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1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末将在!”布英撩征裙大步走出来。

肖香又拿起三只兵符,说道:“布英将军,由你部来接收赤山侯、青云侯、东原侯三部的兵马,和张将军一样,务必要清点清楚此三军的军械军备,妥当安置三军弟兄,若是出现半点散失,本宫唯你是问!”

“公主放心,末将必当全力以赴!”布英接过肖香递他的三只兵符,大步流星地走出大堂。

而后,肖香又先后点到杨召、吕尤、放任三将,将余下的兵符分交于他们三人。就这一会的工夫,十二路诸侯麾下的数十万兵马便被肖香分摊殆尽,全部被中央军控制起来。

如此的手腕,如此的雷厉风行,又如此的精明算计,恐怕连男子也未必能比得上肖香。

把家族军一事处理妥当,肖香也是如释重负,如同压在心头上的一块巨石被搬掉,整个人显得轻松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不再是虚情假意,而是发自内心的,看起来甚是灿烂。

川国的诸侯远不止他们这些,各地的家族军加到一起也远不止几十万,不然的话,家族军也不可能成为川国的心腹大患,成为历代国君的一块心病,不过,洪越天和这十二路诸侯绝对算得上是川国全部诸侯的领头人,砍掉了他们手上的兵权,其它的那些小诸侯也就不足为虑,只能任由朝廷宰割了。

列代先王没有解决的难题,在肖香的手里得到了解决,她自然也会骄傲,也会洋洋自得,这是人之常情。

肖香向诸侯连连挥手,笑容满面地招呼道:“诸位侯爷快请入坐,今日,本宫要与诸位一醉方休!”

她现在是志得意满,但诸侯的心情只能用心如死灰来形容,人们哪里还能喝得下酒,一个个就好像霜打的茄子,全都蔫了。

看众人精神萎靡不振,肖香嘴角缓缓扬起,拿起酒杯,猛的站起身形,冲外面大声喝道:“大川雄壮,国运长兴!”

随着她的喊喝声,站于大堂外面密密麻麻的数千将士齐声呐喊:“川!川!川!”

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让在座的诸侯无不是身子打颤,两腿转筋,人们再不敢装聋作哑,纷纷高举酒杯,齐声说道:“微臣敬公主殿下!”

“呵呵,哈哈——”肖香先是轻笑,很快又变成了仰面大笑,举起杯子,将其中的酒水一口喝干,那股英姿飒爽的风采,令人目眩,只可惜在场的众人没心情去欣赏肖香的美,只由衷感到她的可怕,人们的心头上也布满了阴霾。

等宴会结束后,肖香仍不肯放诸侯离去,而是以他们喝得太醉,怕路上会发生意外为借口,将诸侯全部留在公主府,让他们今晚就住在公主府里。

现在正是中央军接管家族军的关键时刻,她当然不会把诸侯马上放回去,万一诸侯反悔,发生变故可就麻烦了,至少要等到中央军把家族军全部接收完毕后,方能放诸侯离开。

肖香的精打细算在这时才算是完全显露出来。

对肖渊,她倒是没挽留,亲自把肖渊送出公主府,其热情与恋恋不舍的姿态,好像她与肖渊的感情有多深厚似的。

第84章

肖香将十二路诸侯麾下的数十万众家族军退去戎装,全部充当开凿水渠的劳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即消除了川国的隐患又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同时还造福了川国南方的百姓。

在肖香全面解除家族军的第三天,川国的众臣便大张旗鼓地向肖香展开劝进。

肖香现在已牢牢掌控了川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她自己也有继承王位的意愿,群臣的劝进其实就是走走形式罢了。

当然,肖香也免不了俗套,群臣三次劝进,她三次婉拒,直至第四次劝进的时候,肖香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至此,川国的新一任君主正式诞生,难得的是,肖香还成为了川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君主。

肖香登顶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除王室同族对她的潜在威胁。

她把肖渊、肖玉、肖鹏等兄弟姐妹全部封了侯爵位,看上去,她似乎很仁义,没有滥杀手足宗亲,还将其全部封了侯,但实际上,她没有给他们半寸封地,也没让他们掌握到任何实质性的权利,而且还严禁他们离开都城,这些公子、公主们的侯爵位倒是彻彻底底的成了空头衔,反过来自己还被肖香软禁在了都城之内,完全生活在人家的掌控当中。

肖轩病故后,川国轰轰烈烈的王位之争就此告一段落,肖香在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脱颖而出,这固然与她自身过人的能力有关系,也有幸运和机缘巧合的成分存在。

等肖香处理外朝廷内外种种的隐患之后,才倒出手来,对付贞地的叛乱。

而耽搁了这么久,现在贞地叛乱的形势已与以前大不相同。

李舒自从得到风国的暗中资助后,军备、钱粮可谓是样样充足,实力扩充得极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兵力又激增到二十多万。

这时候李舒的自信心也空前膨胀,不再满足一城一县的争夺,矛头开始直指贞西的泾谷、番条、白南三郡。

李舒早就订下以贞西做为根基,然后再逐渐向东扩张,最后完成收复整个贞地的战略构想,只是此三郡驻扎有大批的川国中央军,其中包括川国的第九、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四个军团,总兵力有四十余万众。

若想以二十多万的兵力战胜四十多万的川国中央军,即便是贞人也很难能做到。不过李舒倒是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率领麾下叛军,首先对白南郡展开进攻。

川国驻守白南郡的是第十七军团,在贞西四个军团当中,第十七军团兵力最少,刚好是十万人,战力又最弱,统帅也不是太出名的将领,一位名叫董勃的中将军,名不见经传。

另外,十七军团最让李舒藐视的是它在白南郡没有防御重心,兵力全部分散在各县各城镇,东一波,西一波,很容易给叛军逐个击破的机会。

出于这些原因的考虑,李舒率先进攻白南郡,与川国的第十七军团展开正面交锋。

贞地中部的叛军竟然流窜到贞西,主动来攻白南郡,这确实是川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战事一开始,以李舒为首的叛军便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直直插入白南郡的腹地。

虽说第十七军团于白南郡各地的守军都有殊死抵抗,但最终都因兵力太少,寡不敌众,被迫撤离驻守之地。

仅仅才半个月的时间,叛军便由白南郡的最东面一直打到白南郡的最西面,再往西去,就已出了贞地,进入与贞地相接壤的番邦——齿越。

在打通边境之后,李舒立刻派出使节,去往齿越,拜见齿越国王虚伊曼,请他出兵增援。

当年贞国与西境的番邦争战不断,齿越便是贞国众多敌国中的一个,只是在后来的征战当中,入侵贞国的齿越军被贞军杀得大败,贞军趁胜追击,一举攻入齿越国境内,并由边境一路烧杀抢掠,直接打到齿越的国都,最后*得齿越国王交降书、递顺表,向贞国俯首称臣。齿越投降之后,贞军便悉数撤回本国,没有霸占齿越的一城一镇,其一是地方太小,当时雄心勃勃的贞国还没将其看在眼里,其二,别看贞国在其它公国眼中是个野蛮之国,和番邦蛮族差不多,但贞国自己可是自视甚高,不屑去占齿越这样未开化的番蛮之地。

对于贞国的‘宽宏大量’,齿越十分感激,就此与贞国交好,而且齿越也真是被贞人打怕了,打心眼里惧怕贞人,也敬重贞人。

后来,贞国被灭,原本一向安分的齿越又开始蠢蠢欲动,不时出兵进犯边境,川国无奈,只好在与齿越接壤的白南郡驻扎下一个军团来守边。

虽说贞国是被川国所吞并,但齿越人并不怕川人,对其更无敬畏之意,但身为叛军的李舒派出使节到了齿越后,却被齿越人奉为上宾,以国宾之礼待之,齿越的国王亦是亲自接见了叛军使节,听说原贞国的王族后裔李舒欲光复贞地,向齿越救援,虚伊曼当场做出承诺,愿派出三万精锐之士援助李舒,只要白南郡归李舒管辖,齿越以后绝不冒犯。

从齿越顺利借来三万精锐,让李舒的实力又得到大副提升。而后,叛军在白南郡全境四处扫荡川军,直接把川国的第十七军团打出白南郡,*逃到番条郡境内。

一举攻克白南郡全境,令叛军上下群情鼓舞,当地的贞人百姓更是纷纷来投,一时间,叛军的势头如日中天。打得顺风顺水的李舒信心更足,随即开始筹备对番条郡的进攻。

在叛军里,也不全是贞人,其中还有风人,当初按照唐寅和李舒的约定,风国在叛军里是设有监军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监军就是陶元丰,他是靠风国的征武令起家的,别看年纪不大,才三十出头,但参与过的征战太多了,从对宁征战时就跟随在唐寅的身边,可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这么多年过去,陶元丰也由当年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堂堂的中将军。

李舒打白南郡的时候,陶元丰是支持他的,而现在李舒要攻打番条郡,陶元丰则表示反对。

番条郡是贞西三郡中守军数量最多的一郡,本来就驻扎有两个军团,现在十七军团残部又逃到了番条郡,那里的兵力已相当于三个军团。

叛军是在白南郡把十七军团打得大败,但在大大小小的战斗当中,十七军团的伤亡连超过千人的次数都少,看到己方不敌之后,其将士立刻选择撤退,所以在这么多场战败当中,十七军团的主力未伤,兵力仍多达八、九万人。现在,川国的第九、第十一、第十七军团在番条郡境内聚集一处,叛军再去攻打番条郡,想取胜已是难上加难。

陶元丰的意见是,己方应绕过番条郡,先取十六军团驻守的泾谷郡,打下泾谷郡后,己方便可由白南和泾谷二郡同时发兵,一南一北两面夹击番条郡,最大限度地分散番条郡境内川军兵力。

对于陶元丰的建议,李舒还是很重视的,也有认真听取,但最终还是认为他太多虑了,己方现在是胜势,气势如宏,而川军现在是败势,士气低落,纵然番条郡境内的川军兵力众多,但也不足为惧。

李舒并未采纳陶元丰的战术,坚持己见,毅然发动了对番条郡的全面进攻。

只是在这场战役当中,叛军一开始的进攻就受到巨大的阻力,番条郡境内的川军拼死抵抗,与叛军展开了血战。

番条郡一战,双方拼杀得异常激烈,当真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地步,叛军是步步紧*,川军则是寸土不让,双方对每一座城邑甚至每一座村镇的争夺都投入了重兵。

此战经历一个月后,叛军也仅仅在番条郡境内推进了百余里。

这时候,叛军已呈现出疲软之势,连续的攻坚战也让叛军打得甚感头疼,恰巧在这个骑虎难下的关键时刻,川军那边有了打正面决战的意图。川国的第9军团全部、第十1军团半部、第十7军团半部合计二十万的大军全部聚集在番条郡的望西平原。听闻消息的李舒认为战机来了,立刻下令,召回各路出击的兵马,合兵一处,赶往望西平原,与川军主力决一死战。

川军早到,在那里是以逸待劳,而叛军是长途跋涉而来,又经过连番争战,全军上下身心疲惫,可以说此战还没开打,叛军便已输了三分。

李舒对此倒是满不在乎,在他看来,双方的兵力相当,只此一条就足够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自信天下还没有哪支军队能在正面打败贞军。

此战,双方都把全部的主力投入进去,两边的人马皆在二十万左右,这也是贞地叛军作乱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交锋,甚至连在番条郡默默无闻的望西平原也因此战而变得名扬天下。

等到双方的战斗正式展开,望西平原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场,双方针尖对麦芒的军团会战让整个平原都变成了人间地狱。

战斗当中,一个兵团的将士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投入到战场上,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等一个或几个时辰过后,抬下来的要么是尸体,要么是缺肢断臂的重伤兵。

第85章

望西平原一战,川军摆的是最典型的进攻阵型——锋矢阵,第九军团做为主力,在全军中充当先锋,如同箭头一般顶在最前面,第十一军团和第十七军团作为辅军,如同箭尾一般随后策应,协防第九军的两翼。

川军的整体阵型是有守有攻,分工明确。反观叛军,则是毫无章法的人海战术,叛军当中,系统学过兵法的人几乎没有,准确来说在其高层里是没有精通兵法战策的将才,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土匪作风,打起仗来就是一窝蜂的往上冲。

碰上一般的敌人,以贞人那骁勇善战的传统和不怕死的劲头,即便没有阵法也能把敌人杀得大败,但是碰上正规的中央军,而且还是军团会战,不讲究阵法的弊端便完全暴露出来。

在军团战中,单兵战力所能起到的作用太有限,讲究的是各军团之间的整体配合以及对阵法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这些都是正规川军的强项,又恰恰是叛军的最弱项。

所以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贞军由一开战就没占到上风。说起来也就是贞军,能在这种毫无章法、一窝蜂往前冲的战术下还能与川军战个不相上下,并且还与其展开长时间的耗战,换成其它地方的人,若是一群这样的乌合之众,别说是二十万,就算是二百万也早就被川军杀得大败了。

在后面随李舒观战的陶元丰,此时眉头已拧成个疙瘩,看着乱马营花如同没头苍蝇似的贞军,他暗暗摇头,这可是军团会战啊,贞军怎么还像是打乱战一般?

他对李舒说道:“大将军,川军用的可是攻击力最强的锋矢阵,我军当以偃月阵破之才是!”

偃月阵,阵如其名,整个型阵如同弯月一般,中间内凹,两翼凸起,此阵侧重于两翼的进攻,刚好能避开川军锋矢阵中央突破的锋芒,由两翼猛击川军的软肋。

不过李舒接下来的话让陶元丰彻底无话可说。“啊,陶将军,不知,何为偃月阵?”

“……”陶元丰在心里已开始骂娘了,你他娘的连什么叫偃月阵都不知道,还打个什么仗?毫不讲究阵法的贞军能在川军的锋矢阵面前坚持这么久,也真堪称奇迹了。

他憋了好半晌,方从牙缝中挤出一句:“大将军,此战……我军实难取胜,还是,还是暂且撤军吧!”

“哈哈——”李舒仰面大笑,挥手说道:“陶将军,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什么偃月阵,我们贞人打仗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讲什么阵法,只讲成败,只讲勇往直前,斩杀敌贼,要么敌死,要么我亡,在我贞人里面,只有马革裹尸的勇士,从没有不战而退的懦夫!”

李舒的话让周围众多的谋臣、武将们纷纷大点其头,这也正是贞军一直以来的传统。见状,陶元丰不再说话,心里在暗骂,所以说,也活该你贞国被灭国,如此异类,死不足惜。

贞军硬是以乱战的方式与阵型齐整的川军打了个旗鼓相当,在这陶元丰看来,也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战斗还在持续,而且像是无休无止的持续。顶在前面的兵团都是成编制的被打光,但立刻又有新加入战斗的兵团顶上前去,双方将士的伤亡也都呈直线上升。

天色在川贞两军的激战当中渐渐变黑,双方皆无退兵休战的意思,随即展开挑灯夜战。

这时候,贞军开始落于下风,川军在阵法上的优势逐渐显露出现,只不过落于下风的贞军所表现出来的劣势也不是很大,仍能咬牙继续坚持。

夜战的激烈程度远不如白天那么强,但双方在战斗中的伤亡仍不少。

而后,双方的战斗又进入到第二天。第二天战斗的局势和夜战时差不多,川军占优,贞军处于劣势,冷眼一看或许还不太明显,但通过双方阵地的变化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了,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