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上(共2集)-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表情。

    十一娘嘴角微微地翘了起来。

    徐嗣谆正跟着赵先生学吹横笛,徐嗣诫看了眼睛亮晶晶的,徐嗣谆练习的时候就支了肘在一旁静静地听 
。赵先生见了就做了只小小的横笛送给徐嗣诫,还教他吹了一小节音律。

    嗣诫就像得到了世间最好玩的玩具似的,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只是他年纪小,偶尔能呜呜地吹出一个音来,更多的时候憋红了脸也吹不出声响来。令他很沮丧。却也 
并不放弃,每天下了学就回来,然后像徐嗣谆似的,站在屋檐下练习吹横笛。

    南永媳妇不敢吵徐嗣诫,就每天在那里站着陪着,十一娘见他脸上又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知道他又 
吹出了一个音,笑着低下了头,将细细的绣花针挨着上一针扎了下。绣花针就从薄薄的绡纱滑落下去……

    一阵细细碎碎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小小的茜红色身影从外面闯了进来。

    “母亲,母亲,你听,你听!”

    徐嗣诫站在炕前,喘着粗气就把横笛放在了嘴边。

    “呜呜……”笛子发出了两声沉闷的响声。

    “哎呀!”十一娘忙放下绣花针,俯身亲了亲徐嗣诫的面颊,“我们诫哥儿能吹两声了!”

    徐嗣诫激动的满脸通红,拿起横笛来又吹了两声:“能一直吹.一直吹。”

    十一娘把徐嗣诫抱上了炕,赶过来的南永媳妇忙帮徐嗣诫脱了鞋,十一娘已经把徐嗣诫抱在了怀里:“ 
我们诫哥儿可真是行啊!”

    徐嗣诫连连点头,挣扎着站起来,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又吹了两下。

    十一娘拍拍手。

    徐嗣诫得意地笑了起来。

    十一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徐令宜回来了。

    琥珀轻轻脚地走了进来。

    十一娘笑着摸了摸徐嗣诫的头,问她:“什么事?”

    “外院的管事来回,说春熙楼的席面已经订妥了。”她笑道,“说三月十七下午酉时会准点送到四象胡 
同去。”

    五娘如今住在四象胡同。原定要举办的乔迁宴因大太太的去世取消了,可四娘、七娘、十一娘等人的贺 
礼还是送了过去。五娘差人提了四色礼盒过来道谢,说待一周年的孝期过了再请大家去坐一坐。

    十一娘想起徐嗣谕来:“……明天应该放榜了吧!”

    “明天放榜。”琥珀笑道:“我明天一早就去回事处等音。”

    十一娘笑着点了点头,劝徐嗣诫放了横笛,领着他去了太夫人处吃晚饭。

    琥珀则第二天一大早去了外院。巳初时急步走了进来: “夫人,二少爷高中了!”

    十一娘正在前院的正厅处理家务事,旁边的管事妈妈们闻言互相交换着眼神,没有一个出言道贺的。

    她看着不由好笑,吩咐管厨房的黎妈妈:“今天加菜。” 又对琥珀道:“去库房里领些银锞子出来打 
赏!”

    管事的妈妈们这才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前给十一娘道贺。

第367章 闹剧(上)
 十一娘这边热闹起来,太夫人那边也得了信。

    “快,快去跟怡真说一声去。”太夫人迭声吩咐魏紫,“跟她说,二少爷中了。”

    魏紫曲膝行礼,喜气盈盈地去了韶华院。

    二夫人正在伏案疾书,听到徐嗣谕中了童生的消息抬起头来,脸上闪过一丝淡淡的笑意,吩咐结香收拾 
东西:“……我们去太夫人那里去。”

    结香笑着应“是”,和二夫人一起去了太夫人那里。

    进门就看见十一娘的贴身丫鬟琥珀立在屋檐下。

    “四夫人早到了。”结香低声笑道,就看见琥珀已恭敬地迎上前来,曲膝给二夫人行礼:“二夫人!”

    二夫人微微颔首,进了厅堂。

    西次间传来太夫人呵呵的笑声:“……就依你的,就依你的。”

    不知道这次十一娘又出了什么主意,逗得太夫人这样高兴。

    二夫人抬了抬眉。

    立在帘子前的小丫鬟巳一面凛着“二夫人来了”,一面撩了帘子。

    二夫人走了进去。

    太夫人和十一娘肩并着肩,正亲亲热热地坐在炕上。看见二夫人进来,太夫人忙朝她招手:“我们谕哥 
儿是第九名,考了第九名。” 很是高兴的样子。

    二夫人笑着上前行了礼:“谕哥儿真是遇到名师了——他去乐安,不过短短四五个月而已!”

    “可不是。”太夫人听着不住地点头, “多亏了姜先生。”然后道,“十一娘的意思,虽然只是童生 
,可是鹏程万里第一步,是件值得庆贺之事。可要是大肆操办,以后谕哥还要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怕 
孩子有负担。正好过几天是三月三,不如请了亲戚朋友来家里聚一聚,也不说是什么事,知道的知道就行了 
,不知道的也不用说破。你瞧着如何?”

    二夫人进门就听见了太夫人说着“就依你”,哪里还不知道太夫人的心意。笑道: “四弟妹这主意我 
听着也好。”

    太夫人见两人一样的口气,心里高兴,拉着二夫人和十一娘就说起宴请的名单来。

    不到下午,家里的人都知道了。

    秦姨娘换了件新衣裳,净了手脸,恭恭敬敬地给菩萨上了三柱香。嘴里念念有词地祷告了半天。翠儿在 
一旁只听到什么“事事顺意”,什么“重塑金身”的话,知道是在求菩萨保佑二少爷,想着秦姨娘这几天晚 
上一直都睡不着,不由在一旁掩了嘴笑。转身去斟了杯茶进来,秦姨娘正拜完菩萨起身。

    翠儿忙将茶盅放在了炕几上,上前搀了秦姨娘。

    “姨娘,听说夫人让厨房加菜,还差人去库里领了银锞子打赏呢!”

    奉姨娘听了微微点头,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

    翠儿微愣,喊了一声“姨娘”。

    秦姨娘听着就长长地叹了口气:“怕他考不上惹了侯爷不快,又怕他考上……那乐安就非去不可了!” 
说着,坐在了炕边。

    翠儿忙蹲下给秦姨娘脱了鞋,想到文竹说不管考不考得上都要去乐安的事,也有些舍不得。低声道:“ 
快三月三了,二少爷怎么也要过了三月三才走吧?”语气里几份不确定。

    “这得看侯爷的意思。”秦姨娘皱着眉,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得想个办法让二少爷在家里多住些日 
子才行!”

    翠儿听着直点头。

    乐安再好,总是乡下地方。怎比得上燕京永平侯府,锦衣玉食……
“是要想个办法让二少爷在家里多住些日子才是。”她也帮着想办法,“三月初三过了……就是清明节了。 
”翠儿说着,眼睛一亮,“二少爷考中了童生,这可是件大喜事。怎么也要禀祖先吧?”

    “对啊!”秦姨娘听着来了精神,“我怎么没有想到啊?三月初三之后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之后是太夫 
人生辰。这可都是‘行孝’之事!”

    翠儿听着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而远在韶华院的书房里,秦姨娘正惦记着的徐嗣谕却神色恭敬地立在二夫人面前。

    “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也只是个生员。”二夫人啜了一口茶,“你前面的路还长着,不可因这小小的 
一点进阶就骄傲自满起来。一寸光阴一寸金,你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才是。我看,待过了三月三,你就启程 
回乐安吧!姜先生名不虚传,你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机会才是。”

    徐嗣谕躬声应“是”,眼底却露出几份诧异:“我原本打算放榜后就回乐安的……”

    二夫人听着轻轻颔首,脸上闪过欣慰之色,解释道:“这是你母亲的意思。说你考中了童生,想替你庆 
祝庆祝,又怕你有负担,所以想借三月三的名头热闹一番。”语气虽然淡淡的,并没有说反对这样的安排。

    徐嗣谕听着脸上就露出几份欢快来:“那我过了三月三就走。”

    二夫人轻轻“嗯”了一声,拿起桌上一个小小的黑漆匣子递给了徐嗣谕:“这方砚台还不错,你拿去用 
吧!”然后端了茶。

    徐嗣谕双手接过砚台,起身告辞。

    回到屋里,看见书案上摆着十二刀澄心纸,四方墨条。

    文竹笑道:“纸是夫人送的,墨条是文姨娘送的。”

    徐嗣谕点了点头,将二夫人送的砚台放在一旁:“收起来吧!我们过了三月三再启程。”

    文竹听着有些意外。

    徐嗣谕已在书案坐下:“母亲想借着三月三帮我庆贺一番!”

    “不过是个小小的童生罢了!”徐令宜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我看还是算了吧!让他早一些回安乐,也 
好早一些开始读书。”

    “读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十一娘笑道,“也不过是迟几天罢了。”

    说话间,东次间传来了几声尖锐刺耳的笛声。

    徐令宜眉头微蹙:“他还要吹多久?”

    徐嗣诫在东次间里练吹笛子。

    十一娘笑着望了望落地钟:“还要吹一刻钟!”

    说话间,东次间又传出几声沉闷的“呜呜”声。

    徐令宜欲言又止。

    十一娘只当没看见,若无其事地和他说起宴请的事来:“姜夫人那里,只怕是要请一请才好!”

    又有两声短促的“呼呼”声。

    “那是自然。”徐令宜尽量地忽视那些杂音,“谕哥这次能考中,姜先生功不可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 
表示一下感激之情才是。”

    话音刚落,徐嗣诫垂着脑袋走了进来。

    他怏怏地给徐令宜和十一娘行了礼。 “怎么了?”十一娘起身走到他面前,蹲下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还是不成!”徐嗣诫头垂得更低了,声如蚊呐地道,“还是吹不出来!”

    “已经很行了!”十一娘笑着抱了他, “母亲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一个音都吹不出来。所以到现在 
也没有学会吹横笛呢!”

“真的?”徐嗣诫抬起头来,眼睛璀璨得如晨星。

    “真的!”十一娘笑着点头。

    徐嗣诫想了想,道:“那我学会了,就教母亲吹。”

    “好啊!”十一娘高兴地道,“那我就等着我们诫哥告诉我吹横笛了!”

    徐嗣诫就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十一娘把他交给了南永媳妇:“去洗了手和脸,我们去祖母那里吃晚饭。”

    徐嗣诫乖乖地跟着南永媳妇去了。

    徐令宜忍不住道:“你可不能骗孩子,他会当真的。”

    是指跟着徐嗣诫学习吹横笛的事吧!

    十一娘笑道:“我也没骗他。如果真有那天,我跟他学就是了!”

    那父母的尊严何在?

    徐令宜看着十一娘满脸是笑、不以为然的样子,想了想,觉得诫哥年纪还小,也许到时候早把这事忘了 
,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临波求见。

    “侯爷,贺公公来了。

    贺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内侍,也是乾清宫的总领太监。这个时候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十一娘有些不安地望着徐令宜。

    徐令宜的神色却很镇定:“是着公服还是便服?”

    “着公服。”临波眼底闪进一丝困惑, “可瞧样子却不像是公事。”

    徐令宜想了想,对十一娘说了声“我去看看”,然后起身去了外院的书房。

    十一娘抱着徐嗣诫讲了几个三字经上的故事,徐令宜折了回来。

    “帮我换常服,我要进宫。”

    十一娘让南永媳妇带了徐嗣诫去太夫人那里,然后才吩咐丫鬟去拿了徐令宜的常服帮他换上。

    徐令宜看着一笑:“你倒不急!”

    十一娘正帮他系腰间,闻言抬头:“侯爷都不急,妾身有什么好急的。”

    徐令宜一愣,随后大笑起来。

    十一娘帮他扯了扯衣角,然后接过小丫囊们递上的七梁冠给他戴上。

    “太后娘娘在奉先殿哭先帝。”徐令宜低下头让她给他戴上梁冠,轻声道,“皇上宣我进宫去劝劝太后 
娘娘。”

    十一娘膛目:“找您去还不如找建宁侯、寿昌伯去!他们可是同胞兄妹!”

    “皇上也宣了建宁侯、寿昌伯进宫。”徐令宜气定神闲地道,“所以我特意差人去通知了福成公主。皇 
上的私事,自然由皇上的宗亲来处置比较好。”

    十一娘听着忍不住笑起来:“侯爷好狡猾。自己不想卷进去,又怕皇上招架不住杨家的人,把福成公主 
推出去当挡箭牌。小心她老人家回头找你算帐。”

    “那也要他们有空和我算帐才行啊!”徐令宜亲呢地拧了拧她的面颊,大笑着转身离去。

第368章 闹剧(中) 
  十一娘把事情的经过悄声说给太夫人听,太夫人听了抿了嘴笑,吩咐丫鬟们摆饭。

    徐嗣谕忙扶了太夫人住东次间去。

    太夫人就问徐嗣谕:“今年的三月三原是为你办的,你可有同窗好友要请?”

    “没有!”徐嗣谕笑道,“孙儿的同窗好友都在乐安。”

    五夫人听了笑道:“前两天镇南府的长孙还来约你去踏青。怎么,你不准备请他吗?”

    徐嗣谕笑道:“姜先生原先吩咐我过了县试就回乐安,免得耽搁了功课。我已经推迟了回乐安的行程, 
不能再误了学业,这几天一样要在家里读书的。应了镇南府长孙的约,只怕会有更多邀请,与其把功夫花在 
这上面,还不如在家里多读几页书。”一副不与人多来往的样子。

    五夫人有些吃惊。

    二夫人眼底有淡淡的笑意。

    太夫人颌首:“我们谕哥儿的话有道理。”

    说着,大家团团坐下,丫鬟们轻手轻脚地摆好了饭菜。

    众人不再做声,各自低头吃饭.屋子里只有轻微的碰瓷声。

    吃完饭,一行人移到西次间喝茶。

    承尘下吊着大红堆纱灯笼,照在人脸上喜气洋洋。

    徐嗣谕讲起一路上的见闻,太夫人和几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二夫人端着茶盅轻轻品茶,并不出声。贞 
姐儿则跟着十一娘招呼众人喝茶,吃点心、水果。五夫人有些心不在焉,不时地摸摸歆姐儿的额头,低声问 
乳娘歆姐儿的情况——刚才歆姐儿咳了几声。 屋子里虽然有几份喧阗,可也温馨、热闹。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二夫人起身告辞。

    太夫人留了十一娘服侍她安歇,其他人都散了。

    “你且安心去歇了。”太夫人安慰十一娘,“福成公主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能闹腾的,现在年纪渐长,脾 
气收敛了不少。太后娘娘要是太过分,福成公主也不会一味的忍让。老四也不是真木讷,这些进退之道还是 
知道的。何况有皇上在——皇上大事上可不糊涂。”

    是看着徐令宜还没有回来,怕她担心吧!

    十一娘笑着应喏,帮太夫人盖了被子,吹了床头的八角宫灯,把炕桌上的瓜型宫灯移到落地笼旁的小几 
上,见魏紫抱着铺盖进来,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初春的夜晚的风还残留着冬季的寒冷,天上一弯弦月,膜朦胧脆静谧的永平侯府。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 
随风摇拽,像在玩闹的顽皮孩子,眼看着要撞上又分开,欢欢喜喜动个不停。

    十一娘掖了掖斗蓬,快步进了厅堂。

    小丫鬟们忙上前服侍更衣、梳洗。

    十一娘换了家常衣裳,侍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舒舒服服地喝了杯菊花茶,想着要不要等徐令宜回来,小 
丫鬟跑了进来:“白总管来了!”

    这个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