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异常巨大。就算有
16 亿资金,建完校园后,也只够几年的运营经费。 没有长期的运营资本,又如何开始从国外聘请专家? 从博士班建起的想法也碰到了许多原来没有预料到 的问题,而没有博士班,又如何开启研究工作?
这类问题累积到 2004 年年底,最不愿意看到的 结果出现了。在努力两年、奔走一年之后,我建立 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从一点点呈现雏形,到几乎 可以妥协地建立,又到一点点失之交臂,最终梦想 渐渐陨落了。由于无法突破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
计划终于被迫流产。在整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方 方面面的艰难。
这个梦想失败以后,我感到心情无比失落,更 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人就像海边的流沙,虽想驻 足更久,但在某个无法预知的瞬问就会被海浪冲走。 回到家中,我看到一摞摞有关教育的英文书籍,一 种深深的无奈和不舍涌上心头。
但是,当我看到中国学生们源源不断飞来的信 件,当我对他们的渴求感同身受之时,我的失落和

无奈还是被深深的使命感所替代。有人说:“不要因
为一个梦想没有实现就放弃你所有的梦想”而帮助 中国大学生,帮助中国人未来的希望,是我终生的 事业。我坚信,我身上依然存有一份炎黄子孙的责
任。
于是,我下定决心:“我不能改变现有的教育模 式,但是我依然可以帮助中国学生。”
2003 年,我自己出资创立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 平台“开复学生网”。慢慢的,学生们开始在这里发 问,我们用共同的努力一起维护着这个精神家园。 后来,随着这个公益网站的流量逐渐增长,它也开 始慢慢地迈人正规的网站规划道路。为了降低个人 色彩,并且达到“中国青年学生成长离不开的互助 平台”的目标,2004 年,“开复学生网”更名为“我 学网”。
在网站建立以来的这些年里,我坚持不懈地在 论坛中回答了上万个中国学生向我提出的问题,在
线上和线下结识了无数希望与我直接对话的年轻人, 甚至还有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我们的交谈从学习、
工作、求职、留学,到家庭、成长、事业、恋爱??
通过“我学网”这个平台,我和 50 万位注册访问者 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我们一次次对话的内 容又经过四通八达的网络传播到更多我从未到过的 地方,传播给了无数素不相识,也许永远不会见面
的人们。
让我欣慰的是,这个平台仍在不断发展,现在 已变成了大学生互相帮助的平台,它正在传递力量、 传递理想、传递希望。我希望它能够一直延续自己 的使命,哪怕学生们在我学网上仅获得点滴启示, 那也足够温暖一段人生旅程。
我总是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一 个墓志铭代表了这个人一生的意义,留下了他这一 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墓志铭必须简洁、清晰、掷 地有声。所以,“墓志铭测试”一直是我深信的。
在科技界打拼多年,从加入苹果的那一天起, 我认为我的墓志铭应该是:

科学家、 企业家 ,
他曾经经 历多家 顶尖高科 技公司 , 把繁杂的 技术转 换成为 人人可用 、人人 获益的产 品。
这个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墓志铭,我依然向往。 但是近年来,在中国,当我看到在教育界里我可以 作的贡献,还有那么多愿意接受我的帮助的学生, 我会想,如果我只能有一个墓志铭,我更希望它是:
热心教育 者, 通过写作 、网络 、演讲, 他在中国 崛起的 时代, 帮助了众 多青年 学生, 他们亲切 地呼唤 他?开复 老师 ?。
世界 因 你丌 同
我很喜欢一部叫做《春风化雨》(也称《死亡诗
社》)的电影。每一次我看完这部电影,都有一股强 烈的震颤在心中回荡,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电影的开篇有这样一句台词:“你的一生可曾因 为什么人而改变过?我没有。但我知道美国威尔顿贵 族学校里那群学生的道路被一个老师改变了。”
电影中描绘了一名思想新锐的教师向禁锢思想 的教育方式发起挑战的经过,过程叫人心旌荡漾, 结果却令人扼腕叹息。在单调而束缚思想的贵族学 校里,这名叫做基廷的教师,向僵化的教育模式发 出了挑战。
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 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 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 起了巨大的反响。
他不惜一切机会,教导学生们珍惜自己的青春 年华,要“抓住每一天”去汲取生命的精华。他用
一句拉丁文 earpe diem(只争朝夕)激励这些学生。 他激发每个学生的灵感,让他们摆脱习惯与性格的
束缚和羁绊,唤醒每个人心中创作的激情和成就的
欲望。他告诉他的学生:不要盲目地跟随他人,不 要被信条所惑,只有你的内心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 么样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心潮澎湃。
在关心和帮助中国大学生长达 10 年的时间里, 我一直不遗余力地传播着“做最好的自己”的价值 观,我希望通过写作、演讲、网络等方式来分享和 分担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感受,并且尽可能地提 供一些我的经验让他们选择参考。我希望自己能够 像基廷老师一样,让中国的青年懂得如何在现实中 放飞自己的理想,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让他们知 道,“世界可以因你不同”。
从一份责任感出发,我在帮助大学生的过程中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也有一种莫大的 幸福感将我围绕。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学生们给予 我的莫大信任,也来源于他们不断成长所带给未来 中国人的希望,更来源于我深深感到我生命的价值。 投入这份工作的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

刻都让我留下了深沉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中国青年交流的过程中, 我感到的不只是责任、机会和潜力,我在这份工作 中的收获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时 常会问自己:“我怎么能把我的更多知识传授给中国
青年?”我有时也会想到,虽然我很愿意为大学生作 人生规划,找寻心中的声音,但是毕竟我是个科技 人,是个职业经理人。我拥有更多的是在科技领域 的知识,更了解企业成功的秘笈。
在过去的 20 年里,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 密特等世界级企业家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 Pc 时代经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经历谷歌, 有幸看到这三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我 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 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 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 中国青年。
我相信,中国青年需要这些资产。尤其是当我 看到一些青年人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创业时,往往由

于他们经验不足而撞得头破血流,一种指导他们的
愿望渐渐占据了我的内心。
曾经,有一位身患严重疾病的学生决定创业, 坚决要得到我的支持,他来到北京,一定要见我, 说如果不见他,他就不治疗。当我终于见到他,听 他阐述了自己的理念时,我感觉到他完全不懂创业, 必然要走向失败。我的感触是:他,需要创业导师, 帮助他从基础学习,逐步步入创业的旅途。
曾经,一个千辛万苦找到我的前微软员工,请 求我帮他的初创公司出主意,做他的创业教练,我 答应了。他很有潜力,经过我的简单指导就在天使 投资大会上脱颖而出,得到了第一名和一笔创业资 金。但是,尽管他的技术极具创新性,可是他并没 有想清楚用户的需求。我苦口婆心劝他放弃,他没 有听,最后我只能目睹他的公司走入困境。我的感 触是:他,需要创业导师,帮助他选择项目,做有 用的创新。
曾经,有一个美国名牌大学的留学生千方百计 找到我寻求帮助。他是一个纯真的技术天才,创立

的公司也相当出色。于是,谷歌成为他的生意伙伴。
但是两年后,在一个律师的教唆之下,他找到一个 法律漏洞,试着从一次生意中向谷歌收两次钱。我 的感触是:他,需要创业导师,教导他任何基业长 青的公司都要有诚信的价值观。
我想,这三位如果有好的创业导师,都可能成 为中国的下一位马云或丁磊,但是现在他们在互联 网江湖里独自打拼,最终脱颖而出的机会相当渺茫。
我想,如果他们的身边有好的创业导师帮助, 他们的成功概率或许会增加数倍。
我想,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应该 是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一件事,而且是我一直以来 帮助中国大学生的延续。
斗转星移,随着谷歌中国运营的渐渐平稳,这 个辞职创业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由我牵头,创立 一个青年“创新工场”的愿望逐渐萌生,在这个“创 新工场”里,我希望专门带领这些有创意的青年人, 在一个有老师的环境中,让他们受到指导,挖掘潜 能,做出有创意的企业,进而对社会产生有意义的

影响。
2009 年 8 月,我终于作出了又一个“追随我心” 的决定,从固有的职业经理人的模式中脱离出来, 真正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完成梦想”的人生目标。 曾经,我用“世界因我不同”激励自己追寻梦想, 今天,我用“世界因你不同”激励他人发掘潜能。 如果我们极端幸运,也许我们能培养一个走向 世界的国际品牌。如果我们非常幸运,也许“创新 工场”可以创造一个新一代的领跑中国的高科技公 司。但是就算我没有那么幸运,只要我们能创造一 些有价值的公司,做出对用户有一定意义的产品, 培养一批有创业能力的青年,这些都会让我感觉到
人生的意义。
一想起新的工作,我就心旌荡漾。如同站在课 桌上的基廷老师,我眼中的世界有了不同的风景。 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这 一天的到来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因此,中国的公司 要快速学会走向国际舞台。20 年后当中国成为世界 之最时,中国最成功的公司很可能就是在下一个 5

年里创立的,也很可能就是在“创新工场”关注的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中产生的。当 我想到这些的时候,基廷老师的名言就会出现在我
的脑海:carpe diem(只争朝夕),要“抓住每一天”。 因此,在这关键的时刻,我必须抓住今天,去
探索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我深深地记得《春风化雨》里的一个场景,基
廷老师带领学生们寻找生命的意义时所朗诵的梭罗
的诗——《瓦尔登湖》中的那句名言: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l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 ,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whenI  came  to  die ,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
 ?我步入 丛林,因 为我希 望生活 得有意义 ,我 希望活得 深刻, 并汲取生 命中所 有的精 华。然 后从 中学习, 以免让 我在生命 终结时 ,却发 现自己 从来 没有活过 。?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
将因你不同。
后记:走 近李开 复
范海涛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作为成功者的 李开复有很多好奇。在中美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他 更倾向于用哪种思维方式思考?在现实甚至冷酷的 商业社会中,他如何在内心保持一个理想主义者的
虔诚?他如何像一个魔术师般神奇地将时问分解,将 自己的精力源源不断分配给职业、写作、演讲和他 热爱的帮助中国大学生的工作。我也想了解,这样 一个人,如何感受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人性中的美 丑,如何在感性的时刻表达。
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希望探究这样精 彩的人生究竟如何缘起。他的出生、童年、青年以

及之后所有的职业生涯里,有哪些不经意或者刻意
的选择,一点一点地标注出他的人生轨迹。除了今 天人们看到的光鲜成功,他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 值得借鉴的经验或者刻骨铭心的痛苦,一点一点地 打磨出今天这样一个李开复。
这些问题都不是几次简单的采访沟通就能够得 到答案的。唯有一本自传体的书籍,能够不疾不徐 地将这些记忆慢慢地展现。
2008 年 5 月,我提出想和李开复博士合作写一 本自传式著作时,他最初显得有些犹豫,说:“我不 认为自己的资历与经验,达到可以作传的程度。”
我说:“这本书可以是对人生的一种纪念。而您 的人生经历,可以让迷茫中的年轻人借鉴。他们可 以从中获得启示和鼓舞,以及勇往直前的动力。”这 番话打动了开复。多年来帮助中国大学生的工作, 让他对中国青年的成长格外关心。他确实希望有一 种方式,可以从容平静地和年轻人分享人生经验。
在长达 10 个月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我分享了开 复讲述的很多人生故事与细节,更多地倾听到了他

的感性表达,也了解了他性格中的多个侧面。如同
他第一本书的名字《做最好的自己》,他习惯于将每 件事情做到在结束之前无可努力。他对于这本书付 出了巨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在决定写书的第 一时间,他就整理出自己从小到大纷繁复杂的大量 资料。其中包括小时候和外甥撰写的插图武侠小说
《武林动物传奇》、高中时候的毕业纪念册、高中创 立企业时的财务报告、田纳西州数学冠军的证书、 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的文言文课本,还有他的博士 论文轰动全美时,《纽约时报》对他的报道等等。
这些文件都是珍贵的原件,来自 20 世纪 60 年
代和 70 年代。《武林动物传奇》里有他以稚嫩手法 绘出的传神涂鸦。里面谐趣的内容,可以让人感受 到开复无拘无束的快乐童年以及宽容的家庭氛围。 而高中期间创立企业时的财务报告,一看就知 道是用老式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所有的页面已经 泛黄,一种年代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些一个一 个敲击出来的英文字母,似乎在诉说着西方教育思 想中鼓励学生思考与实践的传统,也可以感受到当
年一群风华正茂的高中生,是怀着怎样炙热的理想,
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的。
在他大学时期的文言文课本里,我看到了每一 页的空白处都有开复的笔记。在“之乎者也”中间, 有开复用英文作的很多标注。这也再次提出了那个 有趣的问题:作为一个有东西方教育背景的孩子, 他长大以后是习惯于用英文思考,还是用中文思考? 而这本文言文教科书似乎也无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开复尽管 11 岁以后都在美国成长,但是他也接受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家中,他与哥哥姐姐说中 文,母亲灌输给他的也是东方的价值观。这也为他 后来进一步融合东西方文化理念提供了可能。
今天,当他在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大学、宾 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进行英文 演讲时,他轻松抛出的美式笑话,让台下的学生们 爆出一阵阵的笑声。2009 年 3 月,当我随他到四川 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 6 所大学进行励志演讲 时,他的诙谐幽默,也数次让中国大学生发出会心
的笑声。
在管理公司时,他努力把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