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坐在黄河岸边的小镇上品饮-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旅游的英国女孩凯蒂,她似乎在见到才智的刹那便感到才智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她与才智交谈,才智向她讲述了自己不愿当喇嘛的出走经历以及那无比美丽的家乡玛曲,让凯蒂听得入迷,回到英国不久,凯蒂无法等待,时过月余她就返身来印度看望才智。她确定了,才智就是上帝送给她的礼物。凯蒂,一位英国著名银行家巴克利银行主席的女儿,她本人毕业于英国名牌大学,在一家杂志社任设计师。凯蒂的父亲得知女儿的爱情,他带着妻子专程去印度会见才智,并将“上帝送给女儿的礼物”带回伦敦。才智和凯蒂结婚了,才智进入英国电视圈,凯蒂根据她和才智的爱情写作出版了《娜玛——一个藏族人的爱情故事》一书,她辞去工作,专门写作玛曲草原的故事。待知道父亲不再要自己去当喇嘛以后,才智带着这一家人全家飞到玛曲,银行家目睹美丽的玛曲草原,感觉这就是他生命中梦想去到的地方,遂出资在县城以北的草原上建起一座英国风格的别墅,四方形,红色的尖顶,四周玻璃明亮,它与玛曲草原也非常和谐。自此,在每年的七月,梦幻般的夏季,才智和凯蒂都要从伦敦飞回,在玛曲草原游玩、摄影、读书和写作。一个配得上玛曲草原的爱情故事,它给玛曲草原添了份传奇。我专程去观赏那幢英式别墅时候,它沉浸在落日的余辉里,被镀上金玫瑰的暖色。
的确,玛曲是一个放牧心灵的地方。走在黄昏的草原上,归程的奔马四蹄沾香,散落的帐篷升起了炊烟,成群的欧拉羊涌向帐篷,远处有挤奶的藏女亮起清纯的嗓音唱歌。在这个时候,登上坡顶去看黄河,黄河一忽儿如细银闪亮,一忽儿如熔金成箔,一忽儿是静默的橙红色泽,弯弯曲曲,河水共霞天一色,黄河之水天上来呵。玛曲是香巴拉,也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地方,它在版图上是中国的最中心,从新石器时代起便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马家窑人,青铜器时代的齐家人、辛店人、卡约人和寺洼人,他们都在这里狩猎、放牧和耕种,到公元前400年左右,生息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先民开始被称之为“羌”和“西羌”,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了“羌”字,它被刻在甲骨片上。羌的本意就是牧羊人,称他们为西羌,那是因为这块土地处在中原以西,也就是在生活在西方牧羊的人。而“西戎”,则是羌语系中从事农耕生产的部族。“氐”似乎与羌有些差异,这个古代民族选择在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活,他们以农耕和狩猎为生,与外界绝少往来,信仰一种原始宗教——笃笨。他们崇尚黑色,也就被称之为青氐。
相比较而言,羌人部族众多,活动领域宽广,生活在玛曲和周边的有先零羌、烧当羌、钟存羌、鸟吾羌及党项羌、参狼羌等诸多羌部,在历史中坚守或四处迁徙。远古羌人的迁徙路线图是沿渭水东入中原,另外有部族西移康藏(唐牦、发羌),还有进入新疆南部的。进入中原的羌部与黄帝部族融合,进入康藏的羌部与康藏蕃族融合。史载羌人对中华原始文化贡献极大,羌人姓氏中的齐、许、申、吕等都与姜姓相关,姜是羌字的转用,周代把与华夏人发生关系的羌人称为姜姓。有以上姓氏的羌部,都是最先进入中原的羌人。在周代,羌人有两次大的内迁,分别迁居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汉代以后,羌人内迁趋于频繁。在王莽治下,才将汉人迁居羌中,羌汉民族杂处,逐渐融合。隋唐时代,青海湖以东的大部分羌人已与汉人无异,成为汉民族构成的重要部分。据称大禹是羌人,他带领部落治水,从积石山沿河而下。如果是这样,姜子牙姜太公也是羌人,他曾垂钓渭水,渭水从陕西东南进入黄河中游,在西岳华山下的潼关与黄河交汇。羌人中的党项羌,写下过辉煌的历史,他们兴盛的时期,以迭部为中心跨越甘青两大地区从事生产和军事活动,到公元7世纪归入唐朝,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过著名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在唐朝时受吐蕃的强大军事威胁,时任大唐帝国西戎州都督的党项首领拓跋赤辞要求向内迁徙,唐朝批准了他们这个请求,党项羌于是迁徙灵、庆、银、夏(今陇东和宁夏)诸州。此后,经过唐朝和五代的发展,党项羌部落越来越强大,到北宋时期,他们终于在徙居地建立起了势力强大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的遗址,贺兰山下的银川城郊,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夏王陵陵墓群保持至今,气势恢宏,布局广泛,荒原之上一座座王陵泛着橙黄的光泽,它们是那个消失了的西夏王朝的物理记忆。当代作家张贤亮在此边上辟有一个西部影视城,以出售荒凉著称。这里,仍是黄河之滨,但已经是回族人主要生活的区域,他们创造的花样繁多的小麦面食只有意大利人可以相提并论。


第五部分  芦芽山野山蘑第44节 伐玛曲:那辽远的香巴拉(2)

谜一样的玛曲,站在这里,想像世界有多么遥远,世界就有多么遥远!它永远是一个幻境,天荒地远的美丽,地球上生态最优美的纯净部位,极地或许不可以相比。百年以前,博学智慧的三世贡唐仓活佛清晨登上西倾山,遥望黄河自天际而来,蜿蜒回环清亮在鲜花与绿草间,这神秘的仙鹤栖息之地,令活佛的心灵深深地震撼,遂即兴吟出极富哲思的传世名篇《水木格言》,成为藏传佛教的经典。解读玛曲是要置身其中,吃糌粑、牦牛肉和蕨麻米饭,喝酥油茶,听草原上的天籁之音,看玛曲的月亮。这些,或许还不够。玛曲的神奇远比想像要多,宗格尔盆地的石佛洞和宗格尔石林,有奇美的七仙女峰。七仙女峰巍峨、挺拔、峻峭,她们列阵气势恢宏,挺拔有力,粗犷、豪放、刚坚、剽悍,充满坚强的力度感,塑造的是玛曲的沉稳、苍莽、凝重之美,从体魄健康、孔武有力和博大情怀中透释含娇抱羞,她们是玛曲的仙女,一方雌性的神。万玛沟,巍峨横亘草原的西倾山突然断裂,形成一个巨大的峡谷,它的南部连接延绵广阔的大草原,黄河从草原飘流而过。向北登临,从草原沿着小溪而上,穿过杜鹃林和灌木林,抵达高山草甸,举目向上是茫茫雪峰,山群次第相连,蜿蜒不绝,深锁天色中。在此遍布水母雪莲、冬虫夏草和蕨麻等奇花异草,蓝马鸡、雪鸡、麝、盘羊等珍禽异兽在珍奇植被上悠游走动,成千上万居于山崖的野鸽子纷飞,咕咕鸣叫,射向峡谷的阳光将它们的羽翼擦亮。杜鹃花是从6月始开花,粉红色和白色两个主题颜色的杜鹃花开满峡谷,山风也被染红,弥漫微甜的气味,尤映得雪山纯洁而苍凉,万玛沟是雄奇间见秀丽。
黄河始于泉,自约西宗列盆地,星宿海,至玛曲草原的泽地,黄河聚泉无以计数,万里黄河,始于清泉。然玛曲有异泉,奇妙之处也属天下奇观。河曲马场位于城南,约20公里,是闻名于世的河曲马培育中心。此地河流淙淙,青草如毡,绿树成荫,断不少鸟语花香,又有碧波荡漾,天水一色之景,只道河曲马场西南皋维隆瓦沟上,有一喷泉,遇人喊马嘶,泉水自动上喷,水喷高达0。35—1。5米,世界上还有天然声控喷泉么?城东郎玛公路20公里,大水泉像一个漏斗形的水池,池深0。4米,池底有泉眼十余,终日汩汩喷涌,流出一条河,泉水甘甜清洌,碧澄透明,终年不结冰封冻,水温保持在9—14℃。大水泉背后是西倾山,前面一望无际的草原,黑河如带,悠悠流淌。大水泉是正当草原牧区,牧帐点点,牛羊散漫,獒吠马嘶,这边厢大水泉下围池养虹鳟鱼,鹰在天上飞,鱼在水里面飞,寂寞的时刻还有心在飞,然而此鱼是宜于烧烤。察干曼曲在城东郎玛公路10多公里以南察干拉卜则山下。察干曼曲,察干,蒙语,意为白色;曼曲,藏语,意为药水泉。蒙藏二语合而为一叫“白色的药水泉”,该泉以能治肠、胃和皮肤疾病著称,泉距地表0。5米深,水呈褐色,味微涩,却是能够内外科包医,真个是人文关怀之泉,有它在也就不担心吃牦牛肉喝酥油茶了。
玛曲县城看上去是守卫香巴拉的世俗之城,1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玛曲县有人口3。82万人,牧民人口3。08万人,城中是大约住了1万人。城的建筑以白色平房和二层小楼为主,一律贴的的瓷砖。城中有十字大街,这是重要的街,街上往来藏民为多,间或有过往的游客。街是单行线,有打马而去的藏民马队,他们骑着威武的河曲马,这些马的先祖征战过匈奴,它们有爱国主义血统,也有穿红袈裟的喇嘛驾驶越野豪车,十字街口没有红绿灯。街上,临街铺面主要是饭馆,以川人开的为多,其次是卖磁带和光碟的音像商店,于是街上就飘荡着这样的歌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长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香巴拉并不遥远/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有时候,也能听到另外一首歌:回到拉萨。这歌,要激越与苍劲。城中还有农贸市场,长途汽车站,长途汽车站有两个,主要车种是依维柯和宇通客车。在那些饭馆,有不吃也不喝坐着发呆的藏人,那眼神似乎天生是用来看辽阔草原而非近景。穿西装的藏人,都是公务员或从大学放假回来的学生。大多数饭馆,都有铁板牦牛肉和红烧湟鱼,还有浓烈的青稞酒。不足半个小时,逛罢全城,我住在玛曲最豪华的宾馆,日价35元,但卫生间没有完成装修,挂着铁锁,它几乎锁得我绝望,这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啊。在西倾山下的玛曲城,也可以遥望玛曲草原,那黄河大桥也不甚遥远。城外的草原,也是黄河滩。县城有一个奇观未曾看到,城中下雨,西倾山上落雪,城中雨点滴哒,西倾山上雪花飘飘,城山恰是两重天,是为边际气象。然而,城中看月不稀奇。是夜,我从团县委副书记家吃糌粑回宾馆,月亮已经升起来。月夜,玛曲的天空似乎很低,幽蓝的夜空,仿佛是一个幕景,上面挂着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月亮是亮透了的月亮,它很近,就像从黄河滩上升起来。月亮升起时,也升起些凉意,风把月亮上面的浮尘吹净,月亮洒下纯净的清辉。月亮只齐平房高,它甚至像一面挂在蓝绸缎上的镜子。玛曲城溶入月辉之中,月辉清凉乳白,含丝丝冷意,城中四处的藏獒叫起来,它们的叫属拟似狗叫,有些像中原的狗,又有些不象,也许是因为它们叫的不是汉语,这些西羌的狗一样的动物!城中宁静,静如牧区,城中的房子浸浴在月辉里,近似无数个帐篷拥在一起,牛羊皆已入眠,牧人也已睡去,草在静夜里拔节,叶尖上挑着露珠。我醒着,我站在玛曲的城中看月,我在梦游,玛曲的夜含着冷意,我身体内有糌粑的力量。
我多么想看一场大法会,或者是赛马大会,这些事情发生在毛日扎西滩。毛日是蒙古语:骏马;扎西是藏语:吉祥;毛日扎西滩,吉祥骏马滩。吉祥的骏马滩位于玛曲城西8公里,滩大而广阔,中间为一走廊,一个呈带状的盆地,全长有15公里,宽有10公里。远有群山护卫,近有丘陵环立,草原地势平缓,水草丰茂,自古以来活佛高僧大德在此讲经弘法,土官头人议政论事,也是一个赛马的场所。正如我在夏河错过了晒佛盛景,在玛曲也是错过了讲经弘法,赛马和歌舞。我目睹了一个生态草原,在黄河的首曲。首曲之间,亦有一个小首曲,我曾坐在这里晒过太阳,那时光有一种飘逝之美,当心绪被黄河牵引,目光与牦牛对视,天空被雄鹰漫步。也许,只有希美朵合塘,它在城西120公里的欧拉秀玛乡,绵延数十公里的平坦河谷滩地,它在一年中分三次更替景色,也一样符合玛曲和万玛沟的层次审美学。希美朵合塘到每年七月中旬,滩上平展又齐整地遍开金莲花,策马扬鞭,马蹄下飞溅金灿花尘,或游走于花滩,眩目的金莲花簇拥着阳光,草原上是无边无际的金黄。八月盛开天蓝色的龙胆花,辽阔的希美朵合塘是无际的一片蔚蓝色,与天际相接,天地一色,有如辽阔的海洋,惟白色的帐篷点点散布于滩,如大海上的渔帆点点。十月的希美朵合塘是植被谢幕的季节,周边的高山上都是白雪皑皑了,滩上换了斑斑点点的毛茛花,毛茛花的花滩与皑皑白雪的山头对映,玛曲又一个漫长冬季之始呈现的冷静之美。希美朵合塘,意为花滩。生命中,应该分三次抵达玛曲,在三次到临的时光站立在希美朵合塘,策马狂奔与闲庭信步,被花色花香沐浴的心境辽阔清新,也不拘在此小饮。
玛曲草原,恰也是黄河滩,河滩上的草,整齐如绒质,从河边漫向山冈,那西倾山,山头上也是草,绿的草,绒质的泛着绿光的草,它让大地和阳光都鲜嫩,青绿的气息弥漫夏空。黄河在这绿光中弯弯曲曲飘过,黄河是弯曲的亮水,呈之字或S形,水上泛着白光,白光划开了青青草地,一片无尘的清静,宛若镶嵌,便就看见了那清的水至目光以远,那尽头已经不是天,它比天远。生命也就进入岁月里。入冬,草黄花谢,大地苍黄一片,飞雪而至,白茫茫无边无际,寒风如刻刀,雄鹰之羽凝冻,寒鸦点点,河面上是巨厚的冰凌,只剩下心灵中的爱意波伏,天空的云朵,水一样飘摇。要待来年的五月,大地回暖,草根萌绿,百鸟啼芳,在多情的草原上,在绿草之根上萌发。黄河的流淌有多久远,那河上的风光就有多久远。我在临别玛曲时,依依不舍地走进草原,循了草原远去,看草原的深处淌着流泉,流泉溢着亮水,亮水漫过草根,响着清澈的声音,有乳雾飘拂,藏獒间歇性地吼叫,震颤牧人帐蓬烟囱上的炊烟飘飘摇摇。在一些沙质的漫坡上,牧草稀疏若我青春飘逝的额,沙壤呈黄色,上面有旱獭,它们站立洞穴边的小土堆上,后腿直立,前腿下垂,憨情迎陌客。忽儿,它们会一个、二个、三个直至五个并排而立,待人近时,忽的闪入洞中,一会又从另外的洞口出来,或跑向更远处。黑的牦牛,尤两只眼睛黑亮,状似披头散发,机警而单纯,它们也摆开观望的态势,或一起亲切地吃草。玛曲的羊,叫欧拉羊,是玛曲草原独有的羊种,它的羊角扁状,似宋朝的官帽往两边平展,角端略略上卷。欧拉羊在草原上吃草,在草地上走动,是一团圆滚滚的白,羊群移到了远处,身后只有草静静地绿,只有黄河白亮亮地静。空气是纤尘不染,我抱着照相机坐在草滩上,河边有一群牦牛小憩,它们站立望着我,浪漫又憨厚。河对岸开过一辆银灰色的桑塔纳,车在小山坡下忽然急刹,随之响了一枪,一个穿西装的汉子执枪推开车门,从坡下拎起一只腿脚弹动的兔子。
黄河在流淌,它像一块银亮的玻璃往前移动。它静得像悠远的地质年代,小小的风儿,拂动着岸边草地上的小花,蜂唱蝶舞,天上有几朵浮云,阳光给它镶了一圈金边。黄河下游是黄河大桥,它是一座多拱桥,水上有两艘船,已经泊锚。河滩上是一群白帐蓬,像无数朵巨大的白蘑菇,它是牧人集居的地方。远处,有女人唱起了歌,歌声贴着河面飘来,嘹亮,清脆,是藏族的歌。藏女们,她们在帐蓬前劳作,或者烧起牛粪火,或者拎着桶给牦牛挤奶。据说,藏女给牦牛挤奶时要看牦牛的眼睛,而男人,他们只看河曲马的眼睛,都可以交流。草地上,有驮着牧人飞奔的马。


第五部分  芦芽山野山蘑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