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饭店传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也凑巧,第二天,邵宝元出外差,看见街上有许多人在挤着看路边的一排展柜。出于好奇,邵宝元也挤进去看了一眼,这一看,他竟被吸引住了,展柜里面摆的都是各种大小硬币,金条银块,各种元宝和银元角币,还用钱币摆成“招财进宝”四字。邵宝元再一看旁边的展板,赫然写着“中法实业银行资本雄厚,殷实可靠,笃守信义,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
  此外,还有中法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样钞,围观的人都啧啧称赞,说这钞票印得漂亮,精致。
  有的人说:“这是谁的买卖?是袁大总统和法国人合开的买卖,能没钱吗?”
  “有钱就往这家银行存,错不了。”
  邵宝元越看心里越高兴,看来,这个中法实业银行真的是有钱。他这才下定决心,在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后的北京饭店干下去,而且要干出个样子来,要干出自己的前程。

北京饭店第一楼(2)
说中法实业银行“是袁大总统和法国人合开的”,虽然不够准确,但中法实业银行的确是一家很有实力的股份公司,总股本4500万法郎。法国方面是商股,即以财团和私人入股,而中国则是由袁世凯政府投资的“官股”。它的中方发起人王克敏和周自齐,都是北洋政府财政部的要员,曾先后担任过“财政总长”和“中国银行总裁”之职。1922年周自齐还担任过“总理兼教育总长”。王克敏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些“名气”的人物。袁世凯恢复帝制,他们都是积极鼓吹者。由这样两个“大人物”出面担任“中法实业银行”的发起人,可见这家银行在袁世凯心目中的分量。一般都认为,袁世凯是个亲日派,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可是这个城府极深、诡计多端的家伙心里到底打什么算盘,谁也猜不透。据袁世凯的七子袁克齐回忆说:“我父亲当总统后,看到中国政局变幻不安,考虑退路,曾在法国银行存过200万法郎。”
  既然在袁世凯的心目中,法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由这两个人担任中法实业银行的中方发起人,就不足为怪了。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家银行有深厚的背景,又有法国人撑腰,信用自然是很高的,于是就纷纷把钱存进中法实业银行,或是与它开展业务。而且,在法国的数万华工向家乡汇款也都是通过这家银行办理。如此一来,中法实业银行就发展得比较快,资本一度增至15亿法郎,在法国、英国、日本、美国、朝鲜、越南等国都开设了分行。从表面看,这家银行完全是按照现代银行的管理体制建立的,除了董事会以外,还有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权力同样大小的两个“平行总经理”,中方总经理为王克敏,法方总经理为法国方面的发起人之一裴诺德。不过,据当时在这家银行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说,实际上,在银行里真正有实权的职务都是法国人担任的。
  银行成立了,就要投资,要赚钱。从表面看,为了选择合适的项目,银行是很谨慎的,比如,为了对中国的矿业进行投资,在北京分行设立了专门的分析化验室,由法国工程师对有关的矿样进行分析化验。可是实际上,银行的运作主要操纵在裴诺德一人的手中,此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中法实业银行的资产也算不小,可是裴诺德的胃口更大,以致后来终于酿出一场大风波……
  饭店的五层楼很快盖好了。饭店竣工的时候,有些好奇的市民前来观看,有的人手搭凉棚,仰着脸,眯着眼睛望着大楼,惊叹着,“好家伙,这么高的大楼,看得我直晕。”
  有的说“住这么高,多冷啊!”
  来看大楼的人中间有位老太太,却怜惜地对北京饭店的员工说:“不易啊,你们在这儿干活真不易啊,这么高的楼,往上搬个东西多累!不说别的,光往那楼上挑水就够呛吧?”
  人们告诉她,这儿有水泵房,有水塔,在五层楼里只要一拧开水龙头,水就流出来了,不用挑水。解释了半天,老太太也没有弄明白是什么道理,最后,她也不想弄明白了,只感叹说,水都能往高处流了,这世道变得可真快。
  20世纪20年代,北京饭店全体员工合影。楼高了,房也多了,五层楼共有48间客房,在当时,这都是最豪华的客房,地板、地毯、席梦思床,样样俱全。那时北京还没有大规模的发电厂,饭店用的是德国电灯房的电,于是电灯、电话、电扇也都装了起来,并且开设了自己的电话总机。另外,为防停电,饭店还自备了一部小型发电机。
  楼大了,事情也多了,于是饭店又招收了一些新职工,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饭店的职工扩大到了几十人,分工很细,有的专管服务,有的专司卫生,有的专看泵房……同时还有了一套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新式饭店了,英文称为“Hotel”。中国员工大都没有正经学过英文,于是就用汉字注音,用京腔京韵的“洋泾浜”式英文称为“好太楼”,倒也像那么一回事。
  当时,能和北京饭店的规模、档次相比的只有希腊人经营的六国饭店。为了满足接待外国人的需要,六国饭店翻新加盖了一层,当时《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描写六国饭店的,词曰:“饭店直将六国称,外人情态甚骄矜。层楼已是凌云汉,更在层楼建一层。”
  另有注解:“六国饭店在中御河桥桥边,层楼摩天,已极宏。今复加一层,知欲穷千里目者,必当乘兴而上也。”
  然而,北京饭店不仅比翻新加高后的六国饭店还要高。而且在当时中国早期的一批高级饭店,如上海的“礼查饭店”,“一品香旅社”;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中,它也是雄踞第一的了。
  为了管好饭店,中法实业银行以募集来的股本,成立了北京饭店股份有限公司。法国人还把几个中国人提为了领班,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邵宝元没有被提为领班。别人感到奇怪,他自己也想不明白。那时中国员工根本不能向法国经理提意见,他只能把委屈憋在肚子里。没过两天,那位一见面就要他留下来的法国人却对他说:“邵,别人要想提升你当领班,可是我认为你当簿记更称职,因为我们的账目都是用法文记的,而你是为数不多的,懂得法文的中国人之一。这项任命拉费勒经理已经同意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现在起就可以担任这一新的职务了。”
  和法国人打了多年交道的邵宝元明白,法国人说话是很客气的,一般都是用商量的口气,“抱歉”,“对不起”,“如果您不反对”等等,经常在嘴边挂着,即使对中国员工也是如此。而实际上,他们在对下属使用这些“文明礼貌用语”的时候,他们所说的内容却是不容更改的。再说,相比之下,当法文簿记,也算是不错的差事。那时,饭店的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都是法国人,中国人能干到这个位置就算是很高了。
  从此,邵宝元就成了北京饭店的法文簿记,如果套用现在的话,也算得上是“白领”了。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1)
哪里有一条真正的诺亚方舟?
  董事会上的争辩,饭店外响起了枪声,一根辫子被齐根揪了下来……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西方国家,1917年都是多事之年。欧洲战场上,风烟正浓,战火正酣,中国的政局也是乱纷纷。在北京饭店一间铺满栽绒地毯,摆着真皮沙发和橡木大圆桌的会议室内,却是雪茄与香烟吐雾,美酒共咖啡飘香。中法实业银行的高层决策者正在召开重要会议,商议下一步的投资计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扩大对北京饭店的投资。
  一位董事正在发言,他说:“诸位,我认为现在扩建北京饭店是绝对错误的。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国政局就像狂风恶浪中的一条小船,而且是一条丢失了舵和桨,千疮百孔的小船。清朝皇帝刚下台,袁世凯又当上了皇帝,可是当了仅仅83天,又完蛋了。然后又是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如果把股东的钱放在这样一条大风大浪中的小破船上到处漂流,谁能放心?”
  另一位董事会成员冷嘲热讽地说:“与其现在扩建北京饭店,倒不如为中国的有钱人造一条诺亚方舟,当中国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高价向他们兜售这条方舟的船票,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才是一个最好的投资项目。”
  不少人同意他们的意见,可是法方经理裴诺德却冷冷地看着他们。直到反对投资的人把话都说完了,裴诺德才开始说话:“一些尊敬的先生们对北京饭店的扩建计划讲了许多反对的理由,尤其是中国政局不稳,这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当然,各位说得很对!而且我还要补充一点,据权威人士说,中国的政局在可以预见到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没有稳定的希望。”
  这时,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没想到,裴诺德忽然话锋一转说,“可惜这些先生们只具有常人的见解,他们想到的问题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到的。而只具有常人见解的人,是不可能赚来高额利润的。只有那些具有远大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富于想象力的人物,才可能赚取一般人赚不到的钱。因此,鼠目寸光的人不能理解他们,循规蹈矩的人不能接受他们,亦步亦趋,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反对他们。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是少数的原因。而我们扩建北京饭店的决策,就是由这样富于想象力,有远大眼光和非凡魄力的人做出的,因此,它是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天才决策。”
  参加会议的人们被震动了。那些反对这项投资计划的人喊着:“要用事实说话,投资不是作诗,光靠美丽的辞藻是没有用的!”
  “不要摆企业家的派头,更不要吹牛,就连拿破仑也有吃败仗的时候!”
  裴诺德成竹在胸,摇摇手中的财务报告说:“是的,我是使用了一些美妙的辞藻,这是因为我们当初的投资已经得到了更美妙的回报。请看,这就是目前北京饭店的利润情况——用48套房间,每天赚2400块银元!”
  这一下会场上真正轰动了。
  “这,这个数字是真实的吗?”有人惊愕了。
  “难道是创造奇迹了?”有人将信将疑。
  裴诺德知道,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也是夸张地谈论过去,小心地审视未来。于是他推开窗子,对与会者说:“先生们,如果有谁还对扩建北京饭店存有疑虑。那就请看这条王府井大街吧,它虽然现在还不算繁华,但是它已经有了东安市场和一些商店、洋行,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地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2)
接着,赞成对北京饭店扩大投资的人又纷纷补充起投资的理由来。有人说,北京饭店西邻紫禁城、太庙,北靠景山、北海,南望前门、天坛,现在欧洲正在兴起旅游热,这些地方都是游客们最喜欢的景点。有这样的条件,还怕不能盈利吗?
  有人说,北京饭店离前门火车站只有三里路。每天客来客往不断,还怕没有客源吗?
  裴诺德补充说:“至于说到中国的政局,各位请放心,正因为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安,才是我们赚钱的良机。因为不管谁统治中国,都离不了我们西方国家的支持。他们都不敢得罪我们——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洋人’。因此,我们的饭店是绝对安全的。正因为这样,每一次政局动荡的时候,都会有许多人到我们的饭店来避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饭店就是一条真正的诺亚方舟。因此,如果我们的北京饭店仅仅用那48套房间来接待客人,就好像到了堆满金块的山上,却只满足于捡回一颗砂粒。不,我们应当把整个金山都搬回来!”
  他的豪言博得一片掌声,尤其是那些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们看了那无懈可击的财务报告后,终于改变了态度。毕竟世界上所有的投资者只服膺一个权威,这就是利润。会议终于决定,进一步扩大招股,对北京饭店投资,再建一座新楼,让一所最现代化的饭店矗立在北京的中心地带,矗立在王府井大街与东长安街的交接处。
  随后,1917年3月13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中法实业银行的扩大招股广告:
  “本行系股份有限公司,股本4500万法郎。*政府认购股本三分之一,即1500万法郎。银行章程业经*政府于1913年批准、立案。总行:法国巴黎圣风扎街74号,分行:北京、上海……”
  招股广告刊出后,认购的人不少,中法实业银行的股本进一步增加了,扩建北京饭店的工程正式启动。不过,在董事局会议上不同意这项投资的人,仍然在等着看笑话,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正如暴风雨中的航船,飘摇不定,什么事都可能出。
  1917年7月的一天,进出北京饭店的客人不多,忽然,不远的地方传来几声“砰,砰”的声音。开始,人们还以为有人在放鞭炮。可是接着就看见街上有一队队的士兵跑步而过,接着又传来一阵更密集的“砰、砰”声,人们这才明白,那不是节日的鞭炮声,而是枪声!
  枪声惊动了住客,他们有的打开房门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有的一边穿衣服一边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跑出来问:“出什么事了?”
  街面上更加混乱了,有人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跑回饭店,慌里慌张地喊着:“坏了,打仗了!打仗了!”
  饭店里的员工们,心一下悬了起来。庚子年,八国联国入侵时的景象,大家至今记忆犹存。水灾、火灾,莫过于兵灾,别说败兵、乱军谁也管不了,就是有几个散兵游勇捣乱,饭店也难以招架。
  这时,已经下班的员工也赶来了,饭店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必须各司其职,这饭店的规定。也有的人是来打听消息,他们既为饭店担忧,也为自己的生计操心。
  原来,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在一片唾骂声中,做了83天皇帝梦,就灰溜溜地下台了,不久郁郁而死。接着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又闹了起来,“总统”和“总理”谁也不服谁,由暗斗转为明争,史称“府院之争”。军阀张勋借机拥兵进入北京,推翻了总统黎元洪,将躲在故宫里的溥仪推上皇帝的宝座,演出了一场“复辟大清朝”的丑剧。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就连北洋军阀都认为有机可乘,纷纷举起“讨逆”的旗帜。段祺瑞更是积极,他在天津马场誓师后,组织“讨逆军”从天津和保定进攻北京,张勋的士兵都拖着根辫子,以表示忠于“大清朝”。辫子兵凭着这条辫子,可以买东西不给钱,坐火车不买票,横行霸道无所顾忌。可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呢?这样,段祺瑞的军队就一直打到了北京。这时在北京饭店听到的,正是讨逆军和张勋的辫子兵在紫禁城东门对峙时,互相射击时的枪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3)
枪声还没有落,又有许多人往北京饭店跑,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些人还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他们争先恐后地往门内挤,门卫想拦住问个究竟也不可能。因为都是在慌乱之中出逃的,所以他们个个衣冠不整,人人神色慌张。这些人拥到柜台前订房,订不到房的就乱吵乱叫,有的女宾甚至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时,总经理麦义赶来了,他是1916年接替拉费勒担任此职的。他神情自若,从容不迫,嘴里还叼着一支老大的雪茄烟,朝那些客人挥挥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