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丽莎白无任何关系,但她仍被指控为叛乱的策划者。玛丽女王大怒,下令逮 

捕伊丽莎白。 

     当王家龙骑兵来到伊丽莎白住的庄园,把庄园团团包围住的时候,伊丽 

莎白正患重病,连床都下不了。她是给用担架抬进王宫里去的,被扔在宫女 

们住的一间小屋里,一连几天无人敢来探视。 

     玛丽女王的丈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妻子说:“依我看,干脆把 

伊丽莎白处死算了,留着她是个祸害。” 

     另一位大臣也说:“伊丽莎白年纪虽小,却很有心计,她被那些反叛女 

王陛下的新教徒当做了一面旗帜,陛下应当机立断砍除这面旗帜……”玛丽 

女王此刻内心很矛盾,不处死伊丽莎白吧,留着对自己的王位是个威胁;处 

死她吧,毕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玛丽女王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法务大臣前来报告说,新教叛乱头目怀亚 

特在断头台上临刑前,承认他的供词是虚构的,他们打算拥立伊丽莎白的阴 

谋,伊丽莎白本人并不知内情。尽管如此,玛丽女王仍对她疑心重重。问题 

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伊丽莎白即位之初,西欧各国帝王公侯的媒人使节穿梭 

来往,她都予以婉言谢绝。丧了妻子的姐夫、玛丽女王的丈夫西班牙国王腓 

力二世也提出娶她,伊丽莎白以国教不同为由没有同意。 

     转眼间,伊丽莎白女王年过30岁了。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她应结婚,以 

解决继位人问题。但女王不为所动,仍然我行我素,她甚至说:“我无须再 

选择佳婿,因为我在举行加冕大典之日,已与全体臣民结婚了。” 

     一晃又是15年过去了,这时伊丽莎白女王已经45岁。国会强烈要求女 

王同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弟弟安茹公爵订婚。女王同意了。消息传到英吉利 

海峡对岸,法国寺院鸣钟庆贺,人们燃放的烟火映红了天空。就在婚礼即将 

举行之际,伊丽莎白女王突然变卦,宣布要继续坚持独身。25岁的安茹公爵 

得知后,气得把订婚戒指摔在地下,痛骂女王是一个“古怪的老处女”。 

     女王虽然无意结婚,但从王宫中传出的浪漫故事却并未随她的年龄增长 

而减少。最先获得女王宠爱的是达德利勋爵,他从1559年起就与女王朝夕相 

处。女王甚至同意一旦自己发生意外,即由达德利勋爵担任摄政王。哈顿以 

跳舞出色而出名,在一次舞会上女王注意到他,把他收为贴身侍卫,1572年 

升为警卫队长,后又准备任命他为大法官。当哈顿看中哈尼奇主教的别墅时, 

女王立刻命令主教交出。哈顿这家伙除了善于迎奉拍马之外一无所长,他肉 

麻地吹捧女王说:“供您驱使比上天堂还幸福;失去您则比下地狱还痛苦。” 

还有一位才子罗利,专门写诗吹捧女王,在这位御用诗人的笔下,年过半百 

的女王老妪变成了可爱的少女。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一生中最有争议的事情,是她下令处死了苏格兰女王 

玛丽·斯图亚特。斯图亚特的丈夫于1559年7月继位为法国国王,一年后、 

丈夫死去,年仅16岁的斯图亚特从法国回到苏格兰。斯图亚特曾外祖父是伊 

丽莎白的爷爷亨利七世,两位女王有血缘关系。那时苏格兰从属于英格兰又 


… Page 396…

有相对的独立性,斯图亚特要求伊丽莎白指定她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并且 

在争夺王位上搞了不少动作。伊丽莎白不会宽恕与自己争夺王位的人,她终 

于设下圈套,以谋反罪把斯图亚特逮捕,关进伦敦塔。 

     由于罗马教廷表示过英国王位应由苏格兰女王斯图亚特继承,所以天主 

教徒们声称要执行教皇的训令,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企图推翻伊丽莎白统治、 

拥立斯图亚特为王的叛乱。伊丽莎白在平息了各次叛乱后,考虑到斯图亚特 

己成了叛乱分子的旗帜,就像当年新教徒打出自己这面旗帜反对玛丽女王一 

样,只要她还活着,叛乱活动就不会消失,于是在1587年将玛丽斩首处决。 

处死一位外国君主在当时也是一个罕见的事,伊丽莎白过后似乎有些后悔, 

她把此事怪罪于手下的官员,连女王最亲近的大臣也没能幸免。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不断恶化。女王暗中鼓动 

海盗航海家佛朗西斯·德类克在南美洲抢劫西班牙的商船和殖民地,西班牙 

政府要求惩处德类克,女王却封他为男爵。自此两国矛盾更加激化,一场争 

夺海上霸权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过去向小姨子伊丽莎白求婚未成,本来就窝了一 

肚子火,认为丢了面子,现在又面临英国海盗的骚扰,他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下决心派遣一支“无敌舰队”,消灭英国海上的势力。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由130艘战舰组成,有船员水手7000人,步兵2 

万3千人。当时英国国力比不上西班牙,海军正规舰队在吨位和数量上都处 

于劣势。1588年5月,庞大的“无敌舰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在这紧急关 

头,5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多次前往视察海防、部署海军力量。1588年7 

月29日,她亲临蒂尔伯里兵营检阅军队,并向全体官兵发表演说,激励大 

家保卫祖国、奋勇杀敌。 

     在加来海战中,笨重的西班牙舰船无法与小巧灵活的英舰作近距离海 

战。英国小型舰船装满了茅草,茅草浇透了油,这些舰船驶近西班牙大舰后, 

水手们便点燃茅草,游水拖船前进。风助火势,海面上顿时浓烟滚滚,火光 

冲天,许多西班牙舰船来不及避让,被烧得七零八落。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迫退入北海。在绕道苏格兰沿海回国途中,无敌 

舰队又遭台风袭击,勉强回到西班牙港口的船只已所剩无几。从此西班牙的 

海上霸权由英国取而代之。 

     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是英国走向强盛的开端。海上通道的打开,为以 

后英国掠夺殖民地的财富提供了条件。女王还不遗余力地倡导文艺复兴运 

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剧作家莎 

士比亚等一批伟人。女王庇护过哲学家培根,使他免遭迫害;还为意大利科 

学家布鲁诺创造条件,使他在伦敦完成许多重要著作。 

     但是,伊丽莎白一世采取的许多措施,如圈地法、劳工法、学徒法,也 

给一般人民带来了苦难,当时伦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为流浪者、乞丐和贫民。 

大量金银流入国内造成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起义暴动接连不断,连女 

王昔日的亲信也走上了叛乱之路。 

     晚年的伊丽莎白变得孤僻多疑,忧心忡忡。 

     1603年2月上旬,伊丽莎白感到身体不舒服,很快便卧床不起,并丧失 

了说话能力。大臣们背着他,安排她的政敌、被她处死的玛丽·斯图亚特的 

儿子、苏格兰的詹姆斯为英国国王,王号为詹姆斯一世。女王为此更是心烦 

意乱。 


… Page 397…

     公元1603年3月23日,群臣在女王病榻前提出以苏格兰国王为王位继 

承人,等候良久,伊丽莎白终于无可奈何地用手势表示同意。次日凌晨,女 

王与世长辞。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44载,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国王。 

                                                                     (贺文) 


… Page 398…

                              查理一世的末日 



     公元 1625年,英国的查理王子继承其父詹姆斯一世的王位,成为新国 

王。查理一世上台后,变本加厉地实现封建专制统治,这就加剧了同国会的 

冲突。因为国会议员们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1629年,查理一世下 

令解散国会,长达11年之久。 

     查理一世独裁后,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他规定连食用的茶、盘中的餐、 

炉中的煤、染桶里的染料、存放在地窖中的酒……都由国王专卖。苛捐杂税 

多如牛毛。查理一世这样做,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反对。查理一世还通过他 

的爪牙兰德大主教。迫害苏格兰地区长老派教会人士。 

     公元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同意恢复国会。从此,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 

个党派开始形成了。一个是剪着短发,衣着朴素的请教派教徒,他们支持国 

会,反对国王;另一个是戴着飘拂的卷发,骑士七打扮的忠王贵族,他们拥 

护国王,反对改革。支持国会的被称为“圆头党”;支持国王的叫做“骑士 

党”。 

     查理一世虽然同意恢复国会,却又处处和国会作对,甚至亲自率领王家 

卫队去国会抓人。1642年8月22日,古老的诺丁汉城堡升起了王室的军旗。 

查理一世悄悄离开首都伦敦,到达这里,阴谋组织一支王室军队,镇压国会 

派人士和人民。王室全部人员和一些保王党分子,相继来到这里,大法官甚 

至把国玺也一同带来了。这里成了王党进行反对国会阴谋活动的中心,诺丁 

汉升起的王室军旗,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查理一世,正式向代表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会宣战的标志。 

     国王与国会终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查理一世的王军,曾经一度逼近 

首都伦敦。国会军初战屡屡失利。这时候,有一个名叫克伦威尔的人,募集 

了一支精锐的队伍,处处打击王党的军队。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的军 

队和利文率领的苏格兰军会合,开始攻打查理一世的“北方首都”——约克 

城。国会军和王军在马其顿草原展开了决战。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深夜才停 

止。这一仗,王军以惨败告终,丢下了4000多具横七竖八的尸体。克伦威尔 

威名大振,被誉为“铁人”,他率领的军队从此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1645年4月,国会军将领费尔法克斯主动出击,率部队进逼查理一世大 

本营牛津。查理一世为了摆脱困境,率王军突围,逃到了一个名叫纳斯比的 

村庄。这时候,“铁人”克伦威尔的“铁骑军”也赶到了,和费尔法克斯的 

队伍会师。国会军将士一片欢腾。6月14日,一场鏖战在纳斯比附近展开了。 

这次战役,王军官兵被杀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国王自己逃得 

最快,一口气逃离战场28英里后才敢停下马来。 

     查理一世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东逃西躲。 

     1646年4月26日深夜,他从他的大本营牛津出逃,于5月5日被抓住 

了。不可一世的至高无上的国王,这下成了阶下囚。 

     公元1648年11月30日,在英国南部的怀特岛上,一队士兵押着一辆 

马车,驶离城堡,消失在寒气凝聚的朝雾中。在城堡里被软禁了一年的国王 

查理一世,再次被军队押着转移。查理坐在黑古隆冬窗帘紧闭的马车里,苦 

丧着脸回想往事。昨天,曾经有人偷偷告诉他,有一支军队将要前来,押着 

他转移地方。他的随从也劝他从安全角度考虑,赶快出逃,逃往外国保王党 

那里。但是查理一世怀疑这消息不可靠。现在,果然证实了那人提供的消息, 


… Page 399…

但这时想逃跑也逃不成了。 

     这支军队是奉国会的命令,将国王转移到温莎城堡的。查理一世又安慰 

自己说:“我毕竟是至高无上的国王,谁敢拿我怎么样!”虽然自我安慰, 

但他还是后悔没有出逃。 

     昨天,帮他策划出逃的人,曾准备了一匹异常快捷的好马,然而,那匹 

马牵来后,却被另一匹马踢伤而跛了腿,这也是他下不了决心逃走的原因之 



一。 



     12月20日,查理一世经过曼彻斯特时,受到市长和市议员的隆重接待。 

他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国王,虽然被军队监护着。3天后,国王到达温莎。温 

莎是从前一个名门望族的城堡,现在是国会新军的驻地。 

     查理一世在青少年时期,常来温莎城堡。他曾在这里听到过贵族们朗诵 

诗歌的优美音调,也听到过凡夫俗子的浪声笑语。他也曾听到吉卜赛江湖艺 

人蒙着脸给他测字,说他的“名字和战争与和平均无关系”。现在呢?旧地 

重来,却置身于满怀敌意的岗哨包围之中。尽管如此,查理一世还是很自信, 

他认为丹麦、爱尔兰和法国的国王会帮助他,这三张牌即使是最坏的一张打 

出去,也会归还他的一切。而且在生活上,他仍享受着一整套王宫里的礼仪, 

就是负责看守他的军官们,也得恭恭敬敬称他陛下,行君臣之礼。 

     但是3个星期之后,安逸舒适的生活一夜之间中止了。御宰、管家、司 

酒不见了。茶水不再跪送呈上了,菜肴也不再有人事先品尝了。自古沿袭下 

来的帝王尊荣的消失,使查理一世感到备受凌辱,也产生了某种不祥的预感。 

他感到有些恐惧了,暗暗掉下眼泪说:“还有什么比一个被藐视的君王更令 

人可悲的呢?” 

     事实上,查理一世到达温莎的那天,国会下院已通过决议,要将他交付 

审讯,决议说:“基于王国的基本法律,当前,国王由于他举兵发动了反对 

国会和英格兰王国的战争,因此,犯下了叛国大罪。”同时决定组织高级法 

庭进行审判。 

     这个决议遭到了国会上院的顽强抵制。英国的国会分上、下两院。上院 

议员由国王提名,其成员都是贵族;下院则由民众选举产生,其成员大部分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 

     l月6日,下院又通过新的决议,坚持依法审判国王。 

     l月19日,哈利逊少校率领一支队伍出现在温莎,他带着一辆六驾马车 

来到城堡庭园里。查理一世上车后,赶车人跃上车辕边,连招呼也没打,扬 

鞭赶车而去。国王被押到伦敦,安置在警卫森严的詹姆士宫内。 

     出逃未成,外援无望,查理一世这个千夫所指的“血腥的人”,终于被 

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1649年1月20日,也就是查理一世被转移到伦敦的第二天,公审开始。 

     伦敦这个古老的城市,送走了欢乐的圣诞节,迎来了不寻常的新年。节 

日的气氛逝去了。街头到处是骑警,成队地来回巡逻。国会所在地白厅的窗 

户上,隐现出士兵移动的头影,传出一阵阵笑声。大街上行人不多,市民们 

预感到将发生重大事件。 

     威斯敏斯特大厦内,有关公审的安排已经就绪。在审判大厅的最南端, 

过去王室法庭的所在地,搭起一座3英尺高的平台。台下两条宽阔的过道直 

指大厅的主门,持戴手和枪卒兵夹道而立;过道靠墙的两边,挤满了前来旁 

听的群众。平台上方左右两侧狭长的楼厅内,也坐满了人。平台后半部南窗 


… Page 400…

下是一排法官席,座位上都铺着猩红的座垫。中间是首席法官坐的。 

     时针指向下午2点,国王来到法庭旁边名叫克登的楼房。围聚在议事大 

厅内的人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