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令一下,原本准备塔着云梯杀过护城河的曹军纷纷向吊桥汇集,很快吊桥前就人山人海。
    甚至有一些兵马踏过护城河,直向城门杀出。
    此时的城门突然打开,从里面杀出一支人马,猛烈地向曹军冲去。
    这可不是一般的兵马,这是赵云亲自指挥的铁甲军,铁甲军一入曹军阵营,简直摧枯拉朽一般,曹军根本不堪一击。
    这支铁甲军共五万人,完全是按照凌云的设想组建的。
    马上军士全身铁甲,从脚后跟到闹瓜顶,被覆盖着铁甲,甚至脸上也都挂着护罩。类似于后世击剑运动员使用的防护面罩似的。既保护了面部又不影响呼吸、视力和听力。
    马身上也披挂着铁甲,普通的刀枪和箭矢根本伤不到马匹。
    更重要的是凌云在马上也做了一些布置,马头两侧各架一杆长枪,马匹所过之处,不只马匹的冲撞之力,只要在战马冲击的方向都可能被长枪伤到。
    在臀处,横着伸出两把大刀,两刀互为一体,两面都是刀刃。这是凌云特意让铁匠铺打造的。
    只要战马过处,这两把刀如同割草一样不停地收割着敌军的生命。
    马上的军士全都使用长枪,是赵云挑选杀伤力强大的招事教给军士的,枪招简捷有效,出必伤人。
    这样的装备,凌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但不可否认,其杀伤力绝对强横。
    一名铁甲军冲进敌军阵营,只一段距离便能杀伤数十敌军。而敌军根本无法伤害到铁甲军,全身都是铁,根本没有任何下手的地方。
    铁甲军全身都是各种武器,又是刀,又是枪,所过之处,惨叫连连,断肢横飞。
    曹洪攻城的兵马都是步军,完全放弃了骑军优势的步军。
    普通步军对上骑军都根本不能在同一层次上战斗,更何况对上装备精良,又是赵云自数十万军中精挑细选的五万兵马。
    五万啊,那是什么概念,铺天盖地,全都是铁甲军。
    铁甲军从城门出来,冲进曹军阵营,踏过吊桥,全部分散开,朝着曹军纵马冲杀。
    是的,就是纵马冲杀,马上的铁甲军都不用太费力气挥舞长枪,只需要纵马就可以了。马头的两条长枪,马臀探出来的两把大刀,肆无忌惮地冲杀着曹军。
    完全一面倒的冲杀,完全是屠杀,曹军根本无法形成任何反击。
    他们能做的只是逃跑,逃跑,只希望能在铁甲大军之下逃出一命。
    五万大军在赵云的率领下,一直追杀,注定赵云的铁甲军是曹军的噩梦。在曹军眼里,铁甲军根本不是一支军队,而是战争机器,是屠杀的机器。
    近半日的屠杀,曹军伤亡十之,只有曹洪和曹仁带着数千骑军逃了出去。
    武邑城大败曹军,赵云并没有休息片刻,带着铁甲军匆忙赶往易县。
    现在的易县正遭受着夏侯兄弟的攻击,凌云带着守军正艰难防守。
    铁甲军是凌云的一支骑军,只有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如果去晚了,曹操得到消息,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杀伤曹军。
    下午的易县,夏侯惇、夏侯渊几次攻城都以失败而告终。
    麾下折损了一些人马,仍未能登上城头一步。更可气的是,城中的平民也登上城头帮助守城。
    夏侯惇、夏侯渊令军士休整了一会儿,看看休整得差不多了,又催鼓进军。
    二人心中发狠,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易县,活捉凌云。。。
第一百四十一章 埋伏
    第一百四十一章埋伏
    凌云在易县城头,指挥大军抵挡曹军的攻击。WWw;这一段时间,城中的守军出现了一部分伤亡,好在依然紧守着易县,没让夏侯惇、夏侯渊攻破城池。
    看着曹军又一次发动攻击,凌云令军士持续发射弓弩。城头上的平民以滚木擂石帮助守城。
    这一次攻城比以往更加惨烈,长期的对峙消磨了夏侯兄弟的耐性,二人已经下决心孤注一掷,就在今日拼个鱼死网破。
    双方兵器之间的差距逐渐拉近,连弩不再是凌云特有的远程兵器,面队大批的曹军,凌云感觉到守城有些吃力。关键是他并不想损耗太多。
    几轮冲锋下来,双方各有死伤,总体来说还是曹军伤亡较大。
    即便有所死伤,曹军依然在夏侯兄弟的指挥下不断地发起进攻。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曹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大量军士沿着云梯向城头爬去。
    易县因为长期被攻,守军一直处于紧张战斗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逐渐呈现出不支之态。
    然而,城头上的凌云并未有丝毫慌乱,他一边关注着战场的情势,一边注意着北方。
    北方极远处,一支骑军出现在地平线上。
    这支骑军正是赵云所率领的铁甲军,紧急行军赶来易县支援。
    赵云知道凌云将最精锐的铁甲军留在了武邑由他指挥,而易县的兵马远没有铁甲军这么强悍。
    接到凌云的命令后,他一刻不停地率军赶往易县,终于在易县被破之前赶到城外。
    夏侯惇、夏侯渊眼看着破城在即,心中一阵激动。
    以往他们攻城之时并没有象今天这样拼命,以前还讲究些战略,顾虑伤亡,而这次他们就是不要命地攻击,完全是以人拼人,一副不攻破城池绝不罢休的样子。
    就在他们暗自高兴的时候,赵云的五万铁甲军终于来到了。
    大军铺开,分做两支,冲向曹军。
    五万大军,每支两万多人,就是两股铁流,把易县变成了武邑的翻版。曹军根本无法抵抗。
    赵云一马当先,所向披靡。
    弓弩对铁甲军根本没有杀伤力,铁甲军只须催动坐骑,就是一片尸首。
    在这样的冲杀中,武将的作用完全被忽略,铁甲军就如同碾子一样,碾过曹军,如同碾死无数蚂蚁一样。
    两支铁甲军,分别冲击北面和西面,而后向东方和南方合围。
    曹军人数虽多,在铁甲军面前只有逃命的份。
    凌云适时地派军出城配合,几面夹攻之下,夏侯惇、夏侯渊不得不率军溃逃。
    赵云率领人马一阵掩杀,把曹军杀得气零八落。
    凌云派出去的秦涛和陈前亦率领人马不停地掩杀,至落日前方罢兵回城。此一战,操军所剩无几,随夏侯兄弟逃走的不足万人,曹军又一次大败。
    赵云进城见过凌云之后,与军士饱餐一顿之后,换上凌云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坐骑之后,连接出发赶往中丘。
    铁甲军的军士虽然能挺住,但他们的坐骑却不行,长途跋涉,而后又经过激战,已经疲惫不堪。
    凌云给他们换上了精选出来的好马,将铁甲换到这些马上,一支精力充沛的铁甲马重新出现。
    赵云率军急奔,眼下中丘城也比较危急,他必须赶去救援。
    赵云走后的第二天清晨,凌云留陈前守城,他亲自率领五万人马赶往中丘县方向。
    近傍晚,凌云来至一处山谷中,令军士埋伏起来。
    一路奔波,本应该让军士生火造饭,可是现在形势不允许。他只让军士吃些随身带着的干粮充饥。而后静静地等埋伏在山谷两侧。
    不到一个时辰,东方渐渐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些火把的光亮透过树木进入凌云的视线。
    等那些人更近了一些,凌云传令只要敌军进入射程之内可随意射击。但不要伤到对方的主将张郃。
    主将很好辨认,不但穿戴不同,而且主将身后都有旗兵打着旗。
    随着凌云的军令,当对方进入射程之内时,共弩齐发,射了过去。
    这些人自然是从中丘败下来的袁绍兵马,凌云料定铁甲军肯定不会出什么意外,便在这里伏击。
    先前他已得到消息,张郃率部分骑军突围了出来。
    不是赵云不够厉害,而是凌云吩咐赵云不许伤到张郃。既要不伤到他,又要杀伤袁军,这一点很难做到。
    铁甲军一次冲锋,杀伤力极其巨大,甚至数万铁甲军横冲过来,将一面子的敌人都给杀伤。想要从中对某个人手下留情,很难。
    当然了,赵云可以同张郃独斗,但那样一来铁甲军就没有人指挥了,赵云自然不会这么做。
    由此一来,赵云放弃了对张郃的围攻,只围杀他手下的兵马。
    张郃的大军说到底都是武装起来的平民,都是被抓充军的百姓,并不愿意打仗。
    铁甲军一阵冲杀之后,那些兵马彻底崩溃,连逃都不知道怎么逃了。
    五万铁甲军的声势太过浩大了,即便他们人多也无济于事。就象满地的高粱照样被几把镰刀收割了一样。
    除了张郃带走了两万多骑军,其麾下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其中只归降的兵马就达十余万之多。
    赵云因为要帮助张燕收拢俘虏,并未随后追击张郃。
    这也是凌云的命令,对于张郃的两万败军,凌云自信绝不可能再让他们跑掉。
    果然如此,张郃率领两万多惊魂未定的败军进入埋伏圈之后,黑暗中射出无数箭矢。
    一时间中箭的军士不计其数,五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形成合围。
    本来张郃围攻中丘城时,带了不少盾牌,但被铁甲军一冲杀,逃命之时,军士把盾牌全部扔掉,以便轻装逃命。
    没有了盾牌,他们根本地方不住箭矢的攻击,甚至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很短的时间内,便有万余袁军被杀,张郃在乱军中看着围在四周的兵马无可奈何,这完全是一个死局。
    “停止放箭。”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凌云大声喝令。
    随着凌云的命令,军士停下攻击,一起举着弓弩对准包围圈中的袁军。
    凌云策马奔到前面,看着一众袁军道,“降者免死,抵抗者,就地格杀。”
    话音刚落,袁军纷纷下马,扔掉兵器,跪伏在地。
    凌云的一句话,基本就让他们获得了新生。
    随着下马投降的兵士不断增多,张郃坐在马上皱着眉头,长叹一声,大势已去啊。
    只是他并没下马,而是坐在马上盯着凌云。
    不一会儿,所有的袁军都跪伏在地上,只有张郃一人坐在马上。
    凌云催马向前走了几步,紧盯着张郃道,“张将军,如不服,可就此离开,以后再战。”。。
第一百四十二章 屠村疑案
    第一百四十二章屠村疑案
    凌云催马向前走了几步,紧盯着张合道,“张将军,如不服,可就此离开,以后再战。WWw。”
    张合闻言一楞,凌云如此大度,的确出乎他的意料。只是典韦的事,他有所耳闻,被凌云放回去后是否会象典韦一样遭到袁绍猜忌,他心里实在没底。
    想到和凌云的几次大战,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每次都不是轻微的失败,都是被人家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这次被伏,全军覆没。
    张合略一沉吟,策马来到凌云面前,“凌州牧,在下又败在州牧的手下了。”
    凌云下马相扶,“张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袁绍入无故侵我幽州,今兵败于斯,尚做困兽之斗,将军愿一直助纣为虐吗?”
    实际上,这是凌云给张合的一个台阶。如果张合愿意归降,凌云也不想他太过难堪,顺坡归降。如果此人一意孤行,凌云也不打算和他说太多废话。
    一个不识大势的人,自然不值得凌云浪费太多心思。只是这张合在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名气,凌云便想试上一试。
    张合被围,余众全都投降,他知道自己的身家姓名都掌握在人家手中。逃是逃不了,颜良如何?还不是一样死于凌云的剑下。
    见凌云话语中暗含招揽之意,张合当即下马跪拜,表示愿意归降。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凌云带着张合和降军返回中丘县。
    至于袁绍部将高干围困的另一座县城——易阳,凌云已经不用再去了,高干得知凌云军中出现铁甲军,曹操两路大军惨败之后,便率军返回袁绍处。
    凌云在武邑城休整了三日,令大军全面发动攻击。
    大军共分三路,赵云率领铁甲军为一路,张燕为一路,张合为一路。
    三路大军向冀州西部发动攻势,各路大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凌云便占领了冀州大部。
    曹操自两路大军兵败之后,痛心疾首,撤军返回兖州,不再参与冀州之争。这次出兵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而袁绍失去了曹军的策应,他孤掌难鸣,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所属领地被凌云逐渐侵蚀。
    但凌云并未急于将袁绍赶出冀州,他对此有着自己的考虑。一旦将袁绍逐出幽州,他将面临着新的敌人。
    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些人马就可以横扫天下,至少将来这个天下是他的,他必须要妥善处理征战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的战斗,死去的军士太多,当然主要是袁绍和曹操的。
    在他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他必须以杀止杀,而现在他的兵力逐渐增强,不得不考虑到人心问题。
    至少冀州军和曹操所占领的兖州,有一些百姓对凌云是有抵触的。当然了,这些百姓大多因为有家人死于征战之中,或有一些大户士族的财产受到损失。
    冀州与幽州不同,幽州之战是幽州人打幽州人,与凌云进入州有着本质的区别。
    出于几方面的考虑,凌云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民心稳定上。
    每占领一处城池,都即使组建军政机构,处理军政事务,确保稳定。
    一个月后,凌云所占领的地区基本接受了被凌云占领的事实,百姓也在新的政权统治下谋求生活。
    只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凌云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在冀州西部和兖州与冀州的交接处,发生了十数起屠村事件,非常惨烈。
    这些事件直接把凶手的矛头指向了凌云,曾有说,亲眼看见凌云的铁甲军大肆屠杀。
    这样一来,附近地区不明真相的百姓真的以为是凌云派人干的。这样的事件一多,当地百姓从军者众多,但都是参加曹军和袁绍的大军。
    得到这个消息后,凌云心中大怒。
    他很清楚这是曹操和袁绍的手段,屠村自然是他们干的,企图以此嫁祸自己,损毁自己的声誉。使自己成为百姓的公敌,其心不可谓不狠毒。
    凌云虽然问心无愧,却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件事。
    如果任由其发展,不但会把百姓都推到袁绍和曹操那边,甚至将来就算攻占那些地方,也会对统治造成许多障碍。
    经过与部下商议,凌云决定进行反击。
    他先是派一部分冀州的降军返回家中,甚至到一些亲戚家里,有意无意地给这些事件提出一些疑问。
    凌云不会那么傻地让人到处嚷嚷说那些事不是自己干的,这样反倒给人以欲盖弥彰的嫌疑。
    总之军士的说辞都按凌云教的进行传扬,目的就是让人对这件事产生质疑。
    除此外,凌云派了许多军士化妆成百姓模样,散居在一些村落中。等待这样的屠杀再次到来。
    若想真的洗清嫌疑,只有抓住真正的凶手。
    这次凌云真是下了很多力气,派出去的人手达四五万人之多。眼下冀州征战依然继续,百姓流动性很大。
    经常能看到成批迁徙的百姓,这些百姓有时不管谁胜谁败,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远离战争。
    所以,凌云派出去的人手虽然数量很大,却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果然如凌云所料,曹操和袁绍的计划并未就此终结。而是逐步扩大,看样子不把凌云搞臭绝不罢休。
    凌云派出的兵马分为四十多股,一股一千人左右。
    一是为了把网撒的大些,另外如果人数太多倒让人产生怀疑。
    这一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