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原傻了眼,这土财主还真是抠门到家了。
    第一卷 举翼 第三章 我本穿越来
     更新时间:2008…11…2 19:57:12 本章字数:2916
  “对了高原,你是怎么跑到蒙古,又怎么来河南的?”安从容问。
  “这个你就别问了。”一直滔滔不绝说话的高原突然沉默下去。
  他本是一个志愿兵,在内蒙古当骑兵,成天就骑着马背着枪在边境线上巡逻,这样的日子倒也过得逍遥。可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刚巡逻回来就接到母亲的电话让他回家相亲,说起来他也老大不小,该成个家了。正好现在又有探亲假,便向连长请了假回家去。回到陕西老家,亲还没相,就被几个哥们拉出去喝酒,喝完酒又说天气太热,干脆去游泳好了。
  游了半天,也累了,就躺在岸边睡了一会,这一睡就从夏天睡到秋天,从二十一世纪睡到了明朝末年。
  他本是一个豁达之人,性格里很有一股随遇而安的乐观。在知道自己穿越之后,并不十分惊慌,反正就那样,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吃饭活人,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勇敢地面对生活。
  当然,这也同党和军队多年的教育有关。
  他相信,依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现代人的见识,在这个遥远的古代一样能混出个人样来。
  可事实却以他美好的意愿背道而驰,来的第一天,他就饿得受不了。本想在骡马市里打点短工,混口饭吃。却没想,因为自己是个外人,不但受同行的排挤,而且,那些雇主也不会雇佣一个外地人。
  眼看着就要饿得走投无路,王有才同学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干脆就去他那里混一段时间再说。
  依照他对历史的了解,现在是崇祯十四年秋,明年这个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就会到朱仙镇同明朝的大军来一场决定中原的大战。此战之后,李自成势力大涨,并在席卷河南全部、湖北长江以北和整个陕西之后进攻北京,将一个腐朽没落的明王朝彻底埋葬在历史的垃圾堆中。
  不过,后来因为李自成的军队在进北京之后急剧腐化,最后败于清兵之手,将一个大好河山拱手送人。想起来就让人叹息。
  自己也是陕西米脂人,对李自成这个老乡是崇拜到五体投地。加上历史书上,李闯王都是一个非常正面非常高大非常光明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革命者。这样的人自然是高原追随的目标。
  只要在王有才庄子上呆上一年,等李自成大军一来,直接投奔而取,以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怎么也能混一个将军当当。没准,在自己的先进的革命思想的熏陶下,闯王在进北京之后约束军纪,坐稳江山,打造一个恢弘盛世也说不一定。
  至少,也不能让汉人的江山落在蛮夷之手。
  一想起后世影视作品中满屏幕的“阿哥”“阿玛”“奴才”,想起拖在脑袋后面的猪尾巴,高原就觉得一阵恶心。
  那个辫子王朝简直就集中了封建社会所有的糟粕,屠杀百姓、腐朽没落、空前反动,这样的王朝若让他们入主中原那才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呢。
  所以说,既然穿越了,就得为这个苦难的年代尽一份力。
  首先加入义军,推翻明朝,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劳动者的政权,然后打到东北,解放沦陷区的阶级兄弟。
  ……
  不可否认。高原骨子里还有一种善良的天真,却不知,历史的真相同他的理解从根本上就有很大不同。
  只是,此刻的他并不觉得,也没有体会。
  他还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
  因为困饶自己的牙疼已经断了病根,王有才心情好了许多,也不觉得身边二人的鸹噪讨厌,眯着眼睛打起盹了。
  趁这个土地主迷瞪着,高原一边拉着马一边同老安攀谈起来,也大致了解了一下自己王有才的情况。
  王财主家有五口人,两个老婆,一大一小。大老婆生了个儿子,叫王滔,十八岁。小老婆没儿子,只一个女儿,今年十四岁,尚未许配人家。这五口人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帐房先生安从容,还有十几个粗使丫头。
  高原问院子有多大。老安想了半天,说内宅没去过,不知道具体多大。估摸着整栋院子有三十来亩的样子。
  这数字让高原吓了一跳。这里虽然是农村,可这么大的房子还是值不少钱。要放在现代,土地再加上建筑物,造价起码上千万。再加上老王家一千多亩良田,活脱脱一个大地主。
  “不像呀!”高原上下看了看骡子背上那个穿着肮脏老棉袄的王有才,再看看他袄子上的补丁,心中震撼。本以为这家伙不过是一个普通小地主。却没想到经济实力大到这种程度。真是越是有钱,越是看不出来。
  心中盘算开了,王有才手上有一百户佃农,应该都是贫农,这些人的革命自觉性肯定低不了。到时候李自成的队伍一来,就打土豪,分田地,充分发动群众。取老王家的家产为军资,振臂一呼,一个根据地不就建立起来了?
  听高原惊呼,老高悄悄在他耳边笑道:“东家的抠门在本地可是有名的,你看他刚才牙疼成这样,死活都不去看大夫,说是等几天就好了。这不是活受罪吗?还好你会治病,否则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
  话音刚一落,正在打盹的王有才眼睛一睁,鼻子里哼一声,“庄户人家,有病有疼看什么大夫,睡一觉就好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治病不治命,上天要收你,找大夫也没用。”
  “老封建。”高原嘟囔一声。
  “你说啥?”
  “我说你老封建。”
  “听不明白,别说蛮子话。”
  “都说了,我不是蛮子。”
  王有才骑在骡子上,老安身体很好,高原以前当兵十每天十公里越野,这点路程对三个人都不算什么。不过小半天,就来到王家庄。却见绿油油一片麦田正中好大一向庄园,看得高原精神大爽,“可以呀老王,有钱人。”
  “我没钱。”王有才眼睛一翻,“年成不好,日子不好过。”
  到了庄子大门,高原大步朝里闯去,却被王财主拦了下来,“你乱跑什么,没规矩,这是你能去的地方吗?马厩在山脚。”他指了指东面的一片小丘陵,丘陵长满了青草,正是优良的草场。
  “果然是个死地主,可你总得给我件衣服吧,我快要冻死了。”高原指了指露在外面的胳膊大腿。因为太冷,都冻成紫色,考虑到地主阶级的反动性,他耐心地解释说如果自己真冻出毛病来,谁还替他照料马匹。再说,像自己这种不要工钱的雇员又哪里找去,基本福利还是要给一点吧。
  “在等着,我去给你寻一件。”王有才将骡子交给高原,匆匆跑回园子,半天,手中提着一把剪刀和一个大麻袋出来。用剪子在麻袋一头剪了三个洞,扔给高原,“送你了,很厚实的,我今天也做个善事。”
  “这……”
  还是老安够意思,等高原在马厩里安顿下来,将自己的一件旧棉袄送给高原。虽然很破,却很暖和,只是里面的小动物多了点,抓不胜抓。
  就这样,高原在王家庄住下来,并积极着手发动群众。
    第一卷 举翼 第四章 我的马夫生涯
     更新时间:2008…11…2 19:57:13 本章字数:2570
  说起养马,对高原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以前在内蒙古当骑兵的时候干的就是这个。马二这东西最通人性,谁对他好,谁对他坏,自己心中都有一本帐。要想当一个合格的骑兵,就得将这大牲口侍侯好了。喂养、洗刷、遛马……甚至于马同吃同睡,只有同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做到人马合一。
  至于同吃同睡,高原本身就住在马厩里,一天到晚,马看人,人看马,看来看去看成了一家人。吃饭问题很简单,王有才每天包两顿饭,每顿半斤小米,上面放两条纤细的咸菜。油水稀少,食量也是越来越大。迫不得已,只得将手伸向马料。
  五匹儿马拉回王家庄后,王有才又跑了一趟通许县城,领回两个文吏,看了看马,登记备案,只待来年马匹养成抵扣相应税款。近年朝廷征战不休,军中严重缺马,马价大涨,也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帐房先生安从容计算一番,算了下来,以马扣税之后还能剩下两匹。这可是纯利润呀!
  因为有了这番好处,王有才对这五匹马也上了心,拨下了不少黑豆。这可是高蛋白食品,深谙营养学的高原自然不肯放过。于是,每煮上一锅,自己就要舀上几大碗,放点盐祭了五脏庙。因为伙食中油水少,算起来,高原一顿竟能吃上两斤饱含高蛋白的煮黑豆。好在马多,也不显眼。这让高原暗暗得意,还好是当马夫,若真当了雇农,估计现在已经饿死在田间地头。
  在冬雪来临之前,高原赶着时间将山上的青草割了回去,制成干草以备冬天之用。劳动量极大,但高原的身体底子在那里摆着,以前在内蒙古也没少做这个,也不觉得有何了不起。不就是一点农活,几年军旅生涯,将他这个城市兵活生生锻炼成一个标准的劳动人民。在割草的过程中还抓到不少野兔、山鼠,也无一例外地被他烤来吃了。
  秋草入厩,冬雪就下来了,纷纷扬扬,睡在干草堆里,冷得一身僵硬。没办法,只得钻到马群之中,同几个大家伙挤在一起。虽然臭了些,却非常暖和。有时候甚至热出汗来。
  冷和累都还可以忍受,甚至饿也不是不可以想出解决的办法。最讨厌的是给马上夜草。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
  这道理颠扑不破。每天半夜他都要起来给马上料。
  上夜料说起来简单,过程却有些复杂。先是用黑豆满满地煮上一锅,等豆熟了,冷却,加上草,加上高粱壳等其他辅料,一道增肥大餐新鲜出炉。只要如此喂上一个月,马呼呼地往上长。
  但只一点不好,喂的时候非常麻烦。你不能将所有的料一口气倒下去,然后躺在一边睡大觉。先得铺上一层草,然后再铺料。等马将槽里的饲料吃完了,再一层草一层料。因为军马这东西非常挑嘴,若你将所有的料都放下去,马吃上几口,热气一冲,便将草热得绵了,少了筋道。咬在嘴里不脆。一咬不动,自然就不吃了。
  所有你得这么一点一点放,一点一点哄马儿吃。如此一番折腾,等喂完马,看看窗外,朦胧中已经透出一丝曙光。
  可怜那高原本是一个年轻人,睡眠本来就好,白天还要打草,如此做了两个月,有点扛不住了。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站着便能睡过去。后来,等雪下来,白天也没俅事,总算找到时间补瞌睡。
  穿越前高原身高一米八三,体重一百六十斤,还有点小肚子。这两个月折腾下来,身高没变,体重却直线下降,小肚子不见了,浑身上下却是结实的腱子肉,每天大豆高粱小米的敞开了吃,精力旺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他的细心喂养下,那五匹儿马也变了一个样子,出落得膘肥题壮,一身毛皮光亮油滑。马儿老养在马厩里也不是办法,再养下去就成肉马了。天气好的时候,高原也常骑着马在庄子里跑上一圈。这些马本就是蒙古种,一跑起来速度虽然不快,耐力却好,一口气跑上几公里不带喘气。人高马大矫如龙,年轻的高原得意洋洋,扯开嗓子就是一句:“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动人的歌谣……”洪亮悠扬,惊起一群正在雪地上觅食的乌鸦。
  地头的农民听了都大声喝彩,说这后生不错,盘正嗓子亮,戏文唱得不错,马也精神,是个好把势。更有大姐大嫂小媳妇两眼放光地看上这个高大的男子一眼,然后红着脸转过身去,欲走还留,只将眼角偷偷朝马蹄方向扫去。
  看到自己的马一天一个样地茁壮成长,王有才也是心中欢喜。
  这一日,王财主难得地来马厩,一进门就看见高原正在煮马料。他靠在灶台边上,用手指捏了一颗煮熟的黑豆放进嘴里咬了几口,脸色有些古怪,“我日。”王财主自打从高原口中听到这个新名词之后,觉得这个字非常带劲,便拿来做口头禅。
  “怎么了,这豆子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我只是觉得这马也吃得太好了点,妈的,比老子还吃得好。干脆以后我也过来同马一起吃好了。”
  高原哭笑不得,“老王,这黑豆人吃了可有些难受,不好拉屎,上火不说,还尽放屁。”
  “叫东家。”王有才大为不满,“你怎知道人吃了难受,你是不是在偷吃?”
  “去去去,你若怀疑我偷吃,另请高明吧,我不侍侯。”
  “鸟,以后你喂马的时候我要过来看。”
  “那好,要看你就过来看好了。”高原才不怕他呢,这老小子若真在旁边监视,只需两天,管叫他支撑不下去。
  “我才没那闲工夫监视你呢,这样,这马也长出来了,干脆以后就只喂草料好,豆子就不要放了。”
  高原暗暗叫苦,“这可不行,光吃草,马要掉膘的,等明年,马交不出去,你损失可就大了。还有,这马和人一样,一但吃了好的,一般的东西就瞧不上。被到时候给你来一个绝食斗争。非暴力,不合作;不成功,便成仁。”
  “也是。”王有才有些犹豫。
  “让让,让让。”高原开始喂马,“老王,你今天来究竟有什么事,快说,别防碍我做事。”
  王有才:“也没什么事情,我听说你前一段时间到处找我庄子上的雇农谈话。”
  “啊,是这事呀。”高原心中一惊,终于被他发现了。
    第一卷 举翼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动农民
     更新时间:2008…11…2 19:57:14 本章字数:3631
  前一段时间,因为雪下得大了,地里的农活也闲了下来。加上高原也有了时间,如此漫长的冬季不用来发动群众,建立稳固的革命基地简直就是一种浪费。时不我待,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只有发动起农民,我们的事业才是成功的希望。
  于是,无所事是的高原便走进田间地头,开始向广大王家庄的贫苦大众宣讲革命的意义。
  “王大叔,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穷吗?”
  “都是命呀。”
  “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这么多苛捐杂税,你的日子是不是要好过许多。”
  “没税,那日子自然要好过许多。”
  恩,一个很好的开始,继续。
  高原:“凭什么王有才地主穿金戴银,大鱼大肉,我等要吃糠咽菜?”
  “王有才什么时候穿金戴银,大鱼大肉了?”王大叔抓了抓头,“他吃得比我还差,身上的旧棉袄补了又补,都十多年了。”
  “这……他节约呀……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有怎么多地,你却要给他当雇农,辛苦一年还得交租子?”
  “他有这么多地是人家节约来的,你不也说他节约?”王大叔有些奇怪地看了高原一眼,“再说了,地是人家的,种人家的地不该交租子吗?他王有才也得上皇粮。再说了,他也是看到我是他王家族人才给地种,要换成其他人,门都没有。”
  高原很是烦恼,“你的意思是,他剥削了你,你还得感谢他?”
  “不该感谢人家吗,不给地种,我还不饿死了?这年头到处过兵,难民多得很,不饿死也是运气。”
  自然谈不下去。
  那么,换个对象。
  “大婶,今年收成如何,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吗?”
  “够吃了,够吃了,王财主看我一个孤老婆子可怜,免了我今年的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