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和月圆-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月了,还有一万多余名静王军没能接受招安。
  江书鲲现在担心的是,到了时日,要是兵部的人未到,这些人是杀还是留。
  若要杀,到底不比西北战场的厮杀,他所杀的都是敌贼,这回却都是晋人,是他的家乡人。若是留着,之前的告示还算不算数?
  这年的端午佳节,因齐惠祖皇帝的驾崩,各地取消欢庆,就连晋阳城郊几乡约好的龙舟赛也一并取消。
  晋阳城各酒楼、客栈的生意一落千丈,倒是茶点颇受欢迎,几大青楼更是门庭清泠。
  ps:
  各位读友:求粉红票!求关注!求支持!

  ☆、453 访客云聚

  江宅内,上下诸人都弃了鲜亮缎衣,换了素雅白袍。
  江舜诚更令虞氏连夜赶制了一件白纱袍,罩在身上,说要为齐惠祖皇帝戴孝。他与先帝年岁相当,又有几十年的君臣之谊,为他守孝也是应当。
  江舜诚着了白纱,平西候也穿上了白纱,罩在公候袍的外面,行走晋阳府官衙,众官员见他们如此,也在一个多时辰后,纷纷换了白纱戴孝,便是有些身份的人,也跟着学样。
  一时间,晋地官员统一着白纱出入官衙。
  虞氏不甘落后,在头上别了白花,素妍的发间也多了间漂亮的白色绒花,撤了艳丽抢眼的头饰,只着那两套素净衣衫。
  一大早,下人们就聚在厨房里闲聊起来。
  “唉,先皇是个明君,怎么就驾崩了呢?”
  盼儿领着丫头来厨房取晨食。
  白燕笑道:“新皇是昔日的吴王殿下,是位英明君王。”
  立有下人追问道:“白燕姑娘是从皇城来的,快说说,新皇上多大年纪?”
  “新皇的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多岁,在皇城是出名的美男子,是第一鸿儒朱武先生的得意学生,在皇城还有一个雅号,人称‘琅琊公子’,与我们文忠候府也素有交情。”
  丫头们啧啧称赞,新皇二十多岁,是个美男子,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遐想了。
  盼儿穿着得体的茧缎衣袍,头上戴的是几件素雅的首饰,瞧上去,亦是大富人家的小姐,虽然不算特别抢眼,倒也打扮合宜。
  白燕唤了声“盼小姐”,也去备素妍的晨食。
  盼儿道:“郡主姑姑可起来了?”
  “唉。郡主昨儿又看了好久的书。睡得晚些,这会儿还歇着呢。”
  正唠着话,田嬷嬷到了厨房。“一个个不干事,又胡闹上了。晋阳城几位有头有脸的老爷、太太到了,快把茶水送到祥瑞院堂屋上去。”
  丫头们再不敢说话,闷头做事。
  盼儿问:“白燕姑娘,这几日怎不见青嬷嬷?”
  白燕回道:“郡主准她三日假,由田嬷嬷的儿子江管事陪着去了南桥乡田家庄。”
  “去哪里做甚?”
  “青嬷嬷膝下无子,早先他夫家是姓田的,正是田嬷嬷的娘家侄儿。想从田家族里挑一个过嗣子来继承香火。”
  各自捧着晨食,往同一方向却不同院落移去。
  来访的晋阳城老爷、老太爷们汇聚在祥瑞院的堂屋里,说是拜见,不如说是对江舜诚歌功颂德一番。夸赞他为晋阳所做的贡献,就连东塘江氏的族长、几位有头脸的人也来了。
  太太、老太太们则陪虞氏说话。
  孔太太突兀地道:“老夫人,妾身听说你娘家侄儿虞建柏恢复功名了。”
  虞氏微愣,“案子调查清楚了?”
  孔太太道:“听说晋阳知州乔大人彻查了此案,这一查光晋阳一地。二十年内便有六位考中举人,同样陷害其舞弊被夺功名的。”
  有东塘江氏的太太道:“这事我也听说了。还在追查,只怕还有不少呢。”
  “光是晋阳一处就有六位,只怕旁处也有不少。虞建柏两日前被恢复功名,还有曾家那位被庶子得势赶出曾家大宅的嫡子曾驰也一并恢复了功名。乔大人已上禀朝廷。奏明此事。”
  乔泰候补了十几年,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个实职,还不得好好的大干一番,争取把这地方官做好,如今又与文忠候江家搭上了关系,乔泰更是信心百倍,要借着这事为自己铺路。
  唐姓太太轻叹一声,“静王在晋地不知道害苦了多少读书人。也难怪我家九爷不愿入仕。考中功名也能被人陷害舞弊的,且这么多有本事的都是同样的原因。”
  堂屋那边是男人们说话的地儿,女人们聚在偏堂里闲聊。
  人手忙不过来,盼儿就到女客云聚的花厅里奉茶,举止得体。虞氏念她们姐妹没了母亲,这些日子没少指点、调教。
  盼儿、柔儿姐妹倒也用心,虞氏最多说上两回,也就记住了,做得像模像样。
  孔太太审视着盼儿,“哟……瞧瞧这是谁呀?”
  东塘江氏族长的儿媳歪头细瞧,“是江氏族里的哪位小姐吧?”
  盼儿欠身,轻声回道:“回各位太太,小女虞盼儿给各位太太请安。”举止大方,言语得体,虞氏瞧在眼里,很是安慰。与江家女儿一比,她越发觉得虞家的女子更顺眼些。
  众人方才回过神来,原是虞氏的娘家侄孙女。
  虞氏一脸怜惜,“盼儿这孩子命苦,小小年纪没了娘,我瞧着让人心疼,留了他们一家住下。这次回皇城,准备带了他们一家去皇城安家。再则,她二哥正豪倒是个出息的,去岁恩科中了举人,正好带了他去皇城念书。”虞氏近来也在想,要是虞茂学兄弟未下狱,得晓正豪乡试得中,会不会也算计了正豪?
  孔太太想到这次虞建柏被人诬陷科场舞弊,都过了十几年了,这案子才翻出来,还了虞建柏一个清白。虞正豪得中举人的事,孔太太也是听说的,没想这个年轻后生竟是面前这位虞姓小姐的兄长。
  一个世族总得有人入仕方能支撑得起来。
  这虞家庶子获罪,嫡子定能重掌门庭,只怕光宗耀祖近在眉睫。
  东塘江太太抢先问道:“不知虞小姐说亲了没有?”
  虞氏含着笑,“唉,我那几个娘家侄儿里,我最心疼的便是他们一家。已经说好了,这几个侄孙儿、侄孙女的婚事都由我做主。孩子年纪也不大,且再等等,留她与小女做伴,一来好让她们学学规矩,二来我跟前也多个说话的人。”
  盼儿姐妹也是懂事的,性子淳朴,更时时怀抱感恩之心,从不说过分的话,不做越矩的事。时时以虞氏为先。就这一点,虞氏颇为满意。
  有打主意的太太此刻不说了,摆明了虞氏带他们一家去皇城,那是要提携、帮衬的,只怕她们姐妹都有个好前程。
  这边说话,一个着浅蓝色杭椆、戴着小白绒花的姑娘进来了,欠了欠身,甜甜地唤了声“姑祖母”笑盈盈地近了虞氏跟前,手里拿着一条新做好的抹额,“姑祖母前儿说头疼,我特意做了抹额,你且试试,看看大小合不合适。”
  虞氏笑着,一动不动,任由柔儿在自己头上试了起来。
  盼儿低斥道:“没个样子,就这么闯进来,反让客人瞧了笑话。”
  柔儿也不理,只道:“正跟着白芷姐姐学着呢,要是不试好了,我可不知道大小。试好大小回头才好绣花。”
  虞氏只是一脸灿烂而宠溺地笑着。
  这对姐妹没了母亲,这些日子虞氏待她们好,也当虞氏对最敬重的长辈一般。虞氏随口说了句头疼,便要给她做抹额,是深蓝色的料子,针脚倒也细密、匀称。
  柔儿试好了大小,欠身告退。
  虞氏满心欢喜,问盼儿道:“你大哥、二哥可在屋里看书?”
  “是。正和良表哥他们一起读书。大哥这几日总算安心瞧书了,几个人吟诗作对的,盼儿也不大懂,倒是听他们说得甚是投缘。”
  “安心读书就好。”
  柔儿垂头,“只有我爹,好像有些闲不住,坐立难安的样子。看书看不进去,吃饭又觉不香,在屋里急得团团转。”
  虞氏笑了笑,“回头给你爹找个说话的人,他心里就踏实了。把他唤到堂屋里,与大伙坐坐聊聊天。”
  立时,便有在场太太们询问起虞建章的事来,一听说三十多岁近四十,个个都皱了眉头。
  接下来数日里,每日都有人来访,就连早年与江舜诚有几面之缘的晋地商人、世族老爷都不远数百里之遥前来拜访。
  这其间不免有为获罪的官商说情的,江舜诚一句“只叙风花雪月,不谈官场诸事”堵了众人的嘴。
  虞氏却心烦得紧,虞茂才的妻子带了建中、建同的妻子来见。
  与其说是拜见,不如说是与虞氏哭诉虞家的败落,更是哭穷,说如今家里有多少子孙,又有多少田地、铺子,入不敷出,便是吃顿肉,虞家的妇人们都得精打细算。
  又说西岭江家挑了年轻貌美的小姐在一处调教,也想献出虞家女儿,想让虞氏带到皇城调养着。
  虞氏一听就怒了,斥骂道:“我带盼儿、柔儿去皇城,那不是给人做妾的,是要寻了好人家嫁为正室。你们少拿虞家女儿当礼物送人,我劝你们也少干这种龌龊事。”一句话就把他们的话给顶回去。
  见她们脸色难看,又道:“虞茂学兄弟的案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定下来。到时候讨了家业回来,分成两份,一份是茂才的,一份是我大哥那房人的,不可再欺人。”
  茂才一听这话,便知虞家许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昔日的富贵,生怕触怒了虞氏,再不提虞氏不乐意的事。
  送走了虞家来访的人,又有东塘江氏来的太太,多是早年与虞氏交好的两位,说的不是自家儿子的前程,便是女儿的亲事,绕上一圈,亦要虞氏搭手帮忙的意思。虞氏只道:“儿郎若是争气的,且先考中举人再说。”

  ☆、454 逼良为妾

  童试在本州县,乡试则在本省。过了童试称之为秀才,过了乡试称为举人老爷。若在会试中得中,二榜称为进士,三榜则为同进士。要是这两试过不了,虞氏想帮也帮不了。两试结束后又有皇城会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不过是扶持娘家书念得好的后生,若是念不好书,只在旁处再给予扶持,或帮着置些田地、或再给布帛、银钱。
  虞氏连日应酬,颇是疲劳。
  素妍偶尔出来帮虞氏抵挡一阵,可虞氏知道素妍也不喜这些迎送客人的琐事,再则来访的多是成家相夫教子的妇人,让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坐陪在侧也不是那么回事。素妍有些怀念在皇城里的日子,更多的则是想宇文琰了,也不知他在皇城如何。
  夜里一觉醒来,虞氏伸手揽住江舜诚,低声道:“咏斋,我们回皇城吧。”
  江舜诚吐了一口气,“且再等等,刑部接手案子的官员还有几日就到,兵部来接十几万将士的人也要到了。”
  “天天都有人来,不是说自家有多穷,便是提他家多困难,我们又不是神仙、菩萨,哪有这等能耐。”
  东塘江氏隔得远了,也是分了支的,如今也想来分一杯羹,想让虞氏搭手帮忙。虞氏自不敢应,可东塘江氏便就此来了好几拨人,颇有“你不答应,我就不罢手”之意。
  江舜诚道:“刑部、兵部的人一到,书鲲这里的事就能办结。到时候,他随我们一道回皇城。”
  虞氏应声。
  许是离开晋阳的时间太久,对于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感情,留下除了待字闺中的快乐,还有她初嫁人妻时的艰辛。想到虞家的变幻,虞氏心里莫名的沉重。
  五月二十一日。刑部、兵部的官员是星夜兼程地到了。
  江书鲲在晋阳官衙里与他们交接了事务,将晋地官商勾结案、晋地世族庶子迫害嫡子案等一并移交了到刑部侍郎顾力行手里。此次兵部、刑部各有钦差,负责不同的事项。
  顾力行抱拳道:“真没想到。静王把好好的晋地搞得乌烟瘴气。”
  江书鲲回礼道:“还劳顾大人还晋地一片清明。”
  顾力行在皇城时就隐约就听说过晋地这边的事,没想嫡子有才。竟被庶子借着静王的势力几番打压。新皇忆起生父乾明太子便是被庶子所害丢了性命,颇是震怒,责令顾力行彻查此案,定要还晋地世族嫡子们一个公道。在静王时被剥的功名,一律限期归还功名,还特意颁发了恩赏令,明春恩科。今秋亦有乡试,若是被迫害的晋地嫡子会试成绩不俗,一律在应得官位上再晋两级。
  这对晋地学子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
  顾力行将推恩令张贴城门,几乎所有的学子都欢欣鼓舞。尤其是曾驰、虞建柏等人,被人压抑了十几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不仅还了举人功名,还能下场考试。一时间。虞建柏领着两个儿子闭门不出,整日苦读诗书。
  虞氏忙活了两日余,方打点好行装。来时有七辆马车,离开时更是浩浩荡荡一大群人。江书鲲领的人和江舜诚夫妇,更有随虞氏回返皇城的虞建章一家。
  青嬷嬷在江书娇的帮忙下。认了一对无父无母的田氏兄妹为养子、养女。
  田嬷嬷新给虞建章买了小厮、丫头,就连管家也是晋阳人,多是此次曾家获罪被转卖的下人。田嬷嬷不忍看他们一家分离,索性买了一家四口,两个小子做虞家两位少爷的服侍小厮、书僮,父亲做了虞建章的老仆。又买了两个机警的丫头给盼儿、柔儿姐妹俩做丫头。
  虞建柏因过了乡试,虞氏建议他先随自己去皇城,寻个清静处好好念书,又能得江舜诚、江书鹏指点,许有长进。虞建柏欣然应允,安顿好两个儿子,与妻子说好,托了大房虞建树照应,跟着他们同行。
  一行人出了晋阳城,经过西岭乡一带时,远远地就听到一个女子的哭喊声:“老祖宗,老祖宗救救我女儿!”
  这个声音,是陌生的,无助的,听来凄切。
  虞氏打起车帘,往外望去,只见路口上站着一家三口人,却是见过一面的江氏族里的韩氏携了儿女求助。
  韩氏扑通一声,重重跪地:“老祖宗,救救我女儿!族人要逼着顺姑去学歌舞,要将她献给皇城权贵为妾。顺姑不愿他们就用荆条抽打,还请老祖宗做主救救我女儿!”
  江舜诚跳下马车,神色难看。族里人打的主意,他是知晓的,如今一听说新皇登基,又年轻气甚,只怕想多调养几个女儿也不定。
  看着如此殷切恳求的韩氏,虞氏记得昔日在江氏族里见到这妇人时,虽然家境贫寒,却总是穿得干净整洁,人也精神。这才几日,韩氏面容憔悴,一边的顺姑更见消瘦。
  韩氏跪在地上,“求老祖宗做主,救救我女儿。我只得这一对儿女,就算让她嫁入寒门为妻,万不会让她与人为妾。”
  江书鲲见父母未言,江舜诚的眼神颇有些让他来管的意思。骑马走近,俯视着路边的妇人与孩子,“让你们再回族里,只怕他们会想别的法子刁难。不如,随我们去皇城如何?”
  江诗允面露难色,咬咬双唇,抱拳道:“请平西候做主,让我母亲和姐姐先去皇城,待我考过乡试,就去皇城寻她们。”
  韩氏忙道:“不!不,我不能抛下你不管,今秋你就要下场乡试,就让顺姑跟着老祖宗去皇城吧,免得族人再生念头。”
  西岭江氏的人现在都疯了,有女儿的送女儿到族里学习歌舞,没女儿的居然把亲戚家的孩子过继过来,削尖脑袋往里送。
  偏江诗恩长得有几分姿色,又恬静得体,竟被江舜义等人瞧中了,死活都要送她去。韩氏不允。江舜义等人竟带着江氏后生,强行拉了江诗恩入族里的女学堂。所谓女学堂是近来新挑的一座院子,设在江舜信家的四进院东边院落里,那院子形同天井,又似笼子一般,近二十个女孩子被止步其间。整日跟着晋阳城来的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