现,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 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越来越 相信,当我已经完成了很多梦想之后,我更大的愿 望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这将比个人单独的 成功更具有意义,也可以将我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 放至最大。
我一直认为兰迪教授所说的“Lead your life
(引领我的一生)”这句话既简短有力又意味深长。 “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过 一生)”,也就是说,不要只是“过一生”,而是要用 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 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 态度来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人的一 生就不会再有遗憾。而如果说之前的选择我是在一 个框架之下,那么现在的选择,更有“Lead my life”
的色彩。
因此,我热切盼望着和中国的年轻人并肩作战
的日子,那将是一段更为大胆的、未知的旅途。 这就是我最新的关于选择的故事。在这本书中,
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将会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每 一步走出都会决定着“人生下一步”这个严肃的命 题。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紧张。很多的中国青 年都在不同的场合问我,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
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
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
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劝慰年轻人的那样, “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 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 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第一章 顽童
   ■那一刻 ,母亲 脸上掩饰 不住的 兴 奋 和 自 豪 , 即便再过 几十年 ,我也不 会忘记 :我那 时才知 道, 自己一丁 点儿的 成功就可 以让母 亲那么 的骄傲 。
   ■在中国,父母对 弦子特 别关爱,生怕孩 子受 一点伤害 ,不愿 让弦子冒 险尝试 与众不 同的东 西。 其实,孩 子从小 就需要独 立性、 责任心 、选择 力和 判断力。 很庆幸 的是,旱 在四十 年前, 我父母 就把 选择权交 给了我 ,让我成 为了自 己的主 人。
   ■?书不算是 礼物,你 要买多少 书,只要 是中 外名著, 随时都 可以买?
■母亲像 打造一 块璞玉一 样,精心 地打磨 和教
育我。是 她教会 了我什么 是严谨 和务实 ,什幺 是品 行和礼仪 ,什 么是快 乐和温馨 ,什 幺是忠 孝和诚 信。
■父亲的 冷静却 让我感到 意外,他 只是把 我叫
到他跟前 说,?希望 你以后不 要让自 己这么 失望? 这句话掷 地有声 ,它 的力量 ,让我 的愧疾 到了极 点, 那种突如 其来的 自卑和悔 恨,让 我感觉 到自己 如此 失落。从 此之后 ,我时时 刻刻铭 记着这 匀话, 这让 我内。的 城堡里 有了一个 守望者 ,让我 以后, 绝对 不会再让 自己失 望。
父亲 和 母亲 的 相遇
翻开旧旧的相册,发现勇于选择的基因早就埋 藏在父辈的血脉中。父亲曾只身跳上通往日本的航 船,苦学 5 年。母亲在 12 岁的时候就自己做主,踏 上一列从东北开往北京的列车,执掌自己的命运。 两个人在人生某一个节点奇妙地相遇。
1938 年的冬天,抗日战争的烽火弥漫了大半个 中国,北平、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纷纷沦陷,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西安某地,任职于陕西省“战时行政人员训练
所”的李天民正在进行抗战宣讲,抗战形势不容乐 观,台下青年们的激情被台上这个年轻人点燃了。 爱国演讲使这个年轻人周身散发出迷人的光芒,他 个头不高,但情绪激昂,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此时, 他并不知道,在台下的茫茫人海中,有一个 l9 岁的 年轻女孩,正满眼爱慕地注视着他。
那就是我的母亲,王雅清。那一天,是我父亲 母亲的第一次相遇。这次相遇,也是他们相伴 50 载风雨人生的起点。
站在演讲台上的李天民,就是我的父亲,l909 年生于四川华阳(现今的成都市华阳镇)。父亲不苟 言笑,严肃谨慎,加上我 ll 岁时又远渡重洋,此后 多年在美国生活。所以,天然的距离导致一条无形 的鸿沟,让我和父亲沟通很少。
所以,关于父亲,很多细节现在已经无从知晓, 这成了我最大的遗憾。此后多年,我把对他的了解, 尽最大的努力拼接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画。
对于父亲,我的五姐李开敏曾经写文章对他有
点滴回忆,“父亲 l3 岁从军,身高还不及枪杆子高,
后来因为内乱,部队解散,重返家园,曾被安排到 一父执辈家中协助管家,但父亲一心向学,后经何 姓乡亲的赞助,前往日本留学。”
母亲告诉我,不懂日语的父亲,寒窗苦渎 5 年, 获得了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那段时间,独在异 国他乡的父亲经常感觉寂寞。晚年的时候,他多次 回忆起当年的留学生活,每当想起一位中国太太吟 唱《阳关三叠》一解乡愁,都会为之动容,不能自
已。
从日本回国以后,父亲先是在南京《中国日报》 任总编辑,他在当时算是个才子,文笔极佳。后来, 父亲在“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抗战前参加民 族复兴运动,后又至西安行政训练所办理训导教务, 在成都“青年团”工作,任干事长。1948 年,他当 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
在遇到我母亲之前,父亲曾结过一次婚。那时 候他也就 l9 岁,婚后留有一儿一女,也就是后来跟 随我母亲生活的大姐和大哥。不过,父亲的第一任

妻子在生下老二后不久就过世了。父亲十分悲痛,
这也导致他之后 4 年没有再婚。我真不知道他是怎 样拉扯着一双儿女,度过这 4 年漫长岁月的。
母亲和父亲性格迥异。她年轻时候的经历更像 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险记,一部现代女性奔向自由 的奇趣史。
母亲出生在东北(辽宁通辽),是家里最小的孩 子,她的哥哥姐姐都生得人高马大,她却只有一米 五八。据说,她从小就像个男孩儿,性格活泼爽朗, 喜欢各种体育运动。不过很快,这种无忧无虑的生 活就结束了。
1931 年,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了傀儡政权,时 局纷乱,人心惶惶。那一年,母亲只有 12 岁,却毅 然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跳上火车,跟随流亡 学生到了北京,从此背井离乡,与家人经别数年。 后来,我发现我的命运与母亲惊人的相似,也是 ll 岁那年,我离开了台湾。
在北京,母亲和流亡学生一起,在天坛附近继 续求学,上了东北人专为流亡学生设立的一所中学。

6 年后,她考上了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只身闯
荡大上海。
母亲老爱给我们讲她当年上海之行的一次“壮 举”。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上,母亲靠车窗坐着,悠 闲地用勺挖半个西瓜吃,站台上,几个小混混不怀 好意地冲她指指点点。过了一会儿,笛声长鸣,火 车就要开动,这时,母亲冲那几个混混招招手,等 他们不明就里地跑到窗前,母亲一扬手,半个西瓜 啪的一声扣在了一个混混的脑袋上。此时,火车缓 缓离站,将几个呆住的小混混远远抛在了身后。
多年以后,做了祖母的母亲还经常给我的两个 女儿讲起这段往事,女儿们常被逗得哈哈大笑。
在上海东南体专,母亲专修体育,她的短跑成 绩非常突出,曾经拿到过全国第二。她当时的梦想 是参加一次奥运会,甚至开始为 l940 年的奥运会作 准备,但是无奈,因为“二战”的原因,那届奥运 会取消了,母亲的奥运梦也因此破灭。
母亲年轻的时候端庄美丽,她最常向我展示的 是一张卷着头发、穿着舞会盛装的照片。这张照片

被照相馆老板看中,放大数倍挂在了照相馆门口。
没想到,这张巨幅照片常常引起复旦大学男生们的 关注,一些男生总能通过照相馆老板问到母亲的地 址,跑到东南体专偷偷地“欣赏”。据母亲说,当时 怎么也算是“轰动一时”了。
母亲到了 80 多岁,还经常回忆起这段往事,自 己年轻时的“辉煌”还能让她小小地得意一番。母 亲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开心的、淘气的形象。
时间回到 l938 年父母亲初相遇的那个下午,正 在陕西省“战时行政人员训练所”受训的汉中女教 师,我的母亲,站在聆听抗战宣讲的人群中间。一 个身材不高的四川人,我的父亲,正操着一口川音 演讲,他专注的表情、幽默的言语和火热的激情深 深地吸引了母亲。一种奇妙的感情在她的头脑里升 腾,直到宣讲结束,她的眼神再也没离开过他。
说来也巧,母亲在体专的一个“闺密”正好是 四川省“青年团”任觉五的夫人。通过任氏夫妻介 绍,母亲终于和父亲见面了,两个年龄相差 l0 岁的 年轻人就这样恋爱了。

我的 出 生
1939 年,父亲和母亲相恋一年后结婚。母亲跟 随父亲回到四川,小两口单住一年后,搬去跟我严 厉的祖母和父亲的两个孩子一起生活。
那时候,我的母亲只有 20 岁,父亲的两个孩子,
一个 6 岁,是我的大姐李开芸,一个 4 岁,是我的 大哥李开宁,他们刚开始很排斥这个“后妈”,甚至 拿东西扔她,但这个“后妈”对他们视若己出,他 们后来也渐渐地爱上了母亲,一生都把她当亲生母 亲看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身心俱疲, 拉扯他们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