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到此时,马家已经衰落。陇西乃羌族和汉人杂居之地,马平穷困潦倒,遂娶了一羌族的女子为妻。后来生下马腾。
    马腾与韩遂起事之时,羌族出兵相助,经历多次曲折,马腾总算在西凉稳住了阵脚。但随着凌云的崛起,这一平衡再次被打破。
    马对能否收服羌族心里没底,但他,如果这边不能和平解决羌族之事,凌云早晚会派军来攻。
    因而在马的内心深处,亦希望能使羌族顺利归属凌云。
    马回归西凉,凌云令新归降的鲜卑族出兵相助太史慈攻打高句丽与夫余的联军。
    鲜卑单于新败,族内的兵力受到很大的损伤,但对凌云的命令不敢不从。虽然马和乌桓撤军,但他,凌云若想把这两股力量重新调,只是一句话的事。
    当听到凌云允诺,攻取高句丽所得战利品,可按出兵人数进行分配之时,鲜卑单于对出兵之事变得主动起来。
    几乎调集全族力量向昔日的盟友动攻击,他的想法和塌顿一样,这就相当于凌云帮他抢高句丽一样。
    在马和乌桓的联军进攻鲜卑时,鲜卑被掠走的牛羊不计其数,可谓是损失惨重。既然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只能对不起高句丽了,在他们那边弥补弥补。
    凌云并非想要真的借助鲜卑的力量,如果真想降伏只须乌桓与马的兵马挥师北下即可。二十万大军借胜利之威,高句丽与夫余的联军必难阻挡。
    之所以还要让鲜卑出兵,凌云是想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现在他已经成功制造了鲜卑与乌桓之间的仇恨。而现在,他要把这种仇恨在鲜卑与高句丽之间产生。
    鲜卑分别与乌桓和高句丽接壤,凌云既然要收服这几族,就绝对不会让他们有互相联合的机会。而制造他们摩擦的最好办法就是互相攻打。对于高句丽来说,凌云只主攻方,而且凌云与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多年。本来就没有友好的情况存在。
    而鲜卑则不同,鲜卑与高句丽、夫余一向是互为联盟的关系,想要共同分取大汉这块蛋糕。而且这种联盟已经形成多年。
    现在鲜卑即便是迫于形势归顺凌云,但突然与高句丽撕毁盟约,前去进攻抢掠,高句丽对鲜卑的恨意要远远大于对凌云的仇恨。
    这就象越是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就越深的道理一样。
    凌云想用这种办法分别制约着各族,让各族之间彼此仇视,互相猜忌,让他们无法形成联盟,甚至会大动干戈。
    而凌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起着居中调停的作用,让各族都刻意与交好。外族之患自然可解。
    不但对鲜卑和高句丽如此,凌云对羌族也同样如此。
    等收复羌族之后,凌云准备以马和羌族的联军进攻氐族。在大汉疆域附近,共有五大外族,分别为匈奴、鲜卑、羯、羌、氐,而氐族与羌族临近。
    这五族,凌云下定决心一定要全部收服,并且让他们彼此相互制约。
    历史上,三国归晋之后,以这五族为为主的外族势力入主中原,使天朝江山处于长期战乱状态,各势力割据,民不聊生,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尤甚于乱世的三国时代。
    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五胡乱华” ,而各地的割据势力则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处于分裂时期,对历史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次外族入侵中国中国北方沦陷。
    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永嘉之乱以后,北方长期沦陷,统治阶级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
    而在北方殖民中国的胡人,为了更好地殖民中国,在文化上被迫汉化。这一时期,虽然胡人被汉化,但胡人的的野蛮也污染了中国文化,给隋朝恢复中国提供了难度。
    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一站乱阶段,造成了本来就不多的华夏人口急剧下降,国力受到极重的创伤。
    当然,这只是后世凌云的真实历史。
    凌云来到这个时代,又有机会去写历史,他绝不会让这历史再次重演。所以他必须使出铁血手段,大力地压制这些外族,永除后患。
    鲜卑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派出了近二十万兵马,这些都是将族人武装起来临时组成的。鲜卑并没有太多的常备军队,青壮年组织起来只是为了凑数,去分割战利品。而领地内的生产则交给老人和妇女。
    二十万鲜卑大军,加上六七万太史慈的兵马,对高句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有夫余的强力支持,高句丽还是咬牙坚持着。
    就在北方大战的半年间,益州的战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进攻益州的三路大军以赵云这一路最为强势,从荆州境进入益州巴郡,而后攻入江阳郡,挥师向北,兵锋直指广汉郡。
    第二路的徐晃从汉中起兵,攻战了益州巴西郡,而后转道向西,进攻梓潼郡。
    第三路的满宠带军从巴东郡起兵。斜穿巴西郡攻打东广汉郡。
    三路大军的进攻方向都指向了刘蟑的老巢广汉郡。
    开始时,刘璋凭借有利的地势,进行反抗。但他的军士多是被抓来的百姓,心中自然不会愿意在战场上白白送死,大战时多有怠战的情绪,自然不会真的上去拼命。
    而凌云的这三路大军,都是携着新胜之威,兵强马壮,即便刘璋的兵马全力出战也不是对手,更何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呢。
    益州军在凌云三路大军的威势之下,根本毫无斗志,各领军将领也无办法。
    赵云、徐晃、满宠的大军都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势压人,将一些益州军逼入绝境之中。而后施以攻心战术进行策反,大多数益州军都此战的结果必然是以刘璋的失败而告终。只是刘璋为防止百姓反水,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如有人妄自出逃或者背叛,则全家处斩。
    高压之下,益州军没有敢轻易冒险,尽管他们都怀着同样的心思。然而几路大军的铁血进攻,却给他们创造了集体被俘的机会。
    刘璋即便再狠毒,也不敢疯狂地把所有俘虏的家人都杀了。在生死关头,一些益州军被凌云的人马俘虏了。
    大的征战并没生多少,凌云的人马对益州军并未造成过多的杀伤。一路攻去,凌云的兵马一路凯歌,打出了气势。在益州军陆续有人被俘之后,更多的军士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当然也遇到一少部分顽抗的军士,这些人都是刘璋的死忠。对于这样的人,赵云、徐晃和满宠都没有客气,完全是往死里打。
    终于,历经数月之后,三路大军全部兵临广汉郡,刘璋的人海战术彻底失败。那些被俘的军士大部分回到各自的家乡,成为凌云治下的子民。
    此时的刘璋只剩下广汉郡一郡之地,其余郡县全部落入凌云之手。
    眼见大势已去,最初想凭借地势之险,硬抗到底的想法彻底破灭。三路大军,共数十万兵马进入广汉郡,势如破竹,杀向刘璋的老巢成都。
    到此时,刘璋才想到归降。他派手下谋事张松向赵云商议归降之事。可是,到了现在这时候,刘璋想要归降,凌云根本不受理。只让他们在成都城洗干净脖子受死。
    这一次,刘璋最后的希望破灭,整个成都变得风雨飘摇。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局平定
    第二百三十七章大局平定
    凌云在安风城遥控指挥着辽东与益州的战事,两处战场一直都是捷报频传。Www!对于益州刘璋,凌云决定拿他开刀。
    若是收服刘表之后,刘璋选择归降,凌云还是会接受的,只是待遇绝对不会如刘表那样好。顶多会给一县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但刘璋的坚持让凌云极为震怒,因为他死不归降,耗费了凌云的大量人力物力,延缓了他统一天下的进程。
    现在刘璋看着不行了,才想起归降,这是凌云所决不允许的。那么多城池都一个个拿了下来,凌云不在乎多拿一个成都。
    然后正当赵云意欲率军攻打成都城之时,城内突然生叛乱。刘表的部将法正率军杀了刘璋,打开城门向赵云归降。
    凌云不接受刘璋归降,但却接受其部将的归降,而且成都的军士多是保护刘璋的近卫兵马,多不曾出城与赵云有所交锋。
    法正这人也够狠,他担心刘璋的家人以后报复,指挥叛军将刘璋的家眷和亲信全部屠杀,制造了轰动成都城的惨案。
    实际上法正也是揣测了凌云的心理,替凌云完成了这一动作。
    刘璋一死,成都城被破,整个益州城尽落于凌云之手。
    凌云令赵云在益州之地进行休整,将益州分为两部,分别由满宠和徐晃镇守。
    此时已是春季,凌云的律令在益州各县迅展开,北方源源不断运来粮食等物资。救济因为战乱给荆州带来的动荡和贫困。
    益州是大汉十三州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反而这里人口稀少。虽然由于地形、地势的关系,可耕种土地只占领土面积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庞大的土地基来说,土地还算非常充足。
    凌云创造了一个平和的环境,鼓励当地百姓耕种,更从北方运来了大批的种子。有了凌云的救济,又给了百姓耕种的希望,益州的局势正逐步走向稳定。
    而此时,凌云派往交州的使者已经踏上了交州的土地。
    实际上凌云早把目光放在了交州上,交州处于大汉版图的最南端,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土地面积也很广阔,在东汉末年,是十三州中最为平静的一个州。
    只是在后来魏、蜀、吴鼎立之后,交州归东吴孙权所有。
    因为交州没有被战乱所荼毒,经济展一直稳定,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大批避难的豪杰、名士赶往交州。此地也算是人才济济。
    对于北方大战四起,凌云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天下,交州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仿佛根本就不曾生过这些事似的。
    所以凌云把交州放到了最后,当然也有地理位置的关系,但凌云打下荆州之后,其领地已经和交州接壤,已经具备出兵的条件。
    凌云却依然没有动作,只是把南方的全部兵力都放在了益州。但是大量的探马已经深入到交州各地。
    在益州还没最后收复的时候,凌云的使者已经在荆州南部整装待了。只等益州拿下之后再处理交州问题。、
    信使带去了凌云的手,主要是先礼后兵之意。
    凌云在信中说,天下分裂已久,百姓不堪战乱之苦,我自替天行道,兴仁义之师,以天下苍生为己念,重铸江山。
    如今天下各地大多平复,唯交州之地尚属割裂状态。自益州平定之后,本公虽想连续挥师南下。但恐交州民心望归,徒劳远师,惊吓百姓。今修一封,望士燮率众归降,尤可为一郡之。否则悔之晚矣。
    信中语气还算平和,但却暗含威胁之意。而且明确提出交州牧士燮若归降可为太守之职。官职虽小,却是凌云的真实想法。凌云也是想以信试探士燮,看其想法到底如何。
    赵云仍在益州驻军,便是为攻打交州做准备,只要士燮没有归降的意思,他会立刻令赵云挥师南下。
    如果给士燮管理整个交州的权限,凌云士燮有十成希望会平和归附。但他不想这么做,交州距离幽州太过遥远,如士燮依然控制整个交州,如有异变生,凌云不好掌控。
    这就如同清朝时的三藩,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就占据了此时的交州和益州之地,对大清构成了威胁。在康熙皇帝裁撤三藩之时,三藩皆起兵反叛,让康熙花费了许多气力才得以平定。
    凌云既然这段历史,而此时的士燮与吴三桂亦多有相同之处,所以凌云绝不会允许这样的隐患存在。
    据凌云所知,现在的士燮已高龄,有一弟弟名士壹、士徽。士燮年迈已无争雄之心。然而士壹与士徽则有问鼎中原之意。只是被士燮阻拦着,二人才没有异动。
    这封信对谨小慎微的士燮或许管用,但若等到他的弟弟或掌握交州时,恐怕一场兵戈再所难免。
    当然了,这些都是凌云的猜测。
    当凌云的使者抵达交州,见到士燮之后,收复交州一事再无悬念。
    士燮年纪虽老,却阅历颇多,静观天下大势,自知难以与凌云抗衡。交州有兵马二十万,但凌云的兵马却是的三倍之多。
    他的兵马只是为了镇压地方的盗贼和反叛武装,而凌云的兵马却是征战沙场磨练出来的铁血大军。
    凌云有十二个州的经济作为支柱,而他只有一州之地,相当于以一隅敌全国,自是有胜无败。
    一旦不归降凌云,双方战起,即便凌云暂时败了,他还有许多退路,而后还会卷土重来。而士燮却不能败,他只有这一块地方,一旦败了只能带着全家跳海了。
    有了这么多的对比,士燮没有多做犹豫,当即便答应了凌云信中所说。其实这些也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尤其是刘璋的结局给他的触动很大。
    事已至此,他别无选择。
    当使者返回时,士燮特意准备了大量当地出产的珍宝,如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翡翠等物,算是给凌云大婚的贺礼。
    他从使者口中得知凌云有意在近期与大乔完婚,所以这个礼节不能少。
    使者带着从人离开交州时,凌云便得到这边的消息。
    当即他下令,封郭嘉为特使,前往交州处理受降事宜。在益州驻扎的大将高览、文丑带军协助郭嘉。
    益州之地留下满宠和徐晃主持军政事务,张任、李严等益州降将亦一同留下。益州降将法正亦得到了重用。
    赵云则带着大军离开益州,一路向北赶往幽州。
    此时的凌云已经带着三位和凌天在返回幽州的途中。
    经过近一年的加紧建造,在右北平郡,宫殿的建造已经接近尾声。凌天已经不在襁褓之中,亦能经受住车马劳顿。
    一同回归右北平郡的还有小乔及其家人。乔老只此二女,不舍远离,受凌云之邀举家迁往幽州。
    当然不是真的搬家,乔老只带了一些舍不得旧物,其余家财全部变卖。两位女儿有了这么好的归宿,在生活方面乔家人没有任何顾虑。
    凌云自从离开幽州后,一次都没有,转眼已是五年的。如今,心中颇有感慨。
    当初率军出征,征冀州,征并州,征青州。一直到现在,十三州中,除交州尚在交接之中,其余的领土都归所有。多年的心愿即将完成,心中忍不住万分激动。
    此时的凌云真是归心似箭,但由于车马较多,行进度并不快。这次凌云带领的护卫加上兵马共有三万人。
    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走去,引得无数当地百姓在路边叩拜。
    凌云都一一出来与百姓相见,了解百姓的生活,询问百姓的生产情况。百姓只是闻讯赶来参拜的,正是因为凌云的出现,才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还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展。
    在百姓的心里,能见到大人威仪,已经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了。没想到这位州牧大人如此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与普通百姓聊一些生计的问题。这与以前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