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蠓缧郯员狈剑庸χ廖埃奕四鼙龋慰龃笸趸褂芯燃葜Γ舜斡⒈慈鳎庖迳钤叮熳忧鬃猿龀怯樱彩抢硭Φ保币材鼙硐殖鎏熳佣源笸醯木粗兀勾笸跬ⅰ!

唐寅点点头,而后又含笑问道:“那你又为何抢喝天子的敬酒?”

张鑫急忙离坐,再次跪地叩首道:“请大王恕罪!”

唐寅扬头说道:“起来,我并没有怪你。”

张鑫起身,说道:“臣*天子恭迎大王,天子必然迁怒于大王,怀恨在心,臣不确定天子会不会在酒中下毒,又不好直接提醒大王,所以只能抢先喝掉天子的敬酒,以此来验酒中是否有毒。”

果然如此。唐寅已将张鑫的用意猜明了大概,现在他这么说,唐寅并不意外。他含笑问道:“张鑫,你没有想过吗?万一酒中有毒,你喝下去可就活不成了。”

张鑫脸色涨红,神情激动地说道:“风国可以没有臣,但绝不能没有大王,大王乃万金之躯,而臣只是烂命一条,若是能以臣的命保大王平安,纵然让臣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他这番慷慨之词令唐寅都深受感动,虽然其中可能会有夸张的成分,但张鑫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试酒是事实,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唐寅信任他、重用他?

唐寅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这次是你的运气好,以后不要再冒这样的风险。区区的毒酒,我并不怕,我怕的是失去身边左膀右臂,你明白吗张鑫?”

张鑫肯冒那么大的危险,想换的就是唐寅这句话,他再一次的跪倒在地,哽咽着说道:“臣何德何能,竟蒙受大王如此厚爱……”

唐寅伸手把张鑫拉了起来,说道:“你的忠心和能力,我都看得到,我视你为大风的栋梁之才,也希望你以后能更加尽心尽力。”

“微臣责无旁贷!”张鑫想也没想地说道。

唐寅点点头,拉着张鑫坐回塌上,沉吟了片刻,说道:“我国即将出兵提亚,我今晚便会传书潼门,调派驻于潼门的三水军西进到宁地西境。”

张鑫说道:“我国现在已与贝萨联姻,再无后顾之忧,出兵提亚,正是时机。”

“你的说法和邱真一致。”唐寅说道:“三水军前往提亚作战,宁地便要担负起我军的后勤补给,可蔡颂和张哲又向来不和,常常传书回都互相弹劾,朝廷需要再派人去往宁地调和,主管我军后勤,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你比较合适,张鑫,你的意思呢?”

“大王有命,臣必定竭尽全力。”张鑫拱手说道。

“好!此事就交由你办。”说着话,唐寅把自己的佩剑解了下来,往桌案上一拍,推到张鑫面前,说道:“你此次去往宁地征集粮草、军饷、物资,若有人胆敢虚与委蛇、敷衍了事,你可先斩后奏!”

啊?张鑫听闻此话,都忍不住倒吸口凉气,先斩后奏的权限可太大了,也太具有威慑力了,这得需要多大的信任和重视才能让君主下放如此之大的权限?张鑫愣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佩剑,过了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双手颤抖着紧紧抓住佩剑,又跪到地上,双手擎剑,高高举起,颤声说道:“大王尽管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我军将士后勤无忧!”

唐寅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好了,你回去准备准备,尽快动身。”

“是!大王!”

张鑫叩首施礼,退出书房。他几乎是一路飘着离开王府的,直至回到自己家中,他都感觉自己的身子是轻飘飘的,如同踩在云端。这一刻,他是深刻的感觉到自己今日的冒险是值得的,而且是非常值得,也直到现在,大王才算是真正的信任和重用他了。

唐寅传书至潼门,调派驻扎在潼门的三水军西进。

在潼门驻扎了这么长时间,以梁启和上官元让为首的三水军早已万事具备,蓄势待发。平日里无事可做,基本天天练兵,三水军内虽有大批的新兵加入,但通过这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练,战力还是提升了许多。

接到唐寅的命令后,梁启片刻未耽搁,立刻挥军西进,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横穿大半宁地,进入以前的宁都良州。宁国已灭,良州不再是一国之都,但它依旧是宁地最大最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抵达良州,梁启下令全军在城外驻扎,暂时休整几日。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三水军亦是上下疲惫,再不休整,恐怕没等开战自己就先散了。

在良州的张哲和蔡颂自然是热情款待,尤其是蔡颂,生怕被张哲抢了先似的,直接把梁启和上官元让接到自己家中,然后再不放二人离开,说什么都要两人留在他的府上住宿。

梁启和上官元让盛情难却,而且蔡颂款待的确实周到,两人便在蔡府住了下来。

本来梁启还打算在良州多休整几日,但自从住到蔡府就没消停过,每天前来拜见的人络绎不绝,有些是来套近乎的,有些是来拉关系的,还有不少是送礼谋职的。对这样的场面,梁启从小便司空见惯,也深恶痛绝,他只在良州住了两天就率领全军继续西进。

过了良州后,三水军不再急行军,而是不紧不慢的去往西境,保持全军的体力和战力。

行军半月有余,三水军抵达宁地西边陲,行城。

行城位于宁地与提亚的交界处,行城以西二十里便是提亚境内。因为与提亚相邻的关系,行城深受提亚的影响,就连城池都是类城堡式的建筑风格,城内更是塔楼林立,高大壮观,与其他的宁地城池比起来,全然一副异域风光。

以前行城兴盛,城内提亚的商人极多,久居城内的提亚人得占全城人口的二到三成,现在宁国被风莫两国所吞,加上提亚又遭受杜基入侵,行城内的提亚人大多返回本国,行城的兴旺也随之一下子衰弱许多。

三水军在行城驻扎下来,梁启开始积极筹备,制造和寻找出兵的借口。

另一边,良州,三水军离开不久,受唐寅委派而来的张鑫就到了。

张鑫到了良州之后,立刻传令宁地各郡各县,向良州输送粮草、金银和物资,他给各郡县都定下了相应的目标,责令距离良州较近的郡县十日内送到,距离较远的二十日送到,即便是最远的郡县也不得超过一个月。

接下来,宁地各郡各县的粮草、金银、物资开始络绎不绝的进入良州,十日之后,距离良州较近的郡县都如期完成任务,可张鑫没有善罢甘休,他草拟出一份这些郡县的官员名单,然后以唐寅的佩剑命令留守良州的天鹰军立即对这些官员展开抓捕。

他这份名单涉及到的官员足有三十多号人,官职大小不一,上至郡县,下至城邑,都有波及,子缨不知道这位张大人到底发什么神经,不过大王的佩剑在他手上,和大王亲临没什么区别,子缨还是按照他的意思,把名单所涉及到的官员全部抓捕。

二十日后,第二批物资运到,张鑫依旧草拟一份黑名单,交给子缨,继续抓捕,这次抓捕的官员比上一次更多,有五十余人,等一个月后,第三批物资又送到了,张鑫还是没有放过这些郡县的官员,又草拟出一份百余人之多的官员名单。

三次抓捕,被张鑫拿下的宁地官员已接近二百人,不用挨个审查,张鑫闭着眼睛便给这些被抓的官员定下罪名,什么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办事不利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罪名,虽未经过审查,但定一个准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主管宁地的蔡颂本身就是个巨贪,别人给他送了重礼,买下一官半职,自然是变本加利的贪赃搜刮,十倍百倍的把当初送出去的钱财再赚回来。

张鑫是什么人,老奸巨滑的都快成了精,一路走来,只看宁地的民情便判断出来宁地的贪污受贿现象已腐蚀到了骨子里,他可不会错过这个表现自己的绝好机会,所以到了良州后一口气抓了近二百名宁地的地方官,而且全部以他随手加的罪名定为死刑。

第49章

张鑫来到宁地之后,倚仗唐寅下放的权限,肆无忌惮、大张旗鼓的逮捕地方官员,只一个月的时间便抓捕近二百名官员,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官场之上人人自危。

他并非无的放失,被捕之人也都不是清官。到这里,张鑫做的都很好,但接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被捕官员的家属们又使出老办法,送钱财收买。钱能买官,他们相信,钱也能买命。

这些官员家属纷纷来到良州,或光明正大或是私下里秘密拜访张鑫,同时还送来大量的金银珠宝。张鑫倒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几天下来,赚的盘满钵丰。

不过钱财他是收下了,但人可没有全放。他拿出被捕官员的名单,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见谁的名字顺眼,便把谁的名字划掉。划掉了三十个人名后,不再多划,下令把被划掉的三十人全部释放,剩余的人统统处斩。

这一杀,足足杀掉一百五十五人。至于被他释放的那三十人,他则用证据不足为借口。

张鑫此行是即想揽财,又想做出政绩,如果他只收钱不放人,以后也就没人再给他送钱了,如果他收钱便放人,恐怕用不了多久风声就会传到盐城,大王对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立刻便会化为乌有,所以他收了全部的钱,却只放了三十个人。

他这是典型的小人行径,不过他大刀阔斧的斩杀贪官污吏确实起到很大的威慑效应,令宁地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正,也使他在宁地百姓中留下极佳的口碑,人们甚至自发的联丵名上书,送到盐城,表彰张鑫。

他这次宁地之行可谓是大有收获,不仅赚的荷包鼓鼓,同时还赢得一个‘张青天’的绰号,名利双收。子缨和张鑫,一君子一小人,而在宁地这里,子缨被人们骂成‘子屠’,可张鑫却成了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反差如此之大,即可笑,又引人深思。

当然,张鑫到了宁地不可能只敛财不做事,对三水军的后勤保障他可不敢有半点含糊,各郡县的粮草、物资一运到良州,他立刻着手安排,源源不断的转送到三水军所在的行城,保障前方将士所需。

风国要找出兵提亚的借口,那太容易了,即便找不到,也可以自己制造借口。

在宁地和提亚的交界处有两座小村庄,分别是白村和黄村,梁启选定这两处地方,制造己方出兵的借口。他派出三水军的骑兵,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杜基军盔甲,对白黄二村展开突然袭击。

这两支打着杜基军旗帜、穿戴杜基军盔甲的骑兵冲进小村庄里,逢人便杀,见财就抢,杀烧奸掠,恶事做到极至,使两座宁静的山村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两支骑兵故意留下小部分的村民做活口,随后飞驰而去。

在骑兵走后,白黄二村已变成一片火海,满地的尸体,鲜血染红地面。两村幸存下来的村民纷纷跑到行城求救,并且咬定是杜基军所为。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行城城主也不知该如此解决,只能征求梁启的意见。

梁启装模做样的派出使者,进入提亚,去找杜基军,责令杜基军必须严查屠杀己国村民的凶手,还风国一个公道。杜基军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哪里能找得到凶手?但风国方面一口咬定是杜基军所为,杜基军没有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推托,希望风国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三水军是十万人的大军团,从潼门一路进军到行城,声势浩大,杜基方面也有听闻此事。杜基预料到风军有进军提亚的意图,但他们并未想到风军进提亚是要与杜基军作战,而是怀疑风军想抢夺杜基胜利的果实,在提亚分一勺羹。

生怕风军进入提亚,瓜分己方利益,这段时间来,杜基军更是加紧围攻提亚城的攻势,另一方面,杜基的王廷也派出使节到达盐城,说明杜基有能力也有实力吞并提亚,无须风国出兵相助。

唐寅接见了杜基的使者,但没谈到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就把他草草的打发走了,在杜基使者离开盐城的第三天,唐寅突然颁布全国性诏文,说明风国与提亚边境的白黄二村遭受到杜基军的偷袭,数百名无辜的风国百姓被杜基军残忍杀害,并在诏文中语气强硬的提出杜基必须在半个月内严惩凶手,若是包容袒护,风国必会采取报复行动。

这份诏文自然没有直接发到杜基,但风声有传到杜基,也直到这个时候,此次事件才真正引起杜基王廷的重视。

其实,杜基军到底有没有偷袭风国的村庄,杜基的朝廷也是不确定的,现在杜基军在提亚已经打乱了套,长达两年的征战,极大消磨了杜基军的军纪和军心,屠杀平民、掠夺财物的事情时有发生,会不会有杜基军私做主张,越过边境,偷袭风国的村庄,谁都不敢确定,但对于盟国而言,即便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陪些钱财也就罢了,令杜基朝廷吃惊的是唐寅竟然为了此事颁布全国性文书,指责杜基。

杜基倒是想查凶手,但根本无处可查,而后,杜基朝廷只能再派使者到风国,与风国朝廷磋商如何解决此事。

两国的磋商是一方有诚意,一方存心找麻烦,哪里还能谈得成?经过两天的磋商,双方没有达成任何的共识,这时候,早已过诏文中的半月之约,唐寅亲自下令,割掉杜基使者的耳鼻,并将其逐出风国。

赶走杜基使者的当日,唐寅又颁布‘告天下书’,怒责杜基纵容军队,入侵风国,屠杀风人,并毫无悔改之意,风国正式对杜基宣战。

唐寅公布宣战书的第二天,驻扎在行城的三水军便挺进提亚。

当日宣战,翌日出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早有预谋的战争。

由此,风国和杜基的联盟关系正式破裂,两国由盟友也变成了仇敌。

交战双方,正义的一方会最终取胜,这就是扯淡的鬼话,哪有战争还未开始就已定输赢的道理?只有最终的胜利者才能拥有话语权,只有拥有话语权才能让自己变成正义的一方,这才是古今中外所有战事恒久不变的道理。

风军的突然参战,而且还是和杜基军交战,这大出杜基朝廷的预料,也大出杜基军的预料。在提亚的杜基军毫无准备,被打得措手不及,三水军进入提亚的前十天,势如破竹,连续夺下六座已沦陷到杜基手里的提亚城镇,并杀死杀伤杜基军两万余众。

很快,三水军已*近到提亚的都城,提亚城。

在提亚的杜基军统帅名叫雷米·阿扎宝,此时他正亲率大军围攻提亚城。

为吞并提亚,杜基投入的军队已超过二十万,单单围攻提亚城的军队就有十二万众,可是那么多的军队,打了快两年仍未把提亚城攻破,杜基军也是数次换帅,雷米·阿扎宝是第三任统帅。

阿扎宝家族是杜基的名门世家,雷米·阿扎宝才三十多岁,便已拥有伯爵爵位,其人足智多谋,又骁勇善战,在杜基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将领。这次他被调到提亚,担任杜基军统帅,其一是杜基国王阿尔登·艾伦瑞奇对他的信任,其二是让他来立功的,毕竟提亚城已被围困近两年之久,城内储藏的粮草也耗得差不多了,破城只剩下时间问题。雷米·阿扎宝本以为这是很轻松的一件差事,没想到却和风国的精锐军团三水军在战场上相遇了。

三水军只有十万人,而围攻提亚城的杜基军有十二万之多,加上先前败退回来的散兵游勇,杜基军已达到十五万人,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他们正围攻提亚城,兵力分散,一旦三水军攻来,根本无力抵抗。

但这时候让雷米·阿扎宝收兵一处,放弃围城,他又心有不甘,和麾下的将领一商议,决定分出三万精锐,驻守在东边的瓦尔镇,只要能顶住三水军个把月,他们这边就有信心拿下提亚城。

雷米·阿扎宝派自己的兄弟艾德·阿扎宝统帅这三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