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办公室成功地图-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我的经验,首先要看这材料是否该由你的邻桌接收,来人事先是否已经与其联系过,确认无误后可代为接收,否则最好请来人与你的邻桌通话后再接收,或者干脆请他下次再来。再看材料的紧急程度,如果不是很着急,你可先行代收,外出回来后再转给你的邻桌(应确保事后及时将材料转给你的邻桌,千万不要接过来却忘记转交)。如果材料很急,你外出的时间又较长,应通过请其他人代为接收等方式解决,绝不能自己贸然接下来。如果材料不是很重要,也无需签收,送件人决定将其放在收件人的桌子上是可以的。但此时你千万不要好心地接过来代其放到邻桌的桌子上,材料虽然只是在你手上过了一下,此后一旦发生意外(如文件丢失等),责任就很可能随之转移到你的头上了。
  下面再说说及时的问题。准确是不失误,及时就是不耽误,就是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你应该做的工作。
  很多人都有办事拖拉的习惯,觉得反正还有时间,忙什么。其实不然,既然你已经接受了这项工作,迟早都要干,我们为何不早一些干完它呢?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你的工作是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与不失误的要求比起来,做到不耽误似乎更难,这是由于人的惰性所决定的。不要过多地强调领导给你的(或这件工作本身要求的)最后期限,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新的工作,这时双重的工作可能会给你造成过大的压力,最终使工作无法达到应有的质量。另一方面,领导随时可能会将工作的最后期限提前,使你措手不及。这种情况下领导考虑的不是离最后期限你应该还有多少时间,而是在此前我已经给了你多少时间。要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应该学会用领导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如果需要对今天的话题进行一下总结的话,就是:不论是工作还是责任,千万不要把它滞留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把它传递出去,不如从开始时就不接。
  为了便于你的理解,啰唆得连自己都厌烦了,就此打住。


代人受表扬,心里有点虚


  老生常谈
  从上班到现在,没有人明确地告诉过我哪些工作是你分内的,哪些工作是你分外的,似乎所有的事都是你应该做的。不论是任何人指派的任何工作,哪怕你稍显迟疑都是不够积极主动,嗨……
  ''代人受表扬,心里有点虚
  第7封来信第7封来信代人受表扬,心里有点虚
  老同志:
  来信收到,可能是多日来从您的信里读到的诸如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要求太多了,今天突然看到了这么多不要做什么的忠告,极是亲切。特别是当我读到“一是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二是领导交办的事情,除此之外都不属于你该做的事情”时,我的鼻子都有点发酸了。从上班到现在,没有人明确地告诉过我哪些工作是你分内的,哪些工作是你分外的,似乎所有的事都是你应该做的。不论是任何人指派的任何工作,哪怕你稍显迟疑都是不够积极主动,真的叫人越干越茫然。当然,“不属于你该做的事情”并不等于“你可以不做的事情”。弄清了分内与分外,再加上您教导的那些方法,应付起各种情况来就轻松多了。都说“姜是老的辣”,果然不差。
  星期二下午,是我们公司本部各部室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时间。今天我们学完规定的内容后,部长又拿出了一份《秘书工作》杂志,就其中一篇题为《从一件小事看办公室人员应当强化的三种意识》进行讨论。所谓一件小事说的是某市市委书记在外考察时,电话通知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刘科长复印一份资料放到他办公室。刘科长将资料复印好,交给通信员放到了书记办公室。第二天,书记考察归来,又电话通知刘科长将上述资料再复印一份送办公室,接着去参加一个会议。刘科长有急事外出,将此任务交给了信息科的吴秘书。吴秘书复印好资料后让通信员放到书记办公室。通信员说:“资料昨天已经放过一份了,没必要再放。”吴秘书信以为真,随手将资料搁置一旁。书记开会回来,不见复印的资料,责备道:“办公室是干什么的,连一件小事都办不好!”
  文章通过对这件小事的分析,指出通信员、吴秘书和刘科长三人分别缺乏的三种意识:服从意识、确认反馈意识和督查意识。
  接着,部长要求大家针对这篇文章谈谈感想,大家都谈了一些各自的体会,轮到我了,我就把您前几封信中讲到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谈了出来,没想到大家的反响很是强烈,特别是我们部长更是大加赞赏,说我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却肯于钻研,不仅工作上进步挺快,还能悟出这么多的道理来,真是不容易。当时我的脸红红的很不自在,本想讲出实情,可鼓了半天勇气,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您说我是不是挺虚伪的?事后我还宽慰自己,别管虚伪不虚伪了,反正您这些天的心血没有白费,您的徒弟开始给您争光了——虽然这光小得有点不值一提。
  不知这次您该给我讲什么了,大概还是关于做事方面的细节吧?做事的内涵这样广,怕不是短短两封信所能讲清楚的。
  您每天既要上班,又有那么多的应酬,还要还债似的给我写信,也够辛苦的,还是请您悠着点,要是累坏了身体二婶该找我算账了!
  问二婶和鑫鑫好!


不忘事、不误事与做好事(1)


  小爽
  不忘事就是要从清理桌面开始改变你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
  保证不误事的秘诀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弹钢琴”。
  做好事则要善于抓大放小,做好重要的事情。
  ''不忘事、不误事与做好事
  第6封回信第6封回信不忘事、不误事与做好事
  爽丫头:
  得知你受到了表扬,心下甚慰。虽寥寥数语却意义非凡,这既是对你近来工作表现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们这种交流方式的肯定。老同志虽老,却仍改不了给个棒槌就认真的毛病,说不得以后回信的任务更得加紧点才是。
  如果我们对做每件事情的全过程进行一下细分的话,就不难发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包含着三个部分:接受——实施——交付(包括反馈)。我在前两封信里所讲的做事的细节主要侧重于前后两个环节,即接受和交付。包括怎样从领导或他人那里接受任务,这些任务中哪些该接受哪些不该接受,对该接受的任务如何保证理解准确不出差错,对不该接受的任务又该如何巧妙地拒绝;任务完成后又如何及时准确地交付给下一个环节,以及必要时向交待任务的一方进行反馈等等。
  在后面的两封信里,我将重点说说做事的中心环节——实施,即怎样做事的细节。
  一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对于大人物来说叫做日理万机,而对于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也称得上是千头万绪。有岗位职责规定的,有领导临时交办的,有同事请求帮忙的,更有莫名其妙落到你头上的。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对这些事情做到及时准确无一遗漏、轻重有度缓急有序、条理分明恰到好处呢?这里面还真有几个小诀窍呢。
  一、保证不忘事的秘诀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丢三落四马大哈都是很大的缺陷,这样的人在领导心目中是不可信赖的,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如此。你可能会说,我这人就是天生的粗心,怎么也改变不了。不是的,粗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
  你知道,从去年夏天开始,鑫鑫也上小学了,由于我和你二婶工作都很忙,没办法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们就要求他独立上下学。从我家里到学校大约有一公里的路,这可是这座城市里最繁华热闹的一段路呀。此后我们暗中跟踪了他几次,见他在穿马路、过天桥时倒也机警,应对各种情况还算得体时也就基本放心了。但令我最不放心的却是他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怎么办?比如出门忘记带钥匙、回家后打不开门、上学时忘记带书本等等。所以我从开学第一天起就为他准备了一套家里的钥匙、一张IC电话卡,并详细地规定了IC卡、钥匙在书包里的放置位置,回家后书包、饭盒等物品的放置位置,以及做完作业后收拾书包的程序等。每天下班回家后,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严格检查他对上述要求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生问题立即纠正。几个月下来,还真就帮他养成了在规定位置放置上述物品的习惯,而令我最为担心的忘记带钥匙一类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发生过。其实,鑫鑫就是所谓天生的粗心之人。从上学之日起,大小考试经常丢冤枉分,丢的分基本上都是60+9=96一类的低级错误。
  每每提及鑫鑫的粗心,你二婶总说是承受了我的遗传。的确,想当年我也算得上个出名的马大哈,仅举一例为证:当时我刚刚调到局办公室不久,分管公文核稿。有一天办公室主任有点私事急待处理,自己又走不开,就叫我代他去办。正要出门,组织部门送来一份处级干部任免名单,要求尽快发文。我告诉对方明天一上班就发,随手将其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一堆文件上面,便匆匆走了。第二天上班后早就将此事忘到脑后了,而那份被放在文件堆最上面的任免名单很快又被新来的文件覆盖了。一个星期之后,被调整的干部由于拿不到任免文件而无法赴任。事情被反映到组织部门,组织部门一查发现文件根本没发,便找到了我们部门的领导,我们的主任听后自是勃然大怒……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是心悸不已。幸好几位领导对我平日印象不错,认为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加之我当时急于外出事出有因,只是在全室的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便没再深究。但这件事对我却触动极深,并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行事习惯,也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证明一点,粗心不是天生的,粗心完全来自于你的不良习惯,改掉那些不良的习惯,也就克服了粗心的问题。
  从清理桌面开始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文件资料,接收后我们应立即着手处理,处理完毕后应立即送出去,不要停留在你的手中。这是一个人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工作被动的最有效手段。当然,我们每天还会有大量的文件资料、单证票据等,接收后暂时无法处理或一时难以办完,或办完了却一时无法送交下一个环节,那么就暂时把它收起来,而不能在案头一堆了之。
  办公桌上文件资料堆积如山,并不意味着它的主人是在日理万机,而只能说明这个人工作起来缺少条理,文件资料乱堆乱放,这不仅无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可能会使你找不到要找的东西。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使用两件物品开始。
  秘密武器之一:文件夹。
  首先将你的工作进行分类,将每类工作可能形成的有关资料或单证建立一个文件夹。将平时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文件都及时地归入相应的文件夹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你的办公桌变得干净整齐,而且可以使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你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另外,再建立一个待办或临时文件夹,将所有待办、在办或办完未及送交出去的文件或资料放进这个文件夹,并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晨或下午上班后,首先浏览一下这个待办文件夹。这样即可保证重要文件不会在你的手里丢失,而且也不会遗漏重要工作了。
  对重要文件要注意加锁。很多人对此可能很不以为然,可一旦出了事,则悔之晚矣。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因关系不睦或打击竞争对手而将对方随手丢在办公桌上的文件毁掉,令对方最后无法交差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
  秘密武器之二:记事本。
  记事本又叫效率手册,实乃职场人员安排工作、提高效率的一件利器。效率手册每年一册,按日期排列,根据记事本的规格和页数不同,每日占有半页或一页空间。
  使用方法:每天利用下班前的一点时间将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天上班后根据记事本上的安排,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逐项完成。每完成一项,就在该条记录前画上“√”,当天未能完成的在该记录前画上“×”,同时将其抄录为第二天的待办事项。
  对于某些需要延迟办理的工作,在选择记录日期时应做好提前量。如你向领导汇报某项工作时,领导提出在本月15日左右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这种情况下,你就应根据具体情况在10日左右的待办事项内记上一笔:向领导请示有关召开专题会议事宜。有了这样的提醒,届时你就可以很从容地做筹备有关会务的工作了。


不忘事、不误事与做好事(2)


  最容易被遗忘的是那种间隔较长的周期性事务工作,如财务人员每月某日报税、某日交保险等,每月只有一次(有些工作间隔更长,一年只有一两次),而每次的时间性又非常强,一旦错过后果又比较严重。对于类似情况,只要我们在每项工作规定日期的前一两天将其记录为待办事项,我们就不用担心遗忘了。
  要想让记事本真正发挥效用,还要养成两个良好习惯:一是记事本要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当你在自己的座位上时,记事本应放在你随手可及的地方,当你开会和外出时(包括下班回家),记事本也应随身携带,一旦接受了新的工作或想起了需要做的工作,除当即完成的以外,均应及时记录下来以免遗忘。二是记事本要勤翻多思,要养成工作间隙勤翻记事本的习惯,看看今天记录的待办事项还有哪些没有办,下面该办哪一项了(记录了不看也就失去了记录的意义)。如果时间允许,再看看前一阶段已经完成的记录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待办事项,系统地想一想后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这样的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帮你挖出许多被遗忘的工作,而且还可以丰富你的工作思路,产生许多新点子新设想。
  当然,记事本除了可以帮你有效安排工作确保不忘事以外,还是一份十分有用的工作记录。遇有撰写年终总结或回忆某项工作时,打开记事本,你所做的各类工作便一目了然了。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严格说来,做到不忘事只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到不误事和做好事。
  二、保证不误事的秘诀
  所谓不误事是说做事要讲究次序,要善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大大小小千头万绪,这么多的事情堆在眼前,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保证时间效用的最大化,这些也都是颇有讲究的。
  在时间管理学中,将要做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却不急迫的,不重要也不急迫的。在这四类事情中,时间管理学要求首先要做好第一类事情,其次是重要但不急迫的,再次是不重要但急迫的,最后是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但我个人对上述做事的优先顺序稍有异议:我们首先要完成重要且急迫的工作是毫无疑问的,但接下来是该做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还是不重要但急迫的事情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
  工作是否重要一般是就其影响程度而言的,而工作是否紧急则是就其时效性而言的。诚然,对于重要工作我们一般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也会投入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