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域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 分钟内成功。”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

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

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

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心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

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

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杠。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车,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

“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

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

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六)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所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如能模仿这种方法,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

例如初次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难免会疑惧万分,这时候,不妨将此不安的情绪,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几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个不停,甚至两眼也发黑,舌尖凝固,喉咙干渴得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不但可将内心的紧张驱除殆尽,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静。

不妨再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 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种人的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也能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养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好像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

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

他(她)们到各大学、到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各种的比赛。然而,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

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

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的这种积极态度,使这些人显得好美。“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产生自信,使这些人显得更美。

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懂得把它请进门”,如果抱着消极、否定的态度,即使好运来敲自己的门,也不会把它请入内。机会来临时,更应该抛开自己消极、否定的态度。

运气不仅发自于外,也发自于内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

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

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

我们应该像砌水泥砖一样一块一块砌起来,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

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

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

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伟大、不平凡的事,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

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

总之,要试着记下马上可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践,没有必要非是伟大、不平凡的行动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会变得很沉重。

如果心想“真烦!”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会相对地变重。今天能动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么那些延迟的工作就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

从没遇到有人说:“从明天起我要戒烟!”而把烟戒了的。也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今晚酒喝到此为止!”而把酒戒掉的。

以下是一位摄影师的小故事。一次,这位摄影师出席某个聚会。前往酒会的途中,这位摄影师说道:“我戒酒了”,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刚才我决定戒掉的。”他把烟、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待这次酒会过后”或者“这次酒会是最后一次”。

“永远”也是一小时一小时累积起来,因为抽掉一小时,也就没有永远了。

试着制作两张卡片,一张写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张写上“待会儿再做”。把这两张卡片随身带着,当自己不太有自信时,抽出其中一张。这时应该抽出写着“Go ahead!”那张。

我们可以在背面先写上“要有自信”。

当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时,务必抽出这张卡片。因为今天关系着第二天,今天可以动手做的事如果没有动手做,明天再要动手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跑马拉松,因为身体会疲倦,所以我们不可能每超越一根电线杆就更有动力。但是,只要不完全是肉体上的操劳,一次一次的达成目标会带给人更多的动力。所以,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阶段来达成。每达成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动力。然后就会激发达成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动力。

心想:“大概很难吧!”然后陷入忧郁的人,一开始就被目标屈服了,而且,这些人会立一个自己做不到的目标,可见他们内心已经扭曲。

一个健全的灵魂,会向往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心智发育未成熟的人,会不断采取非常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态度。这种表现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旦订立目标,一定是立刻吸引众人注意的那个目标,然后,因为执着于那个目标,而迷失了此时此地自己应该做的事。

到了最后就是独来独去,标新立异。年轻时候喜欢标新立异的人,老了以后往往抑郁度日,就是这个缘故。年轻时无法克服自我表现、自我中心的个性,到上了年纪,就成了忧郁症。

有句俗语说:“雁子飞,乌龟也跺脚”,就是说“找不到自己要做的事”的人,不就像这句话中的乌龟吗?假设乌龟看到雁子飞过天空而自己也想飞,那不是很奇怪吗?乌龟应该有乌龟能做而雁于不能做的事才对。

第三部  激发情绪反应潜能

 

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时,你就必须表现出快乐的举止;希望有成就感时,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有成就感的样子。人生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实验室,你的情绪正是印证你行为的一种反应。

第一章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

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使我们痛苦的是对痛苦的恐惧;同样的道理,也没有任何事使我们快乐,而真正能使我们快乐的是我们对快乐的把握;任何事都不会影响我们,而真正影响我们的乃是对自己的认识。

第一节  痛苦与欢乐决定了人生

一  人的本能就是趋乐避苦

大自然把人置于痛苦与快乐这两位主人的管辖之下,它管制了我们的一切所为、所言、所思,哪怕我们费尽一切力量想摆脱它的控制,但最终都无济于事。

汤姆斯·布朗说过:“人是为内心所形成的各种感受而活。”的确,人生有痛苦,也有欢乐。人的本能就是趋乐避苦,就是为了追求幸福。无疑,欢乐和情绪高亢、感觉非常好,是活力充沛、顺畅快乐的表现,但是别让自己的情绪太过高亢,因为稍有偏差,你超载的热情就全转变成过度的噩梦。

如果你心存怀疑,就请看罗宾讲的一个故事:玛丽才慢跑了半个多小时就出事了,不知从何处冒出十来个年轻人堵了她的去路,在她惊魂未定之际,便被这群人架到树林内,一阵子拳打脚踢使得她血流满面,随之又被轮暴,待这群人离去时她已奄奄一息。

这件事就发生于数年前的纽约中央公园内,对于这令人发指的暴行不仅令人感到震惊,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件事竟然是由一群家境不错的十来岁年轻人所犯下的。跟我们所想的相反,他们都不是来自于破碎的家庭,反而念的是昂贵的私立学校,有的是棒球队队员,有的是铜管乐队队员。当天他们之所以会犯下滔天大罪,并不是因为行为偏激,也不是因为吃错药而神志不清,只是因为好玩而使一位二十八岁的女性几乎丧命,对于这件暴行他们还沾沾自喜地起了个名字:找乐子。

与之相反的是,就在离华府四百公里远的国际机场发生了一场空难,有一架民航客机在暴风雪中起飞而失事,撞上了波多马克河上的一座桥,当时正是下班的高峰,立即造成大乱。只见救护车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救护人员忙着为伤者包扎急救,现场一片狼籍,令人惨不忍睹。就在岸边有一个人,默默地忙着将救生衣递给落水的乘客,结果救了不少人命,却因此而掉进了河里,当救难直升机从河底捞出他时,他的躯体早已冰冷。这位见义勇为的人士,为了救助那些全然不认识的人,结果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重视别人的生命(那些人和他素昧平生)却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家境不错的人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人为了救助全然不认识的陌生人,勇敢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因素,造就出一位英雄、一位罪犯、一位勇士或一位懦夫?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行为?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认识了一点:人不是无从捉摸的动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