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吟·飞花弄影-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于是曹丕、曹植大都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网罗门下,形成集团。虽然这不是专为文学创作而成立的组织,但却是文学家的核心,为组织文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活动方式主要有游铜雀台欢宴时的赋诗,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诗;命题创作,始自铜雀台新成时“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成为习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如《柳赋》即曹丕、王粲等同时所作;文学家之间赠答、品评之作,如大量的赠诗及曹丕、曹植兄弟的《与吴质书》、《典论》、《与杨德祖书》等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等。这种组织起来的文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并为后世的文学活动提供了范例。由于这些人深受曹氏父子的影响,创作风格大体相近,一改东汉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弥漫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登楼赋》、《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至今仍深受世人的喜爱。这些作品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所作。



这个“邺下文人集团”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植的被逐以及一场莫名其妙流行于邺城的瘟疫而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邺城铜雀台西20里的曹操墓周围。唐代诗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写了一首极有感情的诗作“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共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可惜的是,铜雀台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毁,地面上只留下台基一角。如今的铜雀台,在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风台也只有不足20米这两遗址,像两位老人孤零零地屹立在京深高速旁问候着过往的行人。而其身旁则是一批依托铜雀台名气新建的旅游设施,焕发着勃勃生机,真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据文物保护部门介绍,近年来到此访古的游客不断增多,临漳县准备以曹魏时期三台原貌为版本,动工重建铜雀台等邺城三台。目前这一总投资7562万元的项目已经有关部门批准。按照规划,除了重建三台,还将建设三台文物展览馆、邺城模型和铜雀台文化公园。
 
洛神墓
 
乱世中的爱情,从来就没有圆满。
 
换上数年前初见时的旧衣,我含笑用玄铁珠钗刺破跳动的血脉。当红色温暖的液体洒落到洁白的花瓣上,盛开的水仙受惊似的合拢花瓣,随即枯萎,片片凋零。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每次的花谢,他都像期待来年春天般等待再次的花开。
 
那么子建,请你相信,这次的离别,只是为了下一次能更好地和你相遇。
 
 “宓妃留枕魏王才”,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子心驰神往!可惜那如水仙般美丽聪颖的女子,最后却是一缕香魂恨悠悠荡悠悠,追随爱人的足迹涉水而过,夜夜在洛水之上浅唱低吟。
 
《太平寰宇记》中称:“邺城有魏武帝、魏文帝、甄皇后三陵。”邺城,古属冀州,西汉置邺县,西晋避怀帝讳改为临漳,后复名为邺,北周邺城毁灭,东魏时在原邺城东置临漳县。上述魏武帝陵指曹操墓,在邺城西门高地,故名高陵;魏文帝陵指曹丕墓,在洛阳东北首阳山,故名首阳陵。甄皇后的朝阳陵“在临漳县西南灵芝村”。
 
朝阳陵原占地面积数十亩,内有高大的夯筑土丘,上有墓葬和寝庙。四周松柏浓荫覆地,青翠繁茂。每到凉秋九月,墓上芳草仍保持青色,许多前来游览的文人墨客,常借用咏叹西汉昭君墓的“谁似青冢年年青”、“至今冢上青草多”诗句,描绘朝阳陵的壮姿。人间正道,沧海桑田,朝阳陵烟云千秋百代,经风吹、雨冲、水毁、沙化、造田……已从地平线上湮没、消失。难得的是甄皇后陵遗址残迹依稀可辩,成为后人凭吊的印记;在民间还流传着甄皇后教人纺线、织布、缝衣……的神话故事。


甄宓死时,年约三十九。虽然她曾有开仓赈灾的善举;虽然她的婆婆卞太后曾称赞她“此真孝妇也”;虽然她替曹丕生下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虽然曹叡追封她为文昭皇太后,立庙供奉;但她的一生,真如白居易对乱世佳人的叹息:“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魏书?方技传》有一段周宣为曹丕解梦的文字说:“帝复问曰: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这样的记载,也许是真实的,说明那个负她的男子内心终究还是爱她的,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不过是无谓的,她爱的人,终究不是他啊,而是那个“才高八斗”的曹子建。
 
五代时西蜀名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记?卷五》称:“洛川宓妃,宓牺氏之女也,得道为水仙。”而曹植笔下的洛神,无疑是清纯如水、甜如美水、温柔如水、婀娜如水、多情如水的凌波仙子,是可亲、可掬、可肤触、可形塑、可解渴、可寄情的女神,也是色如温玉、体香可人的名花;曹植故意把洛神具象化,藉《洛神赋》引领世人将水仙、凌波仙子、洛神、甄宓、曹植、曹丕融于一体;故意让世人通过有水仙、凌波仙子之名的水仙花,在年年的岁末隆冬花开时节,清楚记起洛神的故事、甄宓的遭遇、曹植的不平、曹丕的不仁。
 
所以,请用倾慕的目光好好爱惜寒冬里独自芬芳的水仙吧,这是对那个乱世中才貌双全的美丽灵魂最诚挚的怀念和祭奠。倘若那做了水仙花神的女子芳魂有感,不妨夜来入梦,携手笑谈三国风云。
 
第六世 清河
 
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邺城旧址
 
鲜卑族人的头发一般都是鲜艳的红色或者明亮的金黄色,可我却是一头浓密的长发,黑亮如漆,光可鉴人。
 
正是这样与众不同的头发,成为我血统不纯最确凿的证明。
 
清河公主与慕容冲的故事,悄然地开始于邺城皇宫,轰轰烈烈地结束于长安城下。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前燕皇宫已湮灭在历史的硝烟中,但幸好还有古邺城的遗迹可考。
 
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是在古邯郸衰微成一个普通的郡县以后,在这块土地上崛起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安九年(204),曹操封魏王后营建为国都,后曹丕代汉移都洛阳后,以此为北都。而此后的后赵、东魏、北齐也相继都邺,承光元年(577)北齐亡,此城衰落。南邺城为东魏元象元年(538)依北邺城南墙而建,毁于隋代。总括起来就是自三国曹魏起到隋400余年间,后赵、冉魏、前魏、东魏、北齐6个割据王朝相继建都于此。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后调查发掘,发现其由南北二城构成。
 
据记载,北邺城东西7里,南北5里,设有6门。实际勘测结果为东西2400米,南北1700米,规模略小于文献记载。城内由贯穿东西城门的大道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中央为宫殿区。西为禁苑铜爵园,内设马厩、武库,西城垣上筑有壮观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宫殿东面为贵族聚居区戚里及衙署。城南部为居民区,被南北向道路分割成长寿、吉阳、永平、思忠四里。北邺城规划整齐,交通便利,对北朝、隋唐都城的建设产生过深刻影响。根据记载,南邺城东西6里,南北8里60步。实测东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垣迂曲,墙外有护壕。宫城设在城北部中央,宫北有后苑。正南门朱明门已经发掘,为三门道,门南侧有方形阙楼夯基。
 
因漳水泛滥与改道,邺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今地面所存,仅金虎台、铜雀台等部分残基以及瓦当、石螭首等遗物。邺城西北,为东魏、北齐陵墓区。
 
邺城作为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辉煌地位,堪称中国城市建筑的典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阿房遗址
 
飘飘渺渺中,觉得秋千荡得最高处,高得可以一眼望到天边的尽头去。那里似乎种满了海棠,大片大片就像天上的云朵。
 
我闭上眼睛,衣裳轻飘飘的,像扇翅的蝴蝶。最后的视线中看见城墙的尽头有一个白色的影子,颀长,俊俏,我看不清楚他是否在对我微微地笑。
 
那一刻我生出长出翅膀的渴望,然后忽然觉得我的衣裳就是翅膀。
 
符坚缓缓松了手,我慢慢地倒下,身子就像落叶一般在空中摇晃,飞下城墙。我用最后一丝意念在心里默喊着一个男子的名字,凤皇,凤皇。
 
历史上对清河公主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对于她下葬之处则根本就没有记录,我们只能猜测,也许她的墓就静静藏在长安城的某个角落里,等待后世去发现。
 
关于慕容冲墓的记载,也同样是没有定论。所以,我们只能暂且以慕容冲曾停留过的地方——阿房城来聊以自慰。
 
在如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虽然我们不能够确定慕容冲住过的阿房宫是否就是现在的阿房遗址,但总有些幻想的空间。194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几个兄长相继死后,慕容冲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他自然想起了以前在长安沦为阶下囚时羞辱的日子,内心充满复仇的火焰。于是某一天,玉面罗刹横刀跃马,挥军攻入长安,苻坚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杀人无数。
 
士兵在长安久了,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可是慕容冲却没有回家的欲望。清河已死,对他来,哪里都不是家!哪里都一样。他的生命一天天寂寞下去,苍白,疲惫,已然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他在四处征战时从不着盔甲。
 
他究竟是想死在刀枪之下,还是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诠释内心莫名的苦痛悲哀? 他醉生梦死,终于在那一天,在手下军士的叛乱中,死在了本不是故乡的阿房皇宫。
 
终其一生,也没有返回故乡邺城,而且,再也回不去了。只余下深深的寂寥悲哀,在耳畔萦绕。
 
也许,他的魂魄一直陪伴在清河身边吧,对他来说,有她的地方,才有他真正留恋的理由。无关梧桐,无关修竹,只与至死不渝的爱情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