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春立又点了点头说:“那只讨厌的黑鸟很嘴馋,经常在夜里偷吃别人的东西,你可要看好自己的家。”

  停了一停他又说:“你要好好地注意它。”

  陈颖弘低声说:“我已经知道他的来意,他们要找一个欧洲人,是个科学家数学教授,重庆,德国人,日本人都在找他。

  据说这和试验新式武器有关。”

  王春立听了眼睛一亮:“我马上向南方局组织汇报,你们抓紧寻找人,一定要赶在敌人行动前把他找到。”

  在上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她们奋勇击杀日寇,灭汉奸,除叛徒,时时事事处处安危系于一发。

  然而,她们,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是什么力量支持她们能够作到视死如归呢?

  是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是为民族为百姓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革命精神!

  她们采取多种渠道做策反工作,有的是把警告信直接寄到了汪伪特务手上。


()
  有的则是寄给了汪伪特务们的父母,要他们教育和约束儿子不要再干坏事。

  有的信则寄到了这些特务们的小老婆或姘头的手上。

  因为一般来说,小老婆或姘头的地址都是非常秘密的,如果她们连这个地址都知道了。这说明这个汪伪特务已经完全处在地下突击队员的监视中,更加加剧了这些汪伪特务的思想斗争。

  特务们在收到信后,猜测到写信人就在自己的身边,却又不知道是哪一个。这样就使这些特务们整日心神不宁,干事也就不得不有所收敛,对遏制特务们的猖狂行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的特务收到警告信后,思想斗争很激烈,很多人睡不着觉,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办。

  上海的气候如同日益逼近的时局一般,寒风阵阵,阴霾满天,汪伪当局困兽犹斗,也更加紧了对我地下抗日人士的镇压。

  二.

  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年轻人,在石库门的一个里弄口,机警地前后左右环顾一番,确认并无汉奸尾巴盯梢,便猛然一闪身转进弄堂,在有一棵桃树的院子的大门上轻敲三下,隔了几秒钟光景,又敲了两下,然后快速转至后门口。

  他的公开身份是华丽公司总经理,专门推销苏北土特产,生意兴隆,实立雄厚。

  其实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地下党员,长期为抗日解放区采购,运输重要物资。

  商场的董事长肖云棠是一位抗日爱国商人,他不满当时日本商品在上海市场上大量倾销,经他倡议,在新落成的太平桥商场举办一次“全国国货展览会”。

  旨在唤起国人购用国货,抵制日货,一时间声势浩大,欲罢而不能,直到年底结束,商场才转入全面正式营业。

  这时,商场里有一家不甚显眼的“华丽苏绣庄”,总店在南京路。

  这家苏绣庄生意做得并不算大,可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却不少。

  苏绣庄的经理,女老板陈慧娟雍容华贵,阔绰大方,交际面宽,颇有来头。

  王春立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从一位军委会的###,一直到国民党的苏杭特派专员。

  当抗战全面开展后,他和夫人陈慧娟到上海又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的重要人员,“红色资本家”。

  在20世纪已成为过去的时刻,回顾国家走过的多灾多难的道路,回顾争取自由付出的鲜血,汗水和其他沉重代价,自由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上海是一个新兴的怪异社会,多种激流在撞合,喧哗,卷成巨澜。

  冒险的元素应该是自那时就被植入上海各领域的。

  官府势力和传统礼教把持的保守主义在上海被外国人的枪炮轰碎,有野心的人和没有野心的人都愿意前往,上海于是变得异常开化。

  上海最大的奇迹是租界创造出来的。

  上海县城原来在豫园这一带,租界开在上海县城的北边。

  从现在的南京路,北京路到广东路,广西路,最后开到西藏路,静安寺,不断拓界,越开越大,租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太平天国起义军把江浙一带有钱人都打跑了,他们逃到上海。

  大量的人口涌入,华界根本住不下。

  自由是人的权利中最首要的权利,有无人身的自由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准之一。

  租界的人从中发现做房地产的机会,等到租界建设了大量的房子,华洋杂处的局面就出现了。

  很多在中国土地上不见容的东西,无论是另类的,创新的还是别的什么,都可以在租界一试身手。

  这极大地刺激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创造性,同时也是冒险性。

  反对清朝的康有为,可以躲在租界不为慈禧缉拿。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上海沦陷以后,日本人还是不能进租界,只能隔着马路看着租界里上演着抗日的节目。

  从1937年一直到1941年,租界在上海成为长达四年的“孤岛”,甚至繁荣过“孤岛文学”。

  建筑是凝固的,上海沦为“孤岛”后,住家成为严重的问题,房价的昂贵,出乎人意料之外,总之,在上海住房,必须视自己财力而定。

  在汪伪白色恐怖笼罩下的1943年,他们夫妇俩主动将私人购置作寓所的法租界一幢小洋房,交给地下党组织使用。

  因为这里环境偏僻,地下党组织在这幢房子里安置了秘密电台,使上海地下党与南方局,延安的党中央之间架起了一条红色电波。

  由陈慧娟出面,他俩还把在上海做生意赚来的钱,交给地下党作活动经费。

  这对夫妇不仅向处于地下的共产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且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营救被捕的同志。
第五十八章.难以忍受的生活
一.

  最多的时候,上海云集了58个国籍的外国人。

  人数上,英国人在1910年以前一直独领风骚,1915年以后日本人跃居第一。

  其他依次为:无国籍俄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德国人,印度人,葡萄牙人,朝鲜人,越南人,意大利人,波兰人,捷克人,西班牙人,丹麦人,瑞士人,挪威人,荷兰人和瑞典人,乌拉圭人等。

  在上海这块陌生的热土上,不少本属于边缘人物的西方人,为了凸显其西方身份,很爱炫耀,摆架子,说大话。

  英国男士,再热的天,也要西装笔挺,英国女士则处处注意摆出贵夫人的架子。

  一位英国女士回忆:“她在上海,一次手帕掉地,自己不捡,拉铃叫来管家,管家也大摆架子,又叫来小工,让小工捡起手帕。相当多的欧美人,还以说中国话为耻辱,歧视中国人,禁止中国人进入公园,跑马场,外国总会等场所。”

  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也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在上海的犹太人中,嘉道理,沙逊,哈同和埃兹拉家族是是其中最耀眼的神话,他们在英国的保护下发财致富,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英国读公立学校。

  这四大犹太家族古怪并爱炫耀,当时人形容他们就像阿拉伯神话中穿着奇装异服的精灵鬼怪,拥有无限的财富,喜欢向人们大献殷勤。

  这些巴格达来的犹太人尽管身处西方社会边缘,但在上海他们热心地强化自己的西方倾向。也爱上了赛马,有的还在赛马场上赢得了无数奖品。

  他们西式的住房,也明显照搬上海的英式家居。

  有高高的彩绘天花板,餐厅,深色的木地板,西式家具,间或有中国摆设。

  这里原是一片坟山和菜地,是属于龙华寺的地产,后来陆续有贫民筑房长期居住。

  上海侵华日军强行赶走当地的居民,烧,拆民房,建造了战俘集中营。

  为了保证侵华军用物资的供给,日军建造了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数百间的简易楼房,作为苦役营,在集中营和苦役营之间,有一条旧铁路,东连兆丰路,西接龙华站,铁路原是国民党军队建造的,抗战时期成为侵华日军的运输线。

  在集中营的东边,有一块空地被称为“乱葬地”或“灵魂滩”,是被那些被残害致死的尸体掩埋地。

  集中营四周拦有电网和铁丝网,大门口设岗哨,戒备森严。

  斯柯特亲眼所见有些人扛不动沉重的煤包,被日本兵扔进长江淹死。

  还有几名美国人计划带领几十名同伴出逃,因集中营人员复杂,风声走漏,日军就在营房门口架起两挺机枪,枪杀了几十名计划逃跑者。

  那时,斯柯特也想出逃,未成,被日本兵反吊起来,用棍子敲头,敲昏过去,再用冷水浇醒,右大腿根部也被日军刺刀深深地戳了一刀,至今伤疤在身。

  之后,他被押送到集中营当伙夫,碾米烧饭。


()
  这些简易的破漏楼房,屋檐高约米,有门无窗,房门只有米,他们进出都要低头弯腰。

  室内光线暗,不通风,潮湿不堪,每遇大雨或涨潮,屋内就常积水。

  他们全家都睡在水门汀地上,晚上前后两间房屋中间墙上有一小方孔,合用1盏灯,还不许互相讲话。

  二.

  冷!

  真冷!

  太冷了!

  这是每次活动笨重,麻木的四肢时都会发出的单调声音。

  至于思维,他们的脑子就像一块冻僵了的海绵。

  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的脾气就容易急躁,每天围绕灯光,空间,窗帘,开窗,时间,借东西,偷工减料等所有你可以想象的问题都会发生争吵,满怀愤怒。”

  全家开始尽力填塞屋子的所有裂缝,在冻疮上涂药膏,并且重新安排他们的个人习惯。

  斯柯特意识到人可以重塑自己的衣着和生活方式。

  在衣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越接近中国的贫民,他就越可以更好地面对严寒。

  所有吹毛求疵的行为,如经常洗涮,不习惯和衣而卧等都最好抛弃掉,他已经体会到新的生活习惯的好处了。

  虽然他极不希望以后再采取这种生活方式,但他可以很肯定地说,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是在难以忍受的条件下生活,他也可以忍受,不在话下。

  可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他也没有忘记他的数学,他力学数学的研究。

  在斯柯特的脑海里,抗战时期的这块区域,只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家当进去的。

  除非患重病送医院或死亡,或经日军批准转到另一集中营,进去的人就不可能再出来。

  他比划着对人说,这一带就是个集中营。

  其中有不少旧楼房本来就配有生活设施,日军便大批量地赶人进去。

  日军恨不得把一些中立国的人也按在铁掌之下。

  当时,一些中立国的人一见别国的好友进了集中营,他们忍不住偷偷往里送食物和生活用品。

  斯柯特说:“一旦被日军发现,很可能被枪毙,难怪有些人后来提起往事,直说是提着脑袋闯关。”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从甲午战争前就开始了针对中国的间谍侦察活动,百年来被接露的这种事实不计其数。

  虽然如此,日本军国主义培养和训练特工的情况似乎仍然是秘密中的秘密,被深藏掩盖难得披露,外界一直所知甚少。
第五十九章.富士山樱花
一.

  “乱世多妖孽”,这话一点也不错。

  山口美惠子的祖父山口博自幼酷爱汉学,仰慕古老的中国文化。

  她从小就学汉语,唱中国南方的民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特别喜欢古老的各种传统武术。


()免费TXT小说下载
  深受其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浸染,12岁被送到日本一所有名的特工学校。

  重点培训女间谍,训练她们运用美人计获取情报的本领。

  由于这些女间谍很多都以妓女身份作为掩护,人们便把她们统称为“阿妹”,这所学校也获得了“妓女间谍学校”的绰号。

  日本参谋本部与黑龙会浪人有机地纠合在一起,使日本间谍更加疯狂,也更具谋略。

  为此间谍机构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暗语系统,所有人自然也不可能想到被称为日本侵略军特高课谍报机关“富士山樱花”的山口美惠子竟然会是日本人。

  她虽说不是什么绝代佳人,却也长得眉目如画。

  她冰肌玉肤,身材火爆,神态妖冶,无论是身穿笔挺的西服,华美的和服,还是身著合体的旗袍,都魅力四射,电火灼人。

  山口美惠子娴于辞令,善于察言观色,比一般女子更解风情,那些如狼似虎的男人无不认为她是一块值得一咬的“活肉”,却又对她浑身的毒刺心存畏惧。

  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获取重要情报,她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周若桐。

  依靠美色诱惑那些男人,这是日本女谍们的通常做法。

  山口美惠子迎来了自己生命的转机。

  随着日本政策的改变,山口美惠子的任务开始变化,她后来奉命来到奉天,担任治安维持会的联络官,并成为关东军司令部和“满洲国”民政部的“嘱托”。

  这些新的任务让山口美惠子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间谍,不断的磨砺让她充满自信可以和池田美雪一决高下。

  关于手下这两名女谍,土肥原贤二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在各方面,山口美惠子如池田美雪一样优秀,但是出身的不同决定了机会将更多地眷顾池田美雪,这是上天已经安排的。

  山口美惠子也有自己天生的优势,她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必将会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物。”

  两人因为“工作关系”还时常相遇,每次都会碰撞出一些火花。

  退缩即意味着畏惧,两人谁也没有提出更换房间,彼此都只是将凌厉的目光射向对方,如果目光也可以杀人的话,她们二人早就死了好几次了。

  战后她曾对人说;“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

  “我只能这样说,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

  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她经常出入宁沪两地之舞厅,电影院,咖啡馆,百货商场,客栈间,有时以盛装接近抗日各界中坚分子,以侦察军政情形与社会一般动态,并现有潜在上海酒店活动之说。

  其实,日本人安插女间谍来搜集情报的习惯是来源已久的,早在侵华战争之初,就有“极负盛名”的池田美雪不但窃取情报,而且参与了迫害抗日志士的活动。

  二.

  池田美雪还能精力旺盛地继续这种冷战,因为她早就对彻夜狂欢的生活习以为常,而山口美惠子终于受不了这种“折磨”昏昏睡去。

  到她醒来时,池田美雪已经没了踪影,墙角里她的爱伴“雪狐”也已身体冰凉地躺在地板上。

  山口美惠子痛哭流涕,发誓一定要池田美雪“抵命”。整个特高课都知道了这两朵“谍海樱花”的恩怨。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她们这次领受了相同的使命,一场俩人正面的真正的较量终于开始了。

  这是山口美惠子的风头首次盖过池田美雪,扬眉吐气的山口美惠子在公共场合公开叫板:“池田美雪是个败类,她就会干些男娼女盗的事情!

  竟有人把我和她常常相提并论,这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和这样的滥女人为伍,是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