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常品红楼-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多数读者至今认为林家的财力是不如贾家的,因为从林黛玉初进贾府那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看来,她还是很紧张的,好像从没见过世面的小媳妇。其实这不难理解,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女孩子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这个地方还有着和自己的家乡完全不同的风俗差异,很多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能够做到像林黛玉这样沉着镇定已经十分不错了,换了别的孩子,恐怕早慌得不行了。毕竟林家和贾家地处一南一北,虽然贾府很多方面仍然沿用曾经的南方生活习惯,但两个家庭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另外,贾府人丁兴旺,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而林家则是人丁单薄的人家,林黛玉除了有个已经夭折的弟弟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更不像荣国府似的经常有一大堆亲戚长住,林家是个极冷清的人家,这也造就了日后黛玉的性格,喜散不喜聚,害怕热闹之后的冷清。   
  天上掉下个女首富(3)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谨小慎微,只是对于南北两地语言风俗以及林贾两府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所存在的心理不适,并不是说明了林家果真穷途末路,一贫如洗。像林如海这样的高官,妻子已经亡故,自己忙于公务无暇照顾女儿,而且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也没有心思续弦为女儿找一位继母,故而才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抚养,不是穷到吃不上饭了被迫放弃抚养权的。相信,林如海托贾雨村带去的那封信不光是信件那么简单,应该还有林黛玉的生活费的安排。尤其林如海死后,林家巨额的财产难道能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吗?绝对不可能。从文中来看,林如海的品行十分优良,并没有贾府众多子弟那些吃喝嫖赌的不良习气,不是个败家之人。而且林家的家庭成员相对简单,不像贾府人口多开销大,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财富一定少不了。即便不会完全由女儿继承,而是整个林氏宗族一起分割,但林黛玉作为林如海唯一的子女,能够分到的份额也依然是相当大的。另外,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荣盛时期的豪门千金,她出嫁时的嫁妆一定相当丰厚,至少不会比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少,这样一笔财富的数量可想而知。当然,贾敏死后,母亲的私房财产是可以由独生女儿继承,作为日后嫁妆的,这些财产跟着黛玉一起进入了贾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由此,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 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脾性,她的“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固然是天性使然,其实也是自负使然,出身高贵、财力雄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贾家虽然同样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还没有脱离世袭富贵的窠臼,毕竟,所谓世袭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不论是书中的贾家还是现实中的曹家,莫不是吃了这样的苦头,靠着祖宗的荫庇过日子不可能永远那么踏实。而“才学”才是那个时候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考据。而林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不仅已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而且林如海还是“探花”出身,富贵书香二者兼而有之,比之于贾家,更多一重优势,也难怪贾政会对林黛玉这个侄女另眼相看,既是亲情使然,更是出于一种对林家的尊重。故而,林黛玉的家庭背景,比之于宝钗更有优势。     
  埋·金   
  薛宝钗长期客居贾府的另一个真相(1)   
  一提到宝钗,读者首先联想到的是“富贵”二字。说起薛家的产业,没有人不肃然起敬的,“珍珠如土金如铁”,有钱!薛家的祖上也是朝廷中从政的官员,他们家的老祖宗薛公曾任紫微舍人。所谓“紫微舍人”也叫中书舍人,是种官职,主要工作就是撰拟诰赦,简单说就是代行皇帝旨意,性质有点类似现如今的贴身秘书。但和贾家的袭爵制不同,这个职业是不可能世代相传的,所以后来的薛家接班人改行了,下海经商,凭着祖上的关系,当上了“皇商”,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所谓“帑银”,是指国库的银钱,领取国家银行的钱行商的商人就是“皇商”。按理说,这样的人家应该相当有钱,的确,薛家若不是大富大贵,也上不了“护官符”的排行榜第四位。但凡事兴衰成败都有个过程,薛宝钗的父辈祖辈把家业经营得不错,所以有了当年的盛事,但当领导人换成了薛蟠以后,这种状况就开始转变了,薛家渐渐败相连连。 
  虽说贾王史薛是《 红楼梦 》中所极力描写的四大家族。但是作为读者,不要以为这四大家族就是那个时代顶级的富贵门户了,他们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富贵势力中的一小撮,而且还是渐入没落的代表者。第四回,这张护官符出现的时候,文中已经说明了“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可见,护官符上所写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只是在金陵一带享有盛名,如果扩展到整个大清国,当然算不上巨富之家。而像林如海这样的家庭也未必比薛家贫穷,没有登上四大家族排行榜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这张护官符是金陵当地的,而非姑苏一带的。文中这样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传点,人报:“王老爷来拜。” 
  来看最后一句:“雨村犹未看完。”什么意思?如果这张护官符单单就是这四个家族的话,贾雨村看到这里就应该已经看完了,为什么作者要说他没看完呢?除非,这张单子上还有另外的家族,不单单只是这四家! 
  这极有可能,作者让这张护官符露了个头,然后再盖住,意思是这四个家族是相互间有姻亲连带关系的,后面还会有其他家族,但是因为和这四个家族联系不大,所以不提也罢。把这四个家族刻画为四大家族,为的也是让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故事情节服务。所以,解读四大家族的真正经济状况,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这张护官符之上,也许像贾王史薛这样的家族,在金陵乃至整个大清朝还有很多很多,称不上什么国中巨富。毕竟,《 红楼梦 》一开篇,四大家族就已经进入了没落阶段了。排名首位的贾府早已入不敷出,排名第二的史家几乎已经全线破产,王家虽然没有明写,但状况必定也好不到哪儿去,若是仍然巨富,后文贾府败落,王熙凤的哥哥王仁也没必要卖亲外甥女巧姐换钱了。如此一看,排名第四的薛家就更没什么资本了。 
  在此,我们单来看一下薛家的状况。从第四回开始,薛氏一家客居贾府,本身就是薛家家道败落的表现。书中对于薛家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介绍的: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馀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薛宝钗长期客居贾府的另一个真相(2)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这两段文字把薛氏一家的家庭状况和进京的缘由说得十分清楚。从文中看来,薛姨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虽然是王熙凤的亲姑母,但治家的才能比起这个侄女来,差得不止十万八千里。丈夫死后,当家人换成了薛蟠,众所周知,薛姨妈这儿子是个没出息的纨绔子弟,一天到晚净忙着惹事生非。女儿宝钗虽然懂事,但年纪尚小,而且一个没有出阁的女孩子也没有办法抛头露面。薛家是商人之家,是专为宫廷采办购置各种用品的皇商。当然,按理说这里面的利润是相当大的,但既然是生意,那就需要经营,做生意的人必须得具备商业头脑和管理才能。想必,薛宝钗的父辈经营能力很强,否则薛家也不会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盛世。但自从薛宝钗的父亲亡故以后,情况开始有所转变了。跟父亲不同,薛蟠的商业智慧差劲得很,甚至经常被下属员工欺骗,根本不是经商的材料。文中也说了,当时的薛蟠“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很显然,如果不是靠着祖宗的脸面,恐怕薛蟠连这“皇商”的差事也会丢掉。以薛蟠这样的能力不可能做得好生意,能否盈利都是个问题。薛家在薛蟠这样的当家人领导之下,败落只是迟早的事。所以,薛姨妈之所以进了京城却不回家里去住,反而到了姐姐的婆家贾府寄居,一是为了约束儿子,不让他胡作非为,二也是为了能够彼此有个照应,孤儿寡母的日子实在是难过得很。 
  关于薛家财政吃紧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虽没有明确地写出来,却有多次暗示。从整本书来看,薛姨妈是个和贾母、王夫人等贵族妇人思想观念不一样的贵族妇女,她十分节俭,而且连她的女儿薛宝钗生活也极为朴素,完全不像大富大贵人家的小姐,而她们对待自己身边的侍女,亦是非常俭朴。先来看一段原文: 
  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正恨骂不绝,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下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他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莲。”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莲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道:“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裙子。” 
  宝玉方低头一瞧,便嗳呀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禁染。”香菱道:“这是前儿琴姑娘带了来的。姑娘做了一条,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宝玉跌脚叹道:“若你们家,一日遭踏这一条也不值什么。只是头一件既是琴姑娘带来的,你和宝姐姐的是上好的作料,怎么你先倒脏了,岂不辜负他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遭踏东西,不知惜福呢。这叫姨妈看见了,这顿说又不轻。” 
  这是第六十二回,有关薛蟠侍妾香菱的一段文字。香菱跟大观园里一帮小丫鬟们玩斗草游戏,被她们弄脏了裙子。斗草也叫斗百草,原为端午习俗,从南北朝时开始盛行,端午踏青归来,带回名花异草,以花草种类多、品种奇为比赛对象。以花草名相对,以答对精巧者为胜。这是一种深受年轻女孩子喜欢的游戏,然而在这一回文字里,斗草游戏不是主角,主角是香菱的那条裙子。   
  薛宝钗长期客居贾府的另一个真相(3)   
  按理说,像薛家这样的富商之家,绫罗绸缎是应有尽有的,算不上什么稀罕东西。贾府的绫罗不仅仅用来做衣服,还是拿来糊窗户的,贾母不就曾经说府里的软烟罗年代积压已久,太多了又用不着,要赶快拿出来给丫鬟们做衣裳,怕放久了会霉坏了吗?按理说,衣服穿坏了总比放着发霉好啊! 
  可这里的香菱却因为穿坏了一条裙子而十分懊恼,或者说十分害怕,为什么呢?宝玉说出了两点理由:第一,这条裙子的布料是薛宝琴带来的礼物,只有宝钗和香菱才有,宝钗的仍崭新,香菱的却先坏了,恐怕宝琴不高兴;第二,害怕薛姨妈责备她浪费东西,不知节俭。这两条理由,第一条为辅,第二条才是主。宝钗、宝琴都是通情达理的女孩子,尤其宝琴,跟史湘云一样的豪爽豁达,断然不会把这些细微的俗事放在心上,再者宝钗也是个最体贴别人的女孩子,心思柔腻,更不会为这点小事见怪于香菱。更何况香菱还是哥哥的侍妾,算是她们的“嫂子”,于情于理都不会为一件衣服怪罪香菱。实则这段文字是巧妙地说出了薛姨妈节俭的生活习惯。当然,以一个正常人来看,如果她所拥有的钱财花也花不完,富贵至极时,那是考虑不到节俭这回事的。所谓惜福是假,经济出现危机才是真。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盛世光景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第五十七回,又才有薛宝钗和邢岫烟的一段奇怪对话: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到一石壁处。宝钗问他:“这两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一个月的月钱又未得。凤丫头如今也这么没心计了。”岫烟道:“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去,要使什么,横竖有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里,却不敢很使唤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拿些钱,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此二两一月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儿,我悄悄把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我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才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别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合我说去就是了。”岫烟低头答应了。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