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为例,说明了信念的特异功能。说来令人不可思议,当那些患者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时,他的神经系统便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使他身体的生理机能作出极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在研究者的眼前很快地变化成另一种新的个体,例如眼珠子的颜色变了、身上的某些记号消失了或出现某种特征,甚至于因此而有了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病症。

信念有时候尚可摆脱药物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就在于人们还十分相信药物的疗效。一门有关研究人类身心互动关系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就证实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疑惑:信念对于治病的功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疗本身还来得重要。哈佛大学的亨利·华其尔博士所作的广泛研究,就说明了我们别以为是药物使病体康复,其实真正得归功于病人的信念。

他这项打破传统观念的实验,是以一百个医学院学生为对象,共分为二组,每一组各五十个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调了包,并且未让学生们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服用药物的化学反应。华其尔博士因此推论,药物的功效不仅得看药性,同时还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药物的药效。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一则信念强烈影响人们生理反应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市的蒙特利公园橄榄球队身上,当时有几位球员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经推断可能是贩卖机里的汽水出了毛病,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光顾了那台贩卖机之后才发现有异样。随之喇叭便开始广播,警告人们注意别去买贩卖机里的饮料,因为有人病了,同时还描述发病的症状。顿时整个观众席便发生恐慌,有人开始反胃、有人昏厥、甚至于有的只是经过贩卖机而什么都没买的人都觉得不对劲了。那天救护车飞驰于球场和医院之间忙着载运病人,后来经过证实贩卖机没有问题,奇怪的是先前的病人竟然都不治而愈。

由此可以看出信念可以使人在前一刻得病,而后一刻又不药而愈,更有资料显示信念还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这一切都不要紧,尤其重要的是信念不仅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相反地也会削弱我们行动的念头。

就在你看这本书的此刻,你的信念或许正在成形,决定要如何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如何去学好书中所教的。有时候我们的信念会使我们在某一方面无力,却又在另一方面得力,比如说这个信念能使我们敢于唱歌、跳舞,但却又不敢开车、演讲,像这种只限于单方面的信念我们可称之为专门性信念,相对于适用在各方面的信念便可称之为普及性信念。

普及性的信念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例如自我的肯定、对别人的看法、工作观、人生观、时间和金钱的使用等等,你可以想见这样的信念其强度及范围着实会影响我们整个的人生。

第二节  信念的来源

一  信念来源于环境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究竟信念来自何方?为什么有人拥有推向成功的信念,而其他人拥有导致失败的信念,如果我们打算效仿那些导致成功的信念,就得先找出它的来源,首先要从环境找起。

孕育成功的良性循环与孕育失败的恶性循环,皆源自于环境。监禁生活最可怕的不是每日的挫折和剥夺,而是这种环境会孕育失败的信念和使幻想毁灭。

如果你看到的全是失败、全是绝望、要想在内心追求成功的储忆、实在是难如登天。模仿是一件人生一直在做的事。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富裕且成功的环境,你很容易去模仿富裕和成功;如果你生长在贫穷和绝望,你大半的模仿可能是贫穷和绝望。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很少有人能够不因社会环境的偏差而表达出公正的意见,然而绝大多数的人连公正的想法都没有。”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对此就有深刻体会,他说道:“在讲授模仿的课程到尾声时会有一堂实习课,我们会特别找几位在大都市里的流浪汉做为对象,模仿他们的信念系统和想法。我们不仅给他们吃,并且付出真诚的关怀,希望他们能说一说平日流浪生活的感想,然后我们就拿他们与那些虽曾遭受身体及情感上重大打击,但却能扭转人生的人相比。

“在最近的一堂课里,我们找了一位年约二十八岁,身体强健,看来聪明,并有一张俊美面孔的年轻人,做为了解对象。我们想探讨,以他的条件,为何会如此落魄,流浪街头,而米契尔虽在外表上是一无可取,但却异常快乐的原因。

“米契尔成长于一个能提供他许多克服逆境、再创美好人生的模范环境之中,让他滋生‘我也可能办得到’的信念。相对的,这位年轻人,姑且就叫他约翰吧,却生长在没有模范可学的环境里。他的母亲是个妓女,他的父亲因持枪杀人而入狱。

“在约翰八岁时,他父亲就为他注射海洛因。这样的环境让他相信,若要活下去——其实只能算是苟活于世,唯有流浪街头、偷窃他人、贩卖毒品等。他认为如果自己不当心,别人就会占他的便宜,任何人都不可信。而现在,他改变了他原先所相信的看法。结果,他不再流浪街头,如今结交了许多新朋友,用新的信念过新的生活,开创新的人生。”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博士曾研究一百位杰出且年轻的运动员、音乐家和学生。他十分惊讶地发现,这些年轻奇葩,大部分都不是自幼即表现头角峥嵘,而是在细心的照顾、指引和帮助下,得以发展才华。这都得归功于他们成名前,即已拥有“我必出人头地”的信念。

由此看来,环境是一个产生信念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幸好,它不是唯一的,如果是的话,我们的世界就是个静止的世界,富家子弟永远只认得钱财,而贫家子弟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孕育信念。

二  信念来源于偶发事件

信念的第二个来源即偶发事件。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一些永难磨灭的事件。肯尼迪总统被刺那日,你在做什么?如果当时你不算小,你一定记得这件事。对许多人而言,那天的景象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同样地,另有许多经验使我们永远难以忘怀。它们会影响我们的信念,改变我们的人生。安东尼·罗宾的信念就来源于此。

安东尼·罗宾在13 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体育记者。有一天,他从报纸中得知胡华·柯赛尔要在当地的百货公司为他的新书签名。当时他想:“如果我打算成为一名体育记者,就得开始访问专家,为何不就先从拔尖的人物开始呢?”主意拿定后,他就借了一台录音机,并由母亲开车将他送到现场。

到达时,柯赛尔先生正起身准备离去,安东尼·罗宾慌了,当时在柯赛尔周围群集了许多记者,争相发问他最后一个问题。罗宾钻进人缝中,挤到柯赛尔先生面前,用连珠炮的速度表明来意,并问他能否接受自己简单的录音访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柯赛尔接受了他的个人访问。这个经验改变了安东尼·罗宾的看法,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没有人不能接近,只要敢开口便能得到。这次不寻常的经验一直鼓励着罗宾,使他后来为一家日报撰文,继而在传播界发展下去。

三  信念来源于知识

信念的第三个来源即知识。

亲身体验是知识的一种,而另外一种可从阅读、看电影等得到别人的看法。知识是打破藩篱最佳的方法之一,不论你的环境是何等的艰难,如果你读了别人的事迹,你便能产生信念,助你成功。卡尔文博士是一位黑人政治学家,曾在纽约时报上提到,当他还是个青少年时,美国棒球联盟第一位黑人球员贾奇罗宝森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他说:“从他那里,我得到鼓舞,他的事迹拓宽了我的眼界。”

四  信念来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

信念的第四个来源即过去的成功经验。

要相信自己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际去做一次。如果你那次成功,就很容易建立会再成功的信念。

这是安东尼·罗宾的经验之谈。为了配合出书进度,安东尼·罗宾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激发心灵潜力》的初稿。当时他不敢确定是不是办得到,但后来在一天内,完成一章的内容,才确信截稿前完成那本书是做得到的。由此,他总结道:“一旦你成功一次,你就知道必能再办到。”记者从及时交稿中,也可学到信心。在他们的工作上,很少有别的事情,要比在截稿前一小时内写出一篇完整的故事那样,令他们畏惧不前。这种事对那些新手来说,是工作上最可怕的事了。但当他们成功过一两次,就知道以后也可能成功。他们不会因为是老手,就做得更利落、更快,不过一旦有这种成功经验后,他们就发现能永远在限定时间内办到。同理也可用在演员、生意人以及其他各种人。相信能办得到,就像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家一样,帮助你成功。

五  信念来源于内心的经验

建立信念之道,便是在内心建立一个经验,假想愿望已经实现。

正如先前的经验会改变你内心的看法,因而成真一样,你也可以利用想象,期望未来的结果。当你周围的情况无法让你生气勃勃,你这时只要把状况假想成你想要的,然后把自己溶入其中,就可改变你的心态、信心和行为了。例如,如果你是位业务员,赚一万元容易,还是十万元容易?告诉你,是十万元。为什么呢?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赚一万元,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请问你工作时会兴奋有劲吗?你会热情洋溢吗?好好想想看。难道工作就只为了糊口而已?不过销售总归是销售,不论你希望做多少业绩,你都得打电话、接洽客户、送货。如果你把目标订为十万元,而不是一万元,出门时一定会更兴奋、更卖力。这时你的心态会鼓舞你发挥出比求糊口更高的潜能来。

很明显的,金钱不会是激励你的唯一之途。不管你的目标如何,如果你在内心里对你所追求的,有个很清晰的轮廓,并且假想已经拥有了,那么你就会进入能帮助你实现愿望的状态。

以上这些就是建立信念之道。然而有许多人不循此途,随意地吸收周围事物,不论好坏。切记:别像随风飘零的落叶,要能控制你的信念,控制你效法他人的方法,执意地引导你的人生,你就必能改变。

第三节  信念的真谛

一  什么是信念

信念若能改变其中使你设限的部分,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使你的人生整个改观。请记住,信念一旦被接受,就有如对我们的神经系统下了一道紧箍咒,它可以激发潜能,也可以毁灭潜能,它可能扩展也可能毁掉你的现在和未来。

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须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第一步就是你得知道信念是什么?信念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脱口便能说出一长串的话,其中到底有没有什么意义并不是十分清楚,“信念”这个字眼大家都常用,可是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它的真正面貌。

安东尼·罗宾曾对信念有过如下定义:“信念乃是对于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种感觉。比如说当你相信自己很聪明,这时说起话来的口气便十分有力量:‘我认为我很聪明。’当你对自己的聪明很有把握时,就能充分发挥潜力,作出好的成绩来。对于任何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即或不然也能从别人那里问得答案;然而自己若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亦即没有坚定信念或对自己实在是没有把握,那么就很难充分发挥所拥有的各样能力。”要想了解信念并不难,不妨可以从信念的最初形式——念头——来谈起。每个人日常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念头,不过可不都是深信不疑的。就以你自己为例来作个解说,或许你认为长得挺吸引人的,当你说:“我很吸引人。”这可能只是个突发的念头而已,若要成为一个信念还得看你相信这句话的程度而定。如果你说:“我并不怎么吸引人。”这话意思就犹如:“我没多大信心自认为长得吸引人。”然而你要怎样才能把念头转化为信念呢?在此可以打个比方,假设你把念头想象成是一个没有桌腿的桌面,当一个桌子没有了桌腿就不足称之为桌子。同样地,信念若没有支撑就不足以称之为信念,而只能算是个念头而已。

如果你自认为长得吸引人,请问你何以敢如此有自信?难道你有什么样的“依据”支持你这么说吗?若是有,这就构成你信念的支撑,使你有把握敢这么说。

你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依据呢?是有人告诉你很吸引人吗?或者是你从镜子中所见并跟周围那些也具有吸引力的人比较过?还是走在街上不时有人向你投以羡慕的一瞥?不管有多少这类似的依据,除非你把它们归之于“你有吸引力”这个念头的名下,那才足以构成这个信念的支撑桌腿。

一旦你明白了人所说的这个比方,不妨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想想如何可以改变所不喜欢的信念。从上面所说的可以知道,只要有了足够的支撑——足够的依据或参考——差不多没有什么是不能建立成信念的。在此,你相信人性本恶,当与人打交道时常常担心会吃别人的亏,还是你相信人性本善,只要对人好别人也会同样地对你好?从多年的经验中或从别人处得知,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数。

问题是这两个信念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呢?答案是你别管哪个是对,哪个是错,重要的是哪个能帮助你过得更快活。也许周围的人可以提供你答案,让你对自己的看法更有自信,不过这些是否能使你日常的生活过得更积极呢?不错,个人的经验是最有用的,然而你这些经验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是看书、听录音带、看电影、听别人说的、还是纯粹发自于自己的想象?这些得来的依据必然会激起我们的情绪反应,其程度的强烈自然会影响到支撑我们信念的强度。个人的痛苦或快乐经验会造成情绪上很大的反应,其越强就越能对信念提供坚固的支撑;另外个人类似经验的多寡也深深影响着信念的强弱,不用说支持一个信念的依据越多,所形成的信念就越强固。

这些构成你信念的依据得精确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为你所用呢?其实这没什么关系,不管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坚定的还是摇晃的,因为经过个人的认知,就算是再强固的个人,经验也必然会被扭曲的。

由于人类具有这种无中生有的扭曲本领,因而要想寻找构成信念的依据可说是没有穷尽。我们不要管这些依据的出处、不要管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把它当成是真的去接受就能发挥效果。

当然,若是我们的信念是消极的,哪怕是再假的依据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既然我们有能力运用想象的依据来推动自己向前追逐美梦,那么只要想象得越活灵活现,好象它就是真的一样,就能使我们越容易成功。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根本分辨不出何为真实,何为生动的想象,只要我们相信的程度越强烈,并且反复地练习,我们的神经系统便会把它当成真的,即使它是100%想象出来的。几乎每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