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适合打攻坚战,自己威胁青远,引风军来救援,如此一来,便可与风军在平地上做正面交 锋,越国骑兵的威力也可发挥到最大。

这是长孙渊宏的战略思想,对于魏征的顾虑,他嗤之以鼻,根本不屑一顾。他不解释,魏征又哪里理解他的战术,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析也随之更深。

青远是郡城,城防坚固异常,不仅城高墙厚,而且分内外双城墙,易守难攻,不过风军在青远的驻军仅仅是以郡尉杜清为首的两万风军,只这点人想抵挡住三十万的大军,守住偌大的郡城,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长孙渊宏率军抵达青远后,围而不攻,困而不取,在城外与城内的风军对峙。他的意图很明确,围点打援!我把你的要害先困住,*你必须来救,而我想要占领青远,随时都可以一击制胜。

他这个战术太厉害了。

听闻青远受到宁国大军的威胁,风军在小夏和丰城的驻军各派出一万兵力,兵分两路,前去增援青远。不过长孙渊宏早已算准风军的动向,他于青远和小夏之间的官道设下五万西部军伏兵,把十万越骑兵安排到青远和丰城之间。

结果风军的两路援兵,一路遇到宁军的埋伏,被打的落花流水,折损大半,仅仅剩下千余名残兵败将退回小夏,而另一路的援兵则更惨,与十万的越骑兵碰个正着。

越人被宁国称之为越蛮,一是其文明落后,其二,是因为民风剽悍,骁勇善战。当越人只是身披兽皮,手持石斧骨矛的时候,宁国征服越人就很困难,而且越人还时 常敢起来反抗,令宁国头痛不已,现在越人得到长孙渊宏的资助,身上穿着精炼的钢盔钢甲,手持锋利无比的钢刀钢枪,战斗力无形中被提升了好几个台阶。越国骑 兵不仅速度快,而且人人都精于骑射、精于飞刀,越国骑兵冲锋,马未到,箭先至,箭阵刚过,刀阵又到,等刀阵过去,骑兵已冲到近前。

一万风军碰上越国骑兵的时候,刚一开战,就被越骑兵的箭阵射的晕头转向,好不容易把越骑兵的箭阵挡下了,对方甩出的飞刀又到了,许多风军连怎么回事都未看 清楚,便被迎面打着旋飞来的弯刀削掉脑袋。一万风军被十万之众的越国骑兵一轮冲锋就打散了,而在河东这个平原地带,一旦落败,跑没地方跑,躲没地方躲,何 况步兵的两条腿又怎能快过战马的四蹄?可怜从丰城增援青远的这支风军,最后几乎无一幸存,被越骑兵风卷残云一般杀了个干干净净。

两城增援青远,两城援军双双受阻,损兵折将近两万人,二城的守将急忙用飞鸽把战报传于建兴,请唐寅定夺。接到小夏和丰城增援青远失利的消息,唐寅立刻反应过来,长孙渊宏的战术是故意困住青远,围点打援。

他立刻令人回书二城,不可再继续增援青远,另外又派人将战报传于南海的萧慕青和梁启二人,而后,他紧急召来子缨,与其商议应敌之策。对于长孙渊宏的这种直击要害、围点打援的战术,子缨也大吃一惊,垂头看着地图,爱去无语。

唐寅在等子缨出谋划策,见后者爱去没有一句话,他挑起眉毛,问道:“子缨,你认为我军现在该如何破敌?”

子缨倒吸口气,说道:“青远城只有我方两万守军,长孙渊宏只要下令,以他麾下的三十万大军,一击便可破城,但他围而不攻,就是表明态度要引我军主力前来,好与我军做正面决战,由此可见,他有信心在正面决战中战败我军。”

唐寅不耐烦地轻叹口气,子缨分析的这些都是他也理解的,他想听的不是这个,而是破敌之法。见唐寅露出不耐之色,子缨急忙拱手施礼,说道:“大王,末将对敌 军的战力以及特性都一无所知,所以并不敢妄言,不过青远城对我军而言至关重要,一旦落入敌军之手,建兴和南海二城便失去后援以及后勤补给,变的岌岌可危, 而驻守于两城的三十万将士处境,也将极不乐观。”

这倒是事实,青远城必须得救,关键是怎么救?唐寅幽幽说道:“既然长孙渊宏想与我军打一场正面决战,我军奉陪便是,我立刻召集南海的平原军和三水军,与直属军和天鹰军兵合一处,与宁军决一死战!”

子缨激灵灵打个冷战,连连摆手,说道:“不妥!大王,长孙渊宏虽是猛将,但更是能治国安邦的智将,既然他想与我军决战,那势必已有十足把握,大王若是合兵迎战,岂不是正合敌军心意?”

闻言,唐寅挑起眉毛,睨着子缨,冷笑着问道:“子缨,你可是认为我军的三十万兄弟打不过长孙渊宏的三十万人?”

子缨是这么想的,但话可不能这么说。他正色道:“大王,我军已连续征战接近两个月,全军将士皆疲惫不堪,而敌军初来乍道,士气正盛,斗志正强,做正面交 锋,我军吃亏,另外,三十万对三十万的正面决战,就算我军最终能取胜,伤亡也必定惨重,敌损一千,我亡八百,这是匹夫之勇的争斗,请大王明鉴!”

被子缨这么一说,唐寅再坚持,就成了匹夫。他皱着眉头深深看了子缨一眼,不满地嘟囔道:“这不行,那也不行,你告诉我,我军该怎么办?”

“这王,这阵子我一直在钻研河东的地势,发现有一处地方极为适合设伏。”说着话,子缨手点河东地区,说道:“就是这里。此处沟嵌纵横,在其中即便埋伏十 万、二十万人,单从外表看也看不出端倪,而且此地距离青远只有百余里,若是我军能把敌人引到此地,不仅能让越国的骑兵成为无用之物,还可打宁军个措手不 及。”

“哦?”唐寅低头仔细查看子缨手指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青远确实不远,但是不是象子缨说的那些沟嵌纵横,从地图上可看不出来。观瞧了半晌,唐寅皱着眉头问道:“子缨,就算此地真如你所说,极易设伏,但毕竟距离青远有百余里,我们如何能把宁军吸引至此?”

子缨嘴角动了动,面露难色的欲言又止。

唐寅顿感不耐烦,催促道:“有话你倒是说啊!”

子缨深吸口气,说道:“想把敌军吸引到这里,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看吸引宁军的诱饵够不够诱人。”

唐寅眨眨眼睛,疑问道:“子缨,依你之见,由谁来做诱饵最佳?”

子缨垂首沉吟,过了好半晌,他屈膝跪地,同时叩首道:“大王是不二人选!”

听闻这话,唐寅还未表态,站于一旁的古越、舞英、上官兄弟脸色皆为之大变,上官元彪环目瞪圆,震声喝道:“大胆!子缨,你竟要用大王做诱饵,一旦大王在乱军中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待得起吗?”

子缨跪在地上没有动,磕在地上的头也没有抬起。

唐寅只是略愣了片刻,便侧头不满地瞪了上官元彪一眼,疑声质问道:“元彪,我是三岁孩童吗?我就那么容易出现个三长两短吗?”

元彪傻眼了,结结巴巴道:“这……末将……末将当然没有那个意思……”

唐寅不再理他,弯腰抓着子缨的后脖领子,直接把他提了起来,随后他看着子缨摇头而笑,幽幽说道:“我只是让你替我背个无足轻重的黑锅而已,结果你却扔还给我一个更大的黑锅,子缨,可真有你的。”

子缨一听这话,腿都软了,身子向下一沉,又要跪地,不过唐寅先一步把他肩膀抓住,没有让他跪倒,而后他倒退两步,背着手,在房内来回徘徊。把子缨的策略仔 细想了一遍,唐寅暗暗点头,自己是风国的君主,亦是宁国最大的敌人,再没有谁的吸引力能比自己更大了,纵然长孙渊宏再深谋远虑,再奸诈狡猾,也不可能猜到 己方会用自己这个君王做诱饵引他上钩,此计或许也可行。

第583章

长孙渊宏围困青远,围点打圆,唐寅把萧慕青和梁启二人紧急召回建兴。

等见到他二人后,唐寅让子缨把他的策略再向萧、梁两人讲述一遍,然后询问他二人有何意见。

萧慕青和梁启都觉得子缨的主意很不错,但就是风险太大了,唐寅是君主,也是风国的核心,万一发生个意外,整个风国都将动摇,那可是几个河东地区都弥补不了的。事关重大,萧慕青和梁启皆未敢轻易表态,反而聪明地问唐寅道:“不知大王觉得子缨将军之计是否可行?”

两人想看看唐寅是什么态度。

唐寅侧头看了一旁的子缨一眼,悠悠而笑,说道:“长孙渊宏以及三十万的宁越联军,我还没有放在眼里。”

听闻这话,萧慕青和梁启也就基本明白了唐寅的意思。前者眼珠转了转,说道:“莫马奇快无比,堪称天下之最,有莫马辅助大王,料想宁军想追也追不上。”

梁启连连点头,应道:“萧将军所言有理!”

这时子缨摇了摇头,急忙说道:“不可!如果大王与宁军一仗未打,刚碰面就跑,宁军岂不起疑?而若与那么多的宁军做正面交锋,轻骑兵非但发挥不出杀伤力,反而还有全军覆没之险,所以,大王绝不能带轻骑兵去诱敌。”

“子缨将军的意思是……”

“我军内有五千贝萨的帕布马,大王可统帅五千重装骑兵前去与敌人交战,然后再佯装不敌,向我军埋伏之地撤退。”

萧慕青忧心忡忡地说道:“大王统帅重装骑兵上阵,固然可以把损失降至最低,不过,帕布马的速度太慢了……”

这时唐寅含笑接道:“帕布马的速度再慢,总是要比步兵快的多!而且我的目的是引诱敌军,也不适合跑的太快。”

萧慕青仍觉得唐寅率重装骑兵诱敌比率轻骑兵诱敌的风险大得多,可是见唐寅的态度很坚持,他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通过与萧慕青和梁启的商议,唐寅最终决定采纳子缨的意见,亲自做饵,引敌上钩。子缨的计划并不能说不好,但是在唐寅率轻骑还是率重骑这个问题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从而导致河东战局的混乱,也令唐寅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境。

子缨所说的极易设伏之地位于青远北方一百二十里开外的地方,那里确实布满大大小小的沟嵌,有深有浅,有宽有窄,这么一大片开阔地带,别说埋伏个十几万人不会被发现,即使埋伏上百万,冷眼望去,也看不出什么。

按照子缨的计划,他与古越统帅天鹰军、直属军先埋伏于此,唐寅率领的五千重骑由宁军的西面进攻,萧慕青和梁启统帅平原军和三水军由宁军的南侧进攻,形成夹 击之势。宁军方面势必会用主力对付唐寅这边,到时唐寅再诈败,向北撤退,宁军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会倾全力追杀,这时平原军和三水军则随后跟上,等把宁军主 力引入己方的埋伏圈内,天鹰军、直属军突然杀出,打宁军的措手不及,宁军准备不足之下只能撤退,这时随后跟上的平原军、三水军正好能切断宁军退路,与做埋 伏的天鹰军、直属军前后夹击宁军,纵然长孙渊宏神武盖世,最后也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对于子缨如此精密细致的部署,唐寅、萧慕青、梁启都连连点头,暗暗称赞子缨果然谋略过人,计策精妙。

众人皆无异议,按照子缨的计划分头行事。

子缨和古越二人先行一步,统帅天鹰军、直属军绕路前往青远北部设伏。而后,萧慕青和梁启统帅平原军、三水军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地直奔青远而去,等全军的主力都走了,唐寅才开始召集五千重装骑兵,准备向青远行进。

现在,留在唐寅身边的将领已少的可怜,吴广、江凡、战虎都已分派到各军中,乐天、艾嘉也都随军出征,亲自指挥各自麾下的探子为各军间传递信息,此时唐寅的左右只有上官兄弟以及神出鬼没的暗箭人员。

唐寅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率领五千重装骑兵缓缓开出建兴。刚出城,唐寅就看到城门口聚集有一大队的风军将士,为首的两位,不是旁人,正是上官元让和舞英。

本来唐寅是让舞英护送上官元让退到小夏的,毕竟现在己方主力倾巢而出,建兴已无兵可守,再把重伤的上官元让留在这里怕会发生危险,没想到舞英并没有带走上官元让,而是留在城门口外等他。

上官元让当初所受的箭伤很严重,但他身体健壮,灵武修为又深厚,加上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精心调养,现在虽未痊愈,但已恢复五、六成。他没有骑马,而是躺在风军士卒抬着的软塌上。

看到他们,唐寅一愣,催马上前,问道:“元让、小英,你们怎么还未走?”

舞英垂头,没有说话,侧卧在软塌上的上官元让一笑,说道:“听说大王要率五千兄弟进攻三十万的宁军,此等壮举岂能缺了我上官元让?我要随大王一同出征!”

唐寅听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现在元让连战马都骑不了,还随自己出征什么?他走到上官元让近前,轻声说道:“元让,此战凶险,你又有伤在身,不宜随我出战。”说完,他扭头看向舞英,沉声道:“小英,速速护送元让回小夏。”

舞英骑在马上没有动作,只是小声说道:“大王去哪,我便去哪。”

唐寅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一向唯命是从的舞英竟然当众不服从自己的命令了。没等唐寅开口,上官元让已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舞将军巾帼不让须眉! 连舞英将军都敢随大王出战,我上官元让岂能做躲于人后的缩头乌龟?”顿了一下,他坐起身,又道:“大王是不是以为元让不能战?来人,牵马过来!”

随着上官元让的喝声,有风兵士卒立刻牵过上官元让的战马,后者在软塌上一翻身,直接轱辘下来,正好坐于马鞍之上,紧接着,他从马侧的得胜钩上拿起三尖两刃刀,信手一挥,冲着唐寅笑道:“大王看我还能战否?”

哗——见上官元让骑马轮刀,周围的风军士卒们无不是又惊又喜,响起一片惊叹声。上官元让在军中就是有这样的威力,人们只要看到他还能战,心中都有了底,这也是上官元让凭一己之力打下来的威望。

不过唐寅见状,可吓的不轻,急忙催马上前,伸手把上官元让的三尖两刃刀抢了过来,然后冷着脸,沉声道:“你疯了?!伤势还未好,你就动刀动枪,万一迸裂伤口怎么办?”唐寅虽然是在训斥上官元让,但从中也能听出他对上官元让的宠爱和关心。

若换成旁人夺自己的刀,上官元让早就翻脸了,不过夺刀的是唐寅,上官元让只是咧嘴一笑,黑漆漆的面庞露出两排小白牙,他说道:“大王,我只是证明我还能战!”

唉!唐寅暗叹口气,看起来要不把上官元让带上,他是肯定不会罢休的了。想了一会,他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好吧,元让,你随我出战,不过你无须动手,只管观战即可,明白吗?”

听唐寅同意带上自己了,上官元让欣喜若狂,哪里还会反对,连连点头,笑道:“大王放心,元让这回一定听你的话。”说着,他双脚一踩马镫子,在马上站了起来,又爬回到软塌上。

看着上官元让回到软塌,唐寅才稍感安心,然后目光又落到舞英身上,扬头说道:“小英,元让随我出战,你自己回往小夏。”

“我不回去。”

“什么?”唐寅挑起眉毛。

“我不回去,我也要随大王出战!”舞英语气坚决地说道。

“你必须去小夏,这是命令。”唐寅一字一顿地说道。他敢带上上官元让,却真的不敢带上舞英,与那么多的敌军作战,自身难保,哪还有精力去照顾她,万一舞英有个散失,等自己回盐城,还有何脸面去见舞媚?

这一次,舞英的态度出奇的坚定,她毫无畏惧地对上唐寅凌厉的目光,说道:“就算大王以违抗王命的罪名处死我,我也不会走。大王要么杀我,要么带我出战!”

唐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