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功]蚁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群体是低收入群体,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群体中甚至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全靠家里接济度日。根据课题组研究显示,该群体月均收入为1956元,既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也低于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工资,因而可将其定位为低收入群体。因此,该群体是大学毕业生中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的低收入群体。   
    该群体呈现出聚居的生活状态。根据课题组研究显示,该群体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聚居区域——〃聚居村〃。   
    这一群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据课题组研究表明,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   
    2.蚁族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名称虽然一目了然,但文字过长,不便于记忆。因此,我们采用〃蚁族〃来命名该群体,不仅指代简单准确,而且抓住了这一群体的本质特征。   
    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   
    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这个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此外蚂蚁还有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将这个群体定名为〃蚁族〃,并根据该群体所处地域的不同,分别冠之以京蚁(北京)、沪蚁(上海)、江蚁(武汉)、秦蚁(西安)、穗蚁(广州)等称呼。   
第一篇 〃蚁族〃揭秘 第12节:〃蚁族〃全解基本概念(2)   
    3.大学毕业生〃聚居村〃   
    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又称为〃蚁域〃。它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自然村行政单位,而是指一定行政辖区范围内出租屋相对集中,且房屋出租对象主要为刚毕业大学生的聚居区域。〃聚居村〃住宿条件简陋,已经形成了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低层级衍生经济圈。无照经营的小餐馆、小发廊、小作坊、小诊所、小网吧、成人用品店和低档娱乐场所等各类经营门店大量集中且无序增加,入室盗窃、抢劫斗殴等刑事案件频发,生活状态堪忧。   
    大学毕业生〃聚居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城市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问题,小小的〃聚居村〃折射出一幅中国大多数年轻人生存现状的结构图。   
    4.校漂族   
    〃校漂族〃是指那些已经毕业但为了考研或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包括留在大城市)或害怕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而继续留在母校或附近其他学校周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住在学校及其周围,在食堂就餐,到图书馆学习,去操场踢球,在学校上网,还经常到学校听课和各种讲座、参加考研培训以及学校举办的人才招聘活动等。学校的公共场所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俨然是高校中的一员,而事实上已经走上社会,与学校并无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为〃校漂族〃。   
    〃校漂族〃与〃蚁族〃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校漂族〃是以考研毕业生为主,日常消费多由父母供给;而〃蚁族〃则多以从事低收入工作为主,即便是考研,也大多是边工作边学习。其次,〃校漂族〃多散布于学校内和校园周边,居住方式很少呈现聚居形态;而〃蚁族〃则位于城乡结合部,一般远离高校,但交通便利,居住方式呈现出〃聚居村〃状态。此外,〃校漂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国家分配与双向选择〃并行之时,此后便连年存在;而〃蚁族〃则是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等大背景下,大城市中新近出现的身份地位群体。   
    可见,〃校漂族〃和〃蚁族〃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产生原因,不能作为同一个群体来加以描述和研究。   
第一篇 〃蚁族〃揭秘 第13节:产生原因(1)   
    二产生原因   
    〃蚁族〃现象的产生,既有国家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也有我国户籍制度的因素;既有〃聚居村〃本身个性的问题,也有城乡结合部共性的问题;既有大学毕业生本身个性的问题,也有流动人口共性的问题。   
    1.宏观原因   
    (1)大城市的吸引力。根据社会学家芒福德的观点,大城市就像是一个磁体,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和各种资源汇集到一起,特别是大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其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一些小城镇或西部的城市相比,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毕业生当然会尽可能地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到沿海地区就业。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中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另外,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客观影响,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这无疑更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以北京为例,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在其巨大的吸引力感召下,京内外的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在北京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去外地工作则会增加发展风险,因此更愿意在北京工作。   
    (2)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2003年初,当时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此后,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便连年增加,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7年为485万,到2008年达到599万人。据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统计,2009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将在2008年599万的基础上再增加50万左右,达到650万人。而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正经历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必然出现大学毕业生滞留现象。   
    (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2002年3月,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劳动保障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一方面骤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有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待在大城市寻找考研深造或其他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就业政策,也为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大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4)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我国大学入学率在短短七八年内达到了21%,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按照国际标准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因此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要求地方党委、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体制,建立责任明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与运行机制,采取各项措施扫除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使大学毕业生尽快地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尽快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越是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前去择业的就越多,反之,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越难招到人才。〃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落后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宁可在大城市里做〃漂一族〃,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到欠发达地区工作。   
第一篇 〃蚁族〃揭秘 第14节:产生原因(2)   
    (5)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体制性阻碍,也是导致〃蚁族〃出现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而对能够作为初级工人、高中和职专毕业生的需求却有增无减。这说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此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因致力求全而有部分雷同。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社会化,实行自主择业,但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招生部门只按照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负责招生,这就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大量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因此,高校教育体制机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是形成〃蚁族〃的潜在原因。   
    2.微观原因   
    (1)房租低廉,交通便利是〃蚁族〃形成的客观原因。随着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各项管理措施逐步到位,流动人口必然向周边环城带地区迁移。同时由于环城带地区交通便捷,生活成本低廉,可开发利用土地相对较多,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就业、创业机会亦相对较多,加之这些地区大量合法和违法建设的出租房屋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此落脚成为可能,势必在此形成聚居。课题组在〃蚁族〃聚居较多的昌平区沙河镇调查了解到,该村农业转制基地于2006年10月建设完毕,盖有大量房屋,其主要建筑面积20平方米,一室带厨房、厕所,建成后便在互联网上发布出租房信息,房租为200元左右/月。由于其房租费用较低,交通离市区较近,相对便利,居住条件适合部分大学毕业生所需,于是便有部分大学毕业生从北京各地前来租住,产生了〃聚居村〃。   
    (2)追求群体间的认同是〃蚁族〃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熟悉的人群能给其以较大的安全感。因此,他们往往在毕业前夕和师兄师姐联系,希望与他们居住在同一区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聚居村〃。这时的〃聚居村〃就像一个相对熟悉的港湾,毕业生那疲惫的航船要在港湾中抛锚、躲避。不论港湾同意接纳与否,也不管港湾是否能够承受,寻求庇护的航船扎堆似的往里挤。课题组在海淀区唐家岭〃聚居村〃调研时发现,许多〃蚁族〃成员都在〃聚居村〃内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和交往圈,圈子里的人大都是自己的同学或老乡。   
    (3)对独立生活状态的追求,导致了少量在校生选择在〃聚居村〃居住。其中,有些在校大学生是出于性格缺陷而在〃聚居村〃居住。这部分学生或者不善于处理同学关系,或者不习惯集体生活。选择在校外租房居住,既清静又省事。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室友们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因而在集体生活中往往难以相融,甚至产生矛盾或纠纷。于是一部分同学便怀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避而远之,在校外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空间。   
    还有些在校大学生是与恋人同居,营造〃二人世界〃而选择在〃聚居村〃居住。目前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较多,而且大学生中同居现象较为普遍。毕竟学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集体宿舍显然不允许,也不适合这些同学〃过自己理想的生活〃。为了有更多单独相处的时间,在校外租房居住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寻找学习环境或为就业需要而在〃聚居村〃居住。由于民办大学是以自考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一些想拿文凭的学生,为抓紧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觉得集体宿舍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只好自己寻找住房。许多民办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为了就业需要滞留在〃聚居村〃,主要在于交通方便,便于在京找工作;再加上房租便宜,所以居住在此。   
第一篇 〃蚁族〃揭秘 第15节:心理状况(1)   
    三心理状况   
    课题组对〃蚁族〃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运用国际通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消极完美主义量表、满意度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政治控制量表等,对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完美主义人格、社会政治控制、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和应对方式等六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课题组对SCL…90所包括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均分2。05、人际关系敏感均分1。82、抑郁均分1。75、敌对均分1。74、偏执均分1。74、焦虑均分1。72、精神病性均分1。66、躯体化均分1。46和恐怖均分1。45。分值呈现的状况表明,〃蚁族〃目前正处于身体状态最好的年龄段、自我效能感较强,导致躯体化、恐怖等分值较低。同时,〃蚁族〃正处于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期,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对〃蚁族〃的影响相对较大,导致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症状等均分相对较高。   
    将上述分值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后发现;〃蚁族〃在强迫、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均分高于正常成人值,显示〃蚁族〃心理状况呈现亚健康水平,心理问题不容乐观。   
    2.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来看,〃蚁族〃正处于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期,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对该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大。〃蚁族〃的工作非常不稳定,许多人都在不停地换工作以追求更好的职位。工作的频繁更换使他们长久保持在一种高唤醒水平状态,对各种学习信息及招聘信息的高需求导致他们对信息非常敏感,从而使他们有规律、强迫地关注某些问题,这可能成为强迫因子分较高的原因之一。同时,他们的收入相对较低,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都相对缺乏,这样的状况会造成高焦虑且相对比较敏感的现状。此外,〃蚁族〃敌对因子得分也偏高,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1)〃蚁族〃刚踏入社会,感觉到社会的现实与自己书本中、想象中不相符,难免就会对社会不满,对各种政策各种社会事实带着潜意识的抗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