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典 2-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张湛注,庄子以革作束。《穆王》篇论西极有化人来。又《仲尼》篇称孔子答商太宰称西方之圣,意其说佛也。然佛出汉明帝时,湛乃谓《列子》语与佛相参,盖指其幻学也。岂西方之佛幻,已肇于列子时,为穆王化人事乎?必有能辩之者。《列子辩下》:孟子拒杨墨,以杨近墨远,为序于儒,以杨为为我之学,一毫不拔于天下可也。如禽滑厘对朱之言,则以墨翟大禹为为人之学,老聃关尹为为已之学,似以朱况于黄帝关尹,此列子之有取也。刘向云:《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与《力命篇》乖背,岂放逸近道乎?其何以近于儒?不然,力命自力命,放逸自放逸耳。必有能辩之者。
  【中峰广录】
  《题列子》:列御寇知荣辱之在天,而不知其本乎一念;知生死之由命,而不知其根乎自心。惟欲忘形骸,虚物我,一是非,泯视听,任天真于智虑之表,超情思于得失之源,乃鼓舞于老氏绝圣弃智致虚守静之门,与庄周相为表里,因观其著书八篇,故笔以晓之,惟同志者择焉。
  【黄氏日抄】
  《读柳文》:《辩列子》论刘向称列子郑缪公时人,非也。实与鲁穆公同时,其文类庄子而质厚,好文者可废耶?谨取之而已。
  【容斋四笔】
  列子与佛经相参,张湛序列子云: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予读《天瑞》篇载林类答子贡之言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此一节所谓与佛经相参者也。又云:商太宰问孔子,三皇五帝三王圣者欤?孔子皆曰:弗知。太宰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其后论者以为列子所言乃佛也,寄于孔子云。
  【朱子经济文衡】
  《观列子偶书》《文集》:此段谓列子所言不过剽掠之端。向所谓未发者,即列子所谓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尔。岂子思中庸之旨哉!丙申月葛月,因读《列子》书此。又观其言: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书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之所由出也。他若此类甚众,甚众,聊记其一二于此,可见剽掠之端云。
  【朱子语略】
  列子言语多与佛经相类。
  【李复水集】
  《读列子》:唐柳完元喜为文,韩愈盛称之。予观宗元之文,极刻意用力,非自然,乃辞胜而理不足也。至于论列子之书,则曰:其言直而不作为。兹是亦知文矣。夫直而不作为者,惟喻其理而明其事,不矜华辞而古训是式也。昔之论列子者专取其辞子阳之粟,是未可与议列子。
  【考古质疑】
  《论列子寓言》:列子之书,大要与庄子同,不可以其寓言为实也。如《杨朱》篇云: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夷吾问送死于平仲,大庆以《史记·秦纪》及《谷梁传》参考之,秦缪鲁僖之十二年已言管仲死。是岁癸酉。《史记·齐世家》以管仲卒于桓公四十一年,如比则是僖公十五年丙子,《齐世家》误矣。平仲虽莫究其始,然《史记》载婴死于夹谷之岁,则是鲁定公十年也。自仲之死,至是已百五十年。使其问答,仲当垂死之岁,婴方弱冠之时,婴有百七十之寿矣。以此知其不然也。又《史记·管婴列传》云:仲卒,齐遵其政,后百余年有晏子焉。然则二子非同时,而列子之寓言明矣。《容斋随笔》云:庄子之鲲鹏,列子之六鳌,其语大若此。《庄子》: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列子·汤问》第五: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中有五山,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帝使巨鳌十五举首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龙伯之国有大夫,一钓而连六鳌。庄子之蛮触,列子之焦螟,其语小又如此。《庄子》《则阳》第二十五云:有国于蜗之左角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列子·汤问篇》:江浦之间虫日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坟弗觉也。离朱方昼拭目此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师旷方夜耳,亻免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大庆谓,凡若此类,人固知其寓言。如引古人问答,容有未易觉者,故大庆特举盗跖之讥孔子,与管晏之问答以明之。
  《论列子书多后人增益》刘向校列子书定著八篇,云:列子郑人,与穆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孝景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大庆按,缪公立于鲁僖三十二年,薨于鲁宣三年,正与鲁文公并世。列子书《杨朱篇》云:孔子伐木于宋,围于陈蔡。夫孔子生于鲁襄二十二年,缪公之薨五十五年矣。陈蔡之厄,孔子六十三岁。统而言之,巳一百十八年。列子,缪公时人,必不及知陈蔡之事明矣。况其载魏文侯子夏之问答,则又后于孔子者也。不特此尔,第二篇载宋康王之事,第四篇载公孙龙之言,是皆战国时事,上距郑缪,三百年矣。晋张湛为之注,亦觉其非,独于公孙龙事乃云后人增益,无所乖错,而足有所明,亦何伤乎?如比皆存而不除,大庆切有疑焉。因观《庄子·让王篇》云:子列子穷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曰,列御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不好士乎?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列子再拜而辞。使者去,其妻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耶?列子笑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观此则列子与郑子阳同时,及考《史记·郑世家》,子阳乃公时,二十五年杀其相子阳,即周安王四年癸未岁也。然则列子与子阳,乃纟需公时人,刘向以为缪公,意者误以为缪欤?虽然,大庆未敢遽以向为误,姑隐之于心。续见苏子由《古史·列子传》,亦引辞粟之事,以为御寇与公同时。又观《吕东莱大事记》云:安王四年,郑杀其相驷子阳,遂及列御寇之事。然后因此以自信。盖列与庄相去不远,庄乃齐宣梁惠同时,列先于庄,故庄子著书多取其言也。若列子为郑公时人,彼公孙龙乃平原之客,赧王十七年,赵王封其弟胜为平原君,则公孙龙之事,盖后于子阳之死一百年矣。而宋康王事,又后于公孙龙十余年,列子乌得而预书之?信乎后人所增,有如张湛之言矣。然则刘向之误,观者不可不察;而公孙龙、宋康王之事,为后人所增益,尤不可以不知。
  【叶石林老人避暑录】
  列子书称“子列子”,此是弟子记其师之言,非列子自云也。刘禹锡自作传称子刘子,不可解,意是误读《列子》。
  【吕原明杂说】
  曹子方言,《列子》,伪书也。何以言之?其见于《庄子》者则甚善,其他则不足取。是以知之。苏浩然谓刘向不足以知列子,《杨朱》《力命》二篇,最其深者也,而谓非一家之言。
  【容斋续笔】
  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其言惠盎见宋康王,王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客将何以教寡人?盎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观此一段,语宛转四反,非数百言而畅之不能了,而洁净粹白如此。后人笔力渠复可到耶?三不欺之义正与此合:不入不中者不能欺也;弗敢刺击者不敢欺也;无其志者不忍欺也。魏文帝论三者优劣,斯言足以蔽之。
  【吕东莱杂说】
  列子为伯昏无人射,《列子》无,字音莫侯反;《庄子》“不”音,读如本字也。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申屠嘉与郑子产同师伯昏无人。然则伯昏无人自一人也,伯昏瞀人自一人也。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居南郭,又言师老商氏,友伯高子。不知老商氏即壶丘子林耶?或别一人也?又不知伯高子与无人瞀人为一为二也。此虽御寇寓言,然据文指事则似不一,要皆独立绝尘高出一时之上者也。“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张湛解云:尽弦穷镝。郭象云:盈贯,犹溢镝也。措杯水其肘上。张湛云:手停审,故杯水不倾。郭象云: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如此之类,训释明白,文词高古,皆后入所不到。
  又“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郭象以为德充于内,则神满于外,远近幽审皆明,故审安危之机,而泊然自得也。如此等语,殆类有得者矣。《列子》记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造父师泰豆氏,亦三年不告。列子之学三年之后,始得壶丘一眄,五年之后,始一解颜而笑。此皆足以见古人教人规摹次第,故学者得力,非后人所能仿佛也。盖用力深者其收功也远,得之艰则守之也固,未有侥幸于或成,似若有合而卒然失之也。
  【国朝宋濂文粹】
  《列子》八卷,凡二十篇,郑人列御寇撰,刘向校定八篇,谓御寇与郑缪公同时,柳宗元云:郑穆公在孔子前几百载,御寇书言郑杀其相驷子阳,则郑公二十四年,当鲁穆公之十年,向盖因鲁穆公而误为郑尔。其说要为有据。高氏以其书多寓言,而并其人疑之,所谓御寇者有如鸿蒙列缺之属,误矣。书本黄老言,决非御寇所自著,必后人会粹而成者,中载孔穿魏公子牟及西方圣人之事,皆出御寇后。《天瑞》《黄帝》二篇虽多设辞,而其离形去智,泊然虚无,飘然与大化游,实道家之要言。至于《杨朱》《力命》则为我之意多,疑即古杨朱书,其未亡者剿附于此。御寇先庄周,周著书多取其说,若书事简劲宏妙则似胜于周。间尝熟读其书,又与浮屠言合,所谓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弗同也。心疑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非大乘圆行说乎?鲵旋之潘合作审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沉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氵开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非修习教观说乎?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以学幻。非幻化生灭说乎?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羊奚比乎不笋,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久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非轮回不息说乎?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非寂灭为乐说乎?精神入其门,骨骸返其根,我尚何存?非圆觉四大说乎?中国之与西竺,相去一二万里,而其说若合符节,何也?岂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欤?近世大儒谓华梵译师皆窃庄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为至论也。
  【朱子语类】
  孟子庄子文章皆好,列子便有迂僻处,在氏亦然,皆好高而少事实。人杰
  庄周列御寇亦似曾点底意思,他也不是专学老子,吾儒书他都看来,不知如何被他目卓见这个物事,便放浪去了。今禅学也是恁地。淳因言列子语,佛氏多用之,庄子全写列子,又变得峻奇。列子语温纯,柳子厚尝称之,佛家于心地上煞下工夫。贺孙列庄本杨朱之学,故其书多引其语,庄子说子之于亲也,命也。不可解于心;至臣之于君,则曰义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他看得那君臣之义却似是逃不得,不奈何?须着臣服他,更无一个自然相胥为一体处。可怪!故孟子以为无君,此类是也。大雅。
  【元豫章熊朋来集】
  《跋亡弟嗣功列子册》列子书时有合于释氏,至于深禅妙句,使人读之三叹,盖普通中事,不自葱岭传来,信矣。亡弟嗣功读比书,至于溃败,犹缉而读之,其苦学好古,后生中殆未之见也。绍圣中,余自缮治而藏之,少年辈窃取玩之,又毁裂几不可挟,唐坦之复为辑之,智兴上人喜异闻,故以遗之。
  【宋秦观淮海集】
  《读列子》:咄咄两小儿,多言空尔为。徒知日无定,不觉心有期。尺捶探苍溟,俱令傍者嗤。谁谓不能决,孔丘乃真知。
  【王东牟先生集】
  《画列子图和韵》:稻梁戒鸟啄,馈粟辞子阳。神明久不死,宇宙一鸟翔。若人据槁枯,中自含宫商。其游车泠风,其息形坐忘。豆山瀛四等,念往即褰裳。盖去任去来,岂谓符弛张。老商顾之笑,是事何轻扬。云风驾旬余,日月;车舟两傍。拊掌一戏笑,何异侏儒场。后人致引慕,竹林焚馨香。飘飘大人赋,气夺千丈强。吾闻孔仲尼,道盛涵化光。雅言书当理,不见一日长。放乎子列子,君其乐彷徉。
  【刘彭城集】
  《咏列子》:御寇卧郑都,子阳归之粟。固辞得无受,妻子怨窘束。君非自知我,人事故反覆,亻免仰未及终,类亻马首邦族。始知至人心,避荣乃避辱。如何当路子?扰扰事干禄。
  【刘公是先生集】
  《读列子赠几太博胜之殿丞君章监丞》:五岳穷云霓,沧海不可游。玉台朝日,珠华媚飞虬。飘飘群仙子,来往何其稠。咫尺视千里,俯仰移九秋。潮波有时起,势若空中浮。禺强受帝命,巨鳌举其头。迩来百万祀,无复迁播忧。龙伯何为者,修干曳长钩。不知意谁憾,似与聱为仇。六鳞既潜举,二山忽漂流。众真失其常,荡析不自谋。孰云飞升乐,奔迫良可愁。盈虚诚难必,藏壑有亡舟。至人纵大观,夷险固悠悠。如闻帝凭怒,侵减龙伯俦。且欲招群仙,复还故时丘。勉哉凌云迹,永谢北极幽。
  【刘后村诗】
  《列子》:肉身无羽翼,那有许神通。会得泠然意,人人可御风。
  【江湖续集】
  《竹溪十一藁》林希逸。《列子口义成》:庄列源流本一宗,微言妙趣不妨同。但知绝迹无行地,庄子《齐物论》岂羡轻身可御风。二义乖违刘绝识,刘向叙中有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书之语八篇参校湛何功。今书八篇,张湛所参校。就中细细为分别,具眼应须许此翁。
  【元吴莱渊颖集】
  《列子》:真梦本非梦,万事蕉下鹿。力命每相持,御风身乃足。
  【耶律铸双溪醉隐集】
  《醉读列子》:独醉亭中独醉仙,唯知仙遁办逃禅。等闲嚼蜡横陈际,却味冲虚力命篇。
  【群书足用】
  虚无:或谓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处矣。《列天瑞篇》。通类
  列子好游,壶丘子曰:游何所好?曰:我之游也。观其所变。《列仲尼篇》。列御寇之齐,遇伯昏瞀人曰:惊,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使人轻乎贵老。夫浆人,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