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启示录(柳溪)-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鋈硕寄罅艘话押埂
  这一天夜里,滏阳河的下游突然河水上涨,同时又得知衡水、武邑城内又在增兵,估计是敌人要封锁滏阳河,以拦劫军区的部队。情况紧急,已经走了大半夜,人困马乏了,可是又不得不拔腿向东北方向转移,又走了好几十里地,折回武邑县城北,在张家村住下。但是又传来阵阵枪声。李大波刚躺下,又随着一阵传过来的口令起来紧急集合。他们坐在村中街上,倚着墙根,靠着门洞,人不卸甲,马不离鞍,闭目瞌睡,昼夜警戒,好容易挨过一夜一日。
  为了在涨水封锁河岸之前渡过滏阳河,这天傍晚李大波又随着队伍悄然北进。为了保险,他们出乎敌人的预料,故意摸到敌人的大据点小范镇以南七八里的豆村附近,选择这里做涉渡地点。河水滚滚奔流,月光下显得幽深而浩淼,人马都蹚着齐腰深的水,牵着手,顶着逆流,终于渡过了滏阳河。虽然已是五月上旬立夏节气,但北方的初夏之夜,仍然是夜凉如水。他们单薄的衣服几乎全湿透了,晚风嗖嗖地吹着,刚涉水上岸,冻得全打牙巴骨。幸好他们马上就以急行军的速度直向正东插去,才渐渐觉得周身暖和起来。在这里越过平大、阜景两条敌人封锁的公路,走了六十多里,到了交河县与阜城县交界的军张村宿营。到这村,他们才算真正跳出了冈村宁次用红笔在他的“三号作战”地图上划出的那个“三角地带”“铁壁合围”的包围圈。
  5月10日的傍晚,他们竟然转移到东光县的李家庄和阜城县的曲龙河,这里离津浦路只有十来里地,到了敌占区的边沿上。站在漆黑的原野里,可以看见南霞口车站鬼火般闪烁的灯光,听到火车的汽笛声。那天夜里,他们进村没有惊动老乡,就在村街找个草棚子和门洞住下休息。第二天天亮,这村的人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八路军,都高兴地互相叫着,围拢来观看,觉得十分新奇。有许多老乡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李大波又发挥了他一贯的特长,带着宣传干事,把老乡召集起来,战士们讲了许多生动的打仗故事,做了有关日本鬼子这次大“扫荡”的宣传。暮色降临时,队伍又继续出发。
  一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每日不停的转移,只是唯恐跟敌人遭遇。敌人扫荡已半个月,连他们的影子都没有扑着,李大波由不得从心里崇敬这些有战斗经验的指挥者,所以每次和他们这些军首长在一起开会,他总是格外用心听他们对战况做出的分析判断。
  5月14日晚,队伍转移到大城县的东、西杜各庄。这村比较平静。他们好不容易地睡了多半宿安稳觉。第二天司令部决定在这村休息一天。
  吃罢早饭,除值班岗哨外,有许多战士都疲乏地蜷缩在炕头接着睡觉;马夫忙着洗刷马匹,在场上用铡刀铡着谷草,储备草料;李大波正写着简单的日记,小通讯员就进来向他报告说:
  “吕司令员请你去开会。”
  李大波穿上那双已经磨破的鞋子,用麻绳系上,来到梢门院时,北屋的大炕上已坐满了人。会议在等人的时候已酝酿了一会儿,他进门时,吕司令员正谈着他的想法,他计划从这里北渡大清河,插到十分区敌人守备薄弱的地方,从那里向平西根据地转移,以保存冀中的主力部队。
  “对,平西根据地敌人的兵力较弱。”有人这样说。
  “敌人很怕肖克,总在设法悬赏他的人头,我们转移到那儿,就算进了保险柜,……”有人这样插话。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正在这时,门外喊了一声“报告!”进来的是“笑话篓子”高科长,他依旧戴着拴有线绳的近视眼镜,走进屋来,举着一张纸片,大声地宣布着:“前总彭德怀同志的电报!”
  吕正操急忙接过电报,看了两遍,才把这纸电报递给坐在他身边的参谋长留着一撮小黑胡外号“孙胡子”的孙毅①。
  屋里很静,大家都盼着知道电报的内容,人们注视着他们俩交换目光的神色,猜测着是福是祸、是吉是凶。
  
  ①孙毅,即今常在电视荧屏上看见的那位“胡子将军”,他平易近人,常在马路上捡石子。年轻时他曾任国民党团长,后参加红军。此时为冀中军区参谋长,吕正操调晋绥后,他就继任司令员。
  呆了好一会儿,人们便听到了宣读的那封电报全文:“鉴于敌人正拟倾其重兵扑我晋冀鲁豫边区实施其‘C号作战’计划,为减少太行军区及太岳军区之压力,命令你们在原地区再坚持两个月,不要离开冀中。”
  这是对“扫荡”开始后军区报告战况和计划的批示。虽然这封命令的电报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人们对于这位“百团大战”的总指挥、八路军总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书记彭德怀是既崇拜又敬佩的,对于他的命令自然是心悦诚服地去执行,于是,会议从准备撤出到进而在本区坚守,热烈地做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讨论。最后决定继续在津浦路和滏阳河之间这块地区跟敌人周旋。这样,每晚以百余里地的转移行军,日复一日地重复进行着。
  转眼到了5月下旬,5月22日这天,他们几乎走了一夜,来到了东光县的后陈庄,天光大亮。这是滏东地区的根据地,群众见到了自己的队伍回来,非常欣喜,部队的指战员在持续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反“扫荡”中,好容易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真是松了一口气。老乡们腾出自己住的屋子,熬了绿豆汤招待自己的子弟兵,群众自动站岗放哨,查路条,逮密探,让他们美美地吃罢饭,睡了半天觉。太阳儿快下去的时候,人们全睡醒了,消除了疲劳,恢复了体力,便都到村街上闲逛和村边场上玩摔跤和用木头模型比赛掷手榴弹。
  杨承烈和李大波也睡足了,他俩漫步到村西的一处场院上。明丽的晚霞染红了西边半个天空,也照耀着村庄、树木、小桥、流水。他俩虽然在一个队伍中,但各有各的事情,几乎没有交谈的闲暇,现在有了这一点忙里偷闲的时间,他们便坐在场地上,倚靠着抹了泥顶的麦秸垛,闲聊天。
  “喂,老杨,最近有什么情况吗?”
  “有,我们已得到情报,最近可能有变化。敌人分区‘扫荡’后,已撤走了一些部队,平大公路上天天有敌人的汽车向北开去,似乎是陆续在撤兵。敌人过去总是这个规律,定期‘扫荡’,‘扫荡’后就撤兵。”
  李大波高兴地说:“真好,你是说,敌人快结束这场‘扫荡’了吗?”
  “是的,有可能。”
  这时,他们这块场院忽然热闹喧腾起来。原来是几位首长也走到这块场院上来。几名战士用军镐挖了几道小沟,便权当是高尔夫球场。吕正操司令员选了一块小木头,用日本军刀削了一个小球,又捡一根枣木棍子,钉一个横拐头,便成了球棒,他们几个人就在落日的余辉中,饶有兴致地打起土造的高尔夫球来。他们打得轻松、愉快,晚霞照着他们出了汗的脸熠熠闪光。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围在场边上新奇地观看着,时时发出笑声。这军民同乐的场面,似乎使他们一时忘记了正有几万敌军在跟踪追击寻找他们。
  天黑以后,李大波到司令部的院落参加讨论,为了证实敌人撤退的消息是否准确,他们要向靠近敌人的边缘转移,以便进一步弄清敌情。5月25日晚,部队从四小营村向西转进,这时得到侦察前哨报告:小范镇仍有重兵把守,戒备异常森严;群众向司令部反映,说滏阳河边一个小蒲村里住着一千多日军,这些敌人白天也不出动“扫荡”,都坐在河边树荫下钓鱼;同时来自河间、献县送来的情报,都说白天敌人坐着汽车向北去,夜晚又悄悄返回来,不知搞什么鬼名堂,等等。
  “啊哈,小鬼子,原来是这样!”吕司令员“啪”地一拍大腿,他忽然恍然大悟,操着东北乡音说着,“敌人是在玩花活,他们佯装撤军,实为潜兵之计,想设下陷阱,引诱我们上钩。”识破敌人奸计的喜悦,使他那削瘦清秀的长脸放着光彩,他挥了一下拳头,当机立断地说:“此地不宜久留,一定不能让敌人扑到我们的影子,咱们要连夜返回!”
  这时,浩荡的队伍正走在交河县的西南边界上,于是立刻转向东北方向,插到敌人富庄驿据点后面的一个大村——
  冯三番住下。
  “好危险,差点估计错误,上了敌人的大当。”杨承烈在柴草垛旁躺下时,悄悄地对挨着他的李大波这么说。
  次日清晨,村外传来零星的枪声,把他们惊醒。查看地形,才知道这村正夹在交河县城与富庄驿据点之间,距离只十四五里,三面都被公路圈着。
  “啊!我们是钻到敌人背后一个小网兜里来了,此地可不能久留!”吕司令员说。但白天又不能行动,他下令务必隐蔽好,等待傍晚迅速向南转移。
  半夜时,他们走了六七十里地刚在交河县南部边界的田家庙村住下,就接到情报说,富庄驿据点骤然增加了汽车,似有到这一带“扫荡”的迹象,于是刚和衣躺下又被紧急集合起来,接着向东南行军,黎明时转移到东光县的八里庄。这里距离津浦路才八里地,沿铁路线的敌人好像听到了动静,向八里庄方向盲目地射了几炮,震撼着空旷寂静而又漆黑的大地。于是又火速离开这个村庄,退到路家洼村,躲到敌人炮火射程以外。这一夜,连续三次紧急转移,累得战士们走着路都能睡觉,李大波的腿麻木得好像失去了知觉。这一天他们马不停蹄地光着脚板走了一百多里地。
  在这个村又接到了危急的情报:敌人不仅以重兵“扫荡”了青县、建国地区;还以六千兵力“扫荡”了河大地区,幸好他们转移迅速,一天只呆一个地方,这才使敌人扑了他们的后影,他们到底把武器精良的敌人甩到后边了;但是,就在他们的身边,东光、连镇的敌人又增加了兵力,大概是去“扫荡”他们正在准备离开的滏东地区。
  司令部传下命令:来不及吃午饭了,马上开拔!立即向西南转移。战士们饿着肚子,几乎没有力气再走。他们走了四五十里路,来到景县的前后宋庄,立刻停下就地歇息,隐蔽造饭。
  这时已近黄昏,总算吃上了一顿小米干饭,小葱蘸酱。李大波和杨承烈都像战士们一样狼吞虎咽,吃得格外香甜。饭后人们抱着枪整装待发,傍晚又继续向北边界转移。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到5月29日,他们经过长途行军,来到了景县的留名府。这里距离敌占县城景县、武邑、衡水都很远,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模范村庄,他们这才精神舒畅地长吁一口气,无力地歇息下来。
  这时,一个好消息使大家昏昏欲睡的劲头又都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喂,电报,彭老总的电报!”
  李大波和杨承烈被通讯员叫到司令部去开临时小会。这一次连红薇和王淑敏也参加了,他俩一进屋,从吕司令员的脸上就可以看出那掩饰不住的喜悦。他抖动着那纸电文,高声地宣布着:
  “这是彭总给我们打来的电报,电示我们:他见到了我们发去的电报,同意我们对冀中形势的分析,同意冀中领导机关通过冀南转移到外线的意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把冀中的主力和首脑机关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了。同志们!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走什么路线,如何突围,跳到外线去的问题了。”
  那一天又作了许多部署:侦察石德路各车站、据点敌军部署情况,选择敌兵薄弱的地点,作跨过铁路南下的准备。
  6月1日的夜晚,他们乘天阴夜黑,在景县龙华车站以西,在有蓝色鬼火般的灯光闪烁下,大队人马潜过戒备森严的石德路,敌人竟毫无察觉。过路后向西南急行军七十里,到了冀县的边界。此时,冈村宁次亲自督阵并再次以电令他的所有“扫荡”部队仍滞留在冀中的中心区三角地带反复搜寻主力部队。而冀中军区的主力,此时已第二次把五万敌兵的跟踪扑捉,远远地甩在后面,敌人寻找领导机关的阴谋彻底落空了。
  李大波一直跟随着部队日复一日的夜夜行军转移,因为这时无论是冀中还是冀南,本来是大块的根据地,如今都被敌人好像用刀切豆腐似的切割成了小块,所以他们是在小块方格子里行动,时时都被包围在敌人的“确保区”中。尽管他们已甩掉了敌人大队的尾随,可是时时会遇到敌人大批警备队和伪军的追踪。
  尽管部队这样小心隐蔽,这一天到底还是跟敌人遭遇了。

  那是6月11日的上午,部队疲劳地转移到冀县南边的吴家吕村住下。这时,突然响起了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声。大炮震撼得大地颤抖,天空还有敌人的飞机轮番盘旋。派出的侦察员,不久就回来报告,战斗是在吴家吕村的东面,约七八里地的一带村庄里发生的,是日伪军在这地区“扫荡”,跟冀南的部队发生了遭遇战。战斗异常激烈,子弹打得有如稀粥开锅一般。
  这儿是冀南区平原上三角公路间一个孤立的村庄,沿村有土围墙,仿佛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有山大王或大寨主扼守的那种村寨。下有枪炮、上有飞机侦察,又是白天,无法转移躲避,司令部便下令迅速挖战壕、做工事,部署战斗,严阵以待,准备和敌人打一白天,夜间再做突围转移。
  刚下过雨,土地潮润,战士们摩拳擦掌,挥动军镐铁铣,很快就筑好围村的散兵壕和卧射散兵坑。战士们全进了战壕,连吃饭都没有离开。可是等了一天敌人没来。为了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好容易熬到天黑,就从吴家吕村出发,行军南下,那一夜走了一百多里地,穿过南宫县全境,转移到威县境内的掌史村。在黎明的虹色晨曦中,远远看见了土黄色的围墙,天空飘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
  天色微明。队伍进村时,家家户户正做早饭。后勤人员急着找到村公所的办公人员,马上筹集粮袜,分房子;炊事员抓紧安锅做饭。又累又饿的战士,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子,以连、排为单位进入各自阵地、堵寨门、筑工事,做着随时进入战斗的战前准备工作。
  李大波专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工事,为了实战的需要,这次工事在紧迫中做得比较仔细。各排三个班做纵深配置:前面一个班每人挖一个单身掩体,后面两个班挖交通壕,纵横相连。前沿用蛇形沟壕把村子围绕起来。这条纵沟通到住房院落;院里也把各家的夹道矮墙挖开小洞,把各个院子都连接起来。李大波扛着铁铣,边检查边帮着挖工事。
  部队正开饭时,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是手榴弹、轻机枪、空中炸弹和掷弹筒都连续响起来,前沿阵地已经和敌人接触,战斗开始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敌人正在这一带地区向各村派夫修筑碉堡岗楼。这村过去虽是群众基础较好的根据地村庄,但被敌人蚕食后,两面政权也不得不应付敌人。部队今早一进村便封锁消息,禁止来往行人,民夫不能出村,敌人一清点人数,发现掌史村民夫没来应差,马上派了一队伪军,前来兴师问罪。起初他们并没发现这里住有八路军,所以三十多个伪军和大乡公所的伪人员,大摇大摆地进了村。
  前沿阵地的值勤部队,一见进村的敌人是零星部队,就想当即消灭。他们没有请示汇报,立即开枪,一阵手榴弹,把毫无准备的敌人撂倒一批;然后是一阵追击,又把敌人消灭了一部分,剩下十来个跑得快的伪军,连滚带爬,奔进了据点。目标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