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井帝国在行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索尼公司在华的首家合资工厂。目前,索广电子是以生产制造8mm摄录放一体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DVD、组合音响、Play Station(游戏机)用的光学拾音头和与此配套机芯等为主,同时导入组合音响等制造工作,又逐步向DVD、DV摄像机等数字化家庭影视系列产品拓展。

索尼(Sony)数码摄像机2002年在中国的年销量约15万台,已占有中国市场约50%的份额。为此,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秘密制定了一个“长城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数码摄像机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和售价,将专业摄录机产品向专业用途以外的消费者推广。然而,2002年初时,索尼公司把由上海索广电子负责生产的8mm摄像机等产品,迁回日本国内的幸田制造厂和美浓加茂制造厂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防止相关核心技术被中方企业获取。

借助“索广电子”这家组装企业平台的支撑,索尼公司先后在中国成立了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的几家企业。如,1994年4月,索尼化学株式会社设立了独资企业“索尼凯美高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挠性印制线路板,扁平电缆、异向性导电膜等产品;1995年10月,索尼与北京邮电学院、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成立了“北京索鸿电子有限公司”,生产GSM数字移动电话、电视台用数字摄录放机、锂离子电池等;1995年11月,索尼成立了独资企业“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光学拾音头、机芯、马达等精密光学电子部件。

1995年12月,索尼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视像产品合资企业“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简称:索广映像)。合资公司总投资为4。1亿美元,注册资金1亿美元。投资比例为:中方投资30%(其中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日方索尼公司出资70%。公司主要产品:彩色电视机、高分辩显示器、彩色显像管、高分辩显示管及相关的关键件。

索广映像是国内率先生产平板彩电,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彩色显像管和彩色电视机的制造商。1998年以来,索广映像陆续推出了多种尺寸和款式的索尼贵翔平面特丽珑彩色电视机;2004年以来,开始导入平板显示和高清电视产品。2007年起,索广映像开始专业生产“BRAVIA博大晶深”高清晰度液晶彩色电视机和数字液晶彩色背投电视机。此外,索广映像还从事专业用视像类产品的生产:液晶前投影机、网络摄像机、电视会议系统等。 

人们通常认为,索尼与上广电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是制造型企业,而实质上它们是组装企业。更确切地说,“索广电子”和“索广映像”这两家合资企业是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企业。在日方看来,合资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合资伙伴的本土势力,并以本土品牌为壳,将日本产品推销到当地市场。这种合资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原始投资额相对不大,而营业额却非常惊人。事实上,“SVA”(上广电品牌)和“BRAVIA”(索尼品牌)都出自于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的组装线,主要零部件全部来自日本财团的关联企业群。

1996年11月,紧随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富士财团的丸红商事、三菱财团的旭硝子(株)与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久事公司四方投资建设的生产彩色阴极射线管用玻壳的大型企业“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建成开业。该合资公司总投资31。54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方投资65%(旭硝子40%、丸红25%)、中方上广电投资35%,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由日方委派),引进日本全套设备和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旭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中投资的丸红商事(简称:丸红)是与三井物产类似的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属于富士财团。人们所熟悉的日产汽车(NISSAN)、日立制作所(HITACH)、佳能(CANON)与丸红商事一起都是富士财团的重要成员。其实,早在1993年11月,丸红商事、共荣商事、旭硝子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已经成立了“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全力投入到“新事业”中

受到中国国内经济调整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财团在1997年后的5年间收敛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势头。1999年10月14日,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和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透露,双方正在考虑结盟。这一时期,住友财团的松下公司和上广电于2000年10月合资成立了一家“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上广电与上海工业投资银行合计持股49%,松下持股51%。合资公司以等离子面板至整机的生产为主,成为拥有中国国内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

谁也想不到,如今的上广电还在重复着“引进…再引进”的老路,又开始在液晶显示屏产业上烧钱。2004年10月8日,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从日本引进的国内首条第5代薄膜液晶屏(TFT…LCD)生产线在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的公司试验投产。实际上,液晶屏生产线的投资规模都相当巨大,被业界人士戏称为“大钱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大投入项目,液晶屏生产线只有不断扩大投入和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此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已经提高了中国企业赢利的门槛。

回顾上广电的繁荣,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两次大规模的引进。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斥资200多亿美元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日本的彩电工业,相比1980年时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举动堪称是倾全国之力。1987年,上广电从三井财团东芝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成立“上海永新彩色现象管公司”。然而时至2005年,上海永新这家 “中国最大彩管生产厂商”在彩管业务上一年亏损了5。2亿元,此时它已经花巨资引进了五条彩管生产线。

2005年11月27日,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公告,决定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公司45%的股权和上广电电器分公司、管理分公司的全部资产给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由此变相地将彩管亏损的包袱甩给了上海市政府,进而全力投入到液晶屏产业的“新事业”中。作为上广电的大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汽集团早在2005年1月对上广电进行了增资和股权结构调整,表现出全力支持的态度。

来到21世纪,在三井物产这家日本综合商社的带领下,上广电这一次又要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此时,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上广电又是作为这个区域的龙头,自然会当仁不让,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和受益者。单就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上广电几乎就是长三角地区的代名词。

在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官方网状站的“显示器事业部”一栏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三井物产的关联企业。其中,网站上有特别的说明:“上海广电三井物贸有限公司从事以显示器相关业务为中心的上海广电集团的产品的销售,以及显示器相关零件、材料的采购业务,兼顾上广电的电子产品的销售和集团内部的战略企画、实施功能。”

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显示器事业部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显示器领域的‘综合性商社’。在电子领域,该本部有优势,首先是顺延价值链的丰富的产品系列;其次是SCM(供应链管理)可最大限度的运用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EMS(电子制造服务)等本公司物流、金融功能的服务能力;最后是整合上述内容后发挥纵向综合效能的规划开发能力和事业推进能力。”三井物产正是通过其子公司“三井信息电子公司”的统筹将上广电纳入到日本财团在全球的液晶产业布局之中。

 

第二节            种下一棵棵树苗 

 

从“吉林彩晶”到“台湾奇美”

三井物产的信息产业部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一家专门从半导体、光通信、液晶制造设备以及检查设备的贸易公司,名为“MBK Microtek 股份有限公司”,MBK是三井物产(Mitsui)的英文简写。2005年,MBK Microtek公司被归入三井信息电子公司(Mitsui Electonics),该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在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有联络事物所和分公司,提供液晶产品关联的材料、电脑和外围设备的组装,零部件的采购及相关软件的配备等业务。

1998年11月,计划投资13。2亿元的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和显示模块的中外合资企业“吉林彩晶数码高科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彩晶)的先导工程竣工,这背后是引入的 “日本DTI公司”成熟的大生产技术和设备。项目的合作方中有:三井物产、东芝、日本IBM公司,以及东芝与IBM的合资公司“DTI公司”、丸红商事和三洋电机公司,还聘任了多名TFT…LCD领域具有资深经历的日本技术设备开发人员。

液晶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很多业内人士形容该产业为超级烧钱的行业。所以吉林彩晶成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无疑就是资金问题。2000年7月3日,承载着圈钱使命的“通海高科”出现了,它手握国家“九五”重点项目——液晶显示器的“王牌”,头顶吉林电子企业龙头的光环,发行1亿社会公众股。但证监会在接“内部人士”举报其非法集资后,发出通知暂停其上市,“吉林彩晶”几乎还没有正式投产就夭折了。

“吉林彩晶”项目的失利并没有阻挡住三井物产在中国液晶产业上布局的脚步。1999年11月18日,在三井物产的组织下,“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广电液晶)正式成立。这家合资公司由三井物产、上广电旗下的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神田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991万美元,注册资金1794。6万美元,其中三井物产25%、上海广电电子70%、神田工业5%,主要从事中小尺寸平板显示器的制造和销售,适用于移动电话、寻呼机、PDA、手持终端、OA、掌上游戏机等。

三井物产本想携手财团旗下的东芝公司,通过“吉林彩晶”和“广电液晶”项目推动在中国大陆的TFT…LCD产业布局。但是,由于“吉林彩晶”在融资上的意外出事,三井财团不得不改变策略,通过培育台湾企业的方式,寻找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一种新的途径。此时,台湾奇美电子公司(CMO)正在台湾当地大规模新建和扩建TFT…LCD工厂,并正在中国大陆建设液晶模块生产基地。由此,日本财团拆分DTI公司的进程已经开始。

2001年7月3日,东芝与日本IBM解除了在TFT…LCD领域的合作关系,并将姬路和野洲两个工厂进行了分割,姬路工厂归东芝,野洲工厂则作为日本IBM的全资子公司划入IBM旗下。仅隔一天,日本IBM与台湾奇美电子发表了合作声明,双方合资成立新公司“International Display Technology”(简称:IDTech),利用野洲工厂的设备,进行TFT…LCD的开发制造。日本IBM对新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台湾奇美电子公司由此获得了日本IBM的相关技术使用授权。

新成立的IDTech公司的目标是融合日本DTI公司的制造技术、日本IBM公司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台湾奇美电子公司的高效生产体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由于双方已决定将日本DTI公司的职员、日本IBM的野洲事业所和大和事业所的大部分开发骨干划入新公司,所以IDTech公司的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全盘接收了DTI公司的优秀TFT面板技术——从人力资源到开发制造。对台湾奇美电子而言,此番合作使它获得了继富士通、NEC之后的第三个强有力合作伙伴。

顺便提一下,台湾奇美集团旗下的奇美电子与日本企业如此密切的联系是与其发展背景和政治立场分不开的。台湾奇美于1953年由许文龙创办,与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油化和旭化成建立了合资公司。奇美集团除长期深耕石化业外,并跨足包括奇美电子、佳美贸易(商社)在内的不同产业。许文龙在台湾本土出生,从小受日本教育,被称为商界“独派”老大。许文龙多次为民进党及“独派”慷慨捐赠,帮助李登辉筹组李友会,力挺陈水扁2000年和2004年竞选“总统”。

 

“芝浦机电”与“三井信息”双管齐下

2001年11月,三井物产与日本芝浦机电株式会社(简称:芝浦机电)共同出资组建了“芝浦机电(上海)有限公司”,面向全中国销售芝浦机电的产品,包括液晶生产设备、半导体生产设备、YAG激光加工装置等,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芝浦机电(SHIBAURA)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重型电机制造企业“芝浦制作所”。通过事业构造改革,芝浦制作所在1998年从以马达为主的公司转变为信息机电设备制造厂商,并更名为“芝浦机电株式会社”。与此同时,芝浦机电整个事业的基轴确定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基础设备供应商”

如果翻开三井财团旗下东芝公司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芝浦机电株式会社与东芝公司之间的联系。日本国内第一家电报设备制造公司是由田中久重于1875年创立的“田中制作所”,由于1893年经营发生困难而被三井财团收买,1904年更名为“芝浦制作所”。在1939年,同属三井财团的东京电气与芝浦制作所正式合并为今日的东芝,称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简称:东芝)。然而,一直到了1984年才正式开始使用简写的“东芝”这个新品牌名称。

目前,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是芝浦机电的最大股东,占36%的股份,其它主要股东中包括三井财团的关联金融企业和三井物产这家综合商社。“芝浦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成为三井物产向包括上广电在内的中国液晶显示屏(TFT…LCD)生产企业提供制造设备、相关原材料的一个通道。同时,“芝浦机电(上海)有限公司”也是将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东芝和芝浦机电三家企业在中国市场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2002年上半年,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丸红商事三大日本综合商社有大动作,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分别成立了三井信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住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和丸红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等,业务范围涉及: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区企业间的贸易及贸易代理;保税区内商业性简单加工及商务咨询服务;保税区内以半导体、显示器、计算机、移动通讯器材等相关的电子设备,零部件,材料为主的仓储、展示、分拨、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及咨询服务等。

2002年3月,由三井物产信息产业本部100% 出资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三井信息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主要从事TFT…LCD及相关配件、半导体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到液晶、半导体、计算机、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子产品。事实上,三井物产早在一年前,将其下属的有关从事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