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看谁在线 作者:向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在他消失之后才去网上查到了那篇叫做《草戒指》的小说的。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分分和和的,最终走到了一起。可是,我们呢?
  你爱听周杰伦的歌吗?“离开树的叶,属于地上的世界,凋谢……”这歌名叫做《断了的弦之草戒指》。你看我好傻啊,居然会接受他的草戒指,还是用树叶做成的。
  结 局
  这段恋情结束得很快,快到我无法去适应。难道网络感情真得像人们说的那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像浮在水面的泡沫,永远抓不住吗?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清醒时我会问自己:我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想要释放自己吗?何苦要陷得这么深呢,还是潇洒轻松地上网吧。可是,我心里知道,我是做不到了。
  这个中秋节,我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每次想到他的母亲时,我心里都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涌上来。我到今天都特别怀念他那个家。他的姐姐在我生日时还给我打来了电话,她们都不提他的名字,我也忍住了不提。妈妈在电话里叹着气说了一句话:好想你做我的儿媳。
  我至今没有他的消息,他突然间走进了我的生活,又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点痕迹都没给我留下。
  就在昨天,我在QQ上最后一遍读了我们相识以来所有的聊天记录,在泪眼迷蒙中重温了一次我们甜蜜的过往。我想,就这样吧,就这样结束吧。我用颤抖的手很不忍地点击着他的姓名,慢慢地把那个在我心里梦里叫过千遍万遍的名字拉进了黑名单,又打开手机,删除了他所有的电话号码。
  还有那个草戒指,我把它从收藏的盒子里取出来,打开窗户,从我26层高的楼上扔了下去,看着它飘飘忽忽地被风吹走了。
  就让他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吧。
  采访后记
  法国的天才导演让-皮埃尔·儒内在2001年拍过一部制造了票房奇迹的喜剧电影《天使艾美丽》。
  影片中的艾美丽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她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母亲严重的神经质,而身为退役军医的父亲也极度冷漠,他只在每个月给艾美丽体检时才会触摸一下艾美丽。结果这偶尔的接触使艾美丽激动得心跳,使父亲误以为她心脏不好而将她关在家里单独接受母亲的教育。孤独的艾美丽每天只有家中养的一条金鱼陪伴她,而那条金鱼也常常郁闷得想要跳出鱼缸自杀。被剥夺了所有乐趣的艾美丽只能在无聊中自己去制造一点快乐,比如到河边去打水漂,或者把十根指头都套上草莓再一个个慢慢地嘬。
  这部电影原本的意义在于探索人生命的价值,表现人的成长和体现人文关怀。影片的整体格调拍得温暖而明亮,表达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但片中童年艾美丽那张纯真却是孤寂的面孔却在这个主题之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至今没有见过白露,在与白露的每一次聊天中,闪现在我眼前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个艾美丽的影子。白露的家,被我想像成艾美丽那个阴郁得令人窒息的家,童年的白露也当然就被我想像成因家里缺少温情而孤独地守着一条寂寞金鱼的艾美丽。
  所以我完全理解,白露是多么地渴望着通过婚姻而拥有一个充满温暖与爱意的家。
  因为准备将“枫丹白露”的故事收入这本书中,我跟她通了认识以来的第一个电话。她说:“姐姐你知道吗?我这个人外表看上去挺柔弱的,但内心却很坚强,这半生很少流眼泪,我印象中最深的只有三次,一次是我妈妈去世时;一次是有一天你在QQ上跟我说,让我好好生活,我不知道怎么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还有一次就是跟断桥的分手,他曾经给了我一个梦,我一直想寻找一个温暖的家,我以为我就快要找到了,可是突然间什么都没有了。”
  一口气说了这些话后,白露的声音听上去哽咽起来。我说:“真的对不起,是我勾起了你伤心的回忆。”
  我帮白露分析断桥的心理,我说:“男人跟女人不同,女人渴望一份婚姻,而男人也许只想拥有一份感情,断桥可能被结婚给吓住了。如果你们一直只谈感情不谈婚姻,也许可以相处得长久些。”我安慰她不要那么伤心。我说:“你记不记得,你自己曾经说过,这个世界那么大,芸芸众生里一定有一个最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别着急,这个人可能不是断桥。”她说记得。“其实,我就是想找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可是……”
  白露的哽咽终于变成了哭声,从电话那一头传了过来。
  采访时间:2004年10月
  采访地点:QQ聊天室
  受访者:枫丹白露
为了有个温暖的家(8)
  性  别:女
  年  龄:43岁
  网  龄:3年
  教育背景:大学本科
  职  业:某私营公司老板
男人篇
  向楠:你别告诉我你是一个坏男人啊  独步荒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在生意场上也混了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到那种声色犬马的场合去过  向楠:你很恨自己吗?  独步荒原:一说到这儿我都恨不能自己抽自己两个耳光,我觉得男人真他妈不是东西!我跟那些我曾经瞧不起的男人原来本质上没有任何两样 
                       
海上男子汉(1)
  向楠:网络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车夫:网络把世界变小了,又把人们的关系变远了
  向楠:你觉得网络生活对你有意义吗?
  车夫:网络对于我无所谓好与坏,只是一种经历,咱也算是与时俱进了吧
  向楠:第一次出海什么感受?
  车夫:一个是极度的自豪,一个是极度的自卑
  向楠:你觉得当海员是不是特别符合你的人生理想?
  车夫:是,所以我在海上干了8年,当到了大副,再干一年半我就可以去考船长了
  向楠:看见那条船是不是怀念起你的海上生涯了?
  车夫:我让他们都到船上去玩,我自己坐在车里就哭了
  向楠:你对自己的海员生活一直很怀恋?
  车夫:我到现在最向往的生活仍然是海上,现在每天晚上徘徊在城市的酒吧或者歌舞升平的场所,内心特别厌恶
  向楠:拿到这笔钱你是什么心情?
  车夫:你问任何一个人拿到一笔7位数的钱是不是很高兴?他一定回答是的,可是我拿到钱就哭了
  向楠:是不是觉得被遗弃了?
  车夫:我觉得成了这个社会多余的人了,被抛弃了,淘汰出局了,
  向楠:你心情最低潮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你上网最多的时候?
  车夫:是,因为空虚
  引子
  知道“车夫”其人是在网上看他的帖子。2年前,他用“车夫”这个网名在网上写了一系列有关“知青”的故事,帖子用了一个总标题———《插队趣事》。从文中知道了他是我的同龄人,有过我这代人的一个共同经历:上山下乡。
  车夫发帖子的速度非常密集,不似我这等网上的懒虫,抽冷子才会有一个半个帖子出来。他几乎是每天一个帖子,而且题材上也开始拓展,写完了知青生活,又开始讲述革命家史,还是用了一个总标题———《话说老爸》,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地细细描述,把一个扛过枪、打过仗,为中国人民解放冲锋陷阵,为社会主义建设加砖添瓦,到晚年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余热的革命老干部形象刻画得生动而感人。
  感觉中车夫是个特别富有激情的人,从他的文字中就可看出他的身上带着理想主义者的激情,那是我们这一代在红旗下出生长大的人的特点。
  许多人一直在猜测车夫的职业。按他的家庭背景和年龄来推想,不外是从事下边这几种职业:军人、官员或者商人。究竟是哪种?无人知道。
  本来网上的人就都是些神秘莫测的家伙。
  久了也便相识,偶尔也在聊天室聊天,但是我在网上一向不喜欢查户口,所以车夫在我的眼中一直神秘着。他的行踪飘忽不定,这儿哪儿的,手机总在换号,但是每次换了号倒也会老老实实地通知一声。我就每每同他开玩笑:又在哪里拉车啊?
  终于有一天他到了北京,言说要请客,将方圆几十公里内的网友们皆召唤到一起。
  一见之下,令包括我在内的一干人皆骇然,此人近1米9的身高,膀大且腰圆,外形只有用“伟岸”一词来形容。伟岸的人当然气势上也就压人一头,加上他笑声朗朗,言辞激昂,且声如洪钟,颇有男儿风范,一桌子人只好对他仰视。
  但这个“伟岸的男儿”酒量却不敌人,不过饮了三杯两盏淡酒,偌大身段即轰然倒伏于案,再不能与我等煮酒论英雄了。大家面面相觑,买单的任务只好落在了另一个不伟岸的男儿身上。
  这一次的见面才探知了车夫的庐山真面,原来他竟是海员出身,怪不得透着一身豪气,是走过风口浪尖的人。
  再后来,就有他的第三个系列文章出来,还是用的一个总标题———《海上有群男子汉》,还一口气发了几十篇。看过文章,再与车夫其人两相对照,觉得海员这差事,也真就是他这样的人干的。他也因此而在网友中有了一个绰号:海上男子汉。
  后来,我的新书《中国女性个人奋斗报告》出来,送他一本“惠存”。转过天,他竟发来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读后感给我,这等的认真,倒叫我心有不安。但他那读后感里,语气却豪气全无,感叹与我书中人物相比生不逢时,做了半生盖世英雄,现在只落得被时代抛弃。我猜想,他一定有过什么特别的经历,于是,就约他谈一谈。他在电话里问我:“你不是专写成功人士吗?怎么会对我这样的人感兴趣?”我说:“你不用管,你只要讲你的故事就行。”
  讲述
  %网下人生
  我出生于大跃进年代,父亲是“三八式”的老干部。“文化大革命”时,有那么多的家庭被下放,被赶出北京,我们家侥幸没有。所以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在那么多家庭支离破碎时,我偏偏在台风涡里风平浪静,踏踏实实地上到了高中毕业,还看了不少书。
  我身体发育得早,16岁时就已经长到1米85了。高中毕业那年,海军航空兵来我们学校招兵,带兵的连长一眼就看上了我,但是我年龄太小,不够18岁,连长只得遗憾地走了。
  我这人的思想观念很正统,老共产党员的儿子,骨子里那种东西绝对是我父亲用马列主义思想给灌输出来的,从小就非常坚信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坚信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老有一种男儿的热血激情,对我父亲那代人金戈铁马的生活非常崇拜。那么这种东西放在和平年代就是热衷于做那种特刺激的事情,认为人生就应该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被打入坡谷再爬起来冲上山顶。所以我特别喜欢看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的作品,喜欢他们那种热爱大自然,不惧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
海上男子汉(2)
  那个年代没什么别的出路,当不了兵,我就去插队了。我不像当时很多人哭哭啼啼地离开北京,而是跟几个同学很精心地挑了一个山区。我们做好计划,在那里要2年内入党,3年后上大学———那时可以推荐上大学,要想被推荐就得好好表现,所以我插队时干活特玩命。那个山区很苦,我们去时只有9户人家,吃水都很困难。两年下来后,我认为我已经是上了一次大学了,懂得了很多生活的道理。但是身体垮了,两个夏天都得了中毒性痢疾,还有一次急性肺炎,严重到吐了血。
  两年后我被招工回城,临走时队长意味深长地跟我说了句话:“你今年能不能不走啊?你今年就满18岁了。”我问他怎么了,队长看了我一眼没说话。直到10年后我才知道,我是当时入党的第一号人选,就是因为不够18岁。
  你基本上可以想像我是个什么人了吧?
  我后来走的路,就是招工回来当铁路工人。学3年徒,还想什么入党啊上大学这类的事儿?但我命挺好,偏巧赶上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大连海运学院,分配在电子计算机专业,应该说是当时最好的专业。整个交通部系统只有我们37名学计算机的。
  大学上到二年级时,我想要转系。我一直认为,学计算机将来搞软件设计,就是一辈子穿着白大褂在恒温的机房里编写程序,这太不合我这人的性格了。我认为这世上有几个职业是男人的职业:军人、战地记者、探险家、海员、足球运动员。那么我既然生为男人就应该干男人的事儿。其实,我要求转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正好在《人民文学》上看到了女作家柯岩的一篇报告文学,叫做《船长》,是描写新中国第一艘远航美国的船只“柳林海号”船长贝汉庭的。时隔20多年,里边的好多内容都忘记了,但是我还记得那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是:“船长,英文Master,是主人的意思。船长也是一个船的主人。”这句话深深地诱惑了我,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当一名船长,做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的主人。海员这个职业对我还有一个很大的诱惑力,就是可以走遍世界。生活在这个庞大的星球上,可是你的目光只看到了你脚能走到的地方,而脚能够走的就是那么几十平方公里,不悲哀吗?
  为了转系我付出了很大代价,一直闹到教务长那里,最后降了一级。好在77级和78级学生就差半年入学,降就降吧,我就这样到了航海系。毕业后分到了中国远洋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如愿以偿地当了一名远洋轮上的海员。
  我在远洋轮上漂了8年,正好打了个抗日战争,其间经历的那些个风风雨雨一句话说不完,但从我第一次远航的经历,你就能知道海员这个职业是怎么回事了。
  我的第一次远航是分配到船上做实习水手,随船去加拿大罗伯特太子港装小麦。我所在的船是一艘前南斯拉夫1964年造的载重3.6万吨的散装货船。长198米,宽32米,船上共有52名船员。
  如果你看看地图的话,罗伯特太子港跟我们漠河的纬度是一样的。冬季的北太平洋风大浪高,低压气旋和冬季巨风一个接一个,航行条件极为恶劣。而且公司强令我们走“气导”航线,也就是说走“气象导航”航线。从秦皇岛出发穿出渤海湾,经对马海峡,走日本的北海道,穿越阿琉申海,再从阿琉申的乌尼马克岛到罗伯特太子港。气导航线从理论设计上讲,航程最短,经济效益最好,但船员特遭罪。我们这一趟船自从出了北海道就没有低过8级风,到了白令海每天都是12级风。白令海地处北纬45度以上,北极南下的冷空气,西伯利亚的高压冷气团,北美大陆的低压团纷纷在这里交汇,这地方就不是人类生存之地。在卫星气象云图上,此地一个挨一个的低压气旋密密麻麻地挤满整个海区上空,等压圈间距不到30海里,这就是说,此处风力总在10级以上,同时还伴有厚厚的云层和雨雪。在船上很多地方都挂着倾斜仪,用来测船体平衡的,如果船是平的,表针就指向零度。而我们走进白令海后,就像个不倒翁似地摆来摆去,风力最大的一天晚上,突破了刻度最大值38度。你可以想像在那种情况下人体的感受。在学校时每次上船实习,我从来不晕船,而且还吃得更多,但在白令海这种风浪中我的感受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外边的海况就像你身处一个滚筒洗衣机当中。你周围的海水全变成了泡沫,风声完全没有可以形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