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上(共2集)-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一娘不由道:“那周大人是什么意思?”

     “他昨天陪公主进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周夫人叹了口气。

     十一娘听着心中一动。

     皇宫的禁卫军直接听命于皇上,而像这样把福成公主、徐令宜甚至是周士铮都留宿在宫里的事,没有 
皇上的同意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想到皇上几次拒绝太后。

     难道这是皇上的意思?

     不对,如果是皇上的意思,为什么是太后的懿旨?

     念头翻翻滚滚,和周夫人的对话就有些心不在焉起来。而周夫人这样宣泄了一番,心情好了很多。和 
十一娘说了会话,就起身告辞。

     十一娘把她送到了垂花门口。

     刚回正厅坐下,徐令宜回来了。

    第370章 秦晋(上)
十一娘先上下打量了徐令宜一眼。

     他依旧穿着昨天进宫时穿的大红色朝服,只是玄色七梁冠上的金饰闪烁着耀眼却冰冷的光芒,给他本 
就有些冷峻的眉宇又平添了几分凛冽。着不出与平常有什么不同。可毕竟是在宫里歇了一夜,总会有些变化 
吧?

     “侯爷,”她声音里透着几份犹豫,“您还好吧?

     十一娘穿了件石榴红的素面杭绸少袄,鸦青色绣月白色梅花的综裙。乌黑的头发随意地绾了个纂,通 
身没有饰戴一件饰品。素面朝天,目光清澈,神色平和,落落大方中透着几份雍容华贵。

     徐令宜却看着有些不对劲。

     十一娘喜欢摆弄那些花花草草,也喜欢打扮自己,布置房间,而且还很擅长此道。同样一件东西,一 
旦经了她的手,就会从小处透出些许的与众不同来,让人看了总能会心一笑。何曾像今天这样,既没有戴小 
小的饰品让她的装扮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没有在衣着的配色上别出心裁。反而中规中矩的,少了住日那种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俏丽妩媚。

     哪怕是两人刚成亲那会,她正是谨小慎微之时,早上起来还会挑朵赤金镶珐琅丁香花的耳塞戴上,神 
采奕奕的,让人看了也跟着心情好起来。

     今天是怎么了?隐隐透着几分心不在焉似的!

     念头一闪,他眼底闪过一丝异色。

     昨天进宫的时候还好好的,可今天回来却变了样子……

     徐令宜心跳得有些快,有浅浅地笑意浮现在他的眼中,让他的面容骤然少了几份肃穆。

     “我没事!”他凝望着她,“懿旨上是怎么说的?”

     一句话,已透露太多的信息。

     十一娘也没有废话:“定了三月十二日的吉日。”

     徐令宜就笑着抬了手臂,示意她服侍更衣:“上意不可违,那你就好好准备准备吧!”

     声音里透着几分漫不经心。

     十一娘突然想到,徐令宜的几个女人中,除了媒妁之言的结发妻子元娘,不管是秦姨娘、文姨娘还是 
死去的佟姨娘、秋罗,好像都不是他主动所求,而自己和乔莲房更是无奈之举,所以新婚之夜,他虽然有些 
烦躁,但还是尽量地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他好像对这些事都有些不以为意似的。

     或者,庙堂上的事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一点?

     想到这些,她暗暗哂笑。

     别说像徐令宜这种接受过正统封建士大夫教育的古代大家长了,就是自己,在这个以宗族为基本构架 
的时空生活了几年,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没有家族的庇护,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举步维艰。

     十一娘帮徐令宜更衣。

     “只是妾身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 她想着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想到十娘为难时大家的援手相 
助,想到大太太去世时的热闹场面,“侯爷总要给妾身提个醒才是。”十一娘将脱下来的官服交给一旁的小 
丫鬟,“杨氏毕竟是太后赐的,也不知道之前的旧例合不合规矩。”

     徐令宜低头,十一娘拔下固定七梁冠的簪子。

     “到时候要不要请钦天监的择个吉时?酒席多少桌为好?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讲究?”

     十一娘转身吩咐小丫鬟端热水进来,另有小丫鬟捧着徐令宜的官服官帽小心翼翼地收在箱笼里。

“新人进了门,给什么见面礼好?又该怎么称呼?妾身可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徐令宜慢慢地挽着衣袖,看着她渐渐向喋谍不休靠拢,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贞姐儿下小定、谆哥订亲,他可都没有提醒过她,她还不是办得妥妥贴贴,没有一点让人垢语的地方 
。怎么这次就要人提醒了?

     想到这里,他嘴角微微弯成了一个愉快的孤度,道:“皇上说了,既然进了我们家的门,就是我们家 
的人。只是千万别让他背上不孝之名!”

     果然,这是政治角力后妥协的产物!

     有了皇上的这句话,这杨氏只怕是要客客气气地供着了。

     十一娘沉吟:“妾身见识有限。只怕还是要问问娘怎么办的好!”

     “行啊!”徐令宜望着她微微蹙了蹙又很快舒展开来的柳眉,笑道,“这件事也要跟娘说说才是。等 
我换了衣裳,我们就去娘那里。”

     十一娘胡乱点了点头,坐在炕上喝了杯茶。

     等会要翻翻帐册,看看当初文姨娘和乔姨娘进门时都是个什么章程。还要把宋妈妈叫来问问,看看纳 
妾都有些什么讲究和讳忌。到时候也好做个参考……

     不一会,徐令宜从净房出来。

     十一娘收敛了思绪,帮他换了日常穿的宝蓝色素面湖杭夹袍,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并不是一个人,二夫人也在。

     杨氏进门,对徐家来说也是件大事。十一娘对二夫人的出现并没有感觉到突兀。而太夫人看见徐令宜 
两口子进来,吩咐小丫鬟奉了茶,然后遣了屋里服侍的:“算时 候,你这时不回,再过一个时辰也要回来 
了!”

     行了礼,徐令宜坐到了太夫人对面的炕上,二夫人和十一娘则坐在了炕边的太师椅上。

     太夫人这才肃然地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皇上说太后娘娘在奉先殿哭先帝,要我进宫去劝劝,我让人快马加鞭去福成公主那里报个信。自己 
缓了一步。”徐令宜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细细地道,“待我到时,士铮已陪着福成公主先一步到了奉先殿 
。不仅如此,太后娘娘和福成公主已经拧上了。一个跪在奉先殿的东边,一个跪在西边,都哭着先帝各说各 
的。太后说太子妃无出,她愧对列祖列宗,要为太子纳品行出众的女子为良娣,看着太子开枝散叶,到了九 
泉之下才有颜面去见先帝;福成公主则说自己幼承庭训,谨小慎微不逾矩,皇上嘉许,因此立了长孙女为太 
子妃,她感激涕零,更是时时自省,不可因私利而忘社稷,见到太子妃时便进言,万万不能以‘成亲不足四 
月无出’为借口安排侍寝之人,献媚固宠,扰乱嫡庶之别,以至于上下不分,败坏纲纪,颠倒伦常,成为宗 
室罪人。如若这样,还不如一辈子无出,精心为太子抚育庶子,以德才之人备选皇室,保皇室千秋万代之绵 
。”

     他话没有说完,屋里的三个女人都神色微变。

     当年太后正因为无子所以才被立为皇后的。福成公主这话说的,简直是在掀太后的老底。

     “这个福成,”太夫人叹道,“到底是先帝的胞妹,过犹不及!”

     “正是!”徐令宜也叹气,“太后听了指着福成公主说了两声。你,你……,就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

     太夫人和二夫人脸色一紧,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

“还好太医院的刘医正一直候在殿外,” 徐令宜颇有些无奈地道,“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总算是有惊无险 
。”

     尽管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屋里的人还是一阵后怕。

     要是太后就这样死了,别说皇上会青史上留名,成为忤逆嫡母的“昏君”,就是在场的福成公主、徐 
令宜、周士铮只怕也逃不脱干系!

     “不过,太后真病了。”徐令宜神色有些凝重,“醒来后说话都不利索了,拉着皇上的手只知道流眼 
泪。皇上不由面露不忍。福成公主就跪在一旁哭起当年曾抚养过皇上的常宁公主生母王美人来。 太后听着 
一阵哆嗦,差点又闭过气去。福成公主看着不对劲,不敢再多说什么。跪在门外的建宁侯和寿昌伯就趁机嚎 
淘大哭起来。太后听了,挣扎着起身要去太庙。皇上拦不住,朝我使眼色,让我去劝劝。”

     说到这里,徐令宜显得有些不虞。

     “偏偏士铮眼睛不亮,见建宁侯和寿昌侯哭得皇上手脚无措,又把我叫了进去,也跟着干嚎起来。干 
嚎起来不说,还硬生生把建宁侯和寿昌侯的声音给压了下去。让太后心生寒意,竟然萌生死意,一声不吭, 
爬起来就朝床头板撞去……”他语气微顿,看了十一娘一眼,闪过一丝尴尬之色,“皇上就瞪了我一眼,提 
出把杨氏二女赐给我和士铮为侍妾。”

     十一娘听着差点笑出声来。

     徐令宜原想祸水东引,结果把水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皇上肯定是怨他把福成公主和周士铮叫了去吧!

     “太后娘娘不同意,福成公主却觉得好,说只要杨家同意把女儿赐给士铮为妾,她一定把杨家当成正 
经的亲戚来走。还以太祖之名发了誓。皇上听了也接着福成公主的话劝起太后娘娘。说不同意让杨氏二女去 
服侍太子,不是要和杨家生分,全因太子是国之储君,成亲没几日就策封良娣,御史肯定会弹劾,到时候被 
有心人利用,质疑太子德行,动摇国之根本。二怕上行下效,使得世风日下;又对建宁侯和寿昌伯说,自开 
海禁以来,宁波、泉州、广东常有东倭人上岸抢劫,朝中大臣对此悲愤填膺,三地黎民对此怨声载道,朝庭 
正值多事之秋,他们是太后的母族,徐家是皇后的母族,士铮是太子妃之父,都是皇上的血亲,此时更应该 
同声同气、众志成城,一起共度难关才是。”

     十一娘不由瞪目。

     没想到皇上说起胡话竟然头头是道的。

     太夫人和二夫人都面带微笑。

     “太后娘娘一开始还不答应。”徐令宜可能也觉得皇上的话挺可笑的,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不少,“建 
宁侯和寿昌伯见皇上开了口,既有几份忌惮,又有几份心动。皇上看着就说要赐婚,太后娘娘这才没有再说 
什么。”

     十一娘有些不解:“那怎么又成了太后的懿旨?”

    

第371章 秦晋(中)  

“这还用问!”二夫人道,“定是那福成公主怕皇上下旨,以后不好安置杨氏女,所以怂恿皇上以太后的名 
义下懿旨。正好皇上顾忌下旨赐妾于礼不合被世人耻笑,也就顺水推舟,让慈宁宫的内侍们帮着传旨了。”

     十一娘和太夫人听了就朝徐令宜望去。

     徐令宜微微点头:“自古以来皇上下旨只有赐婚哪有赐妾的?皇上原只是打算口谕,是福成公主唯恐 
迟则生变,再生出什么波澜来,急着把事情定下来。太后怕我们两家不遵守承诺,想以旨意约束两家。所以 
就由建宁侯和士铮草拟,慈宁宫的内待传旨,当场就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

     “我就说,怎么会傍晚时分下懿旨,内容还不伦不类,如同册封内命妇的。”太夫人道,“原来是这 
么一回事。”然后关切地问他,“你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之后皇上在慈宁宫侍疾,我们也在一旁服侍。皇后娘娘来后,福成公主在慈宁宫陪着皇后娘娘,我 
们跟着皇上去了乾清宫。皇上赏了夜宵。因宫里已下了匙,我们就在值房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皇上又让内 
侍传我和士铮到乾清宫说话。我们一直等到皇上下早朝,说了会话才回来。”

     太夫人神色一正:“皇上说了些什么?”

     “也没说什么。”徐令宜含蓄地道, “皇上只说自己奉养太后多年,百年之后纵不能谥‘仁’,怎么 
也得谥个‘孝’字吧!”

     这也就是皇上一直对太后敬重有加,对建宁侯、昌寿伯多有忍让的原因吧!

     十一娘思忖着。

     不管当年发生了些什么,在世人眼里,太后对皇上有知遇之思。如果当年不是太后从中周旋,先帝也 
不会将皇上立为太子。如今,太后年事渐高,又正在病中,正如一百步已经走到了九十九步,皇上肯定不想 
因小失大,在最后的关头让太后出什么意外,背上那“不孝” 之名。

     太夫人听着神色一松:“既然不愿意下圣旨而用了懿旨,又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我也就安心了!”

     皇上的意思很明显。只要太后在一天,有些事就要顾着点。相反的,如果太后不在了……

     看来,按现在的情形,只要太后在一日,这杨氏就要敬一日。

     可有句俚语却说,“弯弯扁担牢”。太后病了大半年了,就连福成公主在奉先殿的那番话都只让她“ 
有惊无险”,谁又敢断言太后不会“人逢喜事情神爽”,拖个三年五年的呢!

     十一娘在心里腹诽着。索性直接问太夫人:“娘,您看这纳妾的仪式该怎么办才算妥当呢?”

     “怎么办!”太夫人淡淡地一笑,“既然是纳妾,自然按照纳妾的仪式来。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口 
气里带着几分不屑,“娶乔姨娘时是个什么章程,娶杨氏女就是个什么章程。”然后道,“老四刚从宫里回 
来,你们先回去吃饭吧!我这边不用服侍了。下午我们商量着把三月三宴请的事定下来。”

     徐令宜听着就站了起来:“那我们先回去了!”

     太夫人点头,慈爱地道:“快回去吧!”

     十一娘跟着徐令宜辞了太夫人,回了屋。

     徐令宜就歪在了炕上:“你给我下碗什锦面好了。还是卯初时吃了碗小米粥的。”此刻已是午初,估 
计饿得只想吃点汤汤水水的东西。说完又补充道:“就是上次我生日你下的那种什锦面。”

     面是十一娘亲手做的。揉面的时候加了点油,用牛骨、鸡骨、鸭骨熬得高汤,加了冬笋丝、香菇丝、 
黄豆芽、胡萝丝之类的臊子。很平常。但胜在汤汁清爽,面条劲抖。


     “那侯爷靠一会吧!”十一娘随手把一旁放着的大红底丹凤朝阳刻丝薄被搭在了徐令宜的身上,“面 
条好了再叫您!”

     徐令宜点头。

     十一娘去了小厨房,亲手做了碗什锦面端到内室。

     徐令宜歪着头,睡得正香。他神色安详,眉宇间不见清醒时严峻,感觉年轻了好几岁似的。

     十一娘踌躇片刻,徐令宜已张开了眼睛,神色间带着几份惺松地坐了起来。

     “闻到了香味!”

     十一娘笑着将红漆海棠花托盘放在了他面前的炕桌上:“侯爷吃点再睡吧!”

     徐令宜拿起筷子:“你也吃点吧!”

     十一娘不喜欢吃面食,委婉地道:“我还不饿,等会再吃。”

     徐令宜也不勉强,像上次一样,连吃了三碗才放筷子。

     十一娘服侍他梳洗歇下,这才去西次间,吩咐琥珀去查当年的帐册,叫小丫鬟们摆了饭。

     饭后,琥珀拿了帐册来凛:“……床榻帐被、花烛器皿,一共花了三百两银子。请了四桌酒席,花了 
二百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