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Page 168…

的民族情感与宗教情感,在君士坦丁堡的希腊人对拉丁人的旧恨新仇像火药 

一样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袭击拉丁人区域,造成大量冲突和流血事件。其中 

一次严重的冲突竟导致东城区失人,大火燃烧了两天两夜,火场宽达 2000 

多米。这是自公元5世纪以来,君士坦丁堡所遭受的最大一次火灾,大量民 

房和公共建筑、古典艺术遗产都被焚为灰烬。拉丁侨民不敢再留在君土坦丁 

堡,他们逃出城去,投奔十字军营房。全城陷入一片混乱。 

    希腊居民最终是将愤怒集中到伊萨克父子身上。他们认为,所有的灾难 

都是这个倒霉的瞎子皇帝和他的儿子造成的。 

     1204年2月,愤怒的群众集中起来,把僧侣和贵族们从家里驱赶到圣索 

菲亚大教堂中,他们宣布废黜伊萨克父子,另立阿列克修斯三世的女婿阿列 

克修斯·杜卡斯为新皇帝。 

     然后,暴动的群众冲进皇宫,把伊萨克父子俩都赶出了宫殿,小皇帝被 

处以绞刑。老皇帝再次被投入囚牢,最后死在牢里。 

    驻扎城外的十字军将领们得知伊萨克父子完蛋了,这也就意味着应该付 

给他们的另一半“辛苦费”整个泡汤,拜占廷的新政府是不可能为出卖民族 

利益的伊萨克父子还债的,他们的懊丧和愤怒可想而知。于是,他们立刻大 

举进攻,像洪水一样冲进君士坦丁堡城,展开一场血腥大屠杀,并大肆劫掠, 

以补偿他们的“损失”。 

    之后,占领者建立了由拉丁人统治的“拉丁帝国”,这是7个世纪以来, 

君士坦丁堡第一次由外族人统治。 

     虽然拉丁帝国的寿命也只有57年,希腊人于1261年实现“光复”,但 

古老的拜占廷帝国却已经很难恢复元气了,这场兄弟争夺王位的恶斗,是帝 

国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孙云轩) 


… Page 169…

                              祖孙相斗争霸权 



     这个故事,与上个故事可连起来读。不过这是个祖孙争权的故事。故事 

发生在14世纪拜占廷帕列奥略王朝统治时期。老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和他的 

儿子迈克尔九世、长孙小安德洛尼卡3人“共治”国政。这个小皇帝聪明英 

俊、风流倜傥,虽然小小年纪就享有帝王的特权,但他只是名义上的共治帝, 

并没参与国家大事。由于受到祖父的宠爱,他恃宠自骄,生活放荡,整天沉 

溺于追逐情妇、狩猎和赌博,往往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祖父和父亲不得不对他进行管束,对他到处举债的行为也非常恼火。小 

安德洛尼卡因此便想摆脱控制,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与好友们共同策划,企 

图从祖父手中讨得一块封地,独占一方。 

     老皇帝明白他用意何在,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使得小安德洛尼卡与祖父 

的关系变得紧张,僵持了很久时间。 

     最后使得小安德洛尼卡失宠于祖父是由于他的主使,错杀了自己的亲弟 

弟所引起的。1320年,小安德洛尼卡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所爱,极为恼火, 

便雇了几个杀手,要他们查清对方是谁,相机行事。不料那几个莽撞的杀手 

竟不管青红皂白,杀了再说。后来搞清楚,被杀的不是别人,正是小安德洛 

尼卡的弟弟。 

     当时,他的父亲迈克尔九世还在萨洛尼卡养病。本已病入膏盲、衰弱不 

堪,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顿时急火攻心,一蹬腿,断了气。 

     老皇帝闻讯大怒,下令剥夺小安德洛尼卡的继承权,取消他“共治”皇 

帝身份。另立迈克尔九世的弟弟君士坦丁为自己的直接继承人。 

     小安德洛尼卡岂能甘心已将到手的权力又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他开始纠 

集党羽,与自己的祖父对抗。他的好朋友、大贵族坎塔库泽努斯和希尔基亚 

内以重金购买了色雷斯的统治权——在拜占廷帝国晚期,这种花钱卖官做的 

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于是,他们以色雷斯为根据地,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准备与老皇帝背水一战。 

     老安德洛尼卡得知消息,立即安排了对小安德洛尼卡的公开审判——判 

他终身监禁。 

     但是,审判还没有结束,小皇帝的党徒即向老皇帝进行恐吓,迫使他赦 

免小安德洛尼卡无罪。但小安德洛尼卡又得寸进尺,要求同时赦免他的同党, 

被老皇帝拒绝。于是,他决心与祖父抗争到底,于1321年复活节离开首都, 

投奔他的朋友坎塔库泽努斯等人,在色雷斯称帝。于是,便爆发了一场持续 

7年之久的战争。 

     小安德洛尼卡知道自己军力薄弱,不足以与老皇帝的军队抗衡,便在色 

雷斯地区向地主和自由民慷慨许愿,大量赠送国有土地,改革税收政策,从 

而赢得人民的好感,乐于为他效命。 

     这样,小安德洛尼卡迅速地集结起一支大军,由希尔基亚内统帅,浩浩 

荡荡地向首都进发。 

     老皇帝闻讯十分恐慌,立刻派人与小安德洛尼卡讲和。条件是,承认小 

安德洛尼卡皇帝的名分,与他分享帝国的统治权,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划归 

小皇帝。自己保有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地区。并保留外交上的权力。 

     小安德洛尼卡接受了和平建议。这一来,也就意味着拜占廷帝同已经一 

分为二了。但这样的和平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 


… Page 170…

     1322年,小皇帝的两个同党坎塔库泽努斯与希尔基亚内之间发生了利益 

冲突,小皇帝支持了前者,希尔基亚内一怒之下便投奔了老皇帝的门下,老 

皇帝认为时机已到,便发兵进攻小皇帝的辖区。然而却出师不利,打了个败 

仗。 

     当小安德洛尼卡的军队途经萨洛尼卡时,城内军民甚至把他那位顶替他 

位置的叔父君士坦丁捆绑起来,交给小皇帝以表忠心。随后,小皇帝的军队 

又击溃了老皇帝派来的一支土耳其雇佣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老安德洛尼卡不得不认输,再次让步,亲自为他的孙子主持了加冕礼, 

承认小安德洛尼卡为同享治理国家大权的“共治帝”。不久之后,又安排了 

小皇帝的婚礼,祖孙俩似乎和好如初然而,当小安德洛尼卡带着他新婚的妻 

子回到色雷斯领地后,又得到君士坦丁堡传来的消息:老皇帝在近臣的挑动 

下,又有反悔之意,想再次发难。 

     起先,小皇帝还不相信,要求祖父允许他回首都看看,以证实消息是否 

可靠。但老皇帝却不答应。这就证明消息并非误传。于是,他又向祖父发起 

第3次进攻。结果把他的祖父打得一败涂地,占领了君士坦丁堡。 

     公元1328年5月24日,老皇帝被他的孙子废黜。小安德洛尼卡成为拜 

占廷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一开始,小皇帝还显得有些不忘骨肉亲情,允许他的祖父闲居宫中。两 

年以后,在他的同党影响下,迫使老皇帝住到修道院里去。从此,老安德洛 

尼卡便成为安东尼修士,孤寂地度过余生。 

     公元1332年2月,老修士安东尼死于修道院。 

                                                                  (孙云轩) 


… Page 171…

                              亚历山大的愿望 



     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历史人物,只要看看世界地图上有多少 

亚历山大城,你就可以知道亚历山大的威势了。你就可以看出他统率的马其 

顿大军曾经征服过多少地方了。他从希腊北部的山国马其顿起兵,首先占领 

希腊,接着进攻亚细亚,再占领埃及,又长驱直入波斯,生擒了号称万王之 

王的波斯皇帝,最后越过兴都库什山,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他在辽阔的土 

地上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 

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约索水,首都设在已比伦。亚历山大大 

帝的业绩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欧洲人部具有更深刻的影 

响。拿破仑曾这样评价他:“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凯撒 

则说:“亚历山大年不满30,就已平定希腊,进兵亚非内陆,降国近百,略 

城以万计,创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堪称世界之王。”那么,人们不 

禁要问:亚历山大本人究竟有什么出类超群之处呢?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亚历山大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走 

到世界尽头”,这对于他的征服大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动力。事实上,很难说 

究竟是亚历山大为了征服世界而劳师远涉,还是受“世界尽头”的诱惑而捎 

带征服世界。毕竟,他的帝国只是昙花一现,而他的奇妙的愿望以及为此奋 

斗不息的精神,则具有更为持久的魅力。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降生在山国马其顿。他的父亲就是国王腓力浦。 

在他降生的那天夜里,希腊一座城市的神庙突然被火焚毁。对于祭司们来说, 

神庙毁于天火,是大难临头的先兆,他们四处奔跑,一边掩着自己的面颊, 

一边高喊:“亚细亚的大难临头了。”不知道这两件事究竟有没有联系,此 

时的亚历山大,不过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他看上去英气十足,脖颈天生 

有些左偏,头发就像狮子鬣毛般地竖在前额。他的父亲高兴极了,逢人便说: 

 “前些天我正梦见我将一块封蜡放在妻子的肚子上,这封蜡上的图案乃是一 

头狮子。嘿,这小子禀性必猛若雄狮。” 

     亚历山大的母亲是个性如烈火、喜欢幻想的人,而他的父亲则是个身居 

王位,头脑冷静、讲求实际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军事才 

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母亲身上继承了丰富的想象力、神秘色彩以及 

唯我独尊的坏脾气。亚历山大自孩提时代起就野心勃勃,甚至近乎目空一切。 

有人建议他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显显身手,因为他腿脚敏捷,善于奔跑。他 

答道:“是的,假若我的对手都是国王的话。”另外一次,有人给腓力浦牵 

来一匹骏马。亚历山大随父亲一起走到平川试马。这匹马很难驾驭,不让人 

骑上去,腓力浦令人将马牵走,但亚历山大却大声喊道:“多好的一匹马, 

得不到它是因为没有人有本事驾驭它。”他的狂妄引起一片哄笑,于是他在 

哄笑声中奔向这匹骏马,把它的头扭向太阳。因为他已注意到这匹马十分害 

怕它自己的影子。接着他迅速跃上马背,待马奋蹄待发时,便策马而去。腓 

力浦与随从们先是张口结舌焦急担心,但是当他们看到亚历山大以合乎规范 

的姿势驰骋于平川上时,不禁大声喝起彩来。腓力浦玉高兴得流下泪来,待 

亚历山大骑马返回时,他吻着儿子说:“我的孩子,去寻找一个配得上你的 

王国吧。马其顿这个小池子盛不下你啊!” 

     亚历山大自称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克里斯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 

基里斯的后代。他既羡慕赫克里斯一生除暴安良的伟大业绩,又想像阿基里 


… Page 172…

斯那样有朝一日在亚细亚建功立业。 

     亚历山大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他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就是智力上的好 

奇心。他的老师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受到导师的启 

发,对医学、自然现象、物理学、地理学以及动物学非常感兴趣。他热爱亚 

里士多德甚于爱他的父亲,因为他觉得后者仅仅生育了他,而前者却满足他 

很多的好奇心,教会他怎样做一个高贵的人。有一次,他在阅读《荷马史诗》 

时,亚里士多德走过来问他:“亚历山大,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亚历山 

大毫不犹豫他说:“我希望长大以后有我祖先们的业绩。我要率领大军,走 

到世界尽头。” 

     业历山大从小就对世界版图怀有好奇心。有一次,他向廷臣们问道:“马 

其顿的背后是什么?”廷臣告诉他:“是群山。”他又问:“群山的背后呢?” 

廷臣答道:“是海洋。” 

     亚历山大问:“那么海洋的背后呢?”廷臣答不出来,觉得这孩子提的 

这个问题太怪了。又有一次,由小亚历山大负责接待波斯的使臣。波斯是亚 

历山大一心想征服的亚细亚庞大帝国。于是他友善地接待了这位使臣,详细 

询问了波斯国的长度和界限。波斯使臣看到这个孩子不是对巴比伦的空中花 

园感兴趣,而是问这样的问题,惊叹道:“这个孩子才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而我们的国王只不过徒有钱财而已。” 

     公元前336年,腓力浦王在女儿婚宴上被仇敌刺死,年仅20岁的亚历山 

大继承了王位。在最短的时间内,亚历山大赢得了军队的效忠,被拥戴为马 

其顿国王。然后他立即进兵科林斯,并召开同盟大会,用武力慑服整个希腊, 

而成为盟主。然后,亚历山大开始着手实现他的走到世界尽头的愿望。这一 

愿望的主要目标在东方,但他并不急于求成,他还想看看他背后的北部和西 

部是什么模样。他用两年的时间扫荡了马其顿背后的地方,穿过荒无人迹的 

森林,越过崇山峻岭,走到了多瑞河以及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一些地区。 

但是这些地区与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相比太不开化了,这儿没有什么文明的 

痕迹。看来,连绵的群山已经是世界尽头了,于是亚历山大掉转方向,准备 

向亚细亚进军。 

     亚历山大迅速组织成一支3万人的步兵和5000人的骑兵,另有战舰150 

艘的马其顿、希腊远征军。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以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的圣地、参与刺杀腓 

力浦国王为借口,向波斯帝国宣战。出征前,亚历山大把所有的地产收入, 

奴隶和畜群分赠给将士,大有一去不复返的壮士行色。有人问他:“你留给 

自己什么?”他豪迈地回答:“希望。”那个“走到世界尽头”的愿望始终 

在他脑海里翻腾,现在,它就要插上翅膀飞向亚细亚了。 

     远征军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接着,部队通过亚细亚的著名城市特洛伊。 

亚历山大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好像当年阿伽门农率希腊联军到此一样。他 

向昔日战死疆场的祖先阿基里斯的墓碑献了花环,洒酒祭奠他,以鼓舞全军 

士兵。部队继续挺进,在格兰尼库斯河边,他第一次遭遇有备而来的波斯军 

队。两支军队在河边默默相持了一阵子,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亚历山 

大很快就看出了波斯人的破绽。他们把骑兵调到河岸边,后面紧跟着步兵, 

这在战术上犯了错误,使得骑兵根本没有回旋余地,难以发起冲锋。亚历山 

大就亲率骑兵,跨越激流,向敌阵冲去。波斯士兵以高昂的士气迎战来犯之 

敌,他们狡猾地向披挂显眼的亚历山大扑去,一支梭标射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