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之醉卧美人膝-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玉因为自己成了大人,心头有种特别的感觉。夜里昏昏沉沉,到了第二日,竟然差点误了请安的时辰。

    宝玉在晴雯等人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净了手脸,便前去给贾母请安。

    因为宝玉迟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都已经过来给贾母请过安了。

    宝玉刚同黛玉,三春说了会儿话,贾母便吩咐丫头传早饭。

    宝玉郁闷的看着满桌子的大鱼大肉,不禁偷瞄了黛玉一眼,果然,黛玉微微皱了皱眉,显然也是不习惯大清早就吃这些肉食。

    宝玉眼睛一转,笑道:“老祖宗,昨儿个我听说京城里新开了一家药膳房,据说里面熬制的药膳不仅味道鲜美,更具有很强的养生功效。赶明儿个我给老祖宗买些回来。”

    凤姐儿笑道:“还是宝玉贴心,老祖宗,我可是听说了,那里的药膳普通的都要二三十两银子,贵的怕是得上百两呢。”

    听了这话,就是贾母平日里再喜怒不形于色,这会儿也露出了惊容。

    “这么多银子的药膳,谁家也常吃不起吧。那店里的生意能做得好?”

    凤姐儿笑道:“我听琏二爷说,那药膳房各种药膳每日都只卖五十份,多一份也不卖。凡是吃了药膳的人都说好,至于是怎么好,我也没吃过,就不知道了。”

    贾母这会儿倒是有了兴致,几十两上百两的药膳,她还真没吃过。想到宝玉手里也没几个钱,贾母便道:“鸳鸯,去拿三百两银子给宝玉。这东西不便宜,可不能让宝玉出这份银子。”

    宝玉又道:“林妹妹身子娇弱,整日里吃人参养荣丸也不见效果,不如我也给林妹妹买些回来,如果有效果的话,总比整日里吃药好不是?”

    黛玉不知道怎么着就说到了她的身上,微微有些犹豫的问道:“表哥,我自会吃饭起,就开始吃药。若是药膳真有奇效,是不是我就不用整日里喝那些苦兹兹的药了?”

    贾母不敢确定药膳的效果,便道:“宝玉,这药膳究竟效用如何,还是传言。等明儿个我们都吃吃看,若当真有奇效,再让你妹妹停药不迟。”

    宝玉笑眯眯的答道:“是,老祖宗。”

    这药膳房乃是宝玉上次见怡然时出的其中一个主意。

    果然没几天,药膳房便在京城中开张了,还是挂在了北静王名下。

    宝玉上辈子别的研究的不多,不过对什么**肾宝,*白金,**搭档,**口服液之类的配方,都加以试验过。

    来到这原生态的古代,各种药材那都是纯天然,做起药膳来,效果更好,简直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男人滋补壮阳,老年人改善睡眠,女性美容养颜,调节内分泌。

    为了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北静王水溶特意设宴邀请数十位京城豪门大家的掌舵人,在宴会上请众人品尝了药膳房做出的药膳。

    第二日,有一多半参加宴会的人都派手底下的亲信去药膳房定制药膳了。

    药膳房算得上是一炮而红。

    黛玉先天不足,后天思虑又重,平日里喜欢呆在屋子里面看书,加上贾府的饮食又不符合她清淡的口味。

    宝玉觉得黛玉如果能多运动运动,再吃到喜欢合口的食物,她的病情应该会有所好转。

    想到有人分析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有问题,宝玉却觉得即使有问题,应该也是林如海死后的事情了,现在林如海活的好好的,王夫人再不喜欢黛玉,也不可能这个时候对她动手。

    用过早膳,照例是上茶。宝玉略微抿了一口,便起身前往学堂了。

    刚刚走到街上,便看到荣国府大门石狮子前,站了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妇人,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娃娃。

    宝玉眼睛转了转,立时想到这老妇人应该便是刘姥姥了。

    想到刘姥姥进入荣国府后的情形,宝玉不由得起了几分心思,悄悄跟在她后面,想要瞧瞧刘姥姥究竟是如何行事的。

    宝玉猜的不错,老妇人正是刘姥姥。因祖上和王熙凤家里连了宗,这会儿家道中落,便想到荣国府来打打秋风。

    刘姥姥家里早就已经败落,哪里见过荣国府的贵气?这会儿瞧见满门口的轿马,立时不敢过去了。

    左右瞧了瞧,刘姥姥溜到角门前,对着几个挺胸迭肚之人行礼道:“太爷们纳福!”

    众人打量了她一会儿,便问:“你是哪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出来。”

    这些人一听是找周瑞的,立刻没人理他了。好半晌,方才有人说道:“你远远的去那墙畸角儿等着,一会子,他们家里就有人出来了。”

    这时有个年老的说道:“都不容易,何苦误她的事呢?”说完,便对刘姥姥道:“周大爷往南边去了。他家在后一带住着,你有事可以去找找他们家奶奶。你打这边绕到后街门上找就是了。”

    刘姥姥道了谢,便打算领板儿绕至后门上。宝玉看到刘姥姥接上了头,便笑了笑,接着往学堂去了。

    这位老人家挺可爱的,虽然是打秋风的,却是知恩图报,比好多数典忘祖之辈,强太多了。

 第三十四章

    前些日子承了薛蟠的情,见识了醉仙楼的不凡。后来一连几天都没有再见到薛蟠,也不知他那日是不是被男女两个妖1精给榨1干了。

    这日到了家学,宝玉便想着好好谢谢薛蟠。

    进入学堂内,宝玉四周扫视了一眼,便看到坐在角落中的薛大爷。

    倒不是贾代善鄙视薛蟠,故意给他安了这么个位置,而是薛蟠自愿坐到角落中,好方便他与一众情人卿1卿1我1我。

    这会儿薛蟠正搂着金荣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倏地瞄到宝玉带着深意的笑容,薛蟠这呆霸王竟然红了脸。

    宝玉嗤笑,也不再凑到薛蟠跟前提醒他那日的荒唐。坐到位置上,想着先看看这几日的功课。

    虽然宝玉没打算考科举,但是该读的书还是要读的。不然被贾政那个没人性的抓住,少不得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宝玉心思灵巧,但是今儿个却没有猜到薛蟠的心思。

    薛蟠脸红并不是因为那日与媚儿和金荣共1赴1云1雨,觉得难为情,他脸红是因为宝玉。

    宝玉自从到太虚幻境游玩后,真正成了大人,相貌更加精致了几分。

    他本就冰肌玉骨,雌雄莫辩,这会儿初1知1人1事1,眉宇间更是多了几分韵味。

    薛蟠乍然看到,顿觉瞠目结舌,脑中浮想联翩。

    猛然间被宝玉迷得神魂颠倒,薛蟠不禁面色潮红。他对宝玉可不敢有丝毫亵1渎,脑子里面想想都感觉有些冒犯。

    这会儿看着怀中眉清目秀的金荣,却觉得没了兴趣。加上今儿个贾代善不在,薛蟠干脆起身离开了学堂。省的一会儿定力不佳,再说出什么过分的话语激怒宝玉。

    宝玉刚坐下没多久,便见薛蟠匆匆而去,不由稍稍诧异。回过头来,却又看到贾环愁眉紧锁,一副困顿模样。

    宝玉对贾环寄予厚望,将来是希望他独当一面的。这会儿瞧他神色萎靡,便起身坐到贾环身边。

    “环儿,怎么了?”

    贾环看到宝玉过来,顿时感觉看到了主心骨儿。忍不住将心中的郁闷一一倒了出来。

    事情原来是出在了贾环的亲姐姐,探春身上。

    探春虽然记在了王夫人名下,可她毕竟不是王夫人亲生的女儿。

    平日里她努力的讨好王夫人,不求别的,只希望在贾府中能有一席之地,将来王夫人也能为她寻一门好亲事。

    至于对赵姨娘和贾环这亲生的母亲和嫡亲的弟弟,探春的心思就有些复杂了。

    赵姨娘为人粗鄙,动不动就闹得合家鸡飞狗跳,她丢人不说,也让探春分外没面子。

    至于贾环,更是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她偶尔考校他一两句,那小子也是一句都答不上来。

    探春心中苦闷,若是贾环能够有一点儿上进心,她又何愁没个好归宿,没个可以撑腰的兄弟?可他却每日里得过且过,一个大老爷们,对银钱却偏偏看中的很,都快要成为丫头间的笑柄了。

    对赵姨娘和贾环,探春如今是能不见就不见,每见一面也不过是提醒她出身不堪罢了。

    只是探春不愿意见赵姨娘,作为嫡母的王夫人,却需要装出贤惠的样子来。

    这一日,探春刚给王夫人请过安,王夫人便打发她到赵姨娘那儿去,说是赵姨娘想女儿了。

    赵姨娘对探春自然是疼爱的,可惜她没读过书,也没什么见识,每每叫嚷起来,也不过是给探春难堪。久而久之,探春都有些怕见到赵姨娘了。

    今儿个既然太太吩咐了,探春便不得不过来。

    赵姨娘对探春不仅仅是喜爱,更多的则是骄傲。不仅因为探春长得好,还因为探春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高贵气质。

    赵姨娘是家生子,一家都是奴才,就是长得再艳丽,也是浑身的小家子气。

    但是探春不同,在贾母的教养下,探春完全是大家闺秀的做派。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探春和赵姨娘有了冲突时,赵姨娘便忍不住会破口大骂,实在是探春一点都不像是她的闺女,而像是不幸身在鸡窝的金凤凰。

    看到探春,赵姨娘自然喜不自胜,又是端水又是让座。

    探春叹了口气,“姨娘,别忙乎了。环儿呢?这几日学得可好?有什么不懂之处,让他尽管来找我。”

    探春心里面虽然暗恨贾环不争气,可是心里面还是有这个兄弟的。

    贾环混得好,她才能有靠山。毕竟贾环才是他嫡亲的兄弟。

    赵姨娘从箱子里拿出一小叠银票,炫耀道:“探春,环儿可出息了。听说他前些日子倒腾了些生意,这不,才几个月时间,就赚了一百两银子呢。”

    探春看着赵姨娘手上的银票,瞬间就怒了,“姨娘,士农工商,你懂不懂?环儿出身荣国府,你竟然让他从事低贱的商贾之事?”

    赵姨娘一愣,不服气的说道:“做生意怎么就低1贱了?有了银子才是正理。太太的妹妹家不也是皇商吗?可你看看人家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哪里低1贱了?要说低1贱,以前你弟弟同丫头赌钱,赖丫头的铜板,那才是真正的低1贱呢。”

    听赵姨娘提起贾环赌钱的事儿,探春也是一脸恨铁不成钢。

    原来当日贾环与莺儿赌钱,输了不认账,反而赖了莺儿几个钱。

    这样的事儿,发生在贾环身上,都已经成了整个荣国府的笑柄,探春这个嫡亲的姐姐,自然也是面上无光了。

    这会儿看着赵姨娘欢天喜地的拿着银票炫耀,探春脸色煞白,猛地站了起来,“好,好,姨娘既然如此说,倒显得是我多嘴了。姨娘慢慢瞧着,究竟是当有钱无权,任人拿捏的商贾好,还是为官做宰,光宗耀祖的好。”

    说完,探春转身便离开了。

    贾环回到家,听了赵姨娘的口述,只觉得异常憋屈。

    他也想像姐姐说的那样,科举取士,最后为官做宰。

    可他天生便不是读书的料,怎么可能考得成?

    想到自己有负姐姐的期望,不禁有些蔫了。

    宝玉听了贾环的话,笑着说道:“是探春太拘泥了。我让你学着经商,哪里是让你亲自去从事此等贱业?不过是将来记在家生子名下罢了。对你将来没有任何影响。你若当真想要进入官场,我倒是可以对你进行为期三年的特训,别的不敢说,过乡试还是没问题的。”

 第三十五章

    宝玉的话,贾环自然是相信的。

    只是想想三年光阴都要与书本为伍,贾环思之再三,还是放弃了这诱人的际遇。

    个人知道个人事儿。

    他不是做官的料,这一点同爹爹贾政一个样儿。

    别看爹爹整日里摆着文人的清高模样,其实贾环与宝玉都清楚,要是让他按部就班的考科举,他老人家也是名落孙山的命。

    “环儿,既然你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就不要再因为他人的三言两语而动摇。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敢作敢当,绝不后悔。”

    宝玉这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贾环听了也不由得热血沸腾。

    安抚好了贾环,宝玉长吁口气,没想到他还有做心理辅导师的一天。

    回府时,茗烟和李贵已经买好了药膳。

    宝玉亲自给贾母和王夫人送去,又让晴雯帮林黛玉送了一份。

    泡了个热水澡,宝玉浑身舒坦的躺在床上。

    想着各地官员已经陆续进京,不知道林如海这回是如何打算的。

    他都已经将京城中的大事儿在信中讲述清楚了,又提到王子腾奉旨巡边。林如海聪慧过人,怎么也该分析出他的形势不容乐观吧。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宝玉慢慢进入了梦乡。

    扬州林府

    自从林如海将请安折子递上去,每日里便略有些患得患失,没几日便熬得脸色煞白。

    林中明白林如海心里面难受。

    林如海受上皇恩惠多年,这会儿却要向着新皇投诚,即使有林中日日开解,但是总不能让他放松心情。

    要是小姐在就好了。

    林中心中暗暗叹息。

    这日林如海从衙门回来,林中连忙将热热的茶水端了上来。

    “老爷,请喝茶。”

    林如海喝了一口林中用心调制的养生茶,叹了口气道:“这几日,我失态了。”

    林中听林如海如此说,知道他定然是心中有了决断,也松了口气。

    “老爷,事关生死前程,谁人能面不改色?老爷这段日子将公务处理的有条不紊,除了我这当近身奴才的,谁能看得出老爷有心事儿呢?”

    林如海说道:“林中,你我自幼一起长大,名义上说是主仆,感情上实则是兄弟。自从太太去了,多亏你事事尽心,不然,我这身子骨儿哪能如今日这般结实?”

    顿了顿,林如海又道:“今儿个接到旨意,下月进京觐见新皇。看新皇的意思,应该是愿意在京中安排个闲职给我的。你这些日子好好准备一下,这府中什么带走,什么就地变卖,都由你拿主意。”

    “圣上答应让老爷回京任职?”林中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林如海一笑,“没有明说,不过意思已经点到了。”

    “我在扬州任巡盐御史已有八年之久,不知京中如今又是何光景呢?”林如海颇为感慨的说道。

    为上皇尽忠了这么多年,却要在这时对着新皇摇尾乞怜,林如海心中也是有些不忿的。

    他原本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想在这巡盐御史任上,完成对上皇的忠诚。

    幸而林中点醒了他。

    他还有黛玉,黛玉年纪还小,若真将她托付给贾府,与贾宝玉成亲,对她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玉儿清高,荣国府又未分家。

    将来满府的担子压在她那瘦弱的肩膀上,她如何能承受的住?

    林中的动作极为迅速,不出一月便已经将林府的产业处置妥当。

    紧急出售,虽说赔了些银子,不过总体来说,已经比预想的好太多了。

    四月底,林府所雇的几艘大船浩浩荡荡的前往京城。

    …………………………………………………………………………

    荣国府荣禧堂

    王夫人自从上次提到过元春之事后,便不止一次托内监打听元春的消息。

    可惜贾府日渐衰落,在宫廷中相熟之人也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