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记住作决定的真正威力

当你有心想改变整个人生之际,别忘了作决定是你可以运用的一个工具,一旦你作了个新的决定,这个决定会给你带来一连串新的方向、新的行动、新的结果、乃至于新的人生。每一个新的决定都会为你展开一页新的人生,别忘了日后若是你心情很低落、不知何去何从或是倒霉临头,只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并作个决定,就可能会改变现状。一个决定是不是有用,要看你有没有以后的行动,如果没有则表示你根本未作决定。

(二)不要贸然作决定

作决定永远比以后的行动要来得困难,所以在作决定的时候要多用脑子,不过也不能太花时间,更别一味担心怎么去做或做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成功的人作决定都很快,那是因为他们早已清楚明白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人生所要追求的是什么,调查另外还显示,他们在作了决定后不会轻易更改。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通常失败的人作决定多半很慢,可是改变主意又快得很,可说是优柔寡断。要想成功,一定得具备快刀斩乱麻的果断。“决定”本身就带有行动的意味,所以当你作了一个决定时,记得后面跟着的就是有关的行动。切记:若是没有想好实现结果的具体行动,就别贸然作决定。

(三)要经常作决定

你作的决定越多,就越能作出好的决定。这就好像身上的肌肉是越用越强壮,而作决定的“肌肉”也是如此。把选择未作决定的那些事作个了断吧,你将会发现所获得的能力是何等大。

(四)从所作的决定中学习

有些时候不管你考虑得多周到,总难免会有失败,这时可别为所作的决定懊恼,而应从其中汲取教训。你不妨问问自己,“这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能从其中学到什么?”往往这样的“失败”可能是一个你预想不到的祝福,使你在未来中得以作出更好的决定。你可别只看一时的挫折,而应学习如何节省时间、金钱,少走冤枉路,让自己拥有在未来中得以成功的能力。

(五)作决定要保持弹性

一旦你作好决定,可别死抱着一定的作法,那可能会害死你。经常有些人作好了决定,便死抱着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作法,而听不进去其他的建议。

在此切记,脑袋不要弄得太僵化,要学习怎样保持弹性,听听其他善意的建议。

(六)享受作决定的乐趣

要知道我们任何时候所作的决定,都可能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所以别轻易忽略了队伍中排在我们后面的人,别忘了注意飞机上坐在我们旁边的人,也许我们下一个所打的或所接的电话、下一部所看的电影、下一本所读的书、甚至于本书的下一页都有可能为我们开启人生的机遇,我们过去一直所期待的种种也可能会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真希望有个多彩多姿的人生,日常生活中就得对人生抱着有所期待的态度。

数年前安东尼·罗宾曾作了一个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决定,结果却大大地改变了他的人生。那次所作的决定是到丹佛市去上一堂课,没想到却遇见了一位名叫贝琪的女孩子,后来她改姓罗宾,是上天赐给了罗宾最好最好的礼物。在那次旅途中罗宾还决定出版第一本书,如今那本书已被译成11 国文字。

有一次罗宾贸然地决定找了一位事业人合伙,事先根本没有调查他的过去,结果在一年之中合伙人侵吞公款25 万美元,同时还使公司欠了75。8 万美元的债,这笔钱是罗宾主持200 场以上的研讨会才能赚到的。这件事使罗宾损失惨重,大家都劝他宣布破产,然后东山再起,可是罗宾决定不这么做,而是另谋它途,结果不但使公司起死回生,同时还大放异彩。

六  为决定身体力行

看了上面所说的,你可获得什么重要的启示吗?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是我们的决定而不是我们的遭遇,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我们从这本书中所看到的一切都不管用,我们从其它的书中所看到的;从录音带中所听到的;从研讨会中所学到的也都不管用,除非我们决定要好好去用,因为唯有真正的决定才能发挥改变人生的力量,这个力量任何时间都可支取,只要我们决定好要去用它。

为了证明我们的决心,此刻我们要把一两件搁置许久的事作个决定,看看有什么困难。如果决定好了就要立刻采取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么做可锻炼你的“肌肉”,增强你改变人生的意志。

如果我们想脱离围墙的羁绊,我们就可以攀越过去、可以凿洞穿过去、可以挖地道过去或者找扇门走过去。不管一道墙立得多久,终究抵挡不住人们的决心和毅力,迟早是会倒的。人类的精神是难以压制的,只要有心想赢、有心想成功、有心去塑造人生、有心去掌握人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没有超越不了的障碍。当我们决定人生要自己来掌握,那么日后的发展就不再受困于我们的遭遇,而正视我们的决定时,我们的人生将因此改变,而我们也就有能力去掌握。。

第三节  正确的抉择能开发无限潜能

一  正确的抉择能使你发挥无限潜能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人生实在奇怪,只要你能选择好的,往往都能如愿。”多年前,有一位男孩愿意牺牲一切,只为了成为一名歌剧演员。他的父母花钱让他上课,就像如今的父母,花钱让小孩上音乐课、舞蹈课一样。但是经过几年的练习之后,他的老师对他是否能成为职业演唱家,不抱任何希望。“孩子,”老师告诉他,“你的声音听起来就像风吹着百叶窗!”然而,男孩的母亲相信她的孩子。因为她曾经热切参与他的演唱会,每天在房间里倾听他认真练习。因此,她送他到另一位更有经验的老师那儿学习。为了支付儿子的学费,她没钱买新鞋——有时甚至挨饿。这名男孩就是卡罗素,后来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男高音——因为他的母亲倾听他的心声,引导他发展天赋。

在卡罗素之后许多年,又出现了一名会唱歌的孩子。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职业演唱家,而母亲则希望他能够找一个稳定的职业。为了取悦双亲,他同时进入两种领域。在意大利摩丹那成长过程中,他修习声乐课程,同时在师范学院上课。

毕业前夕,他就未来职业请教于父亲:“爸爸,我该当个老师,还是个演唱家呢?”他的父亲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张椅子,你就会两头落空。

一生中,人只能选择一张椅子。”你的才能就是你的天职。你能做什么?这是时代的质问。如果一个人位置不当,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工作的话,他就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反之,如果选择长处来工作的话,则会发挥无限潜能因而成功,以下就有几个典型故事印证了这一点:“瓦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样懒的年轻人。”瓦特的祖母说,“念书去吧,这样你会有用些。我看你有半个小时一个字也没念了。你这些时间都在干什么?把茶壶盖拿走又盖上,盖上又拿走干什么?用茶盘压住蒸汽,还加上勺子,忙忙碌碌。浪费时间玩这些东西,你不觉得羞耻吗?”幸亏这位老夫人的劝说失败了,全世界都从她的失败中受益不浅。

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学习着欧几里德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 岁。

英国著名将领兼政治家威灵顿小的时候,连他母亲都认为他是低能儿。

他几乎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别人都说他迟钝、呆笨又懒散,好像他什么都不行。他没有什么特长,而且想都没想过要入伍参军。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他的刻苦和毅力是唯一可取的优点。但是在46 岁时,他打败了当时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伟大的将军拿破仑。

再也没有比一个人的事业使他受益更大的了。这事业磨练其肌体,增强其体质,促进其血液循环,敏锐其心智,纠正其判断,唤醒其潜在的才能,迸发其智慧,使其投入生活的竞赛中。

从这些典型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选择职业时,你不要考虑怎样赚钱最多、怎样最能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应该选择能使你的品格发展得最坚强和最善团结人的工作,应该选择最能让你发挥无限潜能的工作。

安东尼·罗宾指出,史蒂芬逊、布朗等发挥潜能而作出伟大成就的人正是这样做的。

蒸汽机车的发明者史蒂芬逊有八个兄弟姐妹,小时候穷得全家都挤住在一个房间里。史蒂芬逊只好去给邻居放牛。但一有时间,他就用粘土、用空心树枝做管子,制造蒸汽机模型。17 岁时,他真的装成了一部蒸汽机,还让他父亲帮他烧火做试验。史蒂芬逊没有机会读书,机器就是他的老师,而他是机器非常用功的学生。当同龄人在假期游玩、逛酒吧间的时候,他却在洗机器、研究和做实验。当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和蒸汽机的改进者闻名于世的时候,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又都羡慕他了。

美国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布朗也同样如此。他小时候为了到书店买一本书,连夜赶了30 公里的路。书店老板盯着这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的牧童,很奇怪这个乡下孩子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于是,老板就和众人一起开始嘲弄他。这时进来一位大学教授,当他知道布朗的要求后说:“这样吧,如果你能念出这本书的一行诗句,而且把它翻译出来,我就把这本书送给你。”人们惊讶地看到,这孩子从容自若地接连念完并且译出好几行诗句。于是,他自豪地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奖品。他是在放牧的时候学好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这给他赖以成名的丰富学识打下了基础。

如果普通人这样做,也能给自己带来一番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美国南方的一间小木屋里,曾经住着一个穷苦的黑人妇女。她有三个男孩,但她穷得只能给他们三个做一条裤子。为了使他们能受到一点教育,她送他们轮流上学校。老师——一位北方的姑娘注意到,三个小孩中每次都只有一个到校,而且都穿着那条裤子。这可怜的黑人母亲为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个成了南方一所大学的教授;一个成了医生;一个成了牧师。这对那些为自己浪费时间而辩护的人,是多么好的教育呵!“当我发现我是黑人时,”法国剧作家大仲马说,“我决心像一个白人那样去生活,迫使他们承认我。”在生活中,无论怎么说,卖报这个职业都不是很理想的工作。对一般人来说,卖报顶多能指望维持生活就是了。可是,在美国最受尊敬的人当中,爱迪生正就是报童出身。他在只有15 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化学试验,而且自己装备了一个流动实验室。有一天,当他正在火车上做实验时,火车急拐弯,他的亚硫酸瓶摔破了,于是产生了些奇怪的气味和乱七八糟的反应。那位很有耐性的乘务长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把这年轻人赶了出去,并且给了我们的科学家一记耳光。

颁布奴隶解放令的美国第16 任总统——林肯,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借着炉子的火光来学习数学和语法,曾经为买一些书走70 公里的路。他既没有得到过什么遗产,也没有碰到过什么特别的好运气。他之所以有出色的前途和作为,正是因为他有那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正直的气质。

美国第17 任总统——约翰逊,小时候是裁缝店的学徒,从来都没有上过学。但正是这样一个生在小木屋、没有读过书、没有良好境遇的孩子,在美国内战期间担任了总统。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切实解放了400 万的奴隶。

在世界最伟大的英雄和功臣中,有许多出身贫寒,他们一如既往地与命运作斗争,积累了自己的才能。每一个青年,无论他出身贫贱还是高贵,如果他有一个坚定正确的目标,稳步前进,那么,无论是人还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前进。

二  如何进行抉择

人生歧路实在太多,让我们不知道怎样选择。在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种面临选择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尊重常识

圆凿而方柄是绝对行不通的。事实上,许多人东试西试,最后才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美国画家惠斯勒最初想做军人,后来因为化学不及格,从军官学校退学。他说:“如果硅是一种气体,我应该已是少将了。”司各脱原想当诗人,但他的诗比不上拜伦,于是他就改写小说。要检讨自己,在想象你的目标时多用点心思,不要妄想。

(二)不要以个人利益为抉择的动机

著名的大政治家葛拉德士吞有一次正困于这种两难之间。在他年轻时候——年轻总是气盛而武断的——他对爱尔兰与教育的关系,有一种坚决的主张。后来他在庇尔当政时成为阁员之一的时候,却很赞成庇尔的主张,与他以前的主张大相径庭。如果他公然地拥护庇尔的政策,则他必须收回自己以前的主张,而别人便会骂他因为政治利益的缘故而改变自己。他必须设法使别人晓得,他之所以改变,不是为个人利益,乃是为政策的本身对与不对,而后才能收回以前的主张。他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他辞去了阁员之职——在政治上自杀——而后极力拥护政府的主张。他因主义而把个人的利益牺牲,这样证明他改变主张乃是极诚恳的。他证明了他之所以改变主张,乃是因为主义本身,而不是为个人利益。他这种主张,虽然使他失掉了自己的利益,但别人却因此不会疑心他的诚恳,而一致拥护他。他这种行动,获得了许多人的同情。

如果你在两难之中,要选定一方的时候,你要当心不可坠入为你自己利益的那方。如果你不小心自持,你就很容易以个人的利益为抉择的动机。但是我们不喜欢承认我们的决定是自私的,而举出许多原因来使我们的决定外表看来是不自私的。这种外表的原因大半不过是借口,用以袒护这种完全个人自私的决定。

(三)宁可矛盾不可将错就错

如果你想前后一致,这种一致是因为有事实根据,还是因为要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呢?你何以一定要一致呢?是否因为虚荣心呢?是否因为承认以前的错误就觉得羞耻呢?要虚荣而坚持错误是容易的。你以前的判断难免有错误,如果你坚持这种错误,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以前是这样判定的。那么,要“救你的面子”,你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只有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才坚持着永远的前后一致,所以你应当以对与不对为标准,而不可顽固地坚持一致。

1912 年美国总统初选时,在新泽西一个小小的城市里有一个集会,在那里罗斯福在对乡民演讲。在演讲中,罗斯福提及女子选举权的好处。当时听众中有一个粗大的声音从后面喊着说:“大佐呀,五年之前你并不是这样主张的呀!”罗斯福的答复就足以表现出他这个人的人格了。他说:“是的,那时我的学识还不够,我错了。现在我进步了。”他并不说什么“但是”、“假若”或是其他逃遁之词,而是发表了一个坚强有头脑的人直率勇敢的自白,表现了他能与时代俱进的精神,勇敢直率地承认他是增长进步了。

许多统治者有时以为他们必须专制才能使下级的职员接受他们的统治,这种权威对手下无能的职员或许是必须的,因为这种无能的人遇事需要别人替他们作主张。不过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