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典 2-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城外筑羊马墙,高六尺许;雁翅城下隙壤,植以木栅,翼而至海,备不虞也。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塔出元帅吕元帅师夔,会泉福舟师取广州,广帅张镇孙以城降。十五年正月八日元帅下令夷其城隍,惟子城及两雁翅无恙。详见《取广州始未》。濠三城临海,旧无内濠每。飓风至,则害舟楫。大中祥符间,邵旷知广州,始凿内濠以通舟楫州人便之。庆历间,魏再知广州,环城浚池,熙甯初,王靖成东城,复壕其外。嘉定三年,经略陈岘重浚,长一千六百丈,东西置闸二。濠之两傍皆民居,岁久淤壤湮塞。开庆己未,谢经略子强,大兴工役,广斥至二十丈,深三丈馀,东西坝头高以石,费缗钱二十万,米硕四万,钱以产敷,夫随乡调,不大扰而事集。复自蒲涧景泰山导泉水西入于音丰攵,音丰攵水又西至悟性寺之左,筑堰涿者之,深二丈许,以浸州后之平地,有习坎重险之象,南开小窦,溢则泄之于濠,近年决其堤纳水于濠,遂以其故地为南田属之官。南濠在越楼下,限以闸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德间,经略高绅所辟,纳城中诸渠水以达于海,维舟于是者,无风涛恐,且以备火灾。淳熙二年,经略周自强浚之。岁久复堙。嘉定二年,陈经略岘重开,自外江通舟楫以达于市,旁翼以石栏。自越楼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方淙浚之。宝佑元年,李经略迪,复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德佑元年,经略徐直谅又浚之。至元二十八年,行柜密院副使广东道宣慰使阿里又浚焉清水濠在行春门外,穴城而达诸海,古东澳也。濠长二百有四丈,岁久堙壅。嘉定二年经略陈岘重浚。门双门,榜清海军。元符间,柯经略述建。规模视广古尤壮,风雨震凌,栋宇欹挠,公家惮费,不复改作,淳佑四年,经略方宝学大琮撤而新之,授匠以式,筑室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皆以石,覆以砖。虚其东西二间为双门,而楼其上者七间,旁为两翅,东通亲效营,西为团结军。前则“颁春”“宣诏”二亭,规模宏壮,中州未见其比。工役繁浩,逾年乃成,费出于官,工募于市,民甚乐之,争持缗钱牛酒以劳役者。讫事,会木石砖瓦与工费糜钱二万七千缗。江东提刑刘克庄为记,今扁广东道。镇南门。子城之南门也。旧名镇安,嘉熙元年,经略彭铉新其门,改今名。行春门子城之东门。有年门子城之西门。旧名朝天,经略彭铉改西成,淳佑六年,经略方太琮扁今名。冲霄门在子城之东南隅,州学之直,绍兴二十七年,经略苏简辟,旧名步云,经略潘公时改今名。迎薰门,在东城之南。拱辰门在东城之北。震东门在东城之东。航海门在西城之东南。素波门在城西之南,盐仓街之直。朝宗门在西城之南。善利门在西成之南。阜财门在西城之南。金肃门在西城之西。和丰门在西城之西。旧名丰乐,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威远门在西城之北。朝天门在西城之北,旧名就日,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平海门在东雁翅城。
  连 州
  【湟川志】
  城濠,《周官》以城郭沟池为掌固之职。春秋畚筑板干为备患之谋。谨固封守侯屏事也。连之城池,素号壮伟,宋元徽间,司徒邓阿鲁授本州剌史,实经始焉。旧城三角,岁久辄圯,城复于皇。本朝皇四年,侬獠肆螫,邕城不守,二广怀然,忧形宵旰,至临遣帅臣以荡平之。事已变休,益重南顾,乃诏二广悉城,郡将窦形奉宣惟谨,恢旧址而新之,溪山襟带,楼橹森严,幕客向宗道记详焉。自是以来,修旧于元佑,葺理于绍兴,增筑于宝庆。鸠工加多,雉堞益壮。城之周围四里二百六十步,覆以廊屋六百三十有一架,西瞰湟流,其三隅皆长濠环绕,深不容厉。绍兴乾道间,冠至不能入。设险形胜,甲于左广。仪门之外,横跨子城,置谯楼焉。南门西偏于城角为亭,俯瞰江流,环簇峰秀,扁云画不如,取刘宾客诗:“惟有千山画不如”之句也。郡北城之上有楼,旧扁“望云”,康定间,太守林概有《望云楼赋》,熙甯中,社侯靖国易名“都景”,元佑六年,徐侯常复望云旧名,有记。楼之后荣,下瞰北潮,田涛弥望,扁曰“观稼”。楼前因城为月台。城之门旧有五,耆老目为龟形,曰熙仁,曰化俗,曰熙平,曰熙安,曰临湟。乾道间,杨侯景雄以临湟一门濒江,废塞以杜水患。绍定间,邦人请于郡,复门焉。寻又闭塞,今门存而不辟。外罗城门五。详关津类阳山县
  【湟川图】
  志本县旧连州城一所,荒址颓废,尚有民居一十馀家,城壕俱已荒废,东西南旧城门三处。
  番禺县
  【元一统志】
  州城按《元和郡县志》云:步骘所筑也,骘为交州剌史,登台远望,乃曰新城海岛膏腴之壤,宜为郡邑,遂迁州番禺,建筑城郭焉。东城,皇佑中魏知广州,得郡治东,古城东遗址筑之,袤四里。西城,熙甯程师孟筑,周十馀里。井录事司
  【南海志】
  月井,旧在转运司主管厅侧,月华楼下。月出照映井底,水脉不竭,与日井相望。绿净丹井,《古图经》云:绿净堂旧名濯鲜堂,今奉贞观,曾运使噩招方士云集,盖取葛仙炼丹药洲之义,因以丹井名。
  南海县
  【图经志】
  罗汉井。在光孝寺西廊。寺有诃子,取此水煎汤最宜。
  【南海志】
  越井,名天井,又名越台冈井,或名赵佗井。《番禺杂记》云:伪刘呼为玉龙泉,唯以供己,禁民无得汲,由此井数步而南井曰通泉,刘龚所凿。刘龚始据南越者,今北二井莫知所存。昔有坠酒杯于越井者,后于石门得之,故陈江总诗云:“石门通越井”。又鲍仙姑行炙南海云:吾有越井冈艾。唐崔炜得之。又唐崔子向有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越井久废,莫考其迹,或云在越台山凸处。日井,在城外千佛寺侧,太阳生东,照映井下,因名。今废。《元一统志》云:井在州治野渡北。星泉井,在金肃门外绣衣坊,凿井之始,井中见星故名。《舆地纪胜》,在金肃门外直街。时有光若星,故名。珊瑚井,详见浮邱山。双井。《古图经》云:在南海县西,中夹官路,其味次于达磨泉,负久堙塞。
  【郡县志】
  万岁井,在县东北四里,都督刘巨麟置。千秋井,在县东,按《南越志》云:赵佗于此穿井,冰深山峻,民不能及。后刘巨麟于此凿井,人皆利之。于上置千秋亭,因名之。
  番禺县
  【南海志】
  孙公井二,在州北教场内。元丰八年,孙龙图颀凿之,故名。安期炼丹井,在碧虚观前。《番禺记》云:数十年不汲,其味常甘。煎茶浸果,有金石气。今存一石井栏在三清殿前。栏八方,上刻八卦。鲍姑井,鲍姑即葛雅川妻也。《古图经》云:尝行炙于南海,唐崔炜遇之。仙姑曰:吾善炙赘疣,今有越井冈艾少许奉子意。越井即鲍姑井也。唐子西有诗云:“废台賬女后,遗井鲍姑时。”图志不指言其地。《纪》云,景泰寺碧虚观多有题,未知孰是。《元一统志》姑,即葛洪妻也。井在弥陀寺。
  增城县
  【南海志】
  泉子井,在县南三十五里,泉涌地中,清甘可掬,灌溉尤博。旧有亭名醒心。绍熙三年,权县许伯凤更创,改名广济。云母井,何仙姑炼云母所汲也。详见会仙观。
  新会县龙井,
  【郡县志】
  在县西二里,有冈近于万寿寺之侧,其冈有穴水极深,俗谓之龙窟。
  【南海志】
  瓦窑井,在县西北半里,泉清而味甘,与达摩泉相类,谭家井次之。谭家井,在县西半里。
  桥梁本府。
  花桥,在远华楼下。开明桥,旧名止戈,在金肃门外。起敬桥,在金肃门外一里。致喜桥,在行春门外。王孙桥,在拱辰门外。东高桥,在平海门外。西高桥,在善利门外。文溪桥,在龙头市。
  【元一统志】
  紫芝桥,在泮塘中路,元有亭,产灵芝,因名。
  南海县
  【图经志】
  太平桥,在城西厢古濠口。彩虹桥,在中和门外,去城三里。《南海志》云:在同戈船澳。果桥,跨南濠。为政桥,在金肃门外。《南海志》云:旧名通津,在和丰门外。鼎安桥,在中和门外。《南海志》云:旧名威远,在威远门外。拱北桥,在顺天门外,《南海志》云:旧名就日,在朝天门外。
  番禺县
  【图经志】
  春风桥,在药州池。《南海志》云:在石洲北,宾日桥,在正东门外,远来桥,在正南门外。济川桥,在归德门外。
  东莞县
  【图经志】
  德安桥在县西。新桥,在水北岸。德生桥,在县南,平定桥,在县西。拱辰桥,在县北。思泮桥,在县东。
  新会县
  【图经志】
  韩家桥,在县东。通津桥,在县西。龙溪桥,在县西。
  增城县
  【图经志】
  相思桥,在县南。仙鲤桥,在县西南。
  香山县
  【图经志】
  天黄桥,在良字里。东亭桥,在县郭东。南亭桥,在县郭南。
  连州
  【湟川志】
  南桥,在熙平门外,跨长濠,以木为之,广一文,长五文,高二丈。步莲桥,在熙仁门外,跨长濠,以木为之,广一丈,长五丈,高一丈八尺。化俗门外桥,跨长濠,规模兴前二桥称而加长。通汇桥,在子城门内。按《汉书》元鼎五年,路博德为伏波将军,讨南粤,出桂阳,下湟水,一作汇水。然则桥下之梁,所以疏泻池沼之隘,而通之于汇者也。其址石,其亭雕楣,其起废之岁,则绍熙初,赵侯彦恂始之,陈侯晔成之也。通庄桥,在城外通衢之中,桥下之流,乃育德泉支派,自谏议坊出会于江,建置规模,一与通汇同。而扁微异者,汇以水名,庄以衢名也。《尔雅》:六达谓之庄,九达谓之逵。泮水桥,高跨莲池,以木为之,广一丈,长五丈。端平丙申,郡侯留元长鼎建。浮桥,旧在龙津门外,白马祠前,今废。湖光桥,在此山海阳湖上,始元水部山次自舂陵来游,凿湖潴。水光浮面,作桥水石之间,一望平掌。历年既久,泥土填叠,湖不如曩时之广,而桥亦隘也。通济桥,州南五里莲花潭上,石,桥下之流,自旧钱监出,下注深潭,通广州路。三桥,在流沙,距朝天门十里,其水为奉化之支流,石势参差,凡三跨而后达岸,故曰三桥。通阳邑石陂桥,在清水津外三里,石,上流为三桥水,下流注于深坑,路通湖南。深坑桥,在北津外数步,石,通湖路。新土桥,在北津外三里,石,通湖南路。风溪桥,在下卢,石角木架,通湖南路。安济桥,在西岸市,石脚跨下卢,水通湖南路。会福桥,当永福嘉福三里之衢,石,通达山路。内洞桥,距龙津一里,石板,通同官场及连山县路。安福高文门桥,距城南二十里,石,通同官场路。金水桥,在龙口,石版,张紫岩曾游,问桥名,览水势曰:“水自庚辛来,故为此名也”。路通连山县及贺州。水口桥,在星子市,木架,跨奉化水,通湖南路。
  【舆地纪胜】
  双溪桥。湖光桥。并见杜扦留题诗。
  阳山县
  【图经志】
  天泽桥,在县西街。水南桥,在县南隔江。步莲桥,在县西北。
  本府
  【图经志】
  古渠。六脉:草行头至大市街,通古渠,出南濠为一脉;净慧寺街至观巷擢巷蕃塔街古渠,出南濠为一脉;光孝街至诗书街,通官禄巷古渠,出南濠为一脉;大钧市至盐仓街,及小市,至盐步门通城外六渠为一脉;子城内水出府学府泮池出城外,为一脉;都卫春风桥下通药洲池出盐步门,为一脉;水闸在东、西雁翅城口。嘉定二年,经略陈岘创。绍定二年,因旧址增筑,两岸石,各长二十馀丈,今废。
  阳山县
  【湟川图志】
  渠在县治横街,自东至西,通流五里,至大江。
  关 津
  【图经志】
  凡舟楫通济处谓之津渡。南海县渡:瓦窑,丹龟,金利,奇石,张槎,龙江,炭步,白石冈,西南,鲤水,麻奢,沙坑,横江,区村,山根,青石,马宁,江尾,兰石,深村,橄榄,大湾,罗村,石窟,古灶,沙具,宁口,西岸,官窑,灵洲,佛山仁寿,洗屈岸,牛眠,三江,胥江,蒋岸,叠氵窖,流潮,石头岸,南津沙窖,丰江,分界,上氵窖,葛岸,江尾,白塔,何村,东村,榕洲,罗格,甘竹,山南白坎,大沙,白鹭洲。
  【南海志】
  长河渡,新会,肇庆,山南,四会,横岸,横水渡,和顺,横冈,禾步骆村,河清郎凿,大江,藤涌兰石,平地,洗村,木铎,下黎,冯赤口,何村,鹿子洲子。
  番禺县渡
  【图经志】
  河南,猎德,黄家山,石井,土爪,蓼,三八相对冈,白泥涌,大石,大山,新造,石勒,苏家,江村。
  【南海志】
  东莞,南岸,惠州,石湾,大宁,沙亭,扶南,茶园,佛山,靖康,官山,窑头,玉月丰湖,新村横渡,蒌渡,老鸦湖,水南北头,虫雷冈,西湖横渡,沙河,硖石,横氵窖,三元江,茶园,三曹,新妇岗横渡,古料,园头,吉洲头,石碣,古镇,延家租,角力竹,企石,忄占冈,大石头。
  东莞县渡
  【图经志】
  铁冈,绿兰,水南,鼓镇,石碣,虫延家租。
  增城县渡
  【图经志】
  增江,沙河。
  香山县渡
  【图经志】
  周围皆海,不设关津渡。
  清远县渡
  【图经志】
  小市,横石,滟江,古港。
  新会县渡
  【元一统志】
  龙眼渡。
  连 州
  【湟川志】
  关罗城五门:济川门,在城西隅,出上下西津;龙津门,在城西南隅,路出西津;涟漪门,在城南隅,路出洋湄津;朝天门,在城东隅,路出清水津及南津;兴贤门,在北隅,路出北津。津清水津,路出奉化乡,通阳山县、韶州、广州。每月关子钱一贯五百六十文省,一年共钱一十八贯七百二十文省。洋湄津,路出同官乡,通广州怀集县。每月关子钱一贯三百文省,一年共钱一十五贯六百文省,又渡钱每月一贯八百五十文省,一年共钱二十二贯二百文省。南津,水路通阳山县、英德府、韶州、广州。每月关子钱七百八十文省,一年共钱九贯三百六十文省。上西津,路出高良及下卢乡,通蓝山县,每月关子钱二贯三百四十文省。一年共钱二十八贯八十文省,又渡钱五贯五百文省,一年共钱六十六贯文省。下西津,路出高良同官銮首乡,连县,通封州贺州,每月关子钱二贯二百七十五文省,一年共收钱二十七贯三百文省,又渡钱每月钱一十一贯文省,一年共收钱一百三十二贯文省。
  北津,路通辅国上下卢乡,通湖南一路。瓦窑津,路出辅国乡前,与北津大路会合,二津每月共关子钱三贯一百八十五文省,一年共钱三十八贯二百二十文省,又渡钱每月八贯四文省,一年共钱九十六贯四十八文省。大云津,路出上卢乡,通蓝县。每月关子钱一贯五百六十文省,一年共钱一十八贯七百二十文省。又渡钱每月钱一贯八百文省一年共钱二十一贯六百文省。
  【舆地纪胜】
  采莲渡,见杜留诗。
  阳山县渡
  【图经志】
  地南津。
  北 津
  【湟川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