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影视同人)我是人间惆怅客 作者:凡世(晋江vip2012-12-25完结)-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刷刷刷,黑暗中,跃出一队人,正是玉华带来的护卫。这些人手中并未持有刀剑,也没有急着杀向中心营救,整齐划一的抬手,手中托着一件奇怪的管状物。
  “宋大小姐以为这数百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救得了你吗?妃暄原以为,小姐只是对静斋有偏见,哪知,竟然和魔门勾结,那就莫怪妃暄不再留情了。”
  九位高僧一跃而起,脚踩塔壁径向塔顶而来,师妃暄色空剑出手,再无保留。
  玉华见此,脚尖一点,从塔顶而下,嘴里一喝:“动手!”
  电光火石间,一阵砰砰乱响,玉华在半空坠落,跌落至塔身第三层,与一跃而上一名高僧交手十余次,反手向塔身一怕,轻飘飘的落在地上。剑被换到左手,玉华一道剑光过去,那些武僧齐齐后退,不敢直面锋芒。
  “还要打么,师仙子。”玉华轻轻问道,同样落到地面的九位高僧和师妃暄,她眼光环顾四周,笑得很高兴,将剑缓缓归鞘,长袖一扬,一把小巧精致的事物出现在掌中。
  “这,这是——”九位高僧,终究有几位修行不足,心境产生了波动,脸上出现了惊骇的神色。就在刚才短短数息间,也不见玉华的数百护卫有什么动作,外围的武僧倒地一片,身上唯有一点红色的血痕慢慢浸染开来。举手投足间,杀人于无形。
  “是那些管子。”师妃暄的声音有些颤抖,虽然武功练到化境,内力外放,形成刀芒、剑芒,数十米开外杀人并非难事,可宋玉华的这些护卫顶多算是三流高手,除了外家功夫了得,内力并不深厚,但他们手上持有的那些黑漆漆的管子,竟然能发射出物体,速度之快,肉眼难以捕捉,力道之大,一旦击中敌人,绝难避开。此等手段,非人力可为,乃是神佛一般的威能。
  “阿弥陀佛。”九僧垂首看来一眼诸多倒地的武僧,突然间,手掌前伸,直直向玉华拍来。此事根本无法善了,唯有先杀死宋玉华,才能找都突破口。
  玉华剑已归鞘,踩着轻功步伐,躲避着诸僧的攻击,左手一扬,砰砰砰,连续三声,只见西南方位身形干瘦身高最高的那位老僧身形一顿,跌落在地上,一手捂腰,而腰上,鲜血泉涌。玉华趁机,跳出了包围圈。
  “动手!”再无顾忌的她,命令护卫全力向中心射击,而这些被震撼的僧人,这才觉得应该先解决那些手持黑色管子的护卫,却来不及了。每当有人要袭击护卫时,玉华总会左手持剑,将其逼回中圈,直到一刻钟后,还有零星的砰砰声响起。
  满意的点点头,玉华微笑着望向栖灵塔下唯一还站立着的人:“师仙子,这感觉,是不是很畅快。”地上许多人并没有丧命,却受伤不轻,失去了行动力,躺在地上,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九位老僧,两名死忘,六人受伤,其中四人,将师妃暄围在中央,才使得其全身完好。现在,她是唯一能够站稳的人了。
  师妃暄如坠冰窟,这般闻所未闻的暗器,太过可怕,便是躲过一枚,瞬间便会有无数枚如影随形。因为速度快、体积小,超一流高手的护体真气能震落一枚、两枚,可十枚、二十枚呢?
  “我知你们很多人,都瞧不上鲁妙子前辈,虽然其机关之术直可通神,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可自从他受伤后,武功不复,你们便看轻于他了,可我宋阀不会。我宋阀神机营经营数十年,所追求的,又岂是你等能够理解。”
  玉华并没有下令格杀师妃暄,她只是问道:“师仙子,如今,你可还认为,我宋阀,比不过李阀。论民心,我宋阀远强过李阀,论实力,如今,我这护卫只是区区百人,宋阀大军虽不能人人如此,但装备之精良,不需多言。”
  “不知宋大小姐意欲何为,若是想取妃暄性命,尽可下手。妃暄败于小姐,无话可说。”
  “不,师仙子,玉华既然想要和仙子相谈,便不是想要取仙子性命了。”玉华淡淡一笑:“先前玉华就说过,我宋阀对佛道之争没有兴趣,静斋本是佛门清净之地,何必管天下的糟心事呢。若静斋答应,不再掺和天下争霸之事,玉华可以代表宋阀承诺,待到天下一统,佛教仍可在中土传教,我宋阀绝不会做出扶植道教、打压佛教之事。只是,百姓信仰自由,官府不会干涉,当然,佛教亦不可掺和朝政,若佛门之中出现违法犯罪的教众,也需同受律法的制裁。我宋玉华不敬神佛,但我尊重每个人的信仰,静斋若此时退出,我决不食言。”
  师妃暄静立了一会儿,看着一地哀嚎的教众,突然问道:“那宋阀、宋大小姐与魔门的关系,又如何解决呢?”
  “魔门原起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最开始谋求的,不过是政治上的利益,与佛门宗教,并不冲突。邪王与阴后的恩怨玉华并不理会,但若天下一统,魔门所求不在传道,亦会有所约束,重理各家学说,与静斋,却是没有冲突了。”
  师妃暄迟疑着,不知该如何是好。今日看来,李阀胜算太少,宋阀大事恐怕不远,只是,她从小所受的教育,静斋的道,便是框扶正义、导正世局,如今宋阀这般,算是正了世局吗?
  “妃暄,答应她。”一声虚弱的轻叹响起,师妃暄抬眸望去,梵清惠脸色惨白如纸,嘴角边还有一丝血迹,对她道。
  玉华同时回头,看见了脸色惨白的梵清惠,以及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物。
  宋缺负手而立,望着月光中站在护卫圈那一面的长女,望着那威力奇大的暗器,听着那一番言语,心头闪过一丝复杂的叹息,而后,露出欣慰自豪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太懒啦,不想更,今天肥肥的一章算作忏悔吧!!!剧情。。。。。。望天,应该不算雷吧。
PS:接到站短才发现,原来上榜了,什么时候申请的哩?结果,都忘了申过榜了,还在想,那个编编换了我的封面!!!捶地,榜单好痛苦,又要扳着指头码字了!!!想偷懒都不行。 阅读该文章的读者通常还喜欢以下文章  
                  
 D。大唐双龙传(九)
   皇泰元年(隋制,即公元618年,皇泰帝杨侗年号),宋阀阀主宋缺于会稽称帝,国号“越”,年号“元瑞”,是为元瑞元年。次月,其子宋缺与飞马牧场场主商秀珣完婚,又二月,少帅军统领寇仲归降,娶其女宋玉致。再三月,江淮总管杜伏威在其义子寇仲与徐子陵的劝说下,眼见大势已去,归降越国。由此,南方一统。
  瓦岗与宇文化及拼杀,王世充趁机杀死宇文化及,偷袭李密,李密败逃虎牢关,本欲投降李阀,却被越国宋玉华所率军队俘虏,恩威并施下,遂答应率瓦岗投降越国,宋缺依旧封其为魏国公。
  此时,越国雄踞南方之势在不可挡,瓦岗降将秦琼、程知节被派遣与王世充、窦建德交战。元瑞三年,窦建德拒不投降,自刎,王世充降越。李阀阀主李渊与宋缺同年称帝,在太原登基,国号“唐”。此时,已基本一统北方,形成了越唐南北对峙的局面。而此时,静斋退出宋、李之争,宋缺最大的劣势,在于——继承人。
  宋师道性格温和,缺少魄力,可为守成之君,却难为开扩之主,宋缺仅有这一子,却迟迟未立其为太子。而李渊子嗣众多,太子建成文采了得,精熟政务,次子世民才名远播,文武双全,三子元吉颇有急智,四子元霸勇猛难挡,是为当今第一勇将。两相对比,使得不少有心投靠越国之人,心有顾虑。
  “启禀圣上,臣等认为,圣上长女玉华公主,才干出众,为我越国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其才干功劳,足以担当太子之位。”
  李阀制造的舆论果真引得不少人迟疑,便是在这时,一道谁也不曾料到的奏折,在越国的朝廷中,掀起了大浪。
  谏议大夫魏征,并兵部尚书李靖,吏部尚书裴矩,联名奏折,力推越王长女宋玉华为太子。
  女主当政,自古以来,从未有之,宋缺看到奏折时,当即一惊,还来不及盘算,便听见朝中有人喝斥道:“荒唐,此等奏折,荒唐至极。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此人正是礼部尚书,王通王仲淹。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望向上首的皇帝,想要看宋缺的态度。然而,宋缺只是将呈上的奏折合拢,没有说话,意思似乎是要让众臣辩一辩。
  “王大人此言差矣。”魏征反驳那人的话,“长公主自幼熟知兵事,武艺不凡,乃为我大越起兵的统帅,同时饱读诗书,侍上至孝,友爱手足,礼敬众臣,为我大越国事耗尽心力。如今普天之下,几人不知我越国长公主宋玉华的声名。便是百姓,亦对长公主感恩戴德,崇敬有加。公主才德,岂能与妲己妖妃之流并论。哪本典籍曾经说过,女子不能为太子,如今公主贤德,正为太子最佳人选。”
  宋缺看向朝堂上的众人,心下复杂。他不是李渊,不需要扶持二儿子来打压长子,保持平衡,更不至于猜忌自己的子女。玉致都嫁出去三年了,儿子都两岁了。师道和商秀珣的长子,也两岁了,这两名儿女,都不是野心勃勃之人。只有玉华,当年与谢文龙的婚约虽解除了,却仍未出嫁。他心怀歉疚,一直想为她物色一位如意郎君,只是不想这些年,来来去去,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入得了自己女儿的眼。也是,玉华是当男儿教养长大的,心性极硬。他原本以为,这女儿恐怕要孓然一身了,没料到,她的追求,至始至终,就不是嫁一个如意郎君。
  “虽然如此,但女子但凡出嫁,便要冠夫姓,宋越江山,怎能易了姓氏。”王通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便是长公主成亲,驸马亦不能以入赘之卑贱身份匹配,况日后子嗣,于宗庙之事,更是逆了父子伦常,怎能继承国祚。”
  宋缺略微抬头,望向左侧第四座次,暂领工部尚书衔,管理神机营的宋玉华。一袭紫色汉服,盘膝而坐,端丽的脸上脂粉不施,微微敛眉,神色从容淡然。再看坐于宗亲之列的儿子宋师道,眉头微皱,有些担心的望望宋玉华,虽然坐姿端正,温文尔雅,却少了那股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可这天下,终究还需要姓宋。
  终于,宋缺抬起一只手,止住了朝堂上的辩论,他再度将头转向玉华,问道:“不知吾儿玉华,对魏大夫所言,有什么看法。”
  玉华抬起头,环顾了一下朝堂众人,又看了看望着她的宋师道,起身对宋缺行礼,语气坚定的回答道:“太子之事,事关重大,但凭父皇决断,儿臣绝不敢多言。但儿臣早已决定,此生不愿嫁人,愿终此一生,为我宋家人。”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除了尼姑,此时的女子,莫不以嫁人为毕生追求,而大越朝最富盛名的长公主,竟然直言愿终身不嫁,莫非其真的意在帝位,女主当政,前所未有。
  玉华的一番话,恰好印证了宋缺的猜测。宋缺是一个再正统不过的人,让一个女儿做太子这样前所未有的举动,实在需要勇气和魄力。他仔仔细细的思量着,魏征代表的,是房玄龄、杜如晦等极富才干的文臣一系,李靖代表的,是为宋阀打天下的武将一系,而裴矩代表的,却是魔门清洗后转型的诸子百家一系,得到了这三系的支持,百姓才不管皇帝是男是女,只要能保证他们的生活太平。由此看来,李渊这么多儿子,还不如自己的一个女儿啊。
  “我儿若不成婚,百年之后,子嗣之事当如何?”
  “儿臣既姓宋,有意过继子嗣一名于膝下足矣。”
  元瑞四年元月,越国皇帝宋缺发出了一道震撼世人的诏书,敕封长女宋玉华,为越国太子。此诏一下,百姓虽感惊奇,却并无大动,然而那些积年的关陇世家大族、残余的割据势力、以及李唐,却震动不休。任凭他们如何设想,却从没料到,越王宋缺竟然选了一名女儿当继承人。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动作,越国太子宋玉华的位置,依然稳稳当当。
  元瑞六年,越国皇帝宋缺传位于太子宋玉华,退居幕后,一心参悟武道。华夏历史上第一名女帝登基,改年号“泰元”,史称“越武宗昭明皇帝”。
  《越史#武宗本纪》有记载,武宗宋氏玉华,为太祖宋缺长女,是为华夏以来第一位女帝。自继位以来,三年击败李唐,一统华夏。武宗毕生未成婚,过继汉王宋师道与王妃商秀珣长子宋协为子嗣,亲自教养。武宗在位二十年,曾命大儒王通领导,容纳诸子百家学说,终编纂成“华夏书库”,曾改革科举,不重文采重实务,同时,广开港口,大越的商船遍布海洋,最远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在宗教上,排斥迷信,信奉宗教自由,但也曾经镇压过数次佛教掀起的,要求建立“国教”的动乱。武宗一生嗜好武力,曾派遣尚书裴矩远赴西域,分裂各国,兴兵攻伐,极大的扩张了华夏版图。野史记载,武宗有一支神秘的亲卫队,掌握有极其神秘而强大的武器,这一点,华夏古代史中最著名的发明家,同时期的“鲁妙子”的遗作《鲁氏机关》中亦有提及,鲁妙子曾提到,这种武器是由武宗亲自设计,由自己制造出来的。武宗常叹,此等利器“现”不当存于世,因而从未用于大型战争中。
  大越年间,是华夏历史上大发展、大变革、大进步的重大时期,传奇人物层出不穷,女子地位因武宗之故,开始提高。武宗一朝,李唐降臣一族,李秀宁掌管宫中制诰多年。裴矩之女裴青璇,曾任礼部侍郎一职。
  隋末越初,武道大兴,武道宗师者,可百人敌、千人敌。传闻武宗精修剑道,执掌国祚二十年,而后传位于嗣子宋协。退位后,五年参悟,剑道终至大成,乃北上高丽,与高丽奕剑大师傅采林一战。此战胜后,傅采林身死,武宗宋玉华得悟天道,乃破碎虚空而去。新帝宋协于第二年,北征高丽,凯旋而归。又传太祖宋缺刀道有成,亦破碎虚空而去。
  越朝初定都于会稽,后迁都长安。今发掘的越朝八百年三十九代帝王的墓室,除去末期顺帝、哀帝之墓,皆保存完整,事先并无开启痕迹。然而,整个宋氏帝王陵园,有帝尸三十五具,自太宗宋协始。太祖宋缺与武宗宋玉华之墓,乃是衣冠冢,其中,武宗墓穴中,挖掘出了疑似“神秘利器”之物,经专家检测,年代无误,竟是原始的遂发火枪,比历史所载,提前了五百余年。武宗之谜,至今未解。
  ————————————————————————————————————
  玉华回头,看了看同行的裴矩、鲁妙子、寇仲、宋玉致等人,道:“玉华在位二十年,不敢说是圣君,但求问心无愧。今天子剑成,太子宋协可堪大任,傅采林已死,高丽不足为患。终玉华一生,足矣。今日玉华将破碎虚空而去,而后前路难测,生死未卜,与诸位,就此别过。”
  她抬头望天,天上墨云翻滚,电闪雷鸣,此生,她竟然能成为帝王,实在出人意料。可惜,十年一剑,天子剑终成,这空间,再难待下去。这是一场匪夷所思的旅程,破碎虚空,到底前路在何方?
  努力催动“辟疆”剑,长剑迎着那墨黑的云层劈去,咔嚓一道闪电划过,云层被劈开一道裂缝,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将玉华往上拉扯。她最后一次回头,望向那些几十年的人和物,望向这个早已不再是《大唐双龙传》的世界,最后一次凝视,道别。
  立在地面上的众人,神色复杂的望向高空,破碎虚空,乃是武道中人毕生的追求,没有人能劝说和阻止,他们只看到那个惊艳了华夏的女帝王,消失在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