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启示录(柳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啊等啊,妈妈看我太苦了,便叫我进关来找他。哦,我千辛万苦地找到他的门上,听差的一通报,把我带到客厅,他才若无其事地给我介绍他的太太。原来,他早就结婚了,他找的是一位有门第的阔小姐,他攀上高枝儿,爬上去了。啊,我受骗了,骗得我好惨!我是哭着跑出那座豪华阔气的公馆的。”她边说边委屈地哭起来。
  红薇本来心急火燎地很想走,见汪家桐这么痛苦地抽泣起来,她动了恻隐之心,便劝慰着她说:
  “伯母,别难过了,您的归宿不是挺好的吗?”
  “是的,达智是位名医,有学问、有技术,对我也不错,可是,如果那时我不上当,何至于拿着个黄花女儿给人家当续弦呢?”汪家桐止住了流泪,反问着,“我不是嫌淑敏——这孩子挺听话,我的意思是说,别上当。你年纪小,还不懂事,如同一个中学女生,最容易爱上她的男老师。因为崇拜。这也最容易上当,爱上比你年龄大的男人,最危险。他们花言巧语的,可会哄人骗人呢。……”忽然她把话锋一转,使红薇猝不及防地问道:“告诉我,你跟淑敏,都背着家里大人,偷着恋爱了吧?”
  红薇的脸一下子变得像红布。赶紧摆着手说:“不,没有,没有。”
  汪家桐摇着一头卷发说:“你哄弄不了我,你是找你的心上人——李先生去了吧?”
  红薇脸上发起烧来,她放下茶杯,急忙站起身,连忙说着:“真的,伯母,没那回事,我走啦!”便像逃跑似的冲出了上房。在门洞里,她还听见汪家桐的声音:“有事儿再来呀!”
  她答应着,好容易迈出了大门。
  大街上已经热闹起来,开始了北平的一天生活。从店铺和小摊上传来一阵阵的喊叫声:“杏仁茶!”“炒肝儿!”“炸套环儿,豆汁儿辣咸菜!”
  天空阴沉,布满浓厚的云,仿佛在孕育着一场大雪。红薇的脸被冷风一吹,已不再发烧,只是焦急地惦念着李大波的事,急于要找到王淑敏。
  她挤上一辆开往东城的有轨电车,直奔王府井附近那处有名的教会学校慕贞女中。
  校园里异常寂静。操场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原来是学校为了防止学生闹学潮参加游行示威而采取了提前放寒假的措施,现在还没有开学。她跑到教室,那儿还十字花插地贴着封条,她又拐到寝斋那边那间学生自治会的小办公室,那儿也锁着门。到处找不到王淑敏,使她心里急得像油煎一般。她匆忙地跑向训导处。离着好远她就听见从那间大办公室里传出了嗡嗡的人声。于是,她隐在门前花畦中那片茂密柔枝的丁香树从里,朝玻璃窗里望。
  办公室里正在开会,铺着绿呢的长桌两侧,坐着学校训导处的管理人员。校长叶海亚妮坐在长桌一头主持人的席位上。这位年轻时曾经跟理查德在纽约神学院同窗、并有一段风流韵事、至今还是老处女的美国女人,正不遗余力地为这所教会女校,贯彻教育局最近下来的一份指令。指令里规定了两件事:一是如何继续贯彻蒋介石亲自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二是怎样开展尊孔读经的工作,再一个议题是怎样挑选参加“献剑团”①的学生代表人选问题,和进京“聆训”②的问题。
  
  ①献剑团,这是由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头子组织的一次活动,向蒋介献剑表示对他的拥护和崇拜。
  ②这是与“献剑团”同时进行的一次活动,由复兴社头目贺衷寒、刘健群建议组织反动教授、大学生到南京听蒋介石讲演,故名“聆训”。
  文件由训导主任宣读完,就引起一阵蛤蟆吵坑般的喧嚷,大家提出了疑问、建议,都想在这位美国校长面前表现点积极态度,但是也正因为人们抢着说,所以吵嚷了好半天也没能听清楚一句完整的话语。
  叶海亚妮挑着她那两道小麦色的淡黄眉毛,耸耸肩,摊开两只苍白的瘦手说:
  “各位,对不起,能不能一位说了一位再说,我听不清你们的具体发言呀!”
  会议室沉静下来。静默了一会儿,训导主任白文奎咳嗽了几声,便争先说道:
  “我先说说,算是抛砖引玉吧。自从贯彻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以来,成绩斐然。例如规定都要‘靠左边走’,……”
  话刚说到这儿,就有一位教尺牍和古文课的老先生,眼睛上挎着一副深度的花镜,举起一只手说:
  “白主任,您说到这项成绩,我倒要向您请教一下,如果人们都靠左走,那右边谁走呢?”
  人们被这愚顽的甚至有点滑稽的问题弄得哄堂大笑起来。叶海亚妮不得不用铅笔敲着茶杯,使大家沉寂下来。“我说,大家要认真严肃一些。自从我父母1856年随着美国海外开拓布道团乘玛丽皇后号飞剪船来到中国传教,我诞生在中国通州教区,从懂事的时候起,我认为目前才是中国最危险最严峻的时刻,日本军队已经开到了廊坊、丰台,但我认为这并不十分要紧,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青年人都在‘爱国主义’的口号下,背叛了上帝,而涌向了盅惑人心的‘共产主义’,呸,这是一个幽灵,一个撒旦,正在中国大地游荡,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蒋的‘新生活运动’,贯彻‘尊孔读经’,我认为洗涤出一个彬彬有礼、能够忍辱克己的儒雅灵魂,正符合上帝的意志。”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用她那钴蓝色的眼睛,环视了周围一遭,她见到人们满脸带笑,还在注视着刚才闹了笑话的那位冬烘先生,便咳嗽一声说:“请诸位注意听我的话。我要说的是,现在也正是宣扬‘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①精神宗旨的时候,这是我们‘北美协会’②的宗教领袖穆德③老先生所领导的,大家知道,他被英美各国的宗教界,誉为‘世界的公民’、‘基督的大使’和‘近代的保罗’,宣传他所倡导的伟大和平精神,正好和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不谋而和,做为我们的教会学校,不是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双管齐下地大大宣扬一次吗?好,最后一个问题:献剑代表,大家推举谁?我想推荐咱们的会督、本教区最有声望的李查德④先生的养女李蓓蒂⑤,怎么样?”
  
  ①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是美国于1895年发起的一个专做青年思想的宗教组织。
  ②北美协会,1889年由美国与加拿大青年会联合组成,把青年会向外扩展至亚、非、拉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③穆德(1865—1955),是1889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成立的基督教北美协会的头子。1926—1947年充任青年会世界协会的会长,他环游世界68次,旅程达一百七十万里,到处宣教,曾获1946年“诺贝尔奖金”,那年他已81岁高龄,他仍在忙于策划一切战略,他曾指示教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督教面临着向世界扩张的大好机会。中国是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的。”他到过中国六、七次,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教工区。
  ④李查德是理查德以中国姓氏起的名字。
  ⑤方红薇被理查德带到北京后为她所起的名字。
  叶海亚妮的话音刚落,立刻就引起了一阵强烈的反对:
  “她是去年‘一二九’学潮的头目,有什么资格参加‘献剑团’呀?”
  “是呀,听说李蓓蒂这次又参加了‘南下宣传团’,上一次她失踪偷着跑回老家,后来闹了半天是参加了‘南下’,到保定那边折腾去了,这是一个不稳份子,如果她不是李会督的养女,恐怕这个学生早就该开除了吧?”
  “是的,我也不同意,我倒要建议学校当局对她别心慈手软!”
  “难道,凭着她是李会督的养女,就能宽恕她违背校规、违背基督的轨外行动吗?”
  叶海亚妮敲了一阵茶杯,乱乱哄哄的声音才静止下来。
  “依我之见,”她扫视一遭,用提高的尖厉刺耳的噪音说道,“既然是共党操纵的学生会那边极力地笼络她,使她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那么,我们‘基督教学生同盟’就不能用基督精神把她争夺过来吗?先生们,女士们,要懂得使用软化和分化的武器呀!”
  又嗡嗡一阵。训导主任站起来,带头鼓着掌说:“我完全同意叶海亚妮校长的高见。我也认为当今是争夺青年的时代。因此,用软化和分化的手段,实属非常之必要。但这种转化工作需要等待,不能心急。所以,我同意让李蓓蒂做‘献剑团’的学生代表,好让她到首都南京受受熏陶,得到感染,我相信她是会转化的。同意我这个意见的请举手。”
  与会的人们,慢慢地都把手举了起来:
  躲在丁香柔枝丛中的红薇,把训导处的会议发言,听得清清楚楚。自从叶海亚妮上回亲自收回布告栏里已经贴出的开除红薇的决定以后,她就痛切地感到这位美国海外布道士对她采取的是软硬兼施的两种交替手法。现在她又无意中听到叶海亚妮提议选派她为“献剑团”代表,觉得简直是受了莫大污辱,心里涌上一股愤懑。便离开了丁香花丛。
  她走到街上,感到茫然若失。她几乎不知道还要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王淑敏。她会到哪儿去呢?昨天晚上她俩谈说私房话,彼此吐露内心的隐秘,她才知晓王淑敏是那样地崇拜和爱慕着杨承烈,正像她自己热爱着李大波一样,此刻她会不会去找杨承烈了?可是,杨承烈的行踪不定,按组织纪律规定是单线联系,她既无法知道他的地址,也不允许那样联系,她失望极了。但是在她无处可去的时刻,她依然不想回景山公馆。她踌躇着,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踽踽独行。临近年关,商店门前都出了货摊,喊着兜揽年货。她听着嘈杂的叫卖声,心乱如麻。突然,她站下了,灵机一动,一个主意猛然袭上心头:到陆小昭家去,也许陆秀谷教授能告诉她一点有关李大波的消息。她清楚地回忆起,去年有一次在陆教授家开读书会,李大波就是在这里跟她见的面,那一次陆教授还专门留下她跟李大波一块儿吃的晚饭。
  主意打定,她立刻就登上开往北城的电车。

  陆教授家的小院,自从学生参加了南下宣传团,就变得静悄悄的。虽然还有一些“不速之客”在门前转悠,但比起去年冬季学潮时期宪兵三团和警察局侦缉队的便衣人员的穿梭来往,已差得很多了。本来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钻研历史,整天抱着书本啃的教授,是那样机密地参加了北平图书馆的“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只是由于他果敢地参加了为张作霖下令绞死的李大钊收尸,才引起了官面上对他的注意。自那以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又参加了许多抗日活动,他就被警方列为最危险的“特监”人物。
  正在家里度寒假的陆秀谷,戴着一顶黑色的毛线帽,穿一身大棉袍,从清晨就坐在后院他的书房专心致志地整理资料。他在编纂一部有关日本帝国侵略东三省以来直到最近发展的史料书籍。桌上堆着报纸,地上铺满剪辑下来的废报。陆小昭在另一张小桌上帮着她父亲用糨糊往一个大本子上粘贴。父女俩聚精会神的工作,竟没有听见前院的门铃声。
  正在前院东厢房刷洗碗筷的陆太太,听见有人按铃叫门,便用围裙擦着手,前来开门。这个粗通文字的乡下女人,既是陆教授的管家婆娘,又是他的保镖、岗哨。只要有人叫门,她就有点心惊肉跳。她习惯地隔着门缝儿往外看,见是小昭的要好同学红薇,她才把大门开了一扇。
  “陆妈妈,您好!小昭在家吗?”红薇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问。
  “在。她爷儿俩正鼓捣报纸呢。”陆妈妈回答着,又唠叨着说:“好好的报纸,全铰碎了,连个铰鞋样儿的整纸也落不着。怪冷的,快进来吧!她在后院书房呢。”
  红薇直奔后院。小昭从窗子里望见她,便高兴地窜到屋外,把红薇拉进屋来。
  “爸,你看谁来了?”
  陆教授从老花镜上抬起眼睛,他看见红薇一脸疲惫的样子,便关心地问:“南下回来,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还没有歇息过来吧?”
  红薇笑了笑,腼腆地摇摇头。她真想立刻向陆教授打听李大波的消息,但是一种少女的娇羞又使她缄默了。
  这时,陆教授正从当天的报纸上看到一件令人兴奋的重大新闻,他“啪”地拍了一下桌子,高兴地宣布着:
  “听着!中国守军不是饭桶,到底摆脱了蒋光头的不抵抗命令,给日本军队一点颜色看看,东北军按着‘铣’电命令,把武器存入库里,结果东三省白白地拱手丢了,这一回抗日同盟军不听蒋介石、何应钦这一套,啊,连克沽源、康保、多伦,三座城市,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哼,日本兵不可抵抗的神话,这回可是破产了!”
  红薇看到陆教授这么热情地谈说着国家大事,尽管她心里有多么焦急,也只好坐下来,不敢马上询问有关李大波失踪的事情了。
  陆教授在一堆整理出来的剪报中,挑出一张,又拍着桌子连连叫好地说:
  “你们听着,这是冯玉祥将军为克复多伦给前线总指挥吉鸿昌的嘉奖电报,悲壮至极,真让人痛快啊!欣悉……”
  “爸,你先别念了,”陆小昭打断了她爸爸的话,扭过脸看了看红薇那副焦急的模样说:“红薇!有什么要紧事吗?”
  红薇只好说出她惦记的那件事:“伯父,我想打听一下,您知道不知道李大波是不是被捕了?今早我……”
  “是吗?!我不知道呀,”陆教授被这消息震惊了,他有两个月没到我家来啦,你快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红薇把今早去“德成”公寓的事学说了一遍。“女店主说,一天早晨忽然来了一伙军人,开着汽车,把大波架走了。又说:还把行李也装到车上,既没给他戴手铐,也没用绳子捆,您说,这事有点怪不?这能是哪儿把他逮走了呢?”
  陆教授紧皱起眉头,寻思了一会儿,才说:
  “捉摸不透,这事还真有点蹊跷。”
  “伯父,更让人觉着蹊跷的事还有哩!我刚要离开店门,这时又开来一辆铁闷子车,这才是逮李大波的,他们扑了空,最后竟把店掌柜逮走了,说他‘窝匪’我闹胡涂了,难道他们官方还不通气儿吗?难道宪兵三团跟警察局侦缉队还没有联系?!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红薇说着,控制不住地流起眼泪来。
  “是有点奇怪,按常理说,狐狸总是跟獾通气的。你别哭,一让我们想办法打听大波的下落。”
  红薇得到劝慰,稍好了一些。她才对小昭说:“今天去逮人的,你猜是谁?——哼,第一个跳下铁闷子车的,是曹刚,就是咱们这回南下,在保定死盯着咱们的那个狗特务!”
  小昭气愤地咬着嘴唇说:“是他?这个缺德的坏小子!把你从老家接回北平的不也是他吗?”
  “嗯哪。”红薇满以为在陆教授这里可以得到一点消息,现在这个希望也落空了。泪珠顺着她的脸颊轻轻地滑动,她怕他们洞察到她内心的秘密,便解释着说,“小昭,你知道,李大波对我就像亲哥哥一样好,最奇巧的是,美国毛子从老家把我偷来的那天夜里,走到半路上遇到了两个搭车的青年,其中一个就是李大波,他就坐在我的身边呢,我那时已经被‘安乐静’药片麻醉过去,呼呼地睡着了。后来,我被蛇咬伤,在天津转盘村养病,就是他教我读书识字,补考上中学,再后来他又告诉了我的老家地址,帮我逃回老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