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寅在异界 作者:六道(逐浪vip2013.06.23完结,王者之路)-第8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被人送回去。

至于越泽为何没有睡在公主的床上,又是怎么回到他自己住处的,灵霜也不明白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她不敢多问半句。

关于此事,三位当事人以及知情人要么是什么都不记得了,要么是知道也装糊涂,全都闭口不谈,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但在唐寅的心里,这笔账可一直都记得呢!

唐寅和殷柔成亲的第三天,灵霜和越泽便双双来向他辞行。

他本来还打算和灵霜完婚,可是灵霜执意不肯再在风国多留,她提出自己离开玉都的日子太久,朝政事务堆积甚多,必须得及早赶回去,不然朝廷就要乱套。

听她这么讲,唐寅也不好勉强,他和灵霜之间的婚事也只能继续往后推迟。

随着唐寅和殷柔的大婚结束,玉王和安王双双回国,镇江又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但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滚滚,新的战争旋涡又即将形成。

就在越泽离开镇江圌的第二天,唐寅便把朝中能力出众又信得过的大臣召集到王宫,秘密商议对安国用兵之事。

突然听闻大王要对安国用兵,许多大臣都暗吃一惊。大王圌刚刚和安王商议完划分桓地之事,人家昨日才走,今天就谋划着要如何去打安国,这太不讲情面,也太不合常理了。

看到众人的表情,邱真开口解释道:“现在,安国已成为我国向南扩张的唯一阻力,出兵安国,是我国的既定策略,早些商议出个结果,定好大致的策略,总是好的,诸位大人,你们说呢?”

“是的!邱相所言有理。”张鑫站出来说道:“安国国力虽强,但军力羸弱,我国百万铁蹄,最多只需三月,足可以踏平安国。”

“倒也未必。”张哲反对道:“川军战力并不弱于我国,这次川国对安国出兵,刚开始是一帆风顺,但打入安国腹地之后,不也变得难以推进了吗?”

张鑫不服气地说道:“那是因为川军无能……”

“无能?吴广将军就折损在川军手里,张大人还敢说川军无能吗?”

见他二人又开始针锋相对,邱真无奈地摆摆手,打断他俩,道:“我说……两位张大人,现在不是争论川军强弱的时候,而是要商议对安国的出兵计划。”

武将那边,萧慕青接话道:“安军并非战力不强,严格来说,是斗志不强,安军将士上到战场,大多都贪生怕死,一击即溃,可真把要安军*入绝境,退无可退的地步,安军的铁桶阵也不是可以轻易打开的。”

第661章

萧慕青的话立刻得到其他将帅们的一致赞同。梁启说道:“安军的军备在列国当中是最强的,安军的作风强硬起来,战力绝不会差。”

“没错,就拿丰阳之战来说,白晴将军统帅二十万安军,坚守孤城,能抵御住三十多万川军一个多月的强攻,堪称是一个奇迹啊!”

聂泽满脸的佩服之色,赞叹道:“要知道川军最擅长打的就是攻坚战,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即便换成我们风军,也未必得守得下来!”

萧慕青哈哈大笑,说道:“看样子聂将军对白晴又仰慕又心仪,等我国吞并安国之后,聂将军就收了她吧!”说着话,他又压低声音道:“据说白晴的夫君早就死了。”

聂泽老脸一红,非但未反驳,还托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道:“此事,倒是值得考虑。”

邱真先是瞄了一眼唐寅,然后重重地咳了一声,提醒道:“两位,咱们现在是在商议国务呢,想唠家常回家去说。”

萧慕青和聂泽二人不好意思地干笑一声,不再言语了。不过被他俩这么一搅和,场上的气氛倒是轻松了许多。

唐寅一直没有说话,边听着众人的讨论,也边偷偷观察众人的表情。

在场的这些人中,表现得最轻松最从容的就属蔡圭,虽说他也是一言不发,但脸上一直保持着胸有成竹的微笑。

唐寅知道蔡圭这人甚有才华,他的头脑甚至可能比邱真和上官元吉都更胜一筹。

他清了清喉咙,示意众人先暂停讨论,而后,看向蔡圭,笑问道:“蔡圭,你怎么一直都不说话?对安用兵一事,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听大王问到自己的头上,蔡圭忙欠身施礼,说道:“大王,微臣以为,灭安不能一味的谋求动武,至少在动武之前,要先用计。”

“哦?”唐寅来了兴趣,问道:“那你说说,我们是用什么计谋为好?”

蔡圭沉思了片刻,扬头说道:“请大王给微臣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微臣必会给大王一条灭安之计!”

嗬,好大的口气啊!在场众人无不对蔡圭侧目。他们这么多人聚到一起都商议不出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蔡圭一个人,就能琢磨出灭安之计?

“蔡大人的口气可不小,你可知道,君前无戏言?”张鑫冷笑一声,满脸的鄙夷,斜眼睨视着他。

“下官当然知道。”蔡圭含笑道。

“若是一个月后,你给不出灭安之计,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

不等张鑫说完,蔡圭哈哈大笑道:“张大人,你我打个赌如何?”

张鑫一怔,疑问道:“赌……赌什么?”

“一个月后,下官若给不出灭安之计,下官自裁谢罪,若是交出了灭安之计,你我二人的官职调换一下如何?”蔡圭笑吟吟地说道。

“岂……岂有此理!这……这不是儿戏吗?”张鑫气得满脸通红,扭头去看唐寅。

唐寅也乐了,摇头说道:“这样的赌注,确实太儿戏。这样吧,参政堂现在还缺一名总参事,蔡圭,你若真能说到做到,那么参政堂总参事一职就是你的了。”

在场众人闻言,脸色同是一变。现在参政堂和军政堂在风国的职权已越来越大,主掌参政堂和军政堂的人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参政堂总参事的职位一直都是空缺,觊觎这个位置的大臣不在少数,张鑫亦是其中之一。

唐寅话音刚落,蔡圭便起身叩首,大声说道:“微臣谢大王隆恩。”

“先别谢。”唐寅含笑说道:“先把事情办妥之后再说!”

“微臣明白。”蔡圭起身后,还特意感激地看眼张鑫,言下之意,多亏有你了……

张鑫看得清楚,鼻子都快气歪了,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在心中暗笑,他倒想见识一下,蔡圭究竟有什么的本事能在一个月内想出灭安的策略。

对安用兵之事,由于蔡圭夸下海口,暂时被拖延下来,趁着这段时间,唐寅一边处理桓地的事务,一边着手招收新兵,继续增强风军的军力和兵员储备。

随着风军兵力的进一步增加,唐寅也有了构建第十二支军团的打算。第十二支军团仍是以步兵为主的步兵军团,在兵力上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军团长的人选让唐寅颇为为难。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风国的诸多武将当中,要找出勇冠三军、骁勇善战的猛将太容易了,但想选出一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并非易事。

唐寅为此事还特意征求邱真的意见,但事关重大,一军之统帅关系到全军将士的性命,邱真也不敢随意给出个人选。

他的意见是,目前朝廷当中还具备统帅之才的只有一个,就是都卫营的总头领雷震,可雷震又有足不出风国的忌讳,难以担此重任。

他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唐寅依旧为此事犯愁不已,有时候连他都想不明白,偌大的风国,人口数万万,怎么能被朝廷所用的人才就如此凋零呢。

针对此事他还真的苦心研究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答案,是风国的用人机制有问题。

现在风国用人还是以推荐制为主,由各地和朝廷的官员推荐人才,可其中难免有人存着私心,推荐的人才亦是良莠不齐。

至于唐寅所颁布的召贤令和召武令,并不是年年都有,即便颁布,所招收人才的名额也很有限。

风国的用人机制必须得改,而且还得大刀阔斧的改,唐寅想来想去,最后也只想到了科举制。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科举制是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放在眼下的这个时代,科举制是最实用、最适用又最能被推广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至少比贵族继承制和官员推荐制要先进得多。

有了大致的构想,唐寅便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参政堂,由参政堂拟出具体的施行方案,先交由他过目,等他确认可行了再在朝堂上公布出来。

参政堂对唐寅提出的科举制惊讶不已,在他们的观念里,还从没见过这样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法,想要全盘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唐寅可没时间和参政堂耗,传令下去,十日之内,参政堂必须得交出具体的施行方案,若是逾期不交,便已抗令不遵论处。

他一句话,让参政堂的大臣们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忙碌。

十日后,参政堂终于给出了施行科举制的具体方案。在参政堂的方案中,风国各地全面兴建书院和灵武学院、军事学院,保证一郡之地至少要分别有一座高等的书院、灵武学院和军事学员,一城至少要分别有一座初级的书院、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

初级的书院、灵武学院、军事学院把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相对应的高级书院、灵武学院、军事学院当中,通过在高等级学院的学习和培养,最后再把人才输送给朝廷,由朝廷来统一筛选。

唐寅看过这个方案后,又仔细研究了好几遍,而后又做了大幅度的修改。

他把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合二为一,取名为灵武军事学院。要建一座学院,需要花费不少钱财,而且还要在全国各地修建,多一种类的学院,要多花费的银子就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在他看来,灵武学院和军事学院没有必要分家,深造灵武的修灵者必须得学习军事,而学习军事的人则可以是非修灵者。另外,灵武军事学院召人的名额必须得有限制,要保证所有入学之人最终都能被军方所征用,不然,学了好多年的本事,花费大量的学费,最后又未被军方录用,那就太不公平了。

至于书院,则不需要名额限制,恰恰相反,在唐寅看来人人都应到书院学习。他甚至有计划施行书房赏罚制,凡本国的国民,来书院学习的有奖赏,不来学习的则要处罚,这么做,可能会让风国砸锅卖铁,国库空虚,但他心里明白,还从没有哪个国家因搞教育而亡国的,只有愚昧和落后才会被掠夺、被吞并。

当然,以目前风国的国力而言,还做不到开设那么多书院的程度,他也只能把这个计划暂时压下去。

他把自己修改完的方案发回给参政堂,再由参政堂做出商讨,确认没有修改之处,这才于朝堂之上公布出来。

此方案一出,让朝堂上的大臣们当场都傻了眼,接踵而至的是反对声一片。

首先,推荐制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唐寅搞出召贤令和召武令已让很多大臣不满,现在要彻底废除推荐制,大臣们哪能接受?

再者说,许多大臣就靠着推荐制来发家致富呢,也是俸禄之外的另一大财源收入,甚至靠推荐人才所收受的钱财比俸禄还要多,一旦这个特权被废除,生活要比以前穷困得多。

就连那些不受钱财也用心推荐人才的大臣同样反对这个方案,因为在这些大臣们看来,只有他们推荐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有才学又有品德的栋梁,而靠通过学院考试出头的人,那才是真正的良莠不齐呢!

不管是有私心的还是没私心的大臣,这时候全都抱成一团,一致反对,这也让唐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观念上的差异有多么的可怕。

第662章

即便唐寅是大王,如果他提出的决策下面的大臣们都不支持,也很难实施下去。

他环视在场的大臣,说道:“此事,我意已决,断不会再改,诸位大人若不赞同,那么就再商议,今天必须得商议出个结果。”

唐寅话音刚落,张哲便站出来说道:“大王,以目前国库的储备,万万支持不起建造这么多的书院和学院。”

“那你就去给我想办法。”唐寅沉声说道:“不要和我说国库支持不起,我国目前坐拥这么多的郡县,怎么就支持不起建造几座书院、学院?”

张哲苦笑,不当家是不知柴米油盐贵啊!风国管辖的郡县是多,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并入风国的,百废待兴,征收的赋税少得可怜,而且风国还要供养十一支军团,一百多万的兵马,军饷、军备花销巨大,国库又哪能存得下银子?

“你们就在这里继续议吧!本王先出去逛逛!”说着话,唐寅站起身形,下了王座,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出大殿。

唐寅走了,在场的大臣们都傻眼了,此事还有什么好议的?

先不说在全国范围内建造那么多的书院、学院得花多少银子,单是靠书院和学院的考试来选拔官员这一点,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列国当中又哪有这么来选拔官员的?

众人面面相觑,张鑫看向上官元吉,问道:“右相,我们……我们要在这里议什么?刚才,我们不是已经当着大王的面明确提出反对了吗?”

上官元吉敲了敲额头,答非所问地低声嘟囔道:“伤脑筋啊!”

张哲长叹了一声,幽幽说道:“我们的大王啊,在战场上征战是盖世明君,但又哪里会治国呀!”

若在平时,他这么说肯定会遭来斥责声一片,可现在,大家的心里都有同样的想法。

虎贲军主帅南延看看周围的众人,说道:“这……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还急着回营去*练兵马呢。”说着话,他来到邱真近前,拱手说道:“邱相,要不……你去找大王说一下?”

邱真看眼南延,反问道:“南将军要我去和大王说什么?”

“就说我们已经商议好了……”

邱真立刻摇头,说道:“我不去。”大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即刻颁布这项决策,可是大臣们的意见也很明确,皆不赞同,这让自己去和大王说什么?又怎么说?

萧慕青、梁启等将也纷纷围拢过来,说道:“邱相还是去劝劝大王吧,不然这么耗下去,也没时候是个头啊!”

众将的意见立刻得到文官大臣的一致同意,张鑫也凑了过来,说道:“大王一向最听邱相的劝谏,现在由邱相去劝说大王,最合适不过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根本不给邱真找托词的机会,最后,实在被众人吵得头大,邱真投降的高举双手,制止住周围众人,有气无力地摇头道:“好好好,我去劝说大王,这总行了吧!”

在众大臣、将领充满期盼的目光下,邱真出了大殿,向侍卫们一打听,知道唐寅去了花园,他随即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花园,见到正坐在凉亭中喝茶的唐寅,邱真拱手施礼,轻声说道:“大王!”

“怎么?有结果了?”唐寅放下茶杯,睨着邱真。

“是有结果了,只是,不是让大王满意的结果。”邱真说道。

“那就给我再议!”唐寅斩钉截铁地说道。

“就算再议,恐怕还是这个结果。”邱真小心翼翼地说道。

“哦?”唐寅笑了,赌气道:“今天商议不完,那就明天商议,明天商议不完就后天继续商议,什么时候商议出的结果能让我满意了,你们就什么时候再出宫吧!”

“大王……”

“我知道不杀进谏之人的规矩,我也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我允许你们提出异议,对异议者我也不会动他一根毫毛,所以,你们就去议吧,前提是,直到让我满意为止。”

邱真闻言,暗叹口气,同时也充满了疑问,问道:“大王为何如此执著此事?”

“因为我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是对风国有利的。”

“天下列国,无此先例,大王又怎能肯定这么做就一定是对的,一定会对我国有利呢?”

唐寅开口想解释,但又不知该如何来解释,他话锋一转,问道:“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