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1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是人呢,谁能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

大王一心想让王妃生下第一个孩子是真心实意的,而让肖香怀了身孕则是个错误,但既然错误已经发生了,也只能认了,不可能真的把那个孩子扼杀在娘胎里。

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做作样子罢了,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王妃看的,是向王妃证明大王的心里只有她,不要因为这个孩子而破坏两人之间的感情。

现在王妃主动出面,护下了肖香肚中的胎儿,亦可算是两全其美的事。

邱真不是傻子,他跟随唐寅那么久了,朝夕相处,当然能看出唐寅是真动怒还是在假动怒。

因肖香怀孕而引发的风波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风川两国的大臣们亦是皆大欢喜。

有意思的是,当时还表现的怒不可言、一心要打掉胎儿的唐寅,在第二天便把邱真和上官元吉请来,与他二人商议还未出生的孩子该取什么名字为好。

对此,邱真和上官元吉一点都不意外,换句话说,他二人早对唐寅的‘善变’习以为常了。

肖香怀孕之事刚过去不久,唐寅又有喜事临门。玉国发来婚柬,请唐寅尽快择良辰吉日,迎娶玉王灵霜。

唐寅和灵霜的婚约是早就订好了的,要远在与肖香的订婚之前,只不过因为种种原由而耽搁下来。

以前,玉国对这门婚事并不着急,但听闻唐寅已与肖香成亲的消息后,玉国的大臣们可等不及了。

现在风川已合为一家,在整个帝国的江山里,除了玉国之外,已全是风国的天下,玉国大臣们也担心如果等不来唐寅的迎娶,恐怕等来的就是风国的大军了。

对于玉国传来的书信,唐寅没什么好犹豫的,也无法回绝,令人备好丰厚的彩礼,亲自动身去往玉国的都城康阳,迎娶灵霜。

唐寅不在期间,便由肖香代为掌管朝政,处理风川两国的事务。

肖香虽已嫁为人妇,成为风王夫人,但她毕竟还是川王,处理朝中的大事小情得心应手,面面俱到,即便是邱真等风国大臣也不得不承认,夫人理政的能力其实要远在大王之上。

当萧慕青和聂泽由川南传回捷报时,唐寅已离开上京,正在去往康阳的路上,捷报自然也就落到肖香的手上。

看到这份捷报后,肖香立刻写封回信,内容很简单,只是让萧慕青不要把肖渊带回来,让他永远的留在川南就好了。

她没有直接说明自己意图,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明白她的意思。何谓永远的留在川南,当然不是要把肖渊软禁在这里,而是要把他埋在这里。

接到肖香的回信后,萧慕青奉命行事,秘密处死了肖渊,对那些跟随肖渊一同作乱的部下,大多也都下了死手。平定川南的叛乱之后,平原军和百战军凯旋而归。

四个月后,唐寅携灵霜返京,并在上京又举办了一场的婚典。

随着唐寅和灵霜的完婚,昊天帝国内部已再无分封的公国,如果说有,便也只剩下风国这一家。

只是,偌大的昊天帝国现在已全部成为风国的天下,国号虽还叫昊天,但实则已变为风了。

唐寅在北方的风国起家,于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南征北战,四处讨伐,接连吞并列国,终于在风历第七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夙愿。

在此期间,唐寅所亲身经历过的大战小战不计其数,也有过无数次的出生入死,但不管收获多大的胜利,他从没满足过,不管遭遇多大的失败,他也从未气馁过。

在列国并立之时,风国的国力并不是最强的,恰恰相反,风国当时羸弱不堪,即有内忧又有外患,唐寅接手的完全是一个大烂摊子,但到最后,又恰恰是风国脱颖而出,一统了天下,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存在,但唐寅自身也绝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倒不是说唐寅的能力有多强,其实他并不会治国,他的治国理念简单又粗暴,只有一条,征战、征战、再征战,以战养战,以战强国。

但是他具备当时所有人都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开明。

开明让他能重用那些哪怕是出身低贱的贤能之士,这一点对风国太重要了。

为风国制定大方针、大国策,引导风国不断前进的邱真;把风国政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充分保证风军后勤补给的上官元吉;做事一丝不苟、铁面无私,敢于直言上柬的张哲;以及在风军当中素有战神美誉的上官元让、可令任何敌人都闻风丧胆的平原军统帅萧慕青,等等,这些风国最重要的核心人物都是平民出身,被唐寅提拔起来后,迅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并为风国的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并能把这些人才牢牢地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与自己同生共死,凝聚成一团,这才是唐寅在风国的真正作用。

至于他的随军出征以及他自身的武力,都是锦上添花而已,并不是让风国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第139章

风国先后吞并宁、莫、安、桓、贞五国,风王唐寅又与川王肖香、玉王灵霜相继成婚,现在的昊天帝国已完全是风国的天下,长达近千年之久的诸侯割据也终于宣告结束。

天下一统,以后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发生,接下来,风国的大臣们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唐寅能再进一步,取代殷谆,建立一个以风国为根基的新皇朝。

这不仅是风人大臣们的愿望,也同是川人大臣、宁人大臣、莫人大臣等等众人的共同愿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追随唐寅出生入死为的是什么?

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就算风国现在已统一了天下,风国终究只是一个公国,他们也只是公国里的大臣,和皇廷的大臣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以说没人不想封王、封侯,可这些又是目前的唐寅无法给予他们的,唐寅自己的爵位也才只是个王公而已,又如何能封他们王呢?

连日来,风国每次朝议的时候都有大臣站出来向唐寅劝进。今天可能是川人大臣站出来劝进,明日又可能是宁人大臣或贞人大臣劝进,唐寅自己也被大臣们的连番劝进搞得不厌其烦。

他根本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心思,别说他不想做天子,即便是目前的风王,他也开始觉得索然无味了。

自从风国一统列国并迅速平定各地的反叛势力之后,天下已趋于太平,再无战事可打,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唐寅最不愿意面对的,政务,每天都要处理但却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政务。

偌大的帝国,各地所发生的大事小情最终都要集中在风王府,由唐寅来来做定夺,当初只是风国一地的政务唐寅都觉得头疼,现在八国的政务都压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处理起来的繁重以及其中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以前不同的是,当初他还可以借着亲自出征为由,将政务推给下面的大臣们去处理,可现在天下已没有战事,他再找不出理由可以不理政务。

现在,唐寅总算能理解任笑为什么那么不想做圣王了。

他和任笑之所以能成为至交,主要是因为他二人的性情很像,都很散漫,又不喜束缚,喜欢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只不过任笑的本质平和,而唐寅则刚好相反,血液里就流淌着好斗的因子罢了。

唐寅心里明白,以后自己恐怕不会再有上战场的机会,随之对自己的王位也渐渐开始失去兴趣,风王的地位已无法再带给他任何的乐趣,有是只是无穷无尽的压力和麻烦。

很多时候,他也会像任笑那样自问,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要像现在这样,终日的忙碌不停,被困在王府里终此一生。他和任笑得出的结论一样,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这日,唐寅在书房里处理政务又忙到深夜,看看左手边已经处理完的奏疏,再瞧瞧右手边仍堆积如山的奏疏,他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对守在一旁的阿三问道:“我不是交代过了吗?不是要紧的事皆可交给参政堂处理,不要全部送到我这里来!”

阿三小心翼翼地回道:“大王,右相有特别叮嘱过,这些奏疏都是要紧的事,需要大王亲自过目并定夺的,参政堂处理不了,而且……”

“而且什么,把话说完?”

“右相还说,明日早朝会谈议这些奏疏,大王今晚需全部处理完才好。”

阿三跟在唐寅身边那么久了,当然知道他最不愿意做的什么,别说唐寅,即便是他,只是看看桌案上那许许多多的奏疏都会觉得头疼。

“说得倒轻巧,你让他自己来做做看!”唐寅没好气地嘟囔一声。就在这时,书房门口有侍卫插手施礼道:“大王,邱相求见!”

呦!唐寅一愣,这么晚了,邱真怎么来了?该不会又出了什么要紧的事吧!唐寅忍不住揉了揉额头,沉默片刻,挥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王!”侍卫应了一声,转身离去。时间不长,邱真从外面走了进来。“微臣参见大王!”

唐寅皱着眉头看向邱真,疑问道:“邱真,你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事?”

邱真一笑,说道:“微臣没事。”

“什么?没事?”唐寅听完鼻子都快气歪了,自己累得要死要活,他邱真倒是清闲,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到自己这来闲逛了。

“没事的话就赶紧回家去睡觉,我现在可没时间陪你闲扯!”说着话,他像赶苍蝇似的不耐烦地挥挥手,接着低下头来,又拿起奏疏。

“微臣是见这几日大王的兴致不高,郁郁寡欢,所以才前来探望大王!”

邱真乐呵呵地走上前去,瞧瞧桌子堆积的那些奏疏,自言自语地说道:“看来,微臣来的很不是时候,耽误大王处理政务了。”

唐寅放下手中的奏疏,抬头瞧向邱真,气乐了,笑问道:“邱真,你是专程跑来气我的吧!”

邱真连连摆手,说道:“微臣可不敢!”

唐寅眼珠转动,过了片刻,他把屁股向一旁挪了挪,让出位置,说道:“你既然来了,那正好,帮我处理一下这些奏疏。”

他边用手指边说道:“这些是处理完的,那些是没处理的。”

邱真倒也不客气,在唐寅的旁边落座,随手拿起一份奏疏打开看了看,接着又合上,放到唐寅那边,说道:“这是向朝廷请拨银两的奏疏,微臣可不敢代大王决定。”

而后,他又另拿起一份奏疏,同样是刚打开就合上,放到唐寅那边,嘟囔道:“这是受灾的奏报,也必须得由大王亲自定夺才行。”接着,他又拿起第三份奏疏。

这回没等他打开,唐寅已先抢了过去,并狠狠瞪了邱真一眼。

他是看出来了,如果自己不抽出时间陪邱真聊上几句,他是不会走的。他放下奏疏,心思转了转,笑问道:“邱真,你来探望我是假,该不会是来向我劝进的吧?”

邱真咧嘴笑了,欠身说道:“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大王的眼睛!”

唐寅深吸口气,喃喃说道:“连你也认为我该取代殷谆,去坐那个皇位……”

“大王现在其实已和天子并无分别。”

邱真收敛笑容,正色说道:“现在大王管理全国,行的正是天子之职,若是不能登顶皇位,则名不正、言不顺,惹人非议不说,而且也让朝中的大臣们心寒啊!”

唐寅沉默未语。邱真继续说道:“何况,天子无能,昏庸无道,人心早失,形同朽木,而大王才是人心所向啊!昊天气数已尽,我大风则是如日中天,大王理应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取而代之,登顶皇位。以当今的局势,微臣想,即便王妃娘娘也能理解大王的做法……”

“好了,不要再说了。”唐寅直视邱真,说道:“你这是在害我!”

邱真眨眨眼睛,咧嘴说道:“大王这话从何讲起啊?”

“皇位,我不想坐,即便是现在的王位,我也不想再坐了。”唐寅深有感触地说道。

“啊?”邱真吃惊地瞪大眼睛。

唐寅指指桌案上的奏疏,说道:“你也看到了,每天都有这许多的事务要我一个人来处理。你我相识最早,你应该很清楚才对,除了打仗,我什么都不会,不会处理政务,也不想去学做这些,这个风王,我现在真的是当够了。”

这些心里话,唐寅也只会在私下里和邱真说。听闻他的话,邱真吓得一哆嗦,连连摆手,说道:“大王不可轻言此等气话啊……”

“不是气话,我是真的受够了。”唐寅的目光移到邱真身上,正色道:“一直以来,你的野心都比我大,眼光也比我长远。当初我做县首的时候,你劝我图谋郡首,做了郡首,你劝我图谋王位,得到了王位,你又劝说进取宁国,吞并宁国后,你劝说南进谋取天下,其实,一直以来你比我更适合做风王……不如,我们也效仿神池,我将王位禅让于你如何?”

邱真闻言,身子一哆嗦,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倒,看得出来,大王并不是在试探自己,他苦笑道:“大王若是这么做,那就是要害死微臣啊!”

“什么?”唐寅不解地看着他。

邱真说道:“天下是大王打下来,人们服的也只有大王一人,而绝非微臣,大王若禅位于微臣,到时候天下不知会有多少人起兵造反,微臣只怕是有头睡觉,无头起床啊!”

唐寅深深看了邱真一眼,仔细想想,也确是这个道理,草率禅位于邱真,对他而言,非但不是件好事,反而是自己把他推进了鬼门关。

他长叹一声,说道:“算了,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过,谋取皇位一事,不要再提,我绝不会应允。”

邱真说道:“如果大王没有进取之心,只怕,迟早会生出变故!”

唐寅皱起眉头,疑问道:“会生出什么变故?”

邱真说道:“军中的将士们提着脑袋追随大王,东征西伐,为的是什么?没错,他们是忠于大王,但人都是有私心的,谁不想功成名就,封王拜相,就拿萧将军、梁将军、元让将军他们来说,以他们的功绩,封王是绰绰有余,而现在呢,他们只有个侯爵,就算将军们嘴上没有说什么,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成见,何况,他们的部下也会对此不满,心生不平啊!”

第140章

唐寅心头一震,眯缝起眼睛,凝视邱真,问道:“邱真,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邱真连连摇头,说道:“不不,微臣并未听到什么,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有感而发,而且,此类的先例屡见不鲜,大王不可不察啊!”

唐寅暗道一声麻烦,这就是他不愿再做国君的原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顾及到身边每一个人的心思,劳心又劳力,太累了。

他沉吟许久,问道:“你的意思有和元吉商议过吗?”

邱真怔了怔,摇头说道:“微臣还未与元吉商议过。”

唐寅淡然一笑,说道:“你和元吉是我的左右手,你二人的意见必须得统一,如果你二人都认为我应该图谋皇位,那么,我们可细细商议,可是如果你二人的意见不能统一,那么,此事就暂且放一放,等以后再议吧!”

说到这里,他微微眯缝起眼睛,双目射出精光,沉声说道:“至于军中的将士们,哼,现在我还没有死呢,谁若胆敢作乱,我必严惩不贷,绝不手软!”

邱真闻言暗暗咧嘴,上官元吉是朝廷里最坚定的‘拥殷派’,这几乎已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川人、宁人甚至贞人都曾向大王劝进过,唯独风人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风人不想,而是上官元吉这个右相不同意。他是文官之首,他不点头,下面官员又哪敢私自向大王劝进。

现在大王把上官元吉推出来,摆明了就是不想争皇位,自己说了那么多等于是白说了。邱真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太了解唐寅了,如果是他打心眼里不想做的事,旁人无论说什么都没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