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7、[历史小说] 曹贼 作者:庚新(起点vip2012-06-19 完结)-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元化说,他把那些尸体刨开,是为了查询死因,探索病症。反正这件事,没有人肯相信。
    后来还是他一个族叔,花钱为他买罪,才算躲过牢狱之灾。后来他在谯县呆不住了,便离开家,四处游历。十余年后再回来时,医术倒是变得高明许多,只是这人,变得更加古怪。”
    解剖学
    曹朋脑海中,陡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后世,还有一种说法,说华佗是解剖学的始祖。
    关云长刮骨疗毒,还有为曹操开颅治病,似乎都牵扯到了解剖学的原理。
    那么,华佗解剖尸体的原因,倒也能说得过去。后世医学院的学生,哪个没经历过这种事情?
    曹朋听了曹融的这番解释,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了他挽救华佗的想法。
    曹操肯定认识华佗
    两个人不仅是同乡,年纪相差也不是特别悬殊。
    曹操之所以不肯相信华佗,很大程度上,也有华佗早年劣迹所致。
    想了想,曹朋猛然起身,对曹融说:“大兄,我欲亲自前去拜会华佗,但不知大兄可愿带路?”
    “啊?”
    “你不懂的……我当年随一位方士识字的时候,那位方士曾经对我说过:人的身体,是最为奇妙的构造。如果不能够直观而真切的观察,很难掌握其中道理……我觉得,华佗当年偷盗尸体,其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身体构造,从而可以更加明确的找到,疾病的根源……
    这是个了不得的人才,若是放过了,日后恐怕后悔莫及。”
    如果,曹朋是个普通人的话,他这番话,可能会被人当作疯子。
    可他是大名鼎鼎的‘曹八百’,卧龙孔明先生的弟子。换句话说,他说出来的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就如同专家教授的评语。这就是名气的重要性,有了名,说什么都会有人相信。
    “竟有如此事情?”
    曹融不禁万分惊讶,连忙起身,带着曹朋走出酒楼。
    华佗并不住在谯县城里,而是居于郊外。
    由于华佗的名声不好,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做邻居。以至于华佗就孤零零的住在过水旁之畔,四周荒无人烟。一座独立的小院子,看上去很残破,冷冷清清,令人不由得心里发怵。
    曹融带着曹朋,叩响柴扉。
    片刻后,一个皓首老家人走出来,瞪着昏花双眼道:“你们找谁?”
    “敢问,是华佗华先生的家吗?”
    “是。”
    “在下曹朋,乃谯县曹姓子弟,忝为北军中候,特拜访先生。”
    “我家老爷说了,谁也不见。”
    曹融闻听,顿时勃然大怒,“你……”
    曹朋一把拉住了曹融,看着老苍头,突然呵呵笑了。
    “我知道华先生受了很多委屈,更不为世人所理解。
    不过,我有一句话,拜托老人家带给华先生。请告诉华先生,我明白他在做什么。解剖尸体,并非什么妖魔鬼怪,而是福泽苍生的好事。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请他坚持到底……不才虽只是一个北军中候,但是愿意为华先生作保,举荐他为少府太医令,可阅尽少府藏书。
    如果他还愿意继续坚持下去,我会设法为他弄来足够的尸体,供他继续研究。
    总之,不才可以理解华先生的作为。但如果他半途而废,就此消沉,那我也无话可说……
    我会在谯县呆一阵子,如果华先生想通了,随时可以去找我。我就住在县衙旁边的官驿之中……别人不理解,不代表就可以放弃;别人误会,更不是消沉的理由,请华先生多保重。”
    说罢,曹朋拉着曹融走了。
    “友学,你真愿意为他弄来尸体?”
    曹融打了个寒蝉,轻声问道。
    曹朋轻轻点头,“如果他愿意继续下去,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他准备尸体。”
    “疯了,真是疯了”
    曹融轻轻摇头。
    他愿意相信曹朋,可是对他做的事情,还是有些不理解。
    这种事,自己还是少参与为好……
    ——————————————————————————————
    建安四年十一月中,一篇檄文,突然传遍大江南北。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谀;身首被枭悬诛之。
    ……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
    卑悔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
    ……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而拘迫之难。
    如律令
    作此檄文者,名叫陈琳,字孔璋,徐州广陵人。
    曾为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欲诛杀十常侍,召四方猛将,引兵入京,以恐吓太后。陈群当时便加以反对,然而不得何进所取。后何进死,陈琳避难于冀州,归附袁绍,为其掌典文章之事。
    这片讨贼檄文,正是陈琳受袁绍之命所做。
    时已近年末,曹操正因头痛而卧床不起,读罢檄文之后,竟出了一身冷汗,从榻上翻身而起。
    袁绍,这是要向我开战啊
    曹操虽然早已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但是当开战之际,还是不免有些惶恐。
    他连忙把郭嘉唤来,“奉孝,袁绍檄文,你可曾看罢?”
    郭嘉道:“嘉已读过。”
    “奉孝如何以为?”
    “袁绍已决意开战,恐就在年关。
    不过,主公倒不必在意袁绍,主公与袁本初早晚一战,这是我们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如今,袁绍诈称百万雄师,然则并不足惧。主公可使臧霸牵制袁谭;令文远坐镇河内,牵制并州兵马,便能剪除袁绍两翼。而袁绍实际能用的兵力,以嘉估计,不过十余万之众,主公大可放心。
    只是,袁绍不足惧。
    嘉所虑者,是那江东小霸王。”
    “孙家狮儿邪?”
    “正是”郭嘉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孙策如今雄霸江东六郡,实力大涨。文有张子布,武有周公瑾,更加上程普黄盖韩当等江东老臣。若袁绍与之联合,他夸奖征伐徐州,必成大祸。
    主公,嘉以为,去年所安排之事,可以执行。
    只要除去孙伯符,则江东必乱……到时候,主公便能全力应战袁绍,一举将其击溃……”
    曹操眸光一闪,仿佛自言自语道:“江东狮儿,实某心腹之患。”
    郭嘉闻听,顿时笑了……





    卷一 第288章 贾诩的报复


    在后世,许多人觉得,古时候的人决战时,往往是两军对垒,然后杀啊杀啊的,决出胜负。
    但实际上呢?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入夜,贾诩和义子贾星”坐在执金吾府衙的后宅,看着院中的雪景,正小酌相谈。
    白皑皑的雪,使得夜sè更显静谧。
    风,不刚烈,有些柔柔的。
    小亭子里,一口酒垆上,正温着酒水。
    酒香四溢”令人垂涎yu滴。
    贾诩非常喜欢这种环境,更喜欢在这种环境下,和孩子们谈天说地。
    要穆不在家!
    自贾诩归顺曹操之后,曹操对贾氏父子极为看重。
    不禁拜贾诩为执金吾,都亭候,更任贾穆为廷尉正,出任满宠的副手。满宠是个工作狂,经常一工作就是大半夜。而贾穆新至许都”也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所以显得是非常勤奋。也正因为这样,贾穆很快便得到了满宠的看重,两人一工作起来,就会忘乎所以,忘记时间。
    贾诩,只好拉着贾星”在亭中小酌。
    “曹公此战未起”便己做好了筹谋。
    此庙算者多也…………从去年开始,他连续征讨张绣、吕布,督抚关中”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场决战。张伯鸾归顺,使曹公更少了一个牵制,可以全力对付袁绍。只看他年初时,攻伐河内,便知他已经有了一个全局安排。臧霸出兵北海”东安和齐郡;张文远屯兵射犬,等于将袁绍的两只手臂斩断。如此一来”袁绍原本占居的兵力优势”也就随之dg然无存。”
    “可是……”
    贾星显得有些懦懦,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贾诩微微一笑,轻声道:“退之,但说无妨。”
    “可如此一来,曹公的兵力”不也分散了吗?”
    “没错。”
    贾诩颇为赞赏的看着贾星,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贾穆好刑名,贾访喜兵事。自己所学的策术,却无人继承。没想到眼前这个假子”却独爱策术。时常请教”令贾诩感到非常的快慰。
    “曹公兵力的确分散,但袁绍即便百万雄师,也不可能全部展开。
    他必会从兖州渡河,直扑许都。而往许都的路上,陈留有夏侯渊屯驻,济yin则有于禁襟肘。如此一来”袁绍大军便只有延津白马酸枣至许都一条狭长战场。故而他兵力优势”也难以展开。
    所以曹公yu和袁绍决战,必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非朝夕能够结束。
    但曹公早已布局完成,而袁绍兴兵,却显得有些随意,使得他兵力优势随之削弱。依我看,这一战曹公和袁绍五五而分。谁能率先捕捉住战机”谁便可以获取胜利,就看他们的胆略和眼光。”
    贾星,若有所思。
    “退之,如果你是袁绍,当战事进入僵持,会如何做?”
    贾星想了想,苦笑着摇头。
    “还请父亲指教。”
    贾诩,似陷入沉思。
    “若我为袁绍,必断曹公粮道。”
    “啊?”
    “粮道一绝,军心自乱当双方都是靠着一股气撑着的时候,一旦粮道出了问题,则胜负了然。”
    “父亲,您的意思是……”
    贾诩脸sè一变,恶狠狠道:“我打算,给那个曹友学找点麻烦。
    御”
    贾星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贾诩之意。
    本来,贾诩准备来许都之后,韬光养晦,低调行事。
    哪知道曹朋一句话,使得曹操对贾诩多了几分关注。接风酒宴上那一席话,更让许多人,生出了不服的心思。比如郭嘉,就坦言要请贾诩指点。贾诩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好生头痛。而这一切”就是因为曹朋那一句话所致!这两天,曹操时常把贾诩叫过去,询问计策。
    贾诩想藏拙,也要看人。
    在曹操的跟前,他还真不能藏拙。
    因为曹操的那双眼睛,耳是毒辣的很。万一被曹操发现,那么势必会在心里留下猜忌之意。
    我这么看重你,你还要藏拙?
    难道说,是我不值得你辅佐,还是你有其他的打算?
    所以,曹操问计,贾诩也只好应答。但他越是有不俗表现,就会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韬光养晦,去***蛋吧!
    贾诩可不敢去招惹曹操,于是曹朋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贾星不由得笑了,“不知父亲打算如何收拾曹友学呢?”
    缛哼……”
    贾诩冷笑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二天,贾诩主动求见曹操。
    “主公,诩这两日观察主公谋划,却发现了一处破绽。”
    “哦?”
    曹操闻听,顿时来了兴趣,颇为好奇的看着贾诩。
    贾诩说:“我观主公所谋,与袁绍之战”必然旷日持久。若僵持的话,难保袁绍不生诡计。”
    “什么诡计?”
    “若我为袁绍,必绝主公粮道。”
    曹操心里一咯噔,陡然出了一身冷汗。
    史书上说,曹操好劫人粮道,所以对自己的粮道,也格外看重,贾诩的提醒,令曹操不免有些惶热。如果大战开启,袁绍真的派人劫掠粮道的话,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却是个问题。
    “文和所言极是。”
    他想了想,“但不知为何又和妙计?”
    “我观主公谋划,”似已选好了与袁绍决战之处。”
    “哦?”
    曹操一笑,“文和何以见得?”
    既然无法藏拙,索ing就展示才华。
    贾诩既然做出了决定,断然不会再有疑虑。于是他侃侃而谈道:“袁绍兵多,而主公兵少,这是一大劣势。千里大河,有多处渡口,若分兵而守,则防不胜防,不仅无法阻止袁绍,反而可能令主公兵力更加分散。而今”臧宣高占领齐郡,是主公东面无虞:张文远屯兵射犬,可牵制并州兵马:关中有卫凯和钟繇,足以使主公免去西面受敌之患,所以主公所虑者,无非正面袁绍。
    主公命刘延坚守东郡,只怕是为了拖延时间。
    而真正的决战之所,应该是选在官渡。此地位于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西联虎牢、巩县、雅之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面,东面之屏障,有险可守……
    袁绍若攻取许都”必经官渡。
    主公亦可行you敌骄兵之计”在此地与袁绍决战。而且”官渡距离许都不远,可保障粮道通畅。”,曹操”倒吸一口凉气,骇然看着贾诩。
    如果说他之前重视贾诩,是因为曹朋之语:那么现在,他开始感到庆幸,贾诩最终归顺了他。
    若贾诩归顺袁绍,自己苦苦筹谋数载的计划,只怕会被一眼看破。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收起小觑之心,起身向贾诩深施一礼”“还请文和救我。”
    贾诩说:“主公何必担心。
    以诩之见,袁绍若绝主公粮道,也不可能派出大军。主公只需选一心腹之人,驻守于梅山,便可以使粮道不绝。”
    梅山,位于今郑州市西南出公里处,清朝时曾被称之为郑州八景之一一一。
    由许都运粮至官渡,梅山是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容易遭遇伏击的地点……
    曹操不由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文和以为,何人可以驻守梅山?”,“此人需胆大心细,有应变之能;而且”这个人需得到仲德所认可,否则未必能得到足够支持;其三,这个人还要被主公所信任。诩观主公麾下,能胜任此事者,非海西邓叔孙不可。”,“哦?”
    “我听说”邓叔孙当初匹马定海西,更使海西成为淮北富庶之地。
    其内弟曹朋,亦主公所钟爱。本来,我想推荐曹友学,可后来一想,他虽然能干,可年纪必经有些小。此事关系重大,只怕未必能得人信服。不过邓叔孙,倒也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曹操有些意动,但又有些犹豫。
    邓稷在海西做的不错,而且屯田成绩出众。
    曹操本已准备,来年在淮南开始推行屯田政策,到时候让邓稷执掌两淮屯田。
    同时”曹操心里又存了一桩顾虑。算算时间,邓稷在建安二年秋入主海西,如今马上就要建安五年。邓稷在两淮的声望,越来越高,曹操也有一些顾忌。这时候,把邓稷从海西抽调出来,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可如果抽调了邓稷,谁来继续屯田大计?这也是一个问题送走了贾诩之后,曹操在屋中徘徊。
    片刻后,他突然停下脚步”“君明!”
    “在!”
    “立刻派人赶往谯县,让友学即刻返回。”,“喏!”,要说对海西的了解,恐怕没有人比曹朋更清楚。
    曹操觉得,这个时候他应该问一下曹朋的意见。至于归宗认祖”有曹汲留在谯县即可……
    建安四年丰二月,江东发生了一桩大事。
    吴侯孙策,屯兵彭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