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段时间内有迹象表明,下属指挥官们认为这些指示相当令人费解,其中有些人甚至表示反对。两个装甲军的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和莱茵哈特将军都认为,当务之急显然是迅速前进并与敌军保持密切接触。
  五月二十三日,陆军总部面临着另一个重大决定。“大镰刀”计划中实施大包围战的最后阶段,即彻底消灭敌军的阶段,现在似乎到时候了。进攻的最高战略目标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强的领导,特别是A 集团军群机动的左翼〔第四集团军〕很快将与B集团军群的左翼进行接触。在组织方面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应事先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是很重要的。陆军总部总司令勃劳希契是完全不能承担消灭敌军的任务呢?还是他出于对不够灵活的伦斯德的某种不满,也许还是因为对较为冲动的包克的同情,他才作出了让B集团军群指挥第四集团军的惊人决定呢?哈尔德将军在日记中写道:“总司令让B集团军群去完成包围战的最后作战行动的决定,将会由于B集团军群司令及其参谋人员的性格而带来很多困难……总司令坚持采取这个决定,在我看来,是一种规避责任的行为。他坚持说,要么他自己从不同侧面去协调向被围敌军进攻的两支部队,要么他就将它们都交给冯·包克指挥。在我看来,前一种方法更为自然也更有魄力,但是他却又充满疑虑。他似乎非常急于推脱责任。当然他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荣誉。”午夜时分,陆军总部的新命令下达到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司令部。参谋总长有意没有照老习惯在命令上签字,以便能使他的反对意见得到证明。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二十时整,从这时起,B集团军群就将负责第四集团军以及在于伊-迪南特-菲利普维尔-阿韦纳-勒卡都-巴包姆-阿尔贝-亚眠一线以北所有部队的战术指挥。应当指出,这是符合五月二十二日的指示精神的。
  尽管A集团军群司令冯·伦斯德很自然地没有将新命令看作是“这个时候的一种特别幸运”,并且没有忘记让参谋总部的作战部门了解他的看法,而B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却很自然地欢迎这个命令,他在日记上写道:“最终还是将结束此一会战的责任交给了一个人手中。遗憾的是没有早些这样做,否则将会节约大量的时间。”
  在此期间,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已于五月二十日开始了战役〔“红色”方案〕第二阶段的准备工作。而希特勒在接到夺取阿布维尔的报告时表现出的冲动的兴奋,似乎也已转变为对形势有了较清醒的认识。毕竟,敌人在阿拉斯已经证明,如果他们决心有力地采取行动,他们仍能进行抵抗。很凑巧,当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于五月二十一日向希特勒报告战况时,希特勒曾告诉他还得准备打一场长期战争。他表示一旦法国战役成功地结束,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应转向建造潜艇和“容”-88型飞机。而一向根据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作出判断的凯特尔将军,可能还有约德尔,增强了希特勒这样一个观点,即在佛兰德一带的地形确实不适于实施大规模装甲作战。同时,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却抱着个人目的,试图通过延长作战过程来扩大他自己的影响。
  戈林在波尔赫〔艾弗尔〕附近的铁路上有他的机动的司令部。他显然认为“他的”空军没有在即将来临的伟大胜利中得到足够大的一份荣誉;而这个胜利,终究“将决定日耳曼民族在今后一千年中的命运”。当然,他还对传统而保守的陆军怀着几乎是病态的仇恨。无论如何,他在五月二十三日从明斯特赖费尔他的司令部打电话给元首,试图说服元首相信,现在是德国空军完成它的最高使命的时候了。这个使命就是消灭在法国北部的英国陆军。在空军完成任务后,陆军只要“占领领土”就行了。为了使自己的要求具有说服力,戈林说应当将最后消灭敌军的任务交给“国社党”空军。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他,元首希特勒就可能因陆军将领们功劳过大而失去威望。戈林也许就是用这条理由触到了希特勒的最痛处。因此,不难理解希特勒为什么那样热衷于戈林的想法。最高统帅部对此并不十分满意,约德尔怀疑地观望着,并在谈到戈林时说:“他又在信口开河!”
  五月二十四已上午,哈尔德满意地记录道;“形势正在继续有利地发展,虽然我们的步兵部队要在阿拉斯方向上取得进展仍需要时间。但至少就目前来说,在索姆河以南已不存在危险,因此,我并不认为步兵进展慢会有什么麻烦。除了局部战斗外,我们不必把敌人的抵抗力量估计过高。做什么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必须有耐心,听其自然发展。冯·克莱斯特的集群报告说,敌人第一次取得了空中优势。”哈尔德将军现在让他的副手米特将军去询问第四集团军,陆军总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速包围佛兰德地区内的敌军。他自己的看法是:“一旦我们牢固地占领了高地〔在阿拉斯以北〕,我们就应考虑使用装甲部队越过埃斯泰尔-卡塞尔战线进一步实施进攻,以便与在利斯河向鲁莱尔斯方向进攻的第六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合。”
  十一时三十分,希特勒来到在夏尔维尔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听取了一次战况报告,并征询了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意图。伦斯德强调,步兵应在阿拉斯东部进攻,而机动部队则停留在朗斯-贝顿-埃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一线,以便截住在B集团军群前面撤退的敌军。很显然,他之所以这样强调,是由于担心冯·克莱斯特战斗力薄弱的装甲集群挡不住正在撤退的英国部队。希特勒高兴地发现无论是伦斯德已经做的还是他建议要做的事都很合乎他自己的想法,因此,他表示完全同意集团军群司令的意见。希特勒一再强调他表示同意,并说为了即将采取的作战行动,现在尤有必要节约地使用装甲部队。同时,如果在敦刻尔克周围的包围圈收得太紧,空军的活动反而会受到妨碍。
  但是,伦斯德正是要在这一天交出第四集团军的指挥权,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否说出自己的观点或他所知道的元首的观点,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不过,无论如何,事实上希特勒和伦斯德对形势的断判是一致的,正如他们在前几天中也确实多次取得一致意见那样。
  在进一步会谈过程中,希特勒因得知从五月二十四日二十时起,第四集团军连同所有机动部队都将由B集团军群指挥而大吃一惊。无论是他还是最高统帅部都不知道有关陆军总部这个命令的任何情况。后来希特勒告诉约德尔说,他认为这个命令在军事上和心理上都是错误的。同时,他对于勃劳希契和哈尔德这样根本改变指挥权却不通知他而感到极为愤慨。他们这样做,也许使他更加怀疑他们对他是否忠诚;所以他立即取消了他们的命令。
  因此,在五月二十四日,领导集团中出现过一次危机。真正的原因也许是,首先,希特勒同意伦斯德对形势的判断;其次,戈林在前一天允诺德国空军能够完成的任务。这种情况便导致下达了人们乐于接受的十二时三十一分电话指示:“根据元首的指令,第八军和第十军在B集团军群左翼的协同下向阿拉斯东部的进攻应继续向西北发展。另一方面,向阿拉斯西北面进军的部队不应越过朗斯-贝顿-埃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一线〔运河防线〕。在西翼,所有的机动部队都停止前进,让敌军去碰撞上述有利的防线。”就这样,希特勒批准了伦斯德的建议,同时显示出他现在已定下决心强行贯彻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使他自己的军事指挥权。希特勒急于在战场上显示自己,以证明他作为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决非徒有虚名。
  陆军总部对元首的新指令吃了一惊,不得不作出新的部署。下午,希特勒还亲自提请陆军总司令注意他的命令。勃劳希契和哈尔德都对这种直接干涉作战实施的行为极为愤慨,但他们又能怎么办?五月二十四日傍晚,勃劳希契既不能也不愿意作出新的决定。
  参谋总长却不这样。意想不到的元首指令对他来说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因为他最终要对作战行动负责,而且他已感到由于希特勒的干涉,能否成功地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已有危险,“使用反正面进行歼灭战”的伟大作战思想也受到了危害。他自己反问是否可能通过下达一些补充指示来抵销希特勒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同时将勃劳希契和A集团军群拉到他这方面来。哈尔德及其亲信冯·格赖芬贝格上校也许将这看作是他们不顾希特勒的旨意而贯彻他们自己的作战意图的唯一机会。因此,他们在当天夜间用无线电向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下达了如下命令:“补充五月二十四日陆军总部的指示:批准继续进攻到敦刻尔克-卡塞尔-埃斯泰尔-阿尔芒蒂埃尔-伊普雷-奥斯坦德一线为止。因此,保留给德国空军的作战空间也相对缩小。”
  B集团军群欢迎这个指示,因为它希望这至少能给第四集团军一个向敦刻尔克港口推进的机会,以便阻止盟军仍在那里进行着的海运撤退活动。毫无疑问,它对于没有将最后包围敌军的行动指挥权交给它也深感遗憾。
  这样,陆军总部并没有明确地下达继续向敦刻尔克进攻的指示。也许它认为,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不需要走那么远,不过它至少又已允许部队采取这一作战行动。无论如何,陆辛总部的指示使A集团军群有机会恢复根据陆军总部的精神来取行动的自由,假使A集团军群并不同意希特勒的决定——爆发战争以来,A集团军群的所有代表都多次强调了这一点。然而,当新的指令于五月二十五日零时四十五分到达夏尔维尔时,高级作战部长立即报告了冯·伦斯德将军和参谋长冯·佐登施特恩中将,他们却一致决定不将这个指令传达给第四集团军,因为希特勒已经把作战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本身。伦斯德认为,现在急需的是首先将机械化集群集中起来,然后才谈得上它是否向前推进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强调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现在根本没有时间来得及与德国空军作出这些新的安排,即使在越过运河防线时可能需要这样做。假如伦斯德在五月二十四日上午的看法代表他自己的意见,那么因为第四集团军无论如何还得交给B集团军群指挥,所以他现在的意图已很明显:由于他同陆军总部对形势的看法有分歧,他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已无视他的直接上级下达的命令。要说伦斯德的态度不同寻常,那只是一种婉转的说法;也许这在德国的现代军事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要理解这一点,可能只有参照当天战争日志中所作的记载:“在法国北部的战斗正接近结束。除了可能会发生纯局部性的问题外,不可能再有任何危机。因此,总的来说,A集团军群的任务可以认为业已完成。”
  伦斯德同其他许多人一样显然认为迟早都会由B集团军群肃清佛兰德地区内的残敌。除此而外,他还将他目前日益关切的战役第二阶段的困难看得很大。因此,他似乎认为最好节约装甲部队以待后用。在这个问题上——正如在制定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年冬季的作战计划时那样——德国将领们在判断敌情和自己的意图时,他们的思想和感觉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观念和经验束缚之深,是显而易见的。
  后来人们经常提到,希特勒下达停止部队前进的命令,是“有意给英国提供一条退路”,故意让英国陆军的大部分部队逃走,并且说这是由于相信这样一种“高尚的”行为将使他尔后较容易同英国达成某种和平协议。这种说法只能算作是战后奇谈之一。首先,德国陆军和空军都得到过明确的指示去消灭佛兰德地区内的敌军,请参看《西方战局文献集》第一二一页:“下一个目标是以向心突击来歼灭被围在阿图瓦和佛兰德地区的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军队。”这从希特勒于一九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傍晚签署的第十三号元首指令中可以得到明证。
  而且,这种提法也不符合希特勒的一般政治观点。各方面曾正确地指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并没有制定一个很明确的战争计划;而且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如此,关于在战争中如何挫败英国的问题,希特勒却已经有了某种相当明确的想法。在他看来,有一件事是相当清楚的:如果战争爆发,德国是不可能“占便宜”的。希特勒也完全明白,恰恰相反,这将是一场生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只有一拼到底。他对敌人并不存在幻想;他知道英国是骄傲、勇敢、坚韧、固执的,并且——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善于随机应变。希特勒不止一次地对他的亲信谈过。他还知道英国人具有“使每一种新情况都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的天才。他从不怀疑英国确有实力,并且他知道这种力量是建立在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认为这支强大的力量也有它唯一致命的弱点——补给。只要切断它的补给来源,就可能迫使它投降。因此,如果德国陆军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为德国海军和空军夺取了较好的作战基地,它也就为最后挫败英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希特勒从一开始就认为粉碎英国的抵抗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封锁,这个看法反映在最高统帅部第九号补充指令中。这个指令规定了如何对敌实施经济战的新方针。德国海军作战局发表评论说,德国的战争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挫败主要敌人——英国。为了取得这个胜利,首先要粉碎其在欧洲大陆上的一把利剑——法国,尔后要不列颠群岛为饥饿所困并使其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受到破坏。德国只有通过“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战”才有可能挫败英国。
  根据现有的可靠材料来分析,直至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希特勒仍可使用两种手段迫使英国求和:或者消灭敌方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力量〔他在一九四○年五月和六月强调了实现这种可能的重要性〕,或者对英国发起致命的经济战。但是,入侵英国的可能性一直到击败法国之后才得到认真的探讨。
  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勃劳希契再一次试图说服希特勒允许装甲部队前进,但是希特勒拒绝改变他的决心。希特勒指出,他已经将决定权交给A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司令部也不同意让装甲部队前进,认为装甲部队应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随时投入尔后在南方的作战。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对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见评论道:“今天,在勃劳希契和元首之间就包围战的下一步行动问题又发生了一次令人痛心的争吵。我的计划是让A集团军群对在它前面有步骤地进行退却的敌军发起一次猛烈的正面进攻;这样插入败退之敌的后方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使用机动部队。但现在我们的政治当局认为,最后的决战必须在法国北部而不应在佛兰德一带进行。为了掩饰这个政治目的,却告诉我们说,佛兰德一带的地形由于水道众多,不适于装甲作战。因此,装甲部队在抵达圣奥梅尔-贝顿一线后必须停止前进。我本想让A集团军群当铁锤,B集团军群当铁砧;但现在情况正相反,B集团军群成了铁锤,而A集团军群成了铁砧。B集团军群却面临着敌人有组织的防线,因此,这样做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和需要很长的时间。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