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01史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
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
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锺计。吴楚七国兵
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
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
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
万。
    此其章章尤异者也。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
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变化有概,故足术也。
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
不可胜数。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
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
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锺。
此皆诚壹之所致。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
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
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当周宣王时,
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晋。晋中军随会
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後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
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
君亢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
始皇之时。蒯聩玄孙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於殷。汉之伐楚,
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
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杨何,习道论於黄子。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
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
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
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
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
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
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
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
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
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
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
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为法。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
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
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
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
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本节用,则人给
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
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
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
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
用。无成,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後,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
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
不中其声者谓之。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
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
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
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
“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
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
子迁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
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
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
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
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後,王道缺,
礼乐衰,孔子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
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
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
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纟由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
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
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
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
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
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谷禽兽草
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
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
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
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
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後有贼而
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
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
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
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
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
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
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
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
之德,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
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
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
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
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
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
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
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
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
纪第二。
    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
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
    维弃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
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纪第四。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
帝。作秦本纪第五。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钅,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
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
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
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之早,诸吕不台;崇︹禄、产,诸侯谋之;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
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
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
本纪第十一。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
上本纪第十二。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
表第一。
    幽厉之後,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
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
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
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弱之原
云以世。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销弱,德归京
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
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
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
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
    非兵不︹,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
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
第三。
    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间不容忽。五家之文怫
异,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
    星气之书,多杂礻几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
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
禅书第六。
    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
    维币之行,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作平
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太伯避历,江蛮是;文武攸兴,古公王迹。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差克
齐,子胥鸱夷;信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