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岳独尊-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徒雅,你也是个人才,不要让俺失望,你去吧!”
目送着司徒雅走出这间他住了一段日子的牢房,陈凉突然开口说道:
“陈孝!”
旁边一名个头不高,身材横宽的矮胖子闻声站了出来,冲着陈凉一拱手,说道:
“二哥,您叫我。”
闻声,陈凉皱起眉毛,不悦地说道:
“在外面叫俺大将军,咱们是在军中,不是在自个家里叙旧。”
这位面色黝黑,身材矮胖的陈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
“是,二……大将军,你要俺干啥?”
无奈地瞥了这个族弟一眼,陈凉叮嘱说道:
“从现在开始,片刻不离地跟在司徒雅身边,你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总之,不管他干什么,只要不是动手杀你,你就啥都不用管。记好了,把所有事情都记在心里,等回来告诉我就行了。”
“是,俺明白了。”
尽管自己身后忽地多了陈孝这个闷声不语的跟屁虫,司徒雅却对他摆出一副视若不见的模样,照旧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论说起来,朝廷调动大军的时候还得派出个把监军随行,陈凉大胆启用司徒雅这样的降将,而且授予他兵权,这本身就已经冒着绝大风险。既然如此,别说派一个监视者,哪怕做得再多一些也不能算过份。
关于陈凉的大概想法,司徒雅完全能猜得到,但是他更加清楚一条,留在关中老家的司徒氏一族可能都死绝了,往后司徒氏能否延续望族的地位,只怕得看司徒雅在兴汉军这艘新下水的大船上打拼得如何。真格说起来,司徒雅对龟缩在洛阳无所作为的混账朝廷,那份深重的怨恨也不是假装出来的,只不过没有在陈凉面前表现出的那般强烈而已。
刚才在囚室中,司徒雅之所以不顾身份地破口大骂,那是在以一种婉转地姿态向陈凉表示,与故主划清界限的决心。这对世家子弟出身的人而言,已是近乎于本能的自保行为。
老话说得好,学得一身文武艺,终须货卖帝王家。
若不是自己挑头造反的话,那么跟对一名老大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条件。这就像你用全部身家抵押贷款买下一支股票,也许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但也可能是雷曼兄弟,更倒霉的是一百多块买了亿安科技,一旦输掉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总像光与影般相伴相随。眼下司徒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不是关中族人的死与活,而是自己能在陈凉手下混得如何。
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司徒雅能出人头地,渭南司徒氏就能再度复兴起来。一旦投靠陈凉,司徒雅下半辈子能否有封侯拜相的那一日,关键就得取决于陈凉在这条群雄争霸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了。
有鉴于此,除了陈凉的能力之外,司徒雅首先得弄明白一件事,陈凉的器量如何。
为人臣者,最忌讳的是碰见那种吝惜刻薄的君王,尤其是越王勾践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可以与臣下共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的小气鬼,简直就是功臣们的催命符。
别前头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多年,辛苦积攒下的功劳,到头来只换得三尺白绫,一杯鸩酒就算大家恩义两清了,那真是死了都悔恨得阖不上眼哪!
当面向陈凉提出那个冒昧的要求,除却考验他作为主君的器量大小,前些时候,陈凉奇袭江陵的行动也给了司徒雅很大启发。
在地牢里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司徒雅在郁闷之余,不得不佩服陈凉这家伙胆识过人,没见过这一招的人不管多精明都有很大概率被直接放倒。司徒雅不觉得统辖武昌水军大营主将苗仁辅的眼力能比自己高明多少。既然陈凉都能靠这一招把自己骗得被卖了还帮人数钱,那么只需照方抓药收拾苗仁辅,相信也不会有太大难度。
怀着建功立业和试探主上器量的双重考量,司徒雅向陈凉提出了要求,得到满意的答复,他觉得异常兴奋,奔波半生终于寻觅到了一位明主。
古语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若是栖身的树木不够结实,鸟儿筑巢也不大安稳。单从眼下看来,陈凉还算是一棵不错的大树,司徒雅认为值得花些血本在他身上投重注,好生赌上这一铺。
。。。。。。。。。。。。。。。。。。。。。。。。。。。。。。。。。。。。。。。。。。。。。。。。。。。。。。。。。。。。。。。。。。。。。
三日之后,从前方传回消息,武昌城宣告陷落,兴汉军的赤色战旗飘扬这座位于江水中游的要塞城头上。
仅仅动用了很少的兵力,司徒雅不仅完美复制了陈凉白衣渡江的把戏,并且由诈骗案的受害者华丽变身成了新一代的凶手。
尽管当下正值多事之秋,世事变幻好似走马灯般目不暇接,但比这一桩更荒唐的事情倒也不多见。
如此一来,陈凉在起兵后的短短旬月之内,兴汉军便连下江陵、武昌两座大城。一时之间,兴汉军声威震动东南半壁。随后,陈凉授意归降的刀笔吏们捉刀,写出了一篇起义檄文,传檄于荆州诸郡。
在这片以陈凉兴汉大将军名义起草的檄文中,延续了江陵安民告示的固有风格,继续将批判矛头直指洛阳朝廷的腐朽无能,对外失地赔款和丧权辱国等诸多劣迹。陈凉为自己夺取了道义的制高点,高举着吊民伐罪的旗帜,要求荆州诸郡的地方官吏认清形势,不要与历史潮流相悖逆。
虽然这份檄文的内容多半是一些官样文章,不过对于久经仕途沉浮的帝国官僚们来说,他们还是从中看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尤其是草拟这份檄文的陈凉,其野心更是非同小可,分明是打算夺取天下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那些本就没多大志向的人,他们很不情愿跟陈凉这种新生代火并一场。
兵凶战危啊!真的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输了,他们现在能跑掉,万一将来陈凉得天下坐稳了龙庭,无论他们跑到哪也躲不过秋后算账这码事。
那些皇家御用走狗锦衣卫的可怕,大秦帝国的老官油子们想起来都是刻骨铭心的恐惧。正所谓是打赢了好处不多,打输了坏处一笸箩,他们岂会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蠢事?
江陵和武昌接连陷落,荆襄地区这最具战斗力的两支水军皆已落入兴汉军掌控之下,现任水军大都督司徒雅也是地理鬼。如此两厢结合之下,大部分地方官僚迅速做出了明智选择。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逢迎,总之除了位于北方的襄阳郡,其余的州郡太守、刺史们都纷纷上表向陈凉称臣,甘居臣下之位。在此之后,凡是应向洛阳朝廷上缴的钱粮赋税,悉数转交江陵方面,陈凉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至此进入了一个上升通道。
ps:新书收藏首破四千大关,应书友们的要求,螃蟹本日加更一章以示庆贺。

卷一
117起步·书·
'更新时间'2011…09…2416:00:00'字数'3695
据传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禹贡》,最早提出华夏地括九州的地理概念。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些区域是中国最初的文明开化地区。
虽说后来大秦帝国在地理定义上沿用了华夏九州的概念,但并没有将九州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设置。从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开始算起,大秦帝国一直沿袭着郡县制,期间又新增了与郡平级,但其下不设县的州,算作是对地方分权的一种预防性举措。
万丈高楼平地起,争天下也跟造房子的道理是一样。若是开头地基打得牢靠,前期投入的劳动和心力够多,建起的房子自然经久耐用,反之则是一项豆腐渣工程。
举例来说,真刀真枪辛苦打出来的天下,跟靠阴谋篡夺来的天下,这两者就大有不同。
举凡是靠着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天下,执政者从根子上来说底气就显得很足,言行举止充满了强烈的自信,君臣之间都可以相互信赖,汉唐就属于这种范例。那些靠着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篡夺政权的执政者,他们在心底里总是在担心别人也效法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所以他们普遍的作法对外软弱,对内残暴,这种货色只能算是独夫民贼,负面典型则是东、西晋和南、北宋。
华夏大地分作九州,这是代表着整个文明的核心区,其意义不同于外围的蛮荒土地。
陈凉顺利占据了荆州算是得了九分之一的天下,这个发展基础当然不错,可是作为他的幕后推手,林旭却在担心陈凉的见识不够,被那群老官僚玩弄而不自知,其次是担心陈凉一心急于求成,弄出不可收拾的烂摊子。正当林旭考虑着是否要亲自出面,提醒一下陈凉时。这位猎户出身的义军统帅,自封头衔“兴汉大将军”,对治下的荆州诸郡颁布了“与民休息令”。
陈凉下发的这条政令内容很简单,减免各地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垦荒和生育,对外宣称守土安民,意思是别人不打我,我就不主动出兵征战。
林旭派出化身变幻为一名扛锄老农,凑在人堆里,认真看过了陈凉的这份政令,知道他把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九字真言听进去了。对此,林旭不禁暗中庆幸选对了代理人,陈凉这家伙虽然不学,但也有术,一路顺风顺水也没冲昏头脑,的确是成大事的材料。
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仅仅间隔了数日,占据着江陵的兴汉军政权,再度以大将军陈凉的名义公开颁布了一则“求贤令”。
“……当今之世兵火不息,戎狄凶焰正炽,乃求贤之急时也。天下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有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吾皆愿唯才是举,誓必得而重用之。本将望四方贤良高才,不弃兴汉之地鄙陋,往投吾处,某必倒履相迎。”
大概是经过了酸腐文人的润色加工,这份求贤令一般人读起来比较拗口,不过简单地说,中心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陈凉不仅要求荆州地方官吏和豪绅们必须大力向兴汉军举荐人才,同时要求隐居乡野间的贤才能人到官府自荐,特别声明不会以个人道德高低和声望好坏作为评判标准,陈凉公然宣称,即使有着盗嫂受金之类道德劣迹的人也可自荐于军中,如果考察真是有才干的,必定得到重用,简直是赤裸裸地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的边界。
“古人诚不欺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驻足在江陵城门口,当林旭看罢了这份贴出的布告,他咂摸一下滋味,当即哭笑不得。
盗嫂受金这个不太出名的典故,乃是出自地球历史中,汉初与张良齐名的重臣陈平,由于投奔刘邦之后,他往上爬得太快,结果被人嫉妒。
这些小人先是诬陷陈平跟嫂子通奸,随后又说谁给陈平送了钱,他就专门提拔谁,这是典型的买官卖官,腐败呀!
尽管这些事情后来。经过考证,大多是子虚乌有的构陷之词,受金之事固然无法详细验证,但陈平根本就没哥哥,所以他就更不可能有嫂子了。由此可见,人言可畏这句话是多么正确。只是造谣很容易,平息谣言却是千难万难。任凭你高风亮节,照样也经不起众口铄金的无尽消磨。于是乎,盗嫂受金这口大黑锅,陈平就一直憋屈地背了下来。
当然了,在这个片界中是不存在这个典故的。大秦帝国的国祚延续千年,汉代是压根没影的事,即使陈平真的降生在这一方天地,最多是成为大秦帝国庞大官僚机构的一份子,不可能享有大汉丞相留名青史的荣光。
不问可知,在林旭挥舞的和谐大剪刀之下,安州的那些书籍中有漏网之鱼侥幸逃过了一劫,被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的陈凉偷师学了去。
万事开头难,在陈凉领导下,兴汉军异军突起占领了大半个荆州,本地人并未迅速接受这个现实。
多数人虽然对大秦帝国无比失望,可是千年以降的积威犹在,他们口中的朝廷仍然是指洛阳朝廷,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却被视为反叛份子。这一点是短时间内无法逆转的,即便陈凉广施恩惠取信于民,他也不可能在一年半载之间改变民众的观感,需要很长的时间积淀才行。
荆州是楚国的故地巫风盛行,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无不笃信鬼神之说。平日里无论是大事小情,婚丧嫁娶都要扶乩问卜一番才能决定。
在这片土地上,想要迅速征服人心,一点小小的舆论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候就轮到幕后推手们出场了。
在与林旭沟通完毕以后,巫山君萧柏琅这个地头蛇负责授意庙中的神棍们,开始在民间替陈凉进行宣传造势,鼓吹某人生而有天子之相,命数贵不可言。在不惜血本的舆论宣传攻势之下,效果很快便显现出来,早先那些诟病陈凉出身过于卑微的人,此时都乖乖地闭上嘴巴不敢多言语了。尽管很多人对陈凉为天子之说并不深信,基本也是半信半疑居多。
对此一无所知,陈凉正忙于安抚地方,整顿收编来的秦军。参考了林旭提示的九字真言,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总体战略是稳扎稳打,广积钱粮,与民休息,避免军事冒险。
应该说陈凉指定的计划不错,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怕一心想要稳稳当当地消化荆州,积蓄实力再一统天下,架不住别人没义务配合他的计划。正当荆州诸郡的民众开始逐步接受了陈凉这位新科统治者的存在,没几个月功夫就又出了一桩变故。
转过年的阳春三月间,江水之畔的柳树梢头露出一抹嫩绿色,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报便从荆南而来,径直送到了江陵的兴汉军大将军府上。
陈凉拿起解手刀拆开军报的蜡封,扫了一眼内容即刻面色大变,他起身说道:
“什么,秦军南方兵团沿灵渠北上,大军水陆并进,兵锋直指永州?”
全力地开动脑筋,呼吸急促地思索着,过了一会,陈凉转头询问信使说道:
“你出发时,永州陷落了吗?”
单膝跪地的信使全身上下沾满了尘土和泥浆,看样子一路上累得够呛,此刻他低着头说道:
“回禀大将军,小的离开时,秦军正在打造器械准备攻城。”
闻听此言,陈凉点了一下头,没再多说什么,吩咐左右人等安排信使下去用饭休息。稍后,陈凉下令传唤兴汉军中的将领们前来府邸议事。
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秦军的南方兵团齐装满员约有十万之众,算得是一等一的强军劲旅。这支部队常年驻扎在临近南荒的偏远岭南地区,不仅要与南荒的土著部落摩擦冲突,还得与南荒群山中时不时窜出来的妖魔交战,况且岭南本地的土著也不是好惹的。这支秦军的战力之强悍,不逊于驻扎在北地长城一线的大秦边军,根本不是内地郡县的那些普通秦军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虽说他们这一次不可能抛下岭南的地盘倾巢而出,沿途运送粮草辎重也需要不少人手,南方兵团即使用在正面战场只有一半军力,那也是五万虎狼之师,足够立足未稳的兴汉军好生喝上一壶。
创建南方兵团的历史可以一直追述到始皇帝当政时期,大秦帝国并吞了关东六国,随即在北部河套地区设置了长城兵团,专职负责扫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此同时,帝国又在刚刚征服不久的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方兵团,负责在瘴气毒虫丛生的南荒地区为帝国开拓疆土,抵御妖魔和土人对内地的袭扰。
戍守在北方一线的长城兵团,由于这块片界的戎狄部落太不争气,三两下就被收拾得清洁溜溜,长城兵团在秦六世皇帝在位时就被裁减得差不多了,面向南荒的南方兵团命运则截然不同。
南荒地区人口稀少,一年四季酷热多雨,疫病横行那是毫不意外的,绝对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话虽如此,这块地方盛产诸如多种香料和翡翠、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等达官贵人钟爱的奢侈品。只是考虑到获取这些珍贵资源的重要意义,即便历任皇帝感觉依靠武力难以征服这片蛮荒的土地,迁居南下的北方人也根本适应不了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但是谁也舍不得就此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