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典 2-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秋说题辞】
  天子曰崩,崩之为言殒也。诸侯称薨,薨之为言奄然而亡。大夫曰卒,精辉终卒,卒之为言绝,绝于邦也。士曰不禄,失其忠也,不禄之言削名章也。庶人曰死,魂魄去心,死之为言,精爽穷也。
  【五经通义】
  曰崩薨从何王以来乎?曰:从周。何以言之?《尚书》曰:放勋乃殂落。舜曰:陟方乃死。武王既王,是以知武王以前未称崩薨也。至成王太平,乃制崩薨之著。《尚书》曰:翌日乙丑成王崩。《释名》曰:汉以来谓死为物故,言其诸物皆就朽也。
  【论语】
  《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以矣哉!由之行诈也,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季路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刘向说苑】
  子贡问夫子,人死有知,将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人有知也,恐孝子妨生以送死也;吾欲言死人无知也,恐不孝子孙弃亲不葬也。赐欲知人死,有时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又曰:庄子之楚,见穷髑髅,骨尧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钅夫钺之诛,而为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无能子】
  《无忧篇》:夫人大恶者死也,形骸不摇而偃者也。夫形骸血肉耳目不能虚而灵,则非生之具也。故不待不摇而偃,则曰死。方摇而趋,本死矣。所以摇而趋者,凭于本不死者耳。非能自摇而趋者,形骸本死,则非合死。非合死,无死矣。死者,人之大恶也。无死可恶,则形骸之外,何足汨吾之至和哉!
  【史记】
  曰:范睢说秦昭王曰,夫以乌获任鄙之力,荆成孟贲许慎曰:荆成,勇士也。孟贲,卫人。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程氏遗书】
  死者不可谓有知,不可谓无知。
  【上蔡语录】
  余问死生之说,谢子曰:人死时气尽也。曰:有鬼神否?谢子曰:余当时亦曾问明道先生,明道曰,待向你道无来,你怎生信得,及待向你道有来,你但去寻讨看。谢曰:此便是答底语。又曰:横渠说得来别,这个便是天地间妙用,须是将来做个题目入思议始得,讲说不济事。曰:沉魂滞魄影响底事如何?曰:须是自家看得破始得,张亢郡君化去,尝来附语,亢所知事,皆能言之。亢一日方与道士围棋,又自外来,亢欲接之,道士封一棋子,令将去问之,张不知数,便道不得。乃曰:许多时共你做夫妇,今日却信一道士胡说,我今后更不来。又如紫姑神,不识字底把着写不得,不信底把着写不得,推此可以见矣。曰:先王祭享鬼神则甚,曰:是他意思别。三日斋,五日戒,求诸阴阳四方上下,盖是要集自家精神,所以格有庙,必于萃与涣。言之;如武王伐商,所过名山大川致祷,山川何知?武王祷之者以此。虽然,如是以为有,亦不可。以为无,亦不可。这里有妙理,于若有若无之间,须断置得去始得。曰:如此却是鹘突也。谢子曰:不是鹘突,自家要有便有,自家要无便无始得。鬼神在虚空中辟塞满,触目皆是,为他是天地间妙用,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知命虽浅近,也要信得及。将来做田地,就上面下工夫。余初及第,年岁前梦入内庭,不见神宗,而太子涕泣。及释褐时,神宗晏驾,哲庙嗣位,如此事直不把来草草看,却万事真实有命,人力计较不得。吾平生未尝干人,在书局亦不谒执政。或劝之,吾对曰:他安能陶铁我,自有命在。若信不及,风吹草动,便生恐惧忧喜,枉做却闲工夫,枉用却闲心力。信得命及,便养得气不折挫。
  【朱子语录】
  刘用之云:人之祷天地山川,是以我之有感彼之有。子孙之祭祖先,以我之有感他之无。文公曰:神祗之气,常伸而不已;人鬼之气,则消散而无余矣。其消散亦有久速之异,人有不伏其死者,所以既死,而此气不散,为妖为怪,如人之凶死,及僧道之人,既死而不散。僧道务养精神,所以凝聚不散。若圣贤则安于死,岂有不散而为神怪者乎?如黄帝,尧,舜,不闻其既死而为灵怪者也。尝见辅汉卿说,某人死,其气温温然薰蒸满室,数日不散,是他气盛,所以死时如此。刘元城死时,风雷轰于正寝,云雾晦冥,少顷辨色,而公已端坐薨矣。他是甚么样气魄。或曰:莫是元城之忠,感动天地之气否?文公曰:只是元城之气自散耳。他养得此气刚大,所以散时如此。祭义云: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熏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此数句说尽了,人死时,其魂气发扬于上昭明,是人死时自有一般光景,熏蒿即前云温温之气也。凄怆是一般萧然之气,令人凄怆。如汉武帝时,神君来则风肃然者是也。此皆万物之精,既死而散也。
  【晦庵续录】
  问有人死而气不散者,何也,曰:他是不伏死,如自刑自害者,皆是未伏死。又更聚得这精神,安于死者,便自无,何曾见尧舜做鬼来。曾见人说,有人死,其室中皆温暖,便是气之散,《礼记》云: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熏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昭明,是精光。熏蒿是暖气,凄怆是惨忄栗者,如《汉书·李少君招魂》云:其气肃然。死而气散,泯然无迹者,是其常道理。属地有托生者,是偶然聚得气不散,又怎生去凑著那生气便再生,然非其常也。伊川云:《左傅》:伯有为厉,又别是一理。
  自古有死
  【识遗】
  世俗惑佛老者,期不死复生。然孔子曰:自古皆有死。老子曰: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为节度。释氏经云: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况天裂星陨,郡陷谷迁,沙漠遗沧海之踪,岩冗著螺蚌之窟,乾坤且有毁时,人欲久不死,理乎?后世方士言黄帝老聃例不死,余考《易·大传》言神农黄帝尧舜氏没,而黄帝葬桥山。庄子述老聃死,秦失吊之,而县柳县,各有老子墓。故近时刘潜夫诗云:无药可延黄帝寿,有人曾哭老聃来。则黄帝鼎湖攀龙之事,老子青鹿上升之说,何往非幻。又释迦云:我今背痛,将入涅。经云,佛于桑树下右肋侧卧而化。《老子化胡经》云,周匡王五年,佛七十九岁,死于拘尸那城,双林木下,葬于回鹿山。他如彭祖七百,亻余千岁,例以岁纪,亦同归于尽而已。况其事不经见,皆寓言稗说之录乎?《礼外传》曰:寿者百二十,过此不死,为失期,为妖怪。然则秦皇汉武,殆未知失归之怪色也。唐牛僧孺曰:人以得其死为寿。兵为力死,刑为狱死,不耕织为馁死寒死,老无依,病无托为孤死。舍是皆可言寿,老子亦曰:死而不亡者寿,则必可传,虽死犹生也。
  人谁无死
  【古今事通】
  韩玉温甫,燕人,擢第为凤翔判官。北兵围燕,夏人陷边州,玉募兵屯华亭,败夏人,因移檄关中,略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为。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于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富贵功名,当自致耳。或诬玉有异志,收死狱中。士夫愤惜之。
  物老则死
  【老君中经】
  曰:人之年寿,终竟自死矣。何以言之?以其不坚守神故也。譬犹万物之生,非欲求死,但自然枯槁死耳。
  安死
  【吕氏春秋】
  曰: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孙叔敖,楚大夫为艹贾之子,庄王之令尹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人所贪利之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人不利之而名甚恶,恶谓名丘也,荆人畏鬼,而越人信。言荆人畏鬼神,越人信吉凶之礻几祥。此地名丘,畏恶之名终不利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唯,独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众人利利,孙叔敖病利,故曰:所以异于俗也。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登,升也。太行,山名。处则未多知,将问所以自窜也。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举犹谋也。俗主,不肖儿君。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欲令之吴也。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涉,渡。见一丈人,丈人,长老称也。剌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绝,过。问其名族,族,姓。则不肯告。丈人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一作献丈人曰:此千金之刃也,愿献之,献,上也。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儋,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一作尚不取,执圭,《周礼》侯执信圭,言爵之为侯也。万儋,万石也。金千镒,二十两为一镒。不取子胥以受赏也。故曰:我何以欲子之千金剑?今我何一作曷,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过,犹至也。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何不有为,言无不为也。江上丈人,无以为矣。无以为,乃大有于五员也。故曰:而无以为也。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闻,知也。身不可得而见,求之江上,不能得也。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司城,官名。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小儿。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精,微妙也。粗,粗疏也。
  知 死
  【乐庵语录】
  先生自幻讲明道学,中年以后,绝欲清修,于昆山南,架屋数间,号乐庵。时往来其间,焚香酌茗,与诸子及门弟谈道德性命之学。淳熙戊戌夏,微觉不喜食,即往乐庵,诸子侍旁。时女兄亦求问疾,先生曰;某将老死,姊无庸忧。人之死生如昼夜,生处便是死处,死处便是生处。若恁地理会得,又那得生死。语竟,即取纸数十幅为手简遍别亲旧,作《遗训六事》以示诸子,云皆吾治命,不得违戾,吾平生性命道德之学,治乱安危之策,不独载诸空言,亦粗见之行事,今既永诀,岂容缄默。戏说偈曰:竿木随身得自由,应缘已毕复何求?然来往等孤雁,影落寒潭迹不留。书讫,且语诸子曰:吾本欲便往,为天气不爽,姑少留以俟月上。及夜,沐浴,遂冠栉起坐,精神自若,了无欠伸意,至二鼓而逝。是夕风月清美,如阳春高秋,天宇湛然,万籁沉寂,不类人境。识者知先生之逝,决非与万物同尽者,先是尝语监征王琛曰:吾可漏子已有顿放处矣。岂非先知者耶?先生平日剧谈道学,每语诸公,看我腊月三十日,好好做个散场。闻者怃然,至是乃相与叹服。
  知人死
  【庄子】
  《应帝王篇》:列子与神巫季咸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
  梦奠知死
  【礼记】
  《檀弓》孔子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尤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尤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寝疾,七日而殁矣。
  遗书知死
  【汉书】
  司马相如既病免,居茂陵。天子曰:相如病甚,可往悉取其书。使者往而相如死。妻曰:长卿未死时,有一卷书,曰有使者求书奏之。乃遗札言封禅事。
  诵经期死
  【酉阳杂俎】
  荆州百姓何轸妻阿刘,事何轸鬻贩为业,妻刘氏少断酒肉,常持《金刚经》。先焚香象前。愿年止四十五。临终心不乱,先知死口至。大和四年冬。四十五矣,悉舍资装供僧,欲入岁假,遍别亲故。何轸以为病魅,不信。至岁除日,请僧受八关沐浴,易衣,独处一室,跌坐高声念经,及辨色悄然,儿女排室入中看之。已卒,顶热灼手。何轸以僧礼葬,塔在荆北郭。
  梦诗知死
  【宋江少虞类苑】
  陕郊魏处士野,蒲中李昭君渎,乃中表也。俱有高节,以吟咏相善。野于东郊凿室方丈,荫以修竹泉流,其前白乐天洞。渎结茅中条之阴,曰浮云堂。皆有潇洒之趣,每乘兴相过,赋诗饮酒,累日乃去。一日渎过野曰:前夕恍惚如梦中。床下有人曰: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即正误曰:盍云坐看云起时。对曰:此浮云安能起耶?渎水命,此必死期,故来访别。还家未几,卒。
  蜀人任温如晚寓宁州府宅,一夕梦一山叟贻诗曰:故园路远归去来。和之曰。春风天远望不尽。既觉自笑曰:吾其死乎?数日不疾而逝。
  射猿知死
  【三国蜀志】
  郑芝为大将军,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毋。其子为拔箭,以木叶塞创,芝乃叹息,拔弩水中,以伤物性,自知当死。遂卒。
  诊脉知死
  【宋通鉴长编】
  万适,苑丘人,以翰林学士韩丕举赴京师。及命为梁县主簿,始受命。太医赵自化怪其色变,为诊脉曰;君将死矣。适犹勉赴朝谢,举止山野,人皆笑之,后数日果卒。
  心痛知父死
  【南郡新书】
  裴敬彝父为陈王典所杀。敬彝时在城,忽自觉流涕不食,谓人曰:我大人凡有痛处,吾即不安。今日心痛,手足皆废,事在不测。遂归觐,父果已死。
  先知死期
  【事文类聚】
  后汉博士郭凤,好图谶,先自知死期,令弟子市棺之具,至其日而终。
  预知死期
  【梦溪笔谈】
  张忠定,少时谒华山陈图南,遂欲隐居华山。图南曰:佗人即不可知,如公者吾当分半以相奉。然公方有官职,未可议此。其势如失火家待君救火,岂可不赴也。乃赠以一诗曰:自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亦须多谢鬓边疮。始皆不谕其言,后忠定更镇杭益,晚年有疮发于顶,后治不差,遂自请得金陵,皆如此诗言。忠定在蜀日,与一僧善。及归,谓僧曰:君当送我至鹿头,有事奉托、僧依其言,至鹿头关,忠定出一书封角,付僧曰:谨收此,后至乙卯年七月二十六日,当请于官司,对众发之,慎不可私发,若不待其日及私发者,必有大祸。僧得其书,至大中祥符七年岁乙卯,时凌侍郎策帅蜀,僧乃持其书诣府,具陈忠定之言。其僧亦有道者,凌信其言,集从官共开之,乃忠定真容也。其上有手题曰。咏当血食于此。后数日得京师报,忠定以其年七月二十六日捐馆。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