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竹林深处是我家-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小虎皱紧眉头,不说话。穆晟说的,听着不错,但贺小虎心里总有一种感觉,穆晟别有所图。
  贺小花倒没像家里人想得那么多,在商言商,别人帮你,也不是白帮的,帮了自然得有回报。莲藕的新菜式,自己才报了那么几个,穆东家肯定希望多要几个,然后垄断市场。贺小花对穆晟的帮助是接受得心安理得,只盘算着再好好多想几个菜式。
  到庆州港借船卖粮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贺老大找贺小虎问莲藕存储的方法,贺小虎借口要翻书,趁着家人不注意,溜进贺小花房间。
  贺小花不卖关子,交待贺小虎。先编织葵筐,不是平常用的圆柱形,上端开口小,中间长的,而是低部拉长,能够放下整根莲藕,在底部先垫上一层竹子或者木板,放一层莲藕,莲藕不用洗净,连同塘泥吹干后,放下,上面覆盖一层沙土。如此一层莲藕,一层沙土,一个葵筐能堆上六层,顶部用沙土密封,厚度约一根手指长。
  贺小虎如此这般,把方法交待贺老大。贺老大马上领人编织葵筐,准备沙土。
  选了一个好日子,南河村雇佣的船队从白沙河扬帆起航。穆晟和贺老大搭乘顺风船队派来的小船,到了岷江口才换乘大船。杨燕儿这次说什么也不愿意留在家里等,一路跟着送到码头,抹着眼泪送走了贺老大。
  贾杏儿和杨大河也来码头看船队起航。贾杏儿从人群中找到杨燕儿,两人拉着手说了一回事。杨大河也参加了开春的童生试,可惜只得末等。贾杏儿想儿子读书一般,下田干活总该不错吧。谁知道一提到要杨大河下田,这小子居然跑得无影无踪,后来又缠着太么么许了他继续念书。说到这些,贾杏儿又是叹气,又是称赞贺家小柱听话懂事,懂得帮家里分担些。
  杨燕儿抿抿嘴,笑了应下,客套一句,大河看着机灵,日后定是不错的。
  提到儿子,贾杏儿的眉头拧得紧紧的。回身想找儿子,没料到他居然跑到最前头,追着船队跑,大呼小叫的。贾杏儿扭紧帕子,心里暗骂小子不省心。
  贾杏儿的烦心事冲淡了杨燕儿的伤感。虽然还在为贺老大担心,但夫郎的心思很容易别的事带走几分,别家的操心事,自家小子的婚事,小哥儿的教养等等。贺老大走了几天,杨燕儿就回复平常。
  贺小花缠着贺小虎趁天刚亮或是傍晚时分带他到池塘走走。秋收过后,莲藕要留种,藕种进入休眠期。藕种的选择贺小花一早告诉贺老大和贺小虎,但小花仍然不放心,非得亲自看看。
  藕种选择藕头有嫩芽的,藕种斜插在池塘里,池塘水白天保持成人膝盖高度,晚上塘水维持腰侧深度,为藕种保温。
  贺家的池塘塘底倾斜,一侧深,一侧浅,深的一侧靠近白沙河,养鱼;浅的一侧靠近南河,种藕。白沙河、南河河水通过排水洞流入池塘,洞口用鱼网覆盖,池塘养的鱼不能通过洞口进入白沙河。当白沙河处于枯水期时,就用石头挡住洞口,保持池塘水深。
  贺小花仔细交待看守池塘的白老二,注意调节塘水深度维持池塘温度。白老二奇怪看着贺小花,暗想这家小哥儿懂得真多。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求包养作者       

 第54章

这一年贺家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先是贺小柱定了亲,又是盖了新房子,接着莲藕在县城大卖。冬天来临前,贺老大带了银丝稻和莲藕到庆州港卖,恰好碰上从大海南边来的客商,客商一眼认出莲藕,当即要把贺老大带来的莲藕统统买下来,留在船上吃。
  赶在贺老大答应前,穆晟提前承诺只给南边客商一半的分量。剩下的一半,穆晟建议贺老大卖到庆州港内的酒楼,做成熟菜,专门卖给南边过来的客商。
  穆晟介绍的酒楼掌柜竟然又是当年出面帮助南河村村民的汉子。汉子二话不说,直接把莲藕和银丝稻统统包下来。
  贺老大揣着沉甸甸的八两银子,笑开花了。那是从前贺家好几年也积累不下来的银钱啊。
  回来的路上,也真应了穆晟的一句话,大船更经得起风浪。一路无波无折回到南河村,而且比村人租借的小船更快回来了。
  杨燕儿惊喜地看着门外背着大包小包,从马车上跳下来的贺老大,连跌跌撞撞向自己走过来的小四都顾不上,冲上前,绕着贺老大前前后后看了几遍,才红着脸跑回房间。
  穆晟自然被贺老大留下来,吃了一顿晚饭。晚饭由贺小花操刀,做了好几个莲藕菜式。凉拌藕片,炸藕盒,花肉炒藕片,莲藕骨头汤,林林总总,摆了满满一桌。
  杨燕儿看着白了脸,贺老大尴尬看向穆晟。穆晟脸不改色拿起筷子每一样菜尝一口,然后在贺小花期盼的目光中,点点头,说一句,不错,很好吃。
  贺小花得了鼓励,越发起劲捣腾莲藕做的菜,从熟食,到凉拌,到汤水,到泡茶,一连十天,天天换着花样做菜。贺家大小开始吃得有滋有味的,但再好吃的菜也经不住这样折腾下去。到了第十一天,杨燕儿说什么也不给贺小花进厨房,把小四往小花怀里一塞,自己挽起衣袖下厨房。
  杨燕儿做了十多年的菜,虽然不如贺小花懂得变花样,调味道,但在一家吃莲藕吃得脸色都白的人看来,即便是最简单的邵尾菜,也是比什么都好吃的菜。
  入冬后,贺家池塘的鱼终于派上用场。因为冬天天冷,白沙河河鱼都到南边避冬,剩下没走的,都不过是巴掌大的小鱼。农家人少养猪,养的鸡也要留下生蛋,富裕一些的,过年时还能宰鸡做荤菜,家境一般,或者贫穷的,只能靠过年前在县城集日买一刀切回来做腊肉,过年时切碎炒菜,算沾荤腥。
  贺家池塘的鱼养了大半年,现在尾尾都有小孩手臂长。捞起几尾鱼,贺老大分别送两条到村长,老人李根生家和亲家杨家,又趁着穆晟回家经过贺家小院时,送了两条。
  自己家里留了两条,留着年夜和祭拜祖先时用,应了年年有余一句吉利话。其余的,就依了贺小花的提议,送一部分到酒楼寄卖。
  家境越是好的人家,越注重意头。往年县城的大户都爱抢购南边运来的大鱼。现在穆家酒楼有鲜鱼出售,比起南边运来的半死不活的大鱼好了不知多少。贺家鲜鱼早上刚送到酒楼的,下午就卖完。
  及后几天,听到风声,特意从其他县城跑来买鱼的人更多了。酒楼掌柜笑得合不拢嘴,搭着贺老大肩膀连称贺老兄有见识。
  贺家池塘的鱼不过十天工夫就卖出了四分之三,剩下的那些,贺小花坚持留下来当明年的“种子”。算算总收入,居然有五两多银子,因为临近年关,鲜鱼的价钱竟然涨到比活鸡还贵,居然要300铜一条。杨燕儿捧着银子,半天合不拢嘴。莲藕和养鱼的收入,扣除请白老二看护的费用,贺杨两家各分得四两银子。
  贺家这一年,卖粮,卖藕,卖鸡肉鸡蛋,卖鱼,加起来总共十二两,扣除盖房子的,礼金的,打家具的花销,还剩下五六两银子。这情形比起杨燕儿当初预计盖好房子,全家人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情形不知好多少了。
  尝到甜头的贺老大和杨大石,决定把剩下的沼泽地都包下来,明年就把池塘扩大一倍。谁知道他们各自跑到村长里一说,发现剩下的沼泽地居然都被人包下来了。南河村木家占了四亩,白沙村族姓大户沙家占了足足十二亩。
  贺老大垂头丧气回家把事情一说,杨燕儿只觉得可惜。但贺小花和贺小虎却另有看法。木家是南河村富户,为人做事尚算公道,但沙家是百年大户,和县城衙门的关系好着了,据说府城里也认识人。现在莲藕和养鱼的生意做得这么好,销路又完全打通,难免沙家不想一家独大的。
  果然,不出两日,沙家当家大夫郎派了管家过来,客客气气放下银钱和契约,“我家大夫郎说了,做生意求的都是一个财字,和气生财的财。既然贺家世代以种田为生计,日后不妨也继续下去。”边说边放下一张地契,“我家大夫郎知道,这样未免委屈了几位,这块地虽然不大,却是多年的熟地,而且就在南河边上。你家得了正好合用。沙家就当是补偿给贺家的。”
  贺老大气得瞪直眼睛。贺小花手快,一手抢过地契,拉着贺小虎凑近看。
  “熟地两亩?哼!沙管家,我贺杨两家的鱼塘少说也有六亩地。你们这算什么?”贺小虎把地契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沙管家皮笑肉不笑,“这可不是买地钱,这是沙家看你们辛苦了一年,补偿给你们的。”把手边的银钱推推,“这才是买地钱。可都是按上好熟地出的价。你找遍县城,都找不出比沙家出的价钱更高的。”
  “买卖讲的是你情我愿。现在贺杨两家不打算卖地。不论沙家出什么价钱,我们都不卖。”
  沙管家回头盯着贺老大看,“贺家当家的,你也是这种说法吗?”
  贺老大点点头,“请管家回大夫郎,这地,俺不卖。”
  沙管家不多话,手一卷,包起银钱和契约就走。
  当天傍晚,吃过饭,贺小花抱着贺小四到院子里学走路,小四摇摇晃晃胖胖的小身子,同手同脚往前走。贺小花揪住小四,抬起右腿,挥挥左手,抬起左腿,挥挥右手。敲敲小四脑袋,“明白了吗?”
  小四眨着眼睛,咯咯笑,边笑边吐口水。等贺小花放开手,让自己走路时,又是同手同脚走。
  “你这小家伙……。。”哗啦一声响,贺小花只觉头上一凉,冰冷的液体顺着脸颊滑过额头,滑过鼻梁,滑入衣服内。
  哇,贺小四突然放声大哭,贺小花定眼一看,只见小四头上,衣服上,脸上,通红的一片,阵阵腥味飘出。贺小花连忙用衣袖替小四擦去脸上的液体。贺小四拼命哭,直哭得呛气。贺小花用衣袖替小四擦脸,可是怎么擦小四的脸都是通红通红的一片。眼睛好疼,好疼,疼得小花觉得有液体顺着眼睛往下流。小花怕了,失声惊叫,“阿么,阿爹……”
  杨燕儿应声跑出来,看见眼前两个孩子一身血,吓得手脚冰冷,“这怎么回事?这怎么回事?”
  贺小虎反应快,一手拉开贺小花,卷起衣袖给小花擦脸,“小花别怕,二哥在这里,小花别怕。”
  贺小柱和贺老大捡起锄头,冲出门口,“谁?哪个不要脸做的?滚出来!”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吃过晚饭或在家里纳凉聊天,或是到大树下说说话。贺家一番举动自然引起别人注意。
  沈么么最快跑过来,一看院子里的情景,两个孩子像血人似的,贺小虎衣服上也有血,吓得失声尖叫。跌跌撞撞跑回去,扯了自家男人过来帮忙。
  杨燕儿终于回过神,扑上前抱住两个孩子嚎啕大哭,“我可怜的儿,谁害的?谁害的!”
  “燕儿,你别哭啊,先看看两个孩子伤到哪里了?”沈么么急忙拉住杨燕儿,“伤重了,还得送县城找大夫。”
  “小花,告诉二哥,哪里疼了?告诉二哥。”
  贺小花摇摇头,哪里都不疼,就是眼睛疼得厉害。
  贺小虎急了,小花不说话,小四只会哭。贺小虎一弯腰,就要背起小花,“小花,二哥带你找大夫。小花别怕啊。”
  “对,对,找大夫,找大夫。”沈么么也给哭得没主意,手忙脚乱抱起小四,要跟着贺小虎往外跑。
  “贺么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潘莲领着几家么么跑过来看,一见院子里的情景也吓了一跳。“找大夫?可是孩子伤着了?伤哪里了?我家里有伤药备着呢。”潘莲一边指挥人回家取药,一边接过贺小花,手脚身体摸了一遍,又摸了一次脑袋,“没摸到伤口。”
  “啊?”贺小虎愣住了,杨燕儿也惊得止住哭声。没伤口,那小花小四身上怎么一身血。
  潘莲把小花拉到房间,杨燕儿抱起小四跟着进去。沈么么想了想,也紧跟着进去。
  潘莲拔了小花的外衣长裤,仔细检查了一遍。杨燕儿也跟着拔了小四的外衣长裤,检查了一次。两小孩子身上都没伤,就是衣服上染了腥臭的血。
  “没可能。家里没宰鸡宰鱼,小花小四怎可能染了血。”杨燕儿不相信,抱着小四又检查了一次,连小脑袋也拉开一根跟短发仔细检查了一遍,依旧找不到伤口。
  “既然不是家里宰活物留下血,也不是受伤,那就是有人故意泼了两孩子一身血。”潘莲拿起小四的衣服,放到鼻子边嗅嗅,脸色阴沉。
  “哪个黑心肠的居然做出这种事。”
  
     

 第55章

贺小四趴在杨燕儿怀里抽泣,沈么么用大被单包着小花,小花头发湿漉漉地,又粘又难闻,垂着脑袋,任由沈么么折腾。
  潘莲收拾起小四的衣服,又对杨燕儿说,“贺么么,你别伤心了,两哥儿受了惊,赶紧换上干净的衣服。现在不比夏天,着了冷可不是说笑的。”
  杨燕儿听了,连连点头,抱着小四,翻出干净的内衣长裤给两儿子穿上。至于头发,小四头上胎发还好料理一下,只小花一头长发,非得烧开水才能洗干净。
  沈么么挽起衣袖,自告奋勇帮忙烧开水。潘莲拿了小四衣服,掀起门帘往外走,临出门前还说了一句,“贺么么,你别担心,这事村长和老人们会给你们一个公道的。”
  贺家前院,村长和老人李根生都赶过来,被贺老大请到堂屋里坐,左邻右里都派了自家男人过来。后院过来的潘莲把事情简单说了,又把小四的衣服拿出来。李根生和村长一合计,决定派院子里壮年的男人到村里看看有没陌生人,同时叮嘱各家各户看好门户,有事就大声呼喊。
  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回报说,没发现陌生人。把人都打发回去。村长和老人李根生对视一眼,觉得这事不同寻常。无缘无故血水泼进屋,又找不到人,难道是村里的人做的。但不可能啊,贺老大一家平常没开罪人,贺老大和贺小柱老实,杨燕儿也不是个嘴上没缝的,贺小虎又是童生。两人合作多年,心思一致。
  “我看这事会不会……”同样留在堂屋的木富,手指比划了一下。
  “白?”贺小虎首先看出来,“白沙村沙家?”
  贺小柱和贺老大一听,身体一震,对啊,沙家不是要买池塘吗?自家刚拒绝了他,结果晚上就发生了这么一遭事。
  “说话不能乱说。”村长经的事多,贺小虎一说,自己就觉得该是这样了,但嘴上却喝止了木富。“无凭无据,这事要拿到县城衙门里报官,说不好,沙家还能反咬一口。”
  无凭无据!四个字如同一盆冷水,把贺家父子三人泼得心冷。
  “难道,难道这事就这样算了。”贺小柱急得跺脚,自己平日读书不成,耕田干活凭的是一身力气,遇到这种事情,不由得看向父亲和弟弟。一个是贺家的指望,一个是读书聪明,贺家的未来。
  “只怕你想就这样算了,也不容易。”木富皱眉头,“我也说句老实话,沙家也派人过来买地。我也是一口拒绝了。我家比起沙家固然不如,但是沙家大夫郎真要强买,也是得花不少力气。倒是你们……”
  倒是你们,一无权,二无财,唯一有出息的儿子也不过是个童生。木富这句没说,但在堂屋里的人都能想出来。
  “我就不信他能只手遮天!”贺小虎咬牙切齿。
  李根生和村长对视一眼,年轻小子有血性,但太稚嫩了。村长干咳一声,“我来说说。这事说是沙家做的,不过是我们的猜测。沙家又没站出来,认了这事。我看不如这样吧。现在也不早了,大家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