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塞万提斯说:“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 药!”在谷歌中国成立两年后,有记者在回忆这段时 间的文章中把我称为“最能熬的人”,也把谷歌中国 的路线图描绘成“最熬人的一条路”。因为,当我们 的搜索质量改善了很多而用户没有注意到的时候, 工程师们就会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收到了成效。
与此同时,有关我的离职传闻也风起云涌地在 网络上此起彼伏,针对我个人的攻击也不断在互联

网上涌现,这便更将这种“熬”的痛苦推波助澜到
一个新的高度。有趣的是,这种离职风波每半年就 出现一次,而且几乎总在谷歌中国的业绩默默爬升 之际,这种传闻就会不期而至。并且每次“发作” 的过程都惊人的相似,先是出现在某个 BBS 上,之 后就会迅速遍及整个互联网。
这种每半年一次子虚乌有的蓄意中伤,除了对
我造成负面影响之外,也可能会打击员工的士气。 对于这些谣言,每一次都有不明真相的人相信、怀 疑和询问。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不希望这种谣言 对员工的信心有任何的动摇,因此,每一次我都将 所有的心事自己扛下,我不希望员工看到一个不能 担当的老板。
所幸的是,谷歌的坚持逐渐得到了网民的认可。
2007 年年初,经过工程师们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 琢,我们的中文搜索已经变得越来越好。而且,对 网页抓取的信息,也开始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了。
在那一年,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研发总监 刘骏颇为感慨地说:过去一年在谷歌只做了中文搜

索这一件事情,而谷歌中文网页搜索也在过去一年
实现了四个第一,即:第一次实现多种信息的完全 整合、数百亿中文网页收录量、跨语言搜索、大规 模即时网页的收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论坛上终于可以重新 看到网友谈论谷歌搜索的“好话”了,谷歌的“粉 丝”最早选择了回来。后来,谷歌通过与新浪的合 作,把这些好评更广泛地传播出去。2007 年之后 , 谷歌的流量明显上升,而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当工程师的数量从 20 人上升到 100 人的时候,我们 又开始在产品线上作多种尝试,比如鼓励工程师用
20%的工作时间随意开发自己喜欢的产品。
如果 2006 年是谷歌的基础年,2007 年就应该 定义为谷歌的“产品年”。从 2007 年年初,谷歌中 国的流量曲线终于开始向上回升,这意味着我们的 坚持终于开始得到用户的认可!
经过 2006 年一年的修炼,从 2007 年以后,我 开始鼓励员工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干。于是员 工开始利用 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是工

程师们“百花齐放”的一年,谷歌陆续推出包括图
书搜索、谷歌地图、热榜、导航、谷歌拼音、谷歌 生活搜索等多款本地化产品。
在这一年里,谷歌还通过入股、收购、结盟等 方式来增加合作伙伴。1 月 4 日,谷歌联手讨伐推 出移动搜索;6 月 11 日,谷歌宣布结盟新浪搜索业
务;8 月,宣布与天涯合作推出“天涯问答”、“天 涯来吧”;年底,谷歌中国收购 265。??从电信 运营商,到门户网站、中小网站,再到大众流行软 件,谷歌在 2007 年正通过资本并购、合作、结盟门 户网站等形式来提升在华的综合实力,并形成在华 的战略布局。
这一年,我们还在不断进行谷歌本土化的工作, 比如谷歌 2007 年新发布的 24 项产品和服务里面, 谷歌拼音输入法、热榜、生活搜索、265 网站导航 服务均是针对中国用户推出的服务。另外,我们所 有在中国推出的产品 100%由本土团队决定,不需要 美国批准,几乎像本土公司一样运营。跨国互联网 公司要打破“贵族的宿命”,那就需要中国的团队创

造中国用户需要的技术,而不是让美国的团队做技
术,中国的团队只是做营销。很庆幸,谷歌中国可 以做到这一点。
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谷歌依然在坚持提 升搜索体验方面拼尽全力!2007 年,当时在谷歌的 山景城总部,谷歌 CEO 艾瑞克·施密特已经提出了 一个伟大的想法,那就是“整合搜索”。当用户在搜 索信息的时候,我们要“一次到位”地把所有相关 内容都罗列出来,并且做出精准的排序。这么一来, 搜索的差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数字,而是人人可懂 的理念。即使站在两米之外,也可以让任何人马上 发现它的优秀之处。
基于这个重大认知,在 2008 年来临的时候,我 们把整合搜索作为整个谷歌中国需要专注的地方,
因此 2008 年可以称做“整合年”。
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搜索体验的提升不言而喻,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体验到在谷歌搜索信息时,信息 变得更多元化、更智能化和更个性化。
比如用户今天想了解招商银行的公司信息,在
搜索框里键入“招商银行” 这四个字,你会得到招
商银行股票的走势图、它的股价和相关信息。同样, 在搜索框里键入“周杰伦”,下面就会自动出现“周 董”的专辑、视频和新闻等等。而且,这种新一代 的搜索技术不仅能够处理“招商银行”、“周杰伦” 这样的热门搜索词,许多冷门搜索词也一样可以实 现多元化、一次到位的搜索效果。
伴随着 2007 年“产品年”和 2008 年“整合年” 的强力推进,我们的搜索营收市场份额已经从 2006
年的 16。1%提高到 2009 年的 31。0%。虽然搜索距离 第一还有一些距离,但是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 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都在 2009 年成为在中国使 用率第一的相关软件。这些就是对谷歌中国所有员 工 3 年来所付出汗水的最好回报。
另外,2008 年 11 月,中国互联网爆发的“竞 价排名”风波也让中国 2 亿多网民的目光集中到搜 索引擎的公正性上来。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更多的 网民希望在第一页能看到公正排名的搜索结果,而 不仅仅是推广的广告。“用户体验”从未像今天这样

受到上亿网民的集中关注。而搜索结果和广告完全
分开的谷歌模式也终于得到网民的理解,这也让坚 持自己模式的谷歌终于感觉到坚守的意义。
在 2009 年 2 月的谷歌员工大会上,谷歌的产品 经理许斐用卡通连环画的方式做成了一个 PPT。漫 画中的小人儿在用 2009 年谷歌的各种技术去谈恋 爱:小人儿和女朋友用谷歌音乐听歌;小人儿用手 机上的谷歌软件搜索购物信息并比较价钱;走在路 上,他们用清晰的手机谷歌地图为自己指路,并查 看实时的流量交通;最后,PPT 中的小人儿幸福地 和女朋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最后,我看到一行对 2009 年谷歌中国和谷歌员 工的期望:
 Pervasive  through  Focus ——经过 专注, 达 到普及
不管前途是否充满泥泞,用户始终在谷歌中国 公司的心中,在谷歌中国 700 多名员工的心中。

再见 , 谷歌
在 2008 年,我已经开始接管谷歌面临挑战的韩 国团队和迅速成长的东南亚市场。但是,我越来越 意识到,管理更大的团队不是我心中的目标,我更 喜欢从无到有的创造,而不是经营一个巨无霸。
尽管这是一家精彩的公司,但是告别终究是难 免的。尽管内心充满了不舍,但是更强大的选择的 力量,最终让我作出“追随我心”的决定。
总结在谷歌中国工作的四年,这是一个既令人 兴奋,也十分辛苦的四年。对于我的职业生涯来说, 这既是一个高峰,也是有着无限风光的险峰。我相 信,无论是我,还是谷歌中国,都从这四年中学习 到了很多。
第一,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需要长期的承诺 与耐心。谷歌对中国的承诺与耐心是跨国互联网公 司中最强的。谷歌的商业模式也是适合中国的,它

的理念是先得到用户,再经过搜索广告赚钱。因此,
我们的目标是第一年专注搜索,第二年推出众多产 品,第三年是看流量,到第四年才看赢利。可以说, 是四年的耐心让我们达到了赢利。
第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需要速度。谷歌 的技术平台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帮助谷歌 中国公司更快地做出产品(例如 24 小时做出春运地 图)。但是,谷歌的大部分产品都要经过总部的评估, 以确保不伤害别的国家的用户,不违背公司的政策, 不造成数据中心崩溃等。这些评估对公司来说是一 种必要的保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公司迈进的 步伐放缓,让工程师效率降低。
第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信任和放权。 谷歌中国的放权程度应该是跨国企业中相当高的, 所以能做出谷歌音乐这样全球唯一的产品,也能投 资八家本土公司。
如果谈到谷歌中国公司下一步的关键是什么, 那么我会说是谷歌品牌的认知和谷歌产品的普及。 尽管谷歌中国的产品线已经做得相当好,整体上来

说是超越竞争对手的,但是谷歌的品牌认知度还远
远不够。很多用户仍然认为谷歌是很遥远的美国品 牌,专长是做英文的产品。因此,在离开之际,我 特意向总部提出:谷歌中国不可能像美国谷歌那样, 仅仅期望优质产品经过网络迅速传播,而赢得市场。 在中国,我们需要做很多美国公司不必做的事情, 例如使用传统媒体提升品牌,例如到高校传播产品。 这些,总部过去都不是特别理解,因此我们在过去 的一年做了很多试点,也得到很多数据。在离开谷 歌之前,我希望用最后的一次汇报,证实这些工作 的重要性。在汇报上,我提到了在过去一年派出工 程师走遍 300 家高校做讲座,之后衡量出产品在这 些高校的使用率的增长。我也提到了今年刻意受邀, 做了《天天向上》、《咏乐汇》、《鲁豫有约》等节目, 节目播出后谷歌产品的使用率很快有了提升。由此, 我提出了一个推广计划,即,经过传统媒体和高校 活动提高谷歌品牌的认知度和谷歌产品的普及度。
我想,这是我能为谷歌中国所做的最后一件事
了。
非常感谢这四年带来的美好回忆,我想,我的
身体里已经存留了一份“小飞侠”的天真,它让我 一往无前地继续前行。
第十一章 世界 因你不 同
   ■中国的 大学生 是非常优 秀的,但 我却越 来越 多地感受 到他们 的内心困 惑。面 对着望 子成龙 的父 母、应试 教育体 制束缚下 的学校 和老师 、急功 近利 的社会心 态,这 些都让他 们很多 人在路 途中陷 于迷
失。
■所以, 每每离 开高校我 都会暗 自感叹 :? 是
否可能有 这么一 天,校长 引以为 豪是该 校聘用 的那 些学识渊 博、声 名卓著的 大师, 而非华 丽的大 楼; 校长激情 畅谈的 是无私的 教育理 想,而 非大而 无当 的校园?是否 还能有 这么一天 ,高 校里走 出的每 一个 毕业生都 是能得 到 21 世纪企 业认可 的人才 ,而 不是 总是徘徊 在失业 边缘的‘ 待业者 ’??
■最富有 的人不 是拥有最 多的人,而是需 求最
少的人。(Tlle  richesIman  is IlOI  the  olqe who has the most,but the one who needs the leasl ,)
   ■在过去 的 20 年, 我有幸在 乔布斯 、盖茨 、 施密特等 人的身 边学习成 长,我有幸 在 Pc 时代 经历 苹果、微 软,有 幸在互联 网时代 经历谷 歌,有 幸看 到三家世 界一流 的公司成 长、成 功,我 有幸在 美国 硅谷和中 国中关 村崛起时 ,在这 两个地 方做过 最有 创意的工 作这些 职业经验 才是我 最有价 值的资 产。 我非常希 望能够 把这些资 产传授 给中国 青年。
   ■我想,帮助 更多的 中国青 年实现 创业梦 想应 该是有意 义、有 影响力的 一件事 ,而且 是我帮 助中 国大学生 的延续 。
   ■我步入 丛林,因 为我希 望生活 得有意义 ,我 希望活得 深刻, 并汲取生 命中所 有的精 华,然 后从 中学习, 以免让 我在生命 终结时 ,却发 现自己 从来 没有活过 。
 
我不 中 国大 学 生的 丌 了缘
2009 年 4 月 18 日,我像以往那样收拾好自己 的行囊,伴我一起出行的还是那个“新秀丽”的蓝 色超大旅行箱。这个旅行箱伴随我游走了大半个中 国,行程达数十万公里。我总像打仗般地穿梭在中 国的各大高校,和莘莘学子进行演讲交流。每一次 的日程都超乎想象的紧张,我经常披星戴月地辗转 奔波于多个城市。
一直帮我组织高校演讲的《大学生》杂志社的 编辑王肇辉总把这种奔波笑称为挑战身体极限的活 动,而我也因此得到一个外号——“铁人”。这种活 动我已经坚持了 10 年,在我担任谷歌中国区全球副 总裁和中国区的总裁期间,我幸运地拥有“20%的 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而我将这些时间全部 用在我所钟情的大学生工作上。
仅在 2009 年 4 月 18 日到 4 月 26 日这 8 天的时 间内,我就和同伴辗转于成都、厦门和南宁三个城 市,我分别在成都的四川师范大学、雅安的四川农

业大学、厦门市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南宁市的
广西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作了 6 场励志演讲。演讲 的内容全部为公益性质,题目分别是《我学,我成 长》以及《成长的十个启发》。
每到一处,我都能看到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洋溢 着热情与渴望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是千千万万家 长们心中的希望,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正在 经历着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但社会中的种种 浮躁往往与他们内心的理想发生严重冲撞,他们难 免总是会感到迷茫和失望。因此,在每一次演讲中, 我都会把大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以故事和案例的 形式讲出来,并把我自己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一一 告知,并和他们分享我的种种感悟。
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我的演讲而有所启发,然 后找到自身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我和中国的大学生感情如此之深?为什 么我能将这项工作坚持 10 年,并希望将其作为终生
的事业?
与其说是机缘巧合,还不如说这是命中注定。
2000 年,我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当时的第一项
工作就是要招聘大量学生到微软工作,这算是我与 中国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有很多学生都 希望能到微软研究院做暑期工,正由于如此,我才 有机会了解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很多想法。
我至今还忘不了和一个暑期工的谈话。这个学 生来自中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他一直想就未来的规 划和我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于是我们坐在微软中 国研究院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交谈起来。他说:“开复, 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而根据我的理解,成 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那么,我该怎么 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我没有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成功的 认识竟是如此片面和肤浅。他的想法折射出的是中 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通病,那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 同一个模式发展,在衡量个人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 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渐渐的,我发现,持上述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 许多同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成功与财富、地位和

权力画上等号。
归根结底,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是中国学生在价 值取向上的迷茫。而他们在多元社会里各种价值观 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并逐渐背离了 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期望通过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