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清)康有为-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奏为恭谢天恩(1),特许专摺奏事(2),请罢弃八股度帖楷法(3)取士,复用策论(4),冀(5)养人才,以为国用,恭摺仰祈圣鉴事(6)。
  窃臣以疏(7)贱,荷蒙召对,询臣以中外之事,救国之谟(8);对逾二时(9),皆承嘉纳(10),天颜有喜(11);并问取所著各书(12),咸(13)令写进;又令承时上陈,特放专摺奏事。殊恩异数(14),非臣之贱所当被蒙;粉骨碎身,非臣之愚所能上报。臣窃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今学校未成,科举之法,未能骤(15)废,则莫先于废弃信股矣。夫(16)八股之夫用,臣即业八股以窃科第(17)者也,从其业之既久,知其害之尤深,面对未详,敢为我皇上先陈之。
  夫自《春秋》讥世卿而选郊野(18);汉世举孝、秀而考经行(19);六朝至唐、宋、词章与帖括并用(20);元、明及国朝(21),经义(22)与试帖俱行;自周与宋,曾取士于学校;经汉迄今,多试以策论。虽立法各殊科,要(23)较之万国,比之欧土,皆用贵族,万为非才,则选秀于郊,吾为美矣,任官先试,我莫先焉(24)。美国行之,实师于我(25)。夫若汉之光禄四行(26),宋臣司马光之十科试士(27),朱子之学校贡举法(28),皆为良法,惜不见行。且凡法虽美,经久必弊(29);及其弊已著,时会大非,而不与时消息,改弦更张;则陷溺人才,不周时用,更非立法求才之初意矣(30)。
  推宋王安石之以经义试士也(31),盖鉴于诗赋之浮华寡实(32),帖括之迂腐(33)无用,故欲借先圣(34)深博之经文,令学者发精微(35)之大度;以为诸经包括人天(36);兼该治教(37),经世宰物(38),利用前民(39),苟(40)能发明其大义微言,自可深信其通经致用(41);立法之始,意美法良。迨至明与国初(42),人士渐陋(43),然抉经心而明义理(44),扶人伦而阐心性(45),当闭关之世(46),虽未尽足以育才兴学,犹幸以正世道人心焉。
  惟垂为科兴(47),立法过严,发为代圣立言,体裁宜正,不能旁称诸子而杂其说,不能述引后世而谬其时(48);故非三代之书(49)不得读,非诸经之说不得览。其博学方闻(50)之士,文章尔雅(51),援引今故,间征子纬(52),旁及异域(53),则以为犯功令而黜落(54)之。若章句瞀儒(55),学问止(56)于《论语》,经义未闻《汉书》(57),读《礼记》则严删国恤(58),学《春秋》则束《三传》(59)。若夫《周礼》以经国家(60),《仪礼》以范(61)人伦,以试题不及,无人读诵(62)。乃至(63)《诗》、《书》、《易》、《礼》之本经,亦复束汉注唐疏而不观(64)。甚乃《学》、《庸》、《论》、《孟》(65)之微言,亦只守兔园坊本之陋说(66)。盖(67)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68);而有司苟简(69),三场只重首场(70),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71)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知年这文学扫地无用,束阁读矣。渐乃忘为经义,惟以声调为高歌;岂知圣言,几类俳优之曲本(72)。东涂西抹,自童年而咿语(73)摹仿;妃青俪白(74),迄白道而按节吟哦(75)。既因陋而就简,咸闭聪而而黜明。试官妄取,谬种展转以相传(76);学子循声,没字空疏而登第(77)。虽有经文五义,皆以短篇虚衍(78);虽有问策五道,皆依题字空对(79)。但八股清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80)进士、翰苑(81)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82)为何代人,汉祖、唐宗(83)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84)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既流为笑语,复秉文衡(85),则其展转引收(86),为若何才俊(87)乎?
  然凡此所讥,尚属进士、举贡、生员(88)以上者也。若夫童试(89),恶习尤苛:断剪经文割截圣语,其小题有枯困缩脚(90)之异,其搭题(91)有截上截下之奇,其行文有钓伏渡挽(92)之法。譬如《中庸》“以其广大,草木生之”,则上去“及其广”三字,下去“木生之”三字,但以“大草”二字为题,如此之例,不可殚书(93)。无理无情,以难学者。水止上侮圣言(94),试问工之何益?而上自嘉道,下迄同光(95),举国人士,伏案揣摩(96),皆不出此“大草”之文法也。
  夫人士之才否,国命之所寄托也。举贡诸生,为数无几。若童生者,士之初基(97)。吾国凡为县千五百(98),大县童生数千,小县亦复数百,但每县以七百计之,几近百人矣。夫各国试皆无额,惟通是求(99);而吾国学额寡少,率(100)百数十额,乃录一人。故录取者百之一,而新试者不止百之一。故多有总角(101)应试,耋耋犹未青其衿者(102);或十年就试,已乃易业(103)。假三十年之通,则为三百万人矣。故有人士终身,未及作一大题,以发圣经大义者(104)。夫以总角至壮至老,实为最有用之年华,最可用之精力,假从事科学,讲求政艺(105)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以为国用,何求不得?何欲不成?乃以三百万可用之粳稻力、人才、月日,钩心斗角,敝精费神,举而投之枯困搭截文法之中;以言圣经之大义,皆不与之以发明也;徒令其不识不知,无才无用,盲聋(106)老死;是比白起之坑长平赵卒四十万,尚十倍之(107)。其立法之谬异,流弊之奇骇,诚古今所未闻,而外人所万怪诧(108)者矣。即以臣论,丱角(109)学文,于小题拾截,万畏苦之。其文法严苛,过于钳网(110),触处皆犯。束书不读,稍能习熟(111);若复涉群书,置而不事,即复犯文法(112)。故六应童试,见摈(113)以此。知其于学问,最相阻相反也。
  且童生者,全国人之蒙师也(114)。师之愚陋盲瞽既极,,则全国人之闭塞愚盲前因甚。是投全国人于盲瞽也,何以为国?昔在一统闭关之世,前朝(115)以之愚民则可矣。若夫今者,万国交通,以文学政艺相竞,少(116)不若人,败亡随之。当此绸缪未雨(117)之时,为兴学育才之事,若追亡(118)救火之急,犹恐其不能以立国也。而儿以八股度试多士(119),以小题枯困截搭缚人才,投举国才智于盲瞽,惟恐其稍为有用之学,以为救时之才也,不亦反乎?
  然则中国之割地败后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故臣生平论政,尤痛恨之。即日面奏,荷蒙圣训,以八股为学非所用(120)。仰见圣明,洞见积弊。夫皇上既深知其无用矣,何不立行废弃之乎?此在明诏一转移间耳(121),而举国数百万人士,立可扫云雾而见青天矣。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122),则为有用之才;外求各国科学,以研工艺、物理、政教、法律,则为通方(123)之学。以中国之大,求人才之多,在反掌(124)间耳。尚虑群臣守旧,或有阻挠。皇上睿虑(125),内断于心,请勿下部议(126),特发明诏,立废八股。其今乡会童试(127),请改试策论;以其体裁,能通古证今,会文切理(128),本经原史,明中通外,犹可救空疏之宿弊,专有用之问学。然后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其试帖风云月露(129)之词,亦皆无用;其楷法方光乌之尚(130),尤为费时。昔在闭关之世,或以粉饿夫承平(131);今当多难之秋,不必敝精(132)于无用。应请定例,并罢试帖,严戒考官,勿尚楷法。庶几人士专研有用之学,其于立国育才,所关至大。
  臣愚颛颛(133),首以是请。恭摺叩谢天恩,伏维皇上圣鉴,谨奏。



  注释:
  (1)天恩——旧时指皇帝的恩德。(2)专摺奏事——直接上奏摺给皇帝,不必由主管的高级官员代为呈递。清制:无官职的一般士民上书,要由都罕院代为呈递;下级官员上奏摺,要由他的主管长官而有专摺奏事资格 的代为呈递;只有卿以上官员才有专摺奏事的资格。康有为曾多次上书,被拒绝代呈或途压下。戊戌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特许以专摺奏事的资格。(3)罢弃——停止,舍去。八股——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从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都有两股互相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者要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算是“代圣贤立言”。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试帖——科举考试诗体名。始于唐代,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两字,并限韵脚,故亦称“赋得体”。例如“赋得既雨晴亦佳”,限“晴”字,就是以“既雨晴亦佳”为题,限押“晴”字韵。试帖诗既要切合题意,又要包含歌颂皇帝功德的意思,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楷法——殿试时,应考进士所用的标准书法,要求“方、光、乌”,不许有任何个性的表现。(4)策论——策是策问,论是论文。得出有关经义或夏事等问题,征求对答,对答者据题而阐发议论,陈述政事,提出自己的主张。起源于汉代,宋、金科举制度均曾用以取士。(5)冀——希望。(6)恭摺——恭敬上摺。仰祈——旧时公文向上呈奏的,即在“请”、“祈”等字前用一“仰”字,表示恭敬。祈,请求。圣——旧时用来称颂皇帝。以上为旧时公文的“事由”,即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7)窃——自谦之辞。疏——疏远,指当时康有为自己尚非接近皇帝失。(8)谟(蘑mó)——计策,谋略。(9)对逾二时——指召见答对超过了两时辰,显示了皇帝的重视和信任。(10)嘉纳——赞许并采纳。(11)天颜有喜——皇帝面露喜色。(12)所著各书——指《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法国变政考》、《德国变政考》、《英国变政考》等。(13)咸——都。(14)殊恩异数——特殊的恩典和优异的待遇。(15)骤——一下子,顿时。(16)夫(扶fú)——发语词。(17)业八股以窃科第——意思是并非通过真过实学取得功名(资格)。业,从事。窃,犹言偷取。料第,本指评定科别和第第(等级),这里指选用官吏时的一种资格。(18)《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春秋时代的史事,相传为孔子所修。讥世卿——春秋时代,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内,当政的大臣(卿)都由贵族世袭。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在隐公三年尹氏事和宣公十年记齐崔氏事两处,都说原文有“讥世卿”之意。选郊野——到非贵族阶层中去选拔人才。(19)举孝、秀——举荐孝廉、秀才(汉代由地方举荐品行端正、有才学的人任以官职)。经行——经明行修,即经学深湛,品行端正的意思。以上均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20)词章——指诗文。帖括——唐代科举制度,明经科以“帖经”(即掩盖所习经文的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的方式试士,测试其对经文、经义的熟习程度。考生因帖经难记,就总括经文编成歌诀,全球诵读,就叫“帖括”。以后,明清八股文有仿唐“帖括”者亦称之。(21)国朝——封建时代称本朝。这里指清朝。(22)经义——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作文,阐述经文义理,即八肌文。(23)要——总之。(24)以上几句说:较之只重用贵族的欧美各国,我国从非贵族阶层中选才取士的方法(指上面“取士于学校”与“试士以策论”)要来得完善;而作用官员必先经过考核,则没有比我国再早的了。(25)这两句说:美国以后实行的考试制度实是从我国学去的。当时的维新派常从古代经典中寻找民主政治的根据,这里,同样把我国古代选拔人才、考核官吏一套制度附会为近代资本主义某些制度的渊源。(26)光禄——官名。秦称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南朝梁始定名光禄卿。掌宿卫宫殿门户与皇室膳食,主管三署郎官。汉朝的光禄勋每年必依照一些科目考核所属郎官,以定其等第高下。东汉初,光禄勋每年又从三署郎官中举茂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四行各一人。四行(xíng)——指淳厚、质朴、谦逊、节俭。(27)十科试士——宋司马光于“元祐更化”后重新为相执政提出的十类举士取才方法。十科是: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智勇过人可备帅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学问渊博可备顾问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28)朱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学校贡举法——朱熹有《学校贡举私议》,主张学校要选拔确有道德的人来主持教导;各州生员名额要合理分配;考试科目要设立德行科;以及罢去词赋,把诸经子史和时务列入课题等建议。(29)经久必弊——指一成不变地长久使用某种方法,必定会产生各种弊病。(30)消息——消长(zhǎng)。周——切合。这几句的意思说:等到它的弊病已经显著,时势与先前已大不相同,这时,若不肯随时势变化而有所调整改变,好运便是埋没人才,不合时势需要,更非“立法求才”的本意了。(31)推——推求。以经义试士——用儒家经典大义来考试士人。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罢除科举考试制度中的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取士,要求应试者各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32)鉴——儆惩戒或教训。浮华寡实——形式华丽而缺少实际内容。(33)迂腐——拘泥于陈旧的办法。(34)先圣——前代圣贤。(35)精微——精妙。(36)人天——人道和天道,即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37)兼该——总括,尽备。治教——治术和教化。(38)经世——治理国家。宰物——主管万物。(39)利用前民——意谓在人们有所作为之前就给予有用的指导,使人们知道孰吉孰凶。出《易系辞上》:“是兴神物以前民用。”(40)苟——假如。(41)通经致用——精通某部经典,付诸实用。西汉经学家有以《尚书禹贡》治河,有以《尚书洪范》察变,有以《春秋》治狱,都是“通经致用”的事例。(42)迨(代dài)——等到。国初——指清朝初年。(43)陋——浅陋,见识贫乏。(44)抉(决(juè)——挑出,这里是探取的意思。经心——指经典的核心思想。义理——儒家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45)人伦——封建时代的伦理关系。心性——这里泛指心情。(46)闭关——这里指清政府实行的团关自守政策。(47)垂——流传下去。这句意思说:考经义的办法流传到后来成为考八股的做法。(48)这两句意思说:不能广泛地称引诸子的学说而使议论驳杂,不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