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会导致亡国。”上官元吉垂首,硬着头皮说道。

唐寅挑起眉毛,问道:“你也这么认为吗?”

上官元吉不敢直接承认,拐着弯说道:“微臣认为,以目前的国情来看,应做好长期休养生息的准备。”

啪!唐寅重重地拍下桌案,沉声说道:“我风国的敌人有多少,你不是不知道,你想休养生息,你想不对外征战,可是你的敌人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吗?对外的种种战争,那不仅是打击你周围的敌人,掠夺他们的财富,削弱他们的国力,更是对其他那些劲敌的一种炫耀和示威,展示自己的武力,从而产生威慑力,让那些敌人不敢贸然来犯,这些你都不懂?”

啊?上官元吉还真没想得如此深远,而且他也不懂得军事上的问题。他不会不懂装懂,实话实说道:“微臣确实不懂,这些,臣也未曾考虑过,是臣的疏忽。”

唐寅不想听这些没有的废话,他问道:“可有解决的办法?”

“微臣所提的法令改革正是缓解危机的策略之一。”上官元吉立刻把话题拉回到自己提出的改革上。

“恩!”唐寅点点头,嘟囔道:“如果可以,把死刑都应该废除掉,让那些犯有死罪的死囚统统上战场,充当敢死队,以功抵过。”

“若是如此,怕是我国将要法度大乱了。”上官元吉还没有唐寅那么疯狂,急忙做出提醒。

“我知道,随便说说而已。”唐寅耸耸肩,言归正传,道:“你提的这个三查三审制可以执行,准了。”说着话,他在上官元吉的奏章上写上‘准奏’二字,然后盖上玉玺。

“多谢大王!”上官元吉接回奏章,同时深施一礼,并把另一份奏章又递交到唐寅面前。

唐寅叹了口气,苦笑道:“还有?你要上奏的事情还真多!”

说着话,他展开一瞧,奏章上写的是上官元吉关于鼓励生育的政策,只要肯多生育,不仅能减少税收,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补偿。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唐寅一句话都没再多问,直接批准。刚处理完这份奏章,上官元吉从袖口里又抽出一卷,见状,不仅唐寅傻眼,另一边的邱真也一个头俩大。

上官元吉简直是没完没了,谁知道他袖子里到底藏了多少份奏章,等把他的事处理完,估计得等到明天早上去。不等他说话,邱真抢先道:“大王,臣有事启奏。”

听邱真开口,唐寅如释重负,急忙把上官元吉凉到一边,笑呵呵地问邱真道:“邱相,你有何事?”

“也是关于我国青壮人口锐减问题。”邱真说道:“目前,在我国征收新兵已越来越困难,军饷一直在提高,可肯投军的新兵却越来越少,这并非我风人失去凝聚力和报国的决心,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兵源不足,所以,臣想到一个解决方案,请大王过目。”

唐寅接过邱真的奏章,只看了两眼,便倒吸口凉气,惊讶道:“你的意思是……在宁地和莫地征收新兵,编入中央军内?”

邱真道:“事实上,大王不是早已经这么做了嘛!南业将军的虎威军和左双将军的飞龙军,都是以宁人为主的中央军军团。”

“可是这支两军的战斗力都不强,远不如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这些纯粹由风人组成的军团。按照你的意思,把宁人、莫人混编到全体中央军里,那么,平原军、三水军、直属军等军团的战斗力不会因此受影响吗?”唐寅眉头拧成个疙瘩,由宁人组成的军团,打打下手还可以,怎么能够和平原军这些军团相提并论呢?

“臣以为不然。以平原军为例,即便加入了大批宁人或者莫人,平原军还是平原军,战斗力绝不会受到影响。”邱真正色说道。

“哦?你凭什么这么说?”

“宁人、莫人和我们风人没什么区别,大家同样吃的是五谷杂粮,难道宁人、莫人的体质就天生不如风人强壮吗?臣以为不是。他们之所以没有风人作战勇猛,只是因为所在的军团不同,作战的决心不同罢了。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大王所说的军魂,象平原军,早就被烙印上刚猛强硬,宁死不折的军魂,新兵加入进来,很快便会融入到军团的整体当中,继承军团的意志,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是风人、宁人或是莫人,都会如此。至于作战的决心,这取决于将士们有没有归属感,只要宁人、莫人也能认为自己是风国的一员,便会在战场上被风人将士所感染,便会在与敌对阵时有拼死一战的决心。”

唐寅细细琢磨邱真的这番话,过了良久,他慢慢点下头,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大王,风人毕竟是有限的,风国也不可能只靠风人自己去征服整个天下,既然我们现在拥有宁北八郡、莫北五郡,如此庞大的兵源可供我们选择,大王怎能视而不见呢?”

“可是,如何才能让宁人和莫人在我军军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拼死一战的决心?”唐寅眯缝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邱真。

“臣以为这不仅需要大王对风人、宁人、莫人一视同仁,还需要给予肯投军的宁人和莫人一定的实惠。”

“详细说说。”

“啊!这些臣在奏章上已经写明了。”邱真指了指唐寅手中的奏章。

唐寅低头细看,边看边说道:“变更户籍……”

“是的。”邱真解释道:“只要有宁人、莫人肯投军,只要他们愿意,便可以更改他们的户籍,让他们成为风人,如果在军中立功,还可以选择得到他们家乡的土地或者是风国本土的土地,即便退伍,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或者风国本土以耕地维生。”

“恩!”唐寅一边听一边大点其头,笑呵呵地嘲讽道:“此项优惠一开,宁地和莫地的反叛势力就更容易混入我军军中和我国的本土了。”

邱真苦笑,无奈地说道:“大王,有利必有弊,哪能诸事都可以做到两全其美呢?”

“没错,你说的这一点我是赞成的。”唐寅放下奏章,胳膊肘拄着桌案,轻轻敲打自己的额头。

邱真提出的军务改革,确实能极大缓解风国的青壮人口压力,可是效果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要知道事关重大,一旦效果不佳,可不是改革失败那么简单的,最起码会直接导致风国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力军团在战场上全军覆没,更甚者,可能会让风国在未来的战争中战败。

琢磨了许久许久,唐寅又轻轻拍打奏章,对邱真说道:“此事……还需要再斟酌、再商议,再问问各军军团长的意见。”

“这是自然,只要大王认为可行,臣自会去找各位将军一同磋商,询问诸位将军的意见,最后呈交给大王一份详细的办法。”邱真应道。

“恩!”唐寅扬头一笑,说道:“就去做吧!”

“是!大王!”邱真答应一声,但却没有任何要告退的意思,唐寅看看外面,天色已经昏暗下来,他有气无力地问道:“还有事?”

“是的,大王。是关于各军团军团长、兵团长、千夫长轮调的事宜。”邱真又递交上一份奏章。

“轮调?”唐寅接奏章,瞧了瞧,随手放下,举目不解地看着邱真。

“在军团里,军团长做的时间久了,兵团长难免不会变成他的亲信,兵团长做的时间久了,千夫长又难免不会成为亲信,千夫长做的时间久了,下面的士卒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亲信。人心难测,大王若想牢牢控制全军,就必须得排除党羽、派系,一年或者几年一次的轮调正是预防党羽、派系成形的最佳办法。”

“这么做,不会影响各军团的战斗力吗?”人与人在一起久了,容易产生信任和感情,这确实方面了党羽、派系的形成,但是人与人长期的相处还会形成默契,在战场上,默契也是提升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势必会有影响。”邱真诚言道:“但为了预防不测,轮调也势在必行。”

唐寅注视邱真许久,然后眼珠转了转,身子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问道:“邱真,你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第225章

“那倒没有。”邱真说道:“有大王在,没人会作乱,也没人敢作乱,但是,大王不会永远都在,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到时,会不会有人拥兵自重,可就不一定了。”

这话也只有邱真敢当着唐寅的面说,而且还不会引起唐寅的反感,只会令他更加警惕。

唐寅轻敲额头,沉思半晌,点点头,重新看这份奏章,又想了一会,说道:“各军的军团长和千夫长暂不轮调,兵团长可做适当的调动,此事,就由你去全权处理吧!”

邱真沉吟片刻,微微一笑,拱手说道:“臣,遵命!”

兵团长是承上启下又极具实权的职务,在军团中尤为重要,唐寅只调动各军的兵团长,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虽然未尽如人意,但邱真也能看得出来,这是大王所能接受的极限了。

处理完邱真这两份奏章之后,唐寅已觉得异常疲惫,见上官元吉还有继续上奏的意思,他摆摆手,说道:“元吉,其它的事你就去和大臣们商议吧,讨论出结果,让我看下就行了。”

“是!大王!”上官元吉拱手施礼,随后与邱真双双告退。

风莫战争结束之后,在风国左右丞相邱真和上官元吉的提议之下,风国很快进行了大规模的军政改革,所涉及到的范围之广,各方各面皆有触及。

其中对军务的改革堪称大刀阔斧,出身于宁地、莫地的青壮年被大批征收到风国中央军的新兵当中,然后再分配到各军团,打破了风国主力军团被风人垄断的常规,这也是开了列国的先河。当然,风国之所以这么做并不代表当时风国的思想有多先进,只是被形势所*的无奈之举罢了。

不过由它所引发出的连锁效应却是不可估量的,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宁人和莫人在风国的地位大幅度提高,风人对宁人、莫人失去了高人一等的心理优势,社会地位已渐渐变成平起平坐,这也最大限度促进了风国各地人口的真正融合。

风国之所以能越来越强势,国力越来越强盛,自然和唐寅这个君主有直接关系,不过,他在列国国君当中的能力并非是最强的,恰恰相反,他处理军政事务的能力甚至都不如宁国的亡国之君严初,只是他是思想在当时绝对是最开明、最先进的,而且有识人之明,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能臣,哪些是庸才,进而分辨出哪些进谏有益,哪些进谏有害。

翌日,唐寅休息了一晚,终于决定进皇宫面见天子。

昨天殷谆和皇廷的大臣们苦等唐寅半个多时辰,结果只等来他‘身体疲惫,不适面圣’的回话,这令殷谆和许多的大臣们极为不满。

今日上朝,不少大臣便迫不及待地在殷谆面前埋怨唐寅的不是,弹劾他越来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有不臣之心。

殷谆又不是傻瓜,当然能感受到唐寅对自己怠慢又傲慢无礼的态度,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降罪于唐寅吗?只怕那反而会引来杀身之获。现在他已不求唐寅能对自己有多尊敬、多礼让,只求他不来找自己麻烦,别让自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不来台就行了。

朝堂之上,殷谆沉默不语,下面对唐寅不满的义愤填膺之声此起彼伏,正在这时,大殿外有侍卫高呼唱吟道:“风王殿下到——”

只是一瞬间,朝堂上一切不满的声音全部停止,整间大殿里,静得鸦雀无声,大臣们一各个垂着首,正襟危坐,大气也不敢喘,即便是殷谆,都下意识地坐直身躯,精神绷得紧紧的,浑身上下泛起一层鸡皮疙瘩。

随着哗啦啦的脚步声,唐寅迈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先是环顾左右,然后目光落在正前方的殷谆身上,大步上前,拱手施礼,说道:“臣,唐寅,见过陛下!”

“爱卿免礼!”殷谆欠了欠身,急忙向唐寅摆下手。

唐寅挺直身躯,虎目弯弯,笑问道:“刚才陛下和列为大人在商议什么?臣不来时还是热热闹闹的,怎么臣一上殿,就没人肯说话了呢?”

大臣们身子一震,头垂得更低了,殷谆强颜欢笑道:“没、没什么!爱卿不要多心。”

多个狗屁心,此地无银三百两!唐寅心里冷笑,不再多说废话,把此次风国对莫国的战况向殷谆三言两语的介绍一遍,然后大声说道:“邵俊王兄已于莫北五郡称王,正积极剿灭以邵方为首的莫国叛党,陛下理应下旨褒奖邵俊王兄对天子的忠心!”

“是、是、是!爱卿所言有理。朕……这就下旨!”殷谆连连点头,一副极为赞同的样子。

见状,唐寅不再多说别的,拱手说道:“若无它事,容臣先行告退。”

殷谆抬手说道:“爱卿请。”

唐寅转身的同时,对左右的大臣们说道:“列位大人若无要事,也都告退吧。在人背后说三道四,犹如长舌泼妇。”说着话,他冷笑一声,大步流星地走出大殿。

大臣们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有些大臣真就站起身,迈着小碎步如履薄冰地退出大殿,另有一些大臣则跪坐在原地没动,有的面露哀色,有的则是气得直哆嗦。

殷谆长叹了一声,挥挥袍袖,有气无力地说道:“退朝吧!”

离开大殿,唐寅可未出皇宫,而是去往华英殿探望殷柔。边向华英殿那边走他边问随行的阿三阿四道:“礼物都带齐了吗?”

阿四把捧在怀中的几只小盒子数了数,应道:“大王,一样不少。”

唐寅乐呵呵地点点头,说道:“我想,柔儿一定会喜欢的。”

阿四也笑了,说道:“大王对公主殿下如此用心,公主殿下自然会深受感动。”

唐寅闻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脸上的笑容更浓,同时还哼起了不成调的小调。

当他进入华英殿的大院时,立刻感觉到气氛不对劲,穿梭于院中的宫女们一各个都是低垂着头,不苟言笑,步履匆匆,院中也出奇地安静,气氛沉闷又诡异。

唐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加快脚步,来到殿门外,正好看到傲晴和肖敏守在外面,他心中一动,凑上前去,问道:“傲晴、肖敏,发生了什么事?”

见到唐寅,傲晴急忙施礼,说道:“回禀大王,是……是公主病了。”

“病了?什么病?很严重吗?”唐寅紧张地追问道。

“心病!”肖敏抢先回答,接着斜眼瞪着唐寅,说道:“自从知道你要回都,公主原本是很高兴的,可是也不知道你做了什么,公主突然变得不开心了,今日早上就开始觉得不舒服,到现在都没有下床。”

“我做了什么?”唐寅颇感莫名其妙,今天是自己回盐城的第二天,自己能做什么?他眉头拧起,边推殿门边说道:“我进去看看……”

他话没说完,肖敏伸手把他拦住,摇头说道:“公主已经交代过了,无论谁来都不见。”

唐寅扬起眉毛,质问道:“难道本王也不行。”

肖敏是殷柔是侍卫长,又是殷柔从小到大的玩伴,旁人或许会怕唐寅,但她可不怕。她重重地点下头,重申道:“无论是谁。”

“哦!”唐寅点点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回头一瞧,惊讶道:“陛下也来了!”

肖敏面色一正,急忙回身准备见礼,不过这时唐寅已如泥鳅一般从她身边闪过,推开房门,走进房内。

看到院中空空,根本没有天子的影子,肖敏这才知道上当了,可再想拦阻唐寅已经来不及,她在外面气得直跺脚,满脸涨红,低吼道:“唐寅,你这是假传圣旨……”

咣当!进屋的唐寅已回手把房门关上。穿过正堂和里侧的书房,来到殷柔的寝房,举目向里面一瞧,殷柔正平躺在床榻之上。

原本洁白无暇的面颊此时更显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让唐寅有种错觉,好像她会随时消失似的。

三步并成两步,唐寅来到床榻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