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1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李舒可谓是意气风发,虽说他给自己的头衔是大将军,实际上,他已和贞国的君主没什么两样。

得知风国使节前来,李舒以上宾之礼待之,亲自迎接出城。

而高亮节对李舒行的也是君臣大礼,这一点让李舒甚为受用,既然风国的使节向自己行君臣之礼,显然风国现已把自己视为贞国的国君了。

李舒把高亮节接入城中,请入自己的大将军府。他现在毕竟还没有自立为王,也不适合住进王宫里,暂时在距离王宫较近的将军府内安身。

他于将军府内设宴款待高亮节,麾下的大臣们也都有前来,众人在大堂里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舒故意把话题引到贞国的王位上。他对着高亮节幽幽叹了口气,说道:“贞地被川人霸占已有数载,我贞人受尽屈辱与苦难,现在,承蒙先王在天有灵,终让我辈成功驱走川人,收复了贞地全境,只是不知我贞人复国之事,风王殿下又是怎么看的,还请高大人明示啊。”

高亮节淡然一笑,说道:“对于此事嘛,我王也是乐见其成啊。”

李舒闻言暗喜,立刻又道:“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贞王的人选……”

不等他把话说完,高亮节接道:“至于贞王的人选,当然非大将军莫属。”

“哎呀,高大人可折杀在下了,在下何德何能,怎敢觊觎贞王的宝座,此话万万不可乱讲。”嘴上这么说,李舒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自己现在距离王位只差一步之遥。

只要风王支持自己,那天子也必然会支持自己,有了天子的支持,那自己登顶王位可就是名正言顺的了,这一点至关重要。

高亮节含笑说道:“大将军不必谦让,首先,大将军是贞王后裔,继承王位,理所当然,其次,贞国之所以能复国,全靠大将军一人之功,若是大将军不能继承王位,又有何人能继承王位呢?”

“高大人所言极是,大将军不可再推辞了!”这时候,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也都纷纷起身,向李舒拱手劝进。

“这……”李舒满脸的为难,他目光一偏,看向坐在他另一边的阴离。

此时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在劝进,唯独阴离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默默地喝着酒,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李舒暗皱眉头,怎么,阴离反对自己称王不成?

他正要开口发问的时候,高亮节突然又道:“只是现在贞国不仅无法复国,大将军也无法成为贞王。”

此话一出,不仅李舒面露不悦,在场的大臣们脸色也都齐刷刷地沉下来。李舒和颜悦色地问道:“高大人,此话怎讲?”

高亮节站起身形,环视在场的众人,说道:“诸位不要忘记,在东面还有一个川国,只要有川国在,贞国便永远无法复国,不能复国,又何谈王位?”

听完他的话,那些劝进的大臣们又都有些泄气了,是啊,川国又怎么可能会让贞国复国呢,无法复国,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王了。

见众人纷纷垂下头,高亮节正色说道:“所以,贞国若想复国,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消灭川国!”

啊?众人不约而同地吸了口气。别看他们现在打跑了川军,那是因为他们在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理人和,现在要他们出兵川国,在川地与川军作战,只怕最终会是有去无回啊!

李舒皱着眉头说道:“川国的国力非同寻常,即便在贞地连吃了几次败仗,损兵折将甚多,但川国根基未损,国力仍存,我军若是出兵川国,实难取胜。”

高亮节笑了,说道:“只贵军一家出兵,当然难以取胜,若是风贞两家联手出兵,取胜将变得十拿九稳了,届时,川国灭亡,风贞两国可平分川地,不仅贞国可以复国,而且还能占据川地的半壁江山,实力要远胜从前啊!”

呦!李舒眼睛顿是一亮,下意识的也站起身形,追问道:“风王殿下愿与在下联手出兵,合力共灭川国?”

“正是!”高亮节回答得干脆,斩钉截铁地说道:“贵军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我大风的精兵悍将又何止百万,只要风贞两国联手出兵,一北一西,合力夹击川国,又何愁川国不灭?”

李舒瞪大眼睛,愣了片刻,接着仰面哈哈大笑起来,一连说了三声好。

他拊掌道:“川国与我贞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风王殿下一声令下,我数十万的贞军弟兄可任凭风王殿下的调遣,只要能灭川国,我贞人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好!有大将军的这句话,我王也就放心了。”

李舒端起酒杯,高高举起,说道:“高大人,为我贞风两国的永结盟好,干一杯!”

高亮节也豪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下来的宴会又持续到深夜才宣告结束。对于风贞两方共同出兵川国这件事,李舒以及他麾下的大臣们是打心眼里兴奋。

贞人对川国的仇恨太深,而且这个仇恨还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可谓是深到了骨子里。不过若让贞军一方出兵川国,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胆量,毕竟川国的实力摆在那里,以现在贞军的实力去主动入侵川国,无疑是以卵击石。但与风国联手之后就不一样了,风国的国力、军力皆不次于川国,风贞一旦联起手来,灭川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大臣当中,唯一对此事不报乐观态度的就是阴离。在他看来,唐寅的野心太大,现在已把矛头对准了川国,如果川国真的被灭,那么下一个倒霉的肯定是己方。

在宴会结束后,阴离没有立刻离开,故意留到最后,等众人都走后,他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详细向李舒说明一番。

现在,风、川、贞明显是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中风国最强,川国次之,而己方实力最弱,如果己方与风国联手灭了川国,那么最后必然会反受其害,最好的办法是与川国谈和,如果有可能,还应与川国结盟,联手抗风,如此方能制衡风国,确保己方的安全。

听完阴离的想法,李舒的鼻子都快气歪了,风国是援助己方的恩人,己方能有今日的成就,能光复整个贞地,几乎全靠风国的无偿资助,而川国则是己方的敌人,不知有多少贞人被川人害死、奴役,现在倒好,阴离要自己与敌谈和,甚至是以敌为友,联手去对付己方的恩人,那自己和贞国岂不成了白眼狼了吗?

此时李舒本就有些醉意,加上阴离的话越说越离谱,越听越不顺耳,他勃然大怒,将阴离狠狠训斥了一番,而后令人将其赶了出去。

李舒对阴离的看法也是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刚开始时,他对阴离是将信将疑的试用,而后是重用,再后来是猜忌,发展到现在已变得有些厌烦。

他之所以还能容忍阴离的存在,只因为阴离在治军打仗这方面太强悍,无人可取代,可以说没有阴离的统帅,李舒势力也不会做大到今日这种地步。

不管怎么样,李舒最终未听从阴离的建议,而是接受唐寅的请求,决定与风国联手对川国出兵。

风国毕竟不同与贞国那么野蛮,要出兵川国,也得找到合理的借口,要让自己的出兵变得有理有据,要站在道义的最高点上。

两国相邻,之间想和平相处很难,但要制造麻烦却很容易。

很快机会便来了,风国的一支商队在川国境内遭受到洗劫,不仅货物、钱财被抢个精光,连商队的人也被杀得一个未留,这算是一起惨案。

风国正愁找不到机会呢,恰巧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可能错过?风国派出使节到川国,限川国在三日内查出凶手,还风国一个公道。

说起来川国并没有很重视这件事,即便是在川国,这种洗劫商队的事也时有发生,只是手段如此狠毒不留活口的,倒是有些少见。

三日后,川国得出的结论是匪寇所为,至于匪寇的行踪,现已不知去向,还需要继续追查。

第104章

对于川国的回复,风国当然不能满意,而且风国朝廷也有意借此事向川国发难。随后,风国一口咬定商队在川国被劫杀一事是川军所为,让川国必须交出凶手。

川国对此感到十分无辜,也交不出什么凶手,在川国朝廷拒绝了风国的无理要求后不久,风国突然撕破脸,毫无预兆的向川国宣战。

在宣战的第二天,风国早已蓄势待发的数个中央军军团开始齐齐南下,侵入川国境内。

风国是由两个路线出的兵。平原军、天鹰军、虎威军、飞羽军作为一路,合计四个军团由上京出兵,攻入川国的雷泽郡。

三水军、飞龙军、第九军、虎贲军作为另一路,合计四个军团由安地川口郡的关口城南下,攻入川国的边阳郡。

从风国的出兵也能看得出来,风国是早有入侵川国的预谋。川国的雷泽郡多河川、泥沼之地,所以风国出动的四个军团都是步兵军团。

而川国的边阳郡则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所以风国的出兵是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第九军和虎贲军一个是重装骑兵军团一个是轻骑军团,也全部投入在了这里。

风国一口气投入八支军团,这还不够,在八大军团后面还有以刘彰为首的第十二军做策应,再后面,又有直属军和百战军严阵以待,整装待发。

可以说除了赤峰军以外,风国已把可用的军队都投入到这场对川国的征战当中,可谓是撒下血本。

业已与风国结盟的李舒当然也不甘落于人后,他对川国出兵不需要找任何的借口,也没有提前宣战,直接派出大军挺入川国。

李舒命阴离挂帅,统帅贞军几乎全部的兵力,合计四个军团四十万众,由川国的西面攻入景阳郡。

一时间,川国风云突变,局势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单单是抵御风国八支军团的双管齐下,对于川国而言就已经是很困难了,何况在西面还有战力完全不输风国的四十万贞军。

川国朝廷做出紧急应对,任命任放为帅,统兵四十万,去往川北三郡,抵御平原军、天鹰军、虎威军、飞羽军的入侵,又任命布英为帅,同是率领四十万的大军去往边阳郡,抵御三水军、飞龙军、第九军、虎贲军的入侵,而后,再任命金卓为帅,杨召和吕尤为副帅,统兵四十万,去往西边抵御川军的入侵。

一下子派出十多支军团去抵御外敌,现在川国的兵力也开始出现不足,这时候,在朝堂内外渐渐有了埋怨肖香的声音。

不少川人认为肖香当初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取缔家族军乃是犯下大错,现在外敌大举入侵川国,只靠中央军实在是力不从心,若是有家族军在,川国又何止于如此被动。

家族军这个体系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付外敌这方面,家族军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同样的,它也对川国内部造成派系之争,内耗甚大。

肖香取缔家族军一事已很难评定是对还是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误判了川国所面临的严峻局面,至少取缔家族军的时机是不太合适的。

不管怎么样,家族军在川国已经消失,现在面临风贞两大强敌的入侵,川国只能用中央军与其对抗。

任放统帅四十万川军赶到川北三郡的时候,风军已然攻占了雷泽郡,前军甚至都越过宜苏郡,抵达了双棠郡。任放率领川军先与风军的前军发生交战,战斗的规模并不是很大,看到川军兵力甚多,风军便主动回撤了。而后,任放趁势推进到宜苏郡,与风军主力在宜苏郡境内展开决战。

双方兵力相当,实力也相差无几,这时候所比拼的完全是萧慕青和任放这两位统帅的谋略和临阵指挥能力。

风川两军的交战你来我往,大战小仗打了不下十场,双方各有胜负,也各有伤亡,看上去是斗了个旗鼓相当,可是风军毕竟是在异地作战,而川军是本土作战,在占有地利、人和的优势下还与风军打了个平手,显然是川军略逊一筹。

不过,任放所率的川军已是打的最好的一波川军了。另一边,以布英为首的四十万川军赶往边阳郡,川军还没抵达边阳郡内,而是走在半路上,便不可思议地遭受到风军的袭击。

能神不知、鬼不觉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川国腹地,并敢于对四十万大军发动进攻的,正是风国的虎贲军。虎贲军是原莫国的骑兵军团,后来风国吞并莫国,也顺便接管了这支早已名扬天下的虎贲军。

虎贲军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它一路穿越川国数个郡县,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各地方军都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堵截,虎贲军已然飞驰而过。

当虎贲军都已对川军发动完奇袭了,川国各地官府送出的紧急军情才终于传到布英的手上。

也就是说当时虎贲军的速度已然超过了川国传递信息的速度,这一点就太恐怖了,也打得布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虎贲军的偷袭并没有杀伤多少川军,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要与川军主力拼个你死我活,其目标是川军的随军粮草和军备物资。

一场奇袭过后,川军的粮草、军资被虎贲军损毁大半,川军的行军速度也由此被拖慢下来,布英只能无奈的下令全军暂时于原地驻扎,等后方的补给到了之后再继续北上迎敌。

这次川军的遭袭和布英的能力毫无关系,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做到未卜先知,谁都想不到在自己的本国,在毫无敌情的地方能遭到大批敌军的偷袭?

布英统帅的四十万川军在还没有与风军主力接触的情况下就已先棋输一招,被死死拖在川国的内陆。

至于金卓那一路的川军,则是战斗最为艰苦的一路,他们所面对的是四十万的贞军。

可能是在贞地的连续战败已给川人的心理留下阴影,这次对阵贞军,川军也显得小心翼翼,即便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都谨慎到步步为营的地步。

可即便如此,川军仍遭受到重创。对于谨慎作战的川军,阴离连理都没理,统军直接绕过川军,直插川国腹地。

在战场上,恐怕也只有贞人敢这么打仗,完全不怕己方的后勤补给线被断,完全不怕深入敌境陷入重围,就是不管不顾的横冲直撞。

川军本打算把贞军顶住,让其无法再进犯川国本土就好,可没想到贞军会来一招。

这一下川军可慌了手脚,如果任由这支贞军侵入到川国内陆,不知会被屠掉多少城池,死伤多少百姓呢,甚至这四十万的贞军都有可能一口气打到昭阳去。

此时即便川军不愿与贞军做正面交战也不行了,金卓只能下令,全军追击贞军。

结果看到川军不再死守营寨,而是全军向己方追来,阴离立刻杀了个回马枪,调转回头,与追来的川军展开决战。

一方是早有准备的轻松迎战,一方是被*无奈的仓促出战,最后的战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川军再一次被贞军杀得大败,四十万的大军被贞军足足追杀出百余里,最后全部败退到石陵郡的郡城凤梧一带。

看到川军龟缩在凤梧内外,避不出战,阴离统帅贞军,将凤梧周围的城县全部攻打下来,最后只留下凤梧这一城,看样子是打算把川军困死在凤梧。

以金卓为首的川军现在是战不能战,守又不能守这座孤城,最后只能向昭阳求援,请朝廷出兵增援。

三地发生交战,三地的战局又都对川国不利,任放一部与风军交战频繁,损失甚大,在向朝廷要援军,布英一部虽还没有与风军交战,可又偏偏粮草和军资遭袭,向朝廷要粮草和军资的同时又要可以和风国虎贲军相抗衡的骑兵,金卓一部更惨,被贞军杀得大败不说,现又被困于石陵郡的凤梧,随时都有全军覆没之危。

对于目前的困局,肖香和川国朝廷都是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现在川国还能征调的可战军团已不足三支,而且其中大多都是新兵,这二十来万的兵马要如何分啊,到底是给任放,还是给布英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