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回到家中。
  董卓自纳貂蝉后,情Se所致,月余不出理事。但愈如此,吕布愈思念貂蝉,甚至感觉自己的女人在别人的怀中,自己万分委屈,无名之火直冲心头。终于,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了董卓的卧室。貂蝉在床后探半身望着吕布,以手指心而不转睛,意思是告诉他我是王允许配给你的,我是爱你的,快来救我。吕布频频点头,表示明白她的意思。董卓睡梦中醒来,看到了吕布,猛然回身,看见貂蝉在屏风后面。
  董卓愤怒,责问吕布:“你敢戏我爱姬?”唤左右驱逐吕布,告诉吕布今后不许到他家来,吕布怀恨在心,回到自己的家。
  一天,貂蝉终于将吕布引到相府后花园中的凤仪亭来。她又哭又闹,将王司徒如何将自己许配给吕布,自己如何思念吕布,董卓又如何将自己霸占叙说一遍。还说现在此身已污,不得服侍英雄,愿死在吕布面前,以绝吕布的思念。话还没有说完,就手攀曲栏,向着一边的荷花池便跳,慌得吕布将其一把抱住,貂蝉乘机倒在吕布怀中,说道:“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慕名以久,以为是当今惟一的英雄,谁知反受他人之制!你竟然连自己的爱人都得不到,都保护不了,还算什么英雄?难怪董卓说你不敢对他如何!”这样一说,吕布对董卓恨得咬牙切齿。
  事有凑巧,董卓因久未见貂蝉,这时来到后花园中寻觅。只见吕布把他的画戟放在旁边,抱着貂蝉说悄悄话。董卓无名火起,一步上前,抢过画戟就刺,吕布掉头便走。董卓飞起一戟,被吕布挡落在草中,自此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彻底破裂。
  王允早已接到貂蝉快报,迅速把吕布接到家中,痛斥董卓不是人,把吕布的貂蝉无端抢走,据为己有,说这貂蝉本来是吕布的。自己心爱的人被抢走,是可忍,孰不可忍,吕布扬言要报仇,于是,一番同仇敌忾、刺杀董卓的计划便周密完成。
  “千里草,何青春;十日上,不得生。”这一首当时流行在长安街头的童谣,预示着董卓就快要死了。轻车都尉李肃成为王允手下的传令官,按照计划去见董卓,说是天子有诏,欲会文武大臣于未央殿,商议将帝位传给太师之事。董卓早有篡权之心,听到这话自然心花怒放,根本没有犹豫,快快地起程进宫。一路上车轴断了,马辔头断了,而且路上狂风大作,尘土蔽天,董卓认为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李肃却解释说:“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万岁登基,必有红光紫霞,这些都是吉兆。”然而董卓走进未央殿时,遭到埋伏在殿内的军士伏击。吕布一戟直进董卓咽喉,李肃把董卓的人头割在手中。
  
传说美女:貂禅(3)
董卓死了,大快人心,朝野欢声雷动,吕布也将貂蝉迎回家中,如愿以偿。
   
品读:美人公关
貂蝉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然而,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貂蝉的资料,虽然正史上没有貂蝉这个人。但她又好像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让专家、学者伤透脑筋。
  貂蝉形象完全是宋元以来通俗文艺虚构的产物。貂蝉位列中国四大美人之列,是《三国演义》的一大功劳。貂蝉是作者刻意在《三国演义》中,让她承担起著名的连环美人计的角色,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美女公关。
  美人计是古代常用兵法的计策,古兵法《三十六计》专有一计之说:“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性。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意思是说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能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沧丧,兵士颓废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敌人,可以顺利地保存自己。
  《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则把美人计说得更明确,用武力征服不了,或者无法用武力征服,就用美女“淫声以惑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晋献公伐虞、虢,乃遗之屈产之乘,垂棘之壁,女乐二八,以荧其意,而乱其政。”这里就描写了作为美人计的歌舞乐妓。
  东汉末年英雄和奸雄群起纷争时期,最著名的公关小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掺与董卓、吕布父子情欲纠葛中,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如此复杂而血腥的麻烦让貂蝉承担上了,何况貂蝉要糊弄的是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位居朝廷重位,把持皇帝的董卓,一个是骁勇善战猛将吕布,然而,自从司徒王允把貂蝉献给董卓后,董卓和义子吕布就掉进了貂蝉的温柔陷井,陷井毕竟是陷井,这父子沉入抢夺美人的连环计中,最后为了貂蝉一个暴尸街头,一个死于乱军中。
  在这个连环计中,貂蝉充分展示了“以荧其意,而乱其政”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美人计的杀伤力是如此威猛而凶狠,勇猛的男人在美女面前也显得毫无办法。在董卓和吕布之前有吴王夫差迷美人西施,在他们之后,也不乏其人。就连国外学者也不断从理论上分析这一现象,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马格·威尔逊和马丁·戴利专门研究,发现在受到美色诱惑时,男人们往往变得“短视”,在给男学生看过漂亮姑娘的照片之后,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的较小利益,而不是等待未来会得到的更大收获。也就是说美色正如古代人所说,具有强大的蛊惑作用,男人失去了理智。貂蝉算是出名了,出在她传说中的美貌,也出在男人们无法回避的“短视”上。
  
诗意女神:甄氏(1)
塘中行
  甄洛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好看的txt电子书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当她抬起头来,一张梨花带雨的娇容顿时震慑住了杀气腾腾的提剑少年,于是一场经典的英雄救美式爱情上演,然而她美得太惊心动魄,又卷进了兄弟二人的爱恨情仇,进入了兄弟二人既争夺皇位又追逐她的漩涡。
    翩若惊鸿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的绘画名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并与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画中洛神已经在慢慢地离去,她回过头来,凝神幽思地望着曹植,是那么地万般无奈,带有深重的哀怨叹息;而曹植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他的侍从也都默默地站着,连同周围的草木也一动不动,似乎曹植是无动于衷,然而透过他那平视的眼神,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来,周围的静更烘托出他的孤独,他的无奈。画中这两人是“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曹植的《洛神赋》原名就是《感甄赋》。文中曹植这样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从神韵、风仪、情态、姿貌,到明眸、朱唇、细腰、滑肤,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形。
  此外曹植还描绘甄妃的动态美:“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静态的美加上动态的美,怎不使人意乱情迷呢?
  在形容甄妃服饰美方面曹植写道:“披罗衣之璀璨,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手饰,缀明珠以耀躯。”
  总之,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据《三国志·后妃传》及裴松之注记载:甄氏是中山无极人,父亲为甄逸。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仙人,手执玉如意,临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不幸的是甄氏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有一相士刘良给她看相,看过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可言。”
  小小年纪的甄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能。八岁那年,门外锣鼓喧天玩马戏,家中的姐妹们都上阁楼去看,惟独甄氏不跟着去看,姐妹问她为何,她说:“岂女子之所观耶?”认为女子不可做这种抛头露面的事。
  九岁时,甄氏喜欢读书,常常向哥哥借笔墨纸砚用,哥哥笑她是不是要当女博士。甄氏回答:“古之贤者,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甄氏十余岁时,时逢天下大乱,百姓皆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当时甄氏家却颇为富裕,家里储存有不少谷物宝贝。甄氏遂对母亲说:“当今天下大乱,我们留着这些宝贝不仅无用,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还不如把它们拿出来分给邻里乡亲,广施恩惠。”全家人都觉得她说得极有道理,甄氏的母亲按照她的话,把粮食分给了众乡亲。因为她的善良和智能,人们都纷纷夸奖甄氏说:“这丫头心地实在太善良了,又懂事,将来肯定能做皇后!”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诗意女神:甄氏(2)
  二度为妻
  自从听到自己将来要做皇后的话后,这就成了甄氏梦寐以求的事。甄氏开始琢磨当皇后是什么样子,一有时间就坐在镜子前梳妆打扮,琢磨衣服发式,还到处搜罗关于宫廷礼仪的书籍,认真模仿怎样走路、发笑、吃饭等,里里外外以皇后的标准修炼自己。
  由于家境富裕,加上艳名远扬,甄家的门槛几乎被求亲的人踩断了,甄氏就是不答应。直到袁绍的儿子袁熙来求亲,甄氏看到有了出头之日,才点头应允。她认为,袁绍早晚是要称帝的,这样袁熙就会有机会成为太子,自己的皇后梦就可以实现了。
  然而当甄氏到袁家做媳妇后,生活却过得并不快乐,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怜香惜玉,郁闷中她写了不少闺怨一类的作品,并传扬出来,《塘中行》就是其中之一。
  甄氏嫁到袁家不到两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就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袁绍、袁谭相继毙命。曹操俘虏了甄氏后,把甄氏许配给了曹丕。本来袁熙镇守幽州,临去时,想带她一起走,但被甄氏严辞拒绝,她的理由是要留在冀州伺候婆婆。但有人认为,甄氏感觉袁熙当皇上已没有可能,她是在等待下一个机会。
  甄氏来到曹丕家,没想到被曹植所爱。曹丕和曹植为了甄氏,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曹丕把曹植赶出皇宫,让曹植远离甄氏,切断曹植的思慕之情。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即魏文帝,年号黄初。夫荣妻贵,然而,甄氏并没有升为皇后。曹丕在成为皇帝之前,对甄氏宠爱有加,但到做了皇帝后就移情别恋,此时甄氏已经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34岁的鼎盛年纪,后宫佳丽众多,特别是汉献帝将两个年轻美貌的女儿献给他后,曹丕疏远了甄氏。甄氏从此失意,皇后梦断。
  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新纳的宠妾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在曹丕面前谗言甄氏,郭氏栽赃甄氏,诬陷她埋木偶诅咒文帝。曹丕听信了郭氏的话,一气之下,勒令甄氏服毒自尽。
  甄氏死时,郭氏内心恐惧,让人用糠塞住甄氏的嘴,好让她永无怨言。
  
品读:叔嫂情迷

()
甄氏死时四十岁,正是女性成熟时期,最有魅力的迷人年龄,最后却成为一缕冤魂,中国文学史上,为这位女性冤魂留下佳话,那就是甄洛跟她丈夫的弟弟曹植的一段爱情。这段爱情在曹植的《洛神赋》里记载并流传下来。
  但是后人却对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的洛水之神产生了疑虑,认为这里的洛神不会是甄氏,曹植不可能爱上他的嫂子甄氏。唐彦谦曾经说:“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陈王,就是指曹植。宋人刘克庄也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后人有这疑虑原因在于:第一,甄氏大曹植十多岁,曹植爱上他的嫂嫂是不可能的。他更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关系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这简直是色胆包天。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第三,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氏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竟然有人质疑,也就会有人持肯定的态度,并且还把《洛神赋》里甄氏再次渲染。《昭明文选》注中有这样一段话:“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曹植),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曹植)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与王(曹植),王(曹植)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曹睿——甄洛女士的儿子)见之,改为《洛神赋》。”
  无独有偶,《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也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肯定了甄氏与曹植的爱情,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篇中说:“陈思时一见,《感甄赋》不虚作矣。”
  柏杨也认定《洛神赋》的女主角就是甄氏,并说“文学史上没有详细叙述他们叔嫂怎么相识和怎么幽会,但我们可以想像,这位弟弟初睹嫂嫂容颜时,跟他哥哥一样,也会同样神魂飘荡。而曹植先生文学方面的造诣,跟气质潇洒,远超过浑身流氓气息的哥哥曹丕。真正的爱情是不认识权势的,叔嫂之间,遂存在着灵和肉的爱慕。”在柏杨这里,完全肯定曹植和甄氏之间的爱恋。看来,文人更情愿甄洛有过一段叔嫂的恋爱,让甄氏的人生充满浪漫的气息。
  
天生尤物:冯小怜(1)
冯小怜
  李贺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破得春风恨,今朝值几钱。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她是荒唐闹剧中“玉体横陈”的主角,她还是帝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尤物,当然她也逃脱不了红颜薄命的人生轨迹,到生命的最后尽头她还做着爱情的旧梦:“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