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称除第三军区,即巴伦西亚军区已经举旗发难外,其他如第二、第四、第 

五和第七军区都在袖手旁观,等待出现一个由军人主持的政府。他自己愿意 

在。“遵守宪法”的前提下组建这样的政府。由于前不久国王已打电话来, 

告诉阿兰布鲁将军阿马达是个可疑分子,他到议会去提的一切建议,除了提 

供两架飞机外,统统未经国王本人同意,因而王宫旅馆里的军官们都对他的 

建议嗤之以鼻,不为所动。 

     阿兰布鲁将军和马德里省省长尼古拉斯把阿马达送到议会大厦门口,只 

有阿马达一人被允许进入,因为他说出了叛军的口令“阿乌马达公爵”,这 

是米兰斯告诉他的,使用这个口令是为了对治安警察部队的创始人表示敬 

意。 

     阿马达与特赫罗进行了面谈。将军向中校介绍了他的计划,中校开始还 

耐心地听着,后来脸却越拉越长。阿马达要他把部队从议会大厅撤出,由阿 

马达同议员们对话,提出一种符合宪法的解决方案,即组成一个由左中右各 

方人士参加的临时政府。这是一个由一位军人领导的文职政府,如果议员们 


… Page 256…

选他,他就将是这位军人。 

     阿马达的计划与特赫罗的主张相去甚远。特赫罗为之奋斗的目标——建 

立革命委员会、恢复佛朗哥制度,都未纳入计划之内,因此,特赫罗断然拒 

绝这个方案。阿马达一再解释道,眼下形势严重,军队已经四分五裂,他是 

以个人名义提出这个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的。但特赫罗是个粗人,他并不怕 

死,所以根本不理会用两架飞机把他们安全送出的事。至于阿马达要向人质 

讲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两人争执不下,只好决定与米兰斯中将通电话。不管米兰斯如何规劝特 

赫罗服从阿马达,特赫罗中校都不肯退让。他明确地向第三军区司令部讲了 

自己的看法,他只能接受一个由米兰斯领导的军政府。 

     特赫罗在派人把阿马达护送到大门口之前,最后提醒他说,如果有人扬 

言要派特种部队的突击小组进攻议会大厦,那么他必将把自己守卫的地方变 

成埋葬人质的坟墓,必将出现一个名垂青史的悲壮故事! 

     两人的会见结束了,历时45分钟。阿马达眼睁睁地望着他本已难以实施 

的计划完全泡汤了。政变中的“粗人”不愿接受搞政治的将军们的摆布。这 

场政变注定要流产了。 

     关在议会大厅的议员们,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不时有一名军官 

进来宣布某个军区已表态支持米兰斯将军的政变。但从宣布者的紧张情绪 

中,人们仍未彻底绝望,显然,事情并没有完全按政变者的计划进行。 

     广播电视中心被占领后,人质们感到极其沮丧。政变分子担心大厦的电 

源被切断,将几个座垫里的棕丝掏出,以备需要时照明。此时,人质们惊恐 

地意识到,他们将面临一场楼毁人亡的危险。 

     一位议员恰好带着一台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这成了了解外界情况的唯 

一来源。收音机递到前任副首相马托雷利手里,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偏僻座位 

收听消息,还能把消息轻声传播开。晚上10点30分,电台广播说,除巴伦 

西亚军区外,全国绝对平静,国王将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这一振奋人心的 

消息,给绝望中的人质带来一丝希望。 

     王宫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在想方设法与位于马德里近郊的广播电视中 

心取得联系。但那时广播电视中心已被装甲师占领。直到10点多钟,装甲部 

队撤退了,道路通了,电视摄像小组才出发前往王宫。一小时后,电视台的 

车来到宽阔的王宫人口处。此时,胡安·卡洛斯国王已经向所有的军区司令 

以及海军、空军司令发出电传,命令采取紧急措施平息叛乱。 

     深夜11点半,王宫开始得到国王的命令已深受海陆空三军欢迎的信息。 

11点50分,由皮卡托斯特率领的西班牙广播电视中心的摄像小组,作好了 

摄制国王讲话的准备。在国王办公室里,摆放着播放设备。国王穿上了他的 

上将军衔的草绿色军装,王后、两位公主以及几名国王的高级助手都在现场。 

费利佩王子当时年仅13岁,在这个折磨人的夜晚,他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昏 

昏欲睡。胡安·卡洛斯亲切地拍拍他,叫他坐起来,要他学一学怎样当国王。 

     国王的电视讲话连续录制了两遍,以确保质量的可靠。国王镇定自若, 

以洪亮而威严的声音向全国发表了讲话,他说:“此刻,我们正处于非常形 

势之下,我向全体西班牙人发表这个简要的讲话。我要求所有的人保持最大 

限度的平静和信心。我向你们宣布,我已向陆、海、空三军下达了如下命令: 

鉴于在议会大厦内发生的事态所造成的局势,我确认我已命令地方当局和总 

参谋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在现行法律范围内,维持宪 


… Page 257…

法秩序,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任何性质的动乱,任何必须采用的军事性措施, 

均应获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批准。”他还宣布:“王室是国家稳定和团结的 

象征,它决不能容忍那些企图用暴力手段破坏民主进程的人的行为和态度, 

因为民主进程乃是这部由西班牙人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所规定 

的。” 

     国王的这个讲话,在凌晨1点23分由电视和广播同时向全国播出。于是, 

整个西班牙都明白了政变注定要失败。人们从国王那副愤怒而镇定的面容, 

从他那洪亮而坚定的嗓音里,感受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力量。那天晚上,西 

班牙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但是,单凭国王的声音就填补了这一真空。国 

王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把国家从深渊里拯救出来。 

     但是,国王的任务还未完成。特赫罗不愿投降,议会议员们还没获得自 

由;米兰斯虽然不在电台广播他的公告,但仍未下令撤退部队。…… 

     电视摄像小组离去后,胡安·卡洛斯再次与米兰斯通话,他以军人气十 

足的粗暴口吻命令这位第三军区司令撤回装甲车,撤销颠覆性的文告,并且 

命令特赫罗撤出议会大厦。国王严厉他说,为达到目的,米兰斯首先要做的 

事就是枪毙特赫罗。他重申,不准打着国王的旗号搞任何政变。国王发誓说, 

他决不退位,决不离开西班牙。最后,国王警告米兰斯,如果说直到此时还 

不能认为他是真在搞叛变的话,那么,他必须悬崖勒马,否则就只能认为他 

在搞政变。 

     米兰斯开始动摇了。他的眼前出现了威严的军事法庭。他周围的人都劝 

他放弃对抗。米兰斯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座位上。国王的电话使他如坐 

针毡。接着,加韦拉斯参谋长又打来了电话,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终于 

同意从市中心撤回装甲车和坦克。凌晨4点,他打电话到王宫,有气无力地 

报告国王,他己按国王的命令草拟好了一个撤销其公告的文告。 

     米兰斯投降的文告通过电传在所有的军区中传开了,所有支持叛乱的活 

动都缩了回去。 

     扣押在议会大厅里的人质们疲惫不堪,手脚僵硬,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了从那台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的好消息:国王向全同发表了讲话,反叛活动 

已经被控制,米兰斯终于撤回了军队。唯有单独关押的苏亚雷斯以及另外关 

在别的厅里的5个人仍然同外界完全隔绝。 

     特赫罗从广播中听到米兰斯投降的文告,简直惊呆了。议会的全部电话 

线路在晚间己被切断,他只好使用首相的避弹车上的电话同米兰斯通话。此 

刻,时间已是上午7点多,米兰斯中将己回家等待拘捕。军区的人告诉特赫 

罗,当前只能投降,别无其他出路。 

     特赫罗灰心丧气地回到议会大厅,看到那里已是一派人声鼎沸的场面。 

议员们都知道了外界发生的事情。有几十名明白事情真相的治安警察已经夺 

窗而逃,径自向阿兰布鲁的部队投降去了。特赫罗见大势已去,只好决定缴 

械投降。 

     特赫罗企图安排人质们离开会场,但议长拉维利亚此刻已恢复了对会场 

的控制。他宣布议员先走,政府人员跟在后面,最后是议会主席团成员。苏 

亚雷斯、梅利亚多等人也被放了出来,他们返回了自己在议会的席位。梅利 

亚多幽默地提醒议长现在尚未宣布散会呢。拉维利亚苦涩地笑了笑,正式宣 

布散会。等所有的人走出议会大厦,已是中午12点。议会外面挤满了记者和 

围观者,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 Page 258…

     此刻,胡安·卡洛斯正在王宫办公室里盯着那台电话机,这是他在这个 

不眠之夜使用的唯一武器。当早上米兰斯宣布投降时,他拥抱了他的儿子, 

让他上床睡觉。“怎样当国王”这堂课已经暂告结束,再过几小时,儿子还 

得到学校上课哩。 

     这场由军队中极右分子策划的政变仅持续了18个小时就失败了。两天之 

内,参与政变的米兰斯、阿马达、特赫罗等20多名军人全部被捕,并送交军 

事法庭。国王亲自主持了国防委员会特别会议,以处理善后事宜。从此,胡 

安·卡洛斯声望大增,西班牙的民主进程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粉碎政变阴 

谋的这一夜,被西班牙人称之为“挺身而出之夜”。它将是西班牙历史上值 

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陈继) 


… Page 259…

                               “铁锤”查理曼 



     公元742年,一个金发碧眼的婴儿降生在法兰克王国。他就是法兰克王 

国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丕平的儿子,后来大名鼎鼎的查理曼。 

     查理曼从小追随在父亲身边,巡游全国,从军作战。公元768年,丕平 

去世,遵照他的遗嘱,查理曼与其弟弟卡洛曼平分了法兰克王国。3年之后, 

卡洛曼猝死,查理曼合并了王国,成为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国王。 

     年轻的查理曼决心继承父业,统率军队进行对外扩张战争。起初,他发 

现军队中有些贵族看不起他。 

     有一次,他带领军官们来到一个斗兽场,下令牵出一头凶猛的公牛,然 

后向它放出一只威猛的狮子。这狮子已经给饿了3天了,一放出来,便狂怒 

地扑向公牛,咬住它的脖颈,将它翻倒在地。这时查理曼对站在他周围的人 

说道:“谁去把狮子从公牛身上拉开?” 

     军官们面面相觑,胆颤心惊他说道:“陛下,天下哪有人敢尝试这种事?” 

     于是,查理曼将身上的斗篷解开,走进斗兽场,抽出宝剑,只一挥,就 

把狮子从颈项处砍断,甚至连公牛的头也从肩胛上切掉。他问大家:“你们 

认为我配作你们的主人吗?” 

     军官们连忙匍匐地上,喊道:“除去疯子之外,谁敢否定你统治全人类 

的权力呢?” 

     为了安抚被征服的伦巴德人,查理曼娶了伦巴德人首领德西德里乌斯的 

女儿。可是,这位美丽的王妃体弱多病,不能为查理曼生养后代,渐渐地遭 

到查理曼的冷落。于是,痛苦的王妃把自己的不幸写在信上,用信鸽放回故 

乡,告诉家人。 

     德西德里乌斯接到女儿的信,老泪纵横。他最疼爱这位出嫁的女儿,原 

以为给女儿找到了锦绣前程,哪料到会有今日遭遇!于是他在激怒中把他的 

臣民召集起来,举兵反叛。查理曼听到伦巴德人反叛的消息,急忙调动军队 

讨伐。 

     伦巴德人也枕戈待旦,准备与查理曼决一死战。 

     德西德里乌斯听说查理曼的大军己到,忙带着一个叫奥特克尔的人登上 

帕维亚城瞭望。这位奥特克尔曾是法兰克王国的责族,因触怒查理曼,投奔 

到德西德里乌斯处避难。当他们远远地看见一支队伍出现时,德西德里乌斯 

指着辎重马车问:“查理曼在那支大军中吗?” 

     奥特克尔回答道:“还没有。” 

     又过了一会儿,大队军马浩浩荡荡的开过来,能听见军鼓声和看见战马 

扬起的尘烟了。德西德里乌斯有些惊恐地说:“他随这样庞大的军队而来, 

可真想不到啊。” 

     奥特克尔定睛一瞅,叹息道:“还不是,还不是。” 

     之后,他们看见了主教,宫廷教士及查理曼的亲随人员,德西德里乌斯 

惶恐不安,结结巴巴他说:“让我们藏到——藏到地底下去,躲开这个可怕 

的敌人吧。” 

     奥特克尔对这位神武威严、善于排兵布阵的人再了解不过了,他颤抖地 

说:“他就是铁啊。当你看见田野里密布着铁的庄稼,河水像海涛般冲击着 

城墙,水面由于铁的闪光而泛着黑色,嘿,那就是查理曼近在咫尺了。” 

     话犹未了,从西面卷来一片乌云,使得明朗的白天忽然一片昏暗。此时, 


… Page 260…

这位铁的查理曼影影绰绰可见了。他头上戴着铁盔,手上罩着铁手套,他那 

铁的胸膛和宽阔的肩膀掩蔽在一副铁的胸甲里。只见他左手擎着一支铁矛, 

右手捺在他的无敌的铁剑上面,他浑身铁甲披挂,连战马也是铁青色并有一 

副铁石心肠。而他后面的军队,全部仿效着他,田野和空地上都充满了铁。 

太阳的光芒都被铁的闪光反射回去,仿佛地狱的阴森也不如铁的闪光更令人 

可怖。 

      “呀,铁!倒霉的铁!”帕维亚的军民迸发出混乱的喊叫。在铁的面前, 

坚实的城墙摇撼了,在铁的面前,老老少少的决心瓦解了。 

     奥特克尔目光疾速一瞥,沮丧地对德西德里乌斯说:“这下他真来了。” 

     说完就瘫倒在地。 

     查理曼迅速平定了伦巴德人的叛乱。昔日对他蔑视的贵族翘着拇指称赞 

他:“大王,这可是兵不血刃的战斗啊!” 

     查理曼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回答说:“不战而使人屈服,这是我追求 

的战争艺术啊。” 

     查理曼率领军队继续东征西战。他通过战争,使得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几 

乎扩充了一倍。在他之前,法兰克王国的统治只限于高卢的一部分,即莱茵 

河、卢瓦尔河、西地中海所环绕的地区;以及东部法兰克人居住的那部分日 

耳曼人、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亚人的住地。通过战争,他征服了阿奎丹、西 

班牙、意大利、萨克森等国。 

     正当查理曼与坚如铁石的匈奴人打仗时,北欧人离开了他们的本上,向 

高卢人和法兰克人挑战。北欧人的国王戈特夫里德骄横跋扈,率领铁骑乓迅 

速占领了一片法兰克国上,并且扬言要打败声名显赫的查理曼。 

     查理曼挥师回援,由于敌军来势凶猛,查理曼没有立即将军队投入战斗, 

而是在距离敌军几十里开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戈特夫里德以为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