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灵瑜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首先,要降低欲望的强度,自己要能警觉到欲望的生起。第二,事先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第三,即使做好了失败的打算,如果追求的是有意义的事,也不要因为挫败而轻易放弃,要有应变的准备。要知道,付出努力所收到的结果可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有失手的时候。抱着树干在时间的洪流中漂荡,希望能够流入大海,但也可能进入一条支流,漂到沙漠中。“假如漂到了沙漠中,我该怎么办?”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接受这种可能。
  然后,一定要记住前文所述,即使欲望达到了,也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永久满足感。我们已经试过无数次了,结果都一样。这不是悲观,而是认清现实,认清人类心理的现实——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满足我们的心。
  有一个办法能让我们获得快乐,且让内心保持平衡。这个办法有两个要点,第一,对于你最欣赏、对你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力强到你认为假如没有它,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不论是什么,一定要记住:不要把脸正对着它,略略转偏一些。第二,对于你最讨厌、最不耐烦、打从心里憎恶的东西,不论是什么,试着把脸略略转向它。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越想要的东西,越去追它,它跑得越远,就像驴子老是吃不到吊在面前的胡萝卜一样。可是,当你转身不理它时,它反而会倒过来追随你。
  所以,要学习平衡自己的心,试着排斥喜欢的,接纳讨厌的,不论情绪、心情、自我形象、嗜好、家人、邻居、敌人、财物,都一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该把心爱的花瓶丢掉。不用这么极端,我们还是可以把花瓶摆出来,欣赏它的美,从中得到乐趣。但是不要老把它搁在心头,而是要准备好有一天可能会将它送出去。一物不去,一物不来。
  我的上师斯瓦米拉玛说过,每跨出一步,就要先把脚从原来占据的那一点提起来,离开那一点才走得开。再跨出下一步时,连刚刚占据的那一点都要放开。如果放不开脚下的那一点,就走不开。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可以走得潇洒、优雅而开心,是因为他们放掉曾经占有、经历过的那些点了。有的人却走得沉重、沮丧,因为放不下原来占的那些点。能放下,能牺牲,能舍,是成功的第一条原则。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时才能满足欲望(3)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莫卧儿帝国的开国之君入侵印度,开创了一个百年兴旺的王朝,他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不幸得了致命的重病,众医生都束手无策,国王忧心如焚。一天,有位智者来到宫廷,对国王说,要挽救王子的性命,只有一个办法,把你最珍贵的东西送出去,他就会痊愈。国王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那颗价值连城的珠宝,就让人把它捐出去,可是王子的病情却没有起色于是国王就召集大臣,他问大臣:“我照着智者的话做了也没有用,怎么办?”有位大臣说:“陛下,是否还有比那颗珠宝更珍贵的东西?”国王觉得有道理,就退朝闭门反省,昼思夜想。“啊!的确还有比那珠宝更珍贵的东西。”于是他走到王子的寝室,绕床走三圈,用最虔诚最坚定的心向天起誓:我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我愿献出自己的性命,换取他的性命!据说,三天之后,国王突然染病而逝,王子却康复并继承了王位。认为这故事是寓言也罢,比喻也罢,历史也罢,都不重要,重点是故事中蕴藏的道理:要懂得牺牲,懂得放下。
  s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欲望的对象多得数不清,今天要这,明天要那,然而,不论对象是什么,其根本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是共通的。问题是,既然欲望是共通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无数欲望的对象当中也有某种共通的特质,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个共通的特质存在于所有的对象之中,只是变成了各种形貌,所以我们辨认不出来。有没有可能,有个什么深藏在欲望对象之中,那是我们真正在追寻的,但又说不出它究竟是什么?换言之,我们要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你终于买了那件想了很久的漂亮衣服,满意了吗?没有。也许你以为多买几件才会满意,那么,去问问那些拥有许多名牌时装的人,她们满意了吗?你要结婚,好不容易结了婚又闹离婚。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像这样永无止境的盲目追寻,永远得不到满足。上帝有时也很可怜,信徒今天说:“主,请赐我这个。”明天说:“主,请赐我那个。”信徒们能不能先想清楚再祈祷?有一个祈雨的巫师,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农夫,另一个嫁给了陶匠。嫁给农夫的女儿要父亲多作法降雨,庄稼才长得好。嫁给陶匠的女儿要父亲少作法,天气干燥,陶土才干得快。父亲究竟该听谁的?
  所以,最好先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然而,到底什么才是贯穿所有欲望的共通因素呢?
  在印度,妇女在怀孕期是非常神圣的,所有不好的事都不让她知道,也绝不让她受到惊吓,她要摄入足够的营养,要处在祥和的环境中,要多读多听伟大人物的事迹。腹中的胎儿不只是靠母亲的身体在长身体,也靠母亲的心灵长心灵。可惜现代人都不注重这些了。
  印度的古老典籍中有个故事,讲的是有名的王后玛达拉撒(Madalasa),她是位已经开悟的圣人,为国王生了好几个儿子。当婴儿生下来之后,王后会把孩子揽在手臂中摇,唱吠檀多(印度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是构成大多数现代印度教派别的基础。三种基本的吠檀多经典是《奥义书》、《梵经》和《薄伽梵歌》)的经典给孩子听,比如:“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的本性是通彻的。你的本性是世间污秽的事物沾染不到的。你的本性是不被这无常世界的幻象迷惑的。”她用摇篮曲的方式,把生命的真理唱给婴儿听,提醒那暂时被包裹在身体里的灵魂,那暂时住在她称为儿子的身体里的灵光、生命之流,在被世界引诱之前,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不要忘记自己不是这个血肉之躯,而是灵光,是股生命之流,是有觉识的力。所以,她的儿子到了四五岁就相继离家修道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何时才能满足欲望(4)
每个儿子出生时,国王都会为他们取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子,像勇猛武士、圣贤国王之类,他希望能尽早定下继承人,结果每个儿子到了5岁就离家了,不当国王,而要当圣人。终于,国王受不了了,他向王后抱怨:“我走了之后,王位由谁继承?这个国家怎么办?你能不能生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王后同意了。
  所以她再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就把摇篮曲改了。她教孩子为君之道,要保护子民,为子民服务,要布施而不是征敛财物,要做国家的监护者而不是所有者。她为儿子取名阿拉可(Alark)。这个名字没有任何意义,是她随意想出来的。
  国王不同意,问她为什么不取有意义的名字。她说,宇宙的生命力根本就只有一股,流通于所有的有情众生,你却要为儿子取克敌之类的名字。既然这股生命力遍及一切,请问你要从哪里划开敌人和朋友的界限?所以你取的那些名字才是没有意义的,我取的名字既不抵触这大道理,也没有不好的含意。国王说不过她,所以王子就名为阿拉可,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仁君。
  上文已提及,如果能够保持内在的平衡力,在人生的得失之际,我们就可以安然度过。得意时不要让自我膨胀,否则逆境马上就会到来。同样地,失意时不要气馁,不要情绪化,那么逆境就不会长久,生活不会太坎坷。玛达拉撒王后知道作为国王,阿拉可一定会经历巨大的起伏,所以她写了两句话放进一枚特殊的指环,临终前交给阿拉可,告诉他,当遇到人生最大的逆境,沉入了无底深渊,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指环。
  后来阿拉可的国家遭到强敌入侵,他抗敌失败,只好逃亡,孤身一人在荒野中流浪,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权力。
  跌到人生谷底的阿拉可国王独自坐在荒野中,想起了母亲的遗训,就打开手上的指环,里面只有两句话:“非圣勿执。离悟无欲。”第一句是说,什么都不执着。如果没法真的做到一切都不执着,那就去执着奉行圣道吧。第二句,什么欲望都不生,生了欲望就放下。如果做不到,就引导它成为开悟解脱、心灵解放的欲望吧。
  我们既然离不开欲望,那干脆找一个终极的欲望,其他的欲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你有这种气魄吗?你可以要大海,为什么只要一片波浪?可以要太阳,为什么只想抓住一束光?你要征服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内在的世界,它就是你自己。
  一旦征服了内在的世界,你就不会想要外面的世界了。外面的世界已经臣服于你了,因为你不依靠它,而是靠自己。一个人孤独过日子还算不上靠自己。这跟外面的环境无关,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把某个人单独关在牢房里,不让他和外界接触,他不会快乐,而一个出家人自己在寺院的关房里闭关,他就是快乐的。心态决定了一切。古往今来有很多巨著是著者在牢狱中写成的。如果把我关起来,单独监禁,我会求之不得,因为我将有充足的时间打坐和写作。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人民非常惧怕罗马的皇帝,可是他们却自愿追随骑着驴子的耶稣。释迦牟尼放弃了皇太子的荣华富贵,四处流浪、乞食求道,他舍离了世界,后来世界反而追随他。所以,完全征服了自己的人,不需要再征服外在的世界,反而整个世界都属于他的了。
  斯瓦米是出家人的意思,出家即完全舍离。在印度,人死了要火化,家族会做一个追悼仪式。即将出家成为斯瓦米的人,在立誓之前,要先为自己做一次这样的仪式,因为他已经死了。然后他会走入河中,全身浸入水里,再走出来。从水中走出象征着重生,他换上新的粗布衣,然后宣誓:从今以后,世上再也没有任何有情生物会怕我。这是因为所有的有情生物都和他成为一体了。在他宣誓舍弃一切财产之后,就成为一位斯瓦米。斯瓦米的另一层意义是:拥有一切之人。能舍一切,才能得一切。
  印度哲学的圣典《奥义书》(Upanishad)中有这么一段话,假设有一位年轻人,他绝对健康、俊美、聪明,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风度翩翩,堪称世间最完美的人。而且,假设把整个大地铺满财宝,则这些财富都归他所有。这是每个帝王的梦想,1911年世界人口普查时,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也填了一份表格,他在职业栏填的是:俄国所有人。请问到1917年的时候,俄国所有人的下场如何?回到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他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还拥有无上的权力,他还能呼风唤雨、万事如意。像这样的人,他还需要什么呢?《奥义书》说,把所有这些合起来,定义为人间乐趣的一个标准,这年轻人拥有了这种乐趣。如果给你同样的乐趣,你要吗?
  另一边,有个人在打坐,有一片刻,他体验到至圆满、完全无欲的状态。
  《奥义书》说,哪怕有十亿个人间乐趣的标准,也比不上这片刻的至圆满、完全无欲的体验。所以,要寻乐趣,就去找最大的、完全无欲的乐趣。深观自性,发掘到内在的自我,你就找到了最大的乐趣。
  

和谐的人生蓝图(1)
要把不排斥别人作为人生蓝图的一部分,
  终身奉行。
  我们常觉得心不受控制,自己有股无力感;有时本来不想做的事却不由自主地做了。决心不管某些事,或是决心不要用某种方式回应某些事,结果还是回应了。这是因为心是跟着习惯走的。从幼年开始,我们就养成了某些习气,并培养自己的心照着习气去做。一旦习以为常,成了一种牢固的惯性,心就一直按照固有习惯去做,意志力和智慧日渐沉睡不醒。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训练自己的心养成新的习惯。
  用心琢磨一下: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一个理想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如果某人要修建房子,但是不知道建成什么样的才好,只对施工人员说“你们先动工,我迟些再决定”,可是,没有蓝图,如何开工建房呢?要打造理想的人生,不也应先有一张人生蓝图吗?
  s 正确认识人生蓝图
  讲到人生蓝图,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有,我有计划的,比如我要在学校主修什么课程,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成立什么样的家庭,等等。但这些不是我要讲的,我指的蓝图是用来打造内在的“自我”核心,这样,即使你的名字不是玛莉而是珍妮,不是约翰而是狄奥多,你还会是那个你。同样的你,不论名字叫什么,不论是律师还是医师,不论穿黄色的还是蓝色的衣服,不论有什么头衔,不论是帝王还是乞丐。你的核心,那个真正的你,明净发光的你,不依靠任何外在的东西而存在,不需要外在的价值,也不用通过外在对它的评价来肯定自己,这才是我指的人生蓝图。
  假如一个人有十个人为他服务,被服务的那个人就觉得自我价值提升了,而在我看来,本来是一人,却要依赖十人,他的价值反而降低了。如果手下有一百人,他要靠这一百人来撑大自尊,那他就变成一百倍地依赖他人。支撑一个人的东西和人越多,而那个人也越需要这些支撑的话,就越显出那个人的脆弱。
  自我应当始终不变,不论是在森林中独居,或是手下有一百个人。能够如此,就会对那一百个人和自己都有善益。这不是说如果下面有一百个人,就让位离开,免得依赖别人,结果反而变成逃避,而是指我们的自我评价不应受地位、处境影响。去寻找那个不变的、不受影响的自己吧。找到了,自然会超越。不过,可别为了能超越、能居上位而去寻找,如果有这样的出发点,绝对找不到。
  在寻找的过程中要改变心的习性。首要的就是构建一份内在自我的蓝图,而不是计划要成家、创业等等。有一次,我问我的上师:“您认为我的学生当中有谁可以再上一层楼?”他说:“这要靠你自己去找,问他们,你毕业了吗?如果还没,先去读完书。拿到学位了吗?没有的话,先去拿学位。结婚了吗?没有的话,先结婚。有孩子了吗?没有的话,去生孩子。孩子长大了吗?没有,先去把孩子好好带大。要教你的学生能入世,而不依赖、不执着世间的一切,让他们经历世俗生活,拥有完整的世俗经验,能保持心境相对平静,不易受干扰,才可以考虑让他们学习更高深的东西。”  
  s 入世与处世
  我常见到身边的人,面对一个三寸大的难题,产生达三米之多的反应,然后生出了三十米长的情绪,又制造出三百米的纠纷。每个人都该反省自身:以前所遇到过的问题,是不是往往由三寸的问题失控成为三百米的问题?而且一定是这样处理问题的:自己火上浇油,问题越变越大,大到把自己吞噬,于是不由自主了。所以,束缚自己的链条是自己打造的,有铁制的,也有金光闪闪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和谐的人生蓝图(2)
我的忠告是:要入世、学会处世;要能推动世界,不要让世界推动你。面对同样的情况,普通人会产生压力感。但是对于一位智者,他完全不觉得费力,他是完全放松的。所以如果你因为压力太大想要出世,那就错了。如果要出世,你能跑多远,能躲到哪里去?住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