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沐能说什么呢?
  他撂下酒囊,摊开油乎乎的两手,他的手铳在入帐时已经交出去,现在身上也没有兵器。他仰着脑袋看看左右虎视眈眈的武士,深吸口气两手合握,看向俺答问道:“你不知道?吉能没告诉你,也对,他在拒马河挨揍以后就没再回来,直接回河套了。”
  “大汗知道么,如果我们像你一样无礼,把汉那吉早被杀了。”陈沐摸摸脸上被溅上的油星,坐得端正道:“他活着好好的,受封指挥使,在大同有自己的府邸,前些日子陛下阅兵,他就站在陛下身侧,非常亲待。”
  “无礼?”
  俺答汗被陈沐气笑了,其实也可能是因为听到把汉那吉安然无恙感到轻松,因为陈沐看到俺答身侧年长的妇人在听到把汉那吉的消息时紧紧攥着他的衣袖,接着听俺答道:“你很年轻,像马芳从本王部中逃走时一样,官拜宣府总兵官,在南朝凤毛麟角。”
  “但从本王兴兵起,像你一样的镇将不知死了多少。”
  陈沐又笑了。
  马芳说过,俺答非常骄傲,一定会对他夸耀武功。
  “是啊,总兵以下死了很多人,但你部下首领也没少死,何况……”陈沐盯着俺答问道:“镇将能和你孙子比么?现在朝廷待他非常优厚,你陈兵边境,杀个宣府总兵,大不了再把他凑上。”
  陈沐指指鲍崇德,“一个总兵一个百户,脑袋送到大同,白天过去晚上把汉那吉的首级就能送回来,然后接着打。马将军在大同陈设营寨已有三月,长城里几道防线设得严密,且不说能不能攻进去,攻破大同,接着往南打山西、往东攻宣府,我宣府有兵十三万,还能不能打?”
  “打下宣府就可以进攻京师了,可你有十万人马吗?都是说得好听,五万吧。”陈沐扯扯嘴角,他的言语把俺答惊呆了,从来没见过谁能把攻打自己家说得这么轻松,就见陈沐非常认真地筹划道:“大同马将军最强,你与他胜负五五之间,算大汗运气好,折损三成击溃马将军。”
  “我宣府稍次,未经整合,总兵还死了,更容易击溃,算你运气更好,折损一成长驱直入,没占你便宜吧?你还剩不到三万人马,以疲敝之兵叩居庸关下。但大汗要注意,大同的马将军此时已经可以重整旗鼓封锁沿途了,而在面前,昌平总兵杨四畏率三万兵马等着你。”
  陈沐打了个响指,两手接着一拍,道:“此时此刻,瓦剌应当得到消息,为抢夺故地集结兵马开始东征。大汗再战杨四畏,军心几近溃散,兵粮断绝且战力大不如前,拿下居庸关还能剩多少人?在你面前仅剩最后一道屏障,戚帅那关你过不去,就是现在五万大军拉去金山岭,你也进不去。”
  俺答汗咬着牙,微微晃着头道:“七万,本王有七万雄兵。”
  “七万?七万也进不去。大汗兴兵也不过是这个后果了,明朝会死很多人,三万五万?大汗死的更多,七万人马死的死、降的降,马将军会锁死沿途,让你在昌平不得进退。土默川会变成战场,瓦剌、土蛮、吉能、宾兔会在那交兵,别管谁能赢、别管谁打下最大的地盘,都无所谓,反正没大汗的事儿了。”
  陈沐说着,抬手指向侍从武士,“肉挺好吃,酒也很好喝,去给我再端一盘过来。”
  俺答不是被陈沐的话诳住,虽然陈沐的话里没涉及到战术,但大体也就是这样了,他正是因为深知难以击入明朝京师才在这么多年里只行抄掠从不攻城。
  陈沐对他来说有点意思,俺答点头,示意武士去再呈酒肉,对陈沐道:“接着说。”
  “没什么了,北方对我大明最有威胁的就是坐在陈某面前的草原圣狮,至于什么瓦剌、土蛮,都不在话下,我倒是希望你侄子能在角逐中取胜,他连我都打不过,马将军出塞就能杀个底朝天。”
  “倘若以陈某与把汉那吉两颗头颅,能换三年五载我汉家取回云中故地,还能拉十余万人为陈某殉葬,我觉得不亏。”陈沐舔舔嘴角,道:“大汗应当会觉得有些亏,不过也还有第二种解决方式。”
  陈沐眨眨眼,道:“大汗把赵全等人绑好了,送至大同,白天送过去,晚上把汉那吉就能回来,边境立下盟约,谁都不必去死,今后不需要打仗,大汗与王总督聊聊议和之后的事,比如说我陛下封大汗为王,咱们开个边市,牛羊马匹、丝绸锦缎,互通有无,做一家人,大汗一封书信,陛下没准就派在下率数万援军出塞——瓦剌、土蛮,还有谁能挡大王的路?”
  “你们都出去,都出去!”
  俺答盯着陈沐沉默很久才说出这句话,后面三个字专门对鲍崇德说的,陈沐转头示意他放心,所有人鱼贯而出,留下陈沐与俺答对坐。
  俺答起身,走到陈沐面前居高临下地说出句话,令陈沐目瞪口呆。
  “陈将军,你出塞效忠本王可好——封你万骑,板升三百里!”


第71章 吃亏
  蒙古国海军司令?
  陈沐还以为俺答屏退旁人想跟自己说啥,没想到说的是这个,正待他回应,就见俺答摇头笑笑。
  “本王只是见猎心喜,就算你想北来,土默特亦不敢用你。”俺答脸上扯动,拼凑成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道:“区区赵全等人,天子就要以把汉来换他们的首级,何况活陈沐呢。”
  俺答摘下脖子上藏传佛教的念珠在手上一颗一颗撵着,对陈沐示意道:“本王追随佛祖已经很久了,自十余年前起,就没想过要再攻打京师,本王部下骑兵入塞,很少伤及无辜,能抢的抢一些,抢不到也不必攻城害人,你别笑。”
  陈沐没绷住,他绷不住啊。
  跟明朝在北疆交兵几十年的土默特大汗,对他十分认真地说自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说他对蒙古骑兵下的命令是入塞能抢的抢一些,抢不到也别杀人。
  提到明朝皇帝时不说别的,称北京为京师、称皇帝为天子。
  这种诡异的反差陈沐能不笑?
  “这一点都好笑,陈将军,本王于嘉靖天子在世时三番五次请天子开放边市,天子不听,本王一怒兴兵有了庚戌之乱。是本王打不下北京城么?本王只是想让朝廷开放边市罢了,朝廷开边市,本王即刻退兵,难道是对天子不敬?”
  “我的人活不下去,需要边市!这场仗打了几十年,天子的将军们越来越厉害了,从马芳开始,赵苛那些人有样学样,都要先发制人,频频出塞袭我部落,本王占领塞内任何一座城池了吗?没有。”
  “发兵入塞抄掠是迫不得已,塞外诸部相互攻伐,本王不可对他们示弱,示弱则死,但天子不同,即使对天子示弱,天子也不会杀我。”
  “本王只问你一句,我的孙子把汉,他真的没有被你们这些边将杀死?”
  陈沐已经渐渐清楚俺答的想法了,他没有直接回答,抬手道:“大汗取纸笔来,陈某为你写封信,你派亲信去大同,我让总督带着把汉,让你的人看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你的人见到把汉还活着,就知道我们的诚意了。”
  “很好!”
  俺答出帐命人取来绢布与笔墨,陈沐把信写好,俺答派人前往大同,这才接着对陈沐说道:“如果把汉还活着,你能不能告诉我,朝廷为何愿意用把汉换赵全?”
  “他是大明的犯人,犯人不能再活着逍遥自在。”陈沐当然不会告诉俺答更多的东西,他笑道:“大王不知,在塞内朝廷对边将边民悬赏,能取得赵全首级交还塞内的,可白身升都指挥使。”
  俺答蹲在陈沐旁边,看着他的眼睛道:“我不作乱,作乱的都是赵全的指使。现在我的孙子归顺朝廷,这是天意。如果天子能封我为王,永远辖制北方,哪个部落还敢生乱?”
  “即使我不幸死去,爵位也会由孙儿继承,他接受了朝廷的大恩,又怎敢辜负?”俺答说着,自己挑眼望着毡帐顶根根竖梁,抬手摁在毡垫上道:“本王这话,让天子听来应该是何其心意的吧?”
  “天子应当是愿意封你为王的。”
  陈沐看来,这是个很好的开始。
  俺答汗是汗,但他的汗是蒙古大汗封的索多汗,意为护卫汗庭的小汗之意。实际地位相当于周天子分封的诸侯,而限于他的身份,现在希望明朝天子封他为王就更有意思了。
  他是元太祖第十七世孙,爷爷是大元汗,但他似乎并无复兴大元的野心,尽管其东征西讨,东西北的蒙古万户都被他收拾过,把草原霸主察哈尔撵去辽东就是他的手笔。
  但此时他无疑更需要明朝的封王来扩大其在草原的统治。
  俺答缓缓点头,他此时如释重负的模样,甚至让陈沐猜想,把汉那吉在俺答心中或许并非这么重要,而是时势将土默特与明朝推到了这个都想议和的时机上。
  才能让事情进展地这么顺利。
  “我愿意向天子进贡,同时也希望天子能在边境开放边市,陈将军,这很重要,你务必把这件事告知天子。”俺答轻说罢又着重道,“除此之外,辛爱等部落首领也应当得到皇帝的封官。”
  “当议和之后,国境何在,也是你们要考虑的事。”
  俺答非常理智,他把事情都摊开出来,对陈沐道:“本王知道你们一定想国境再向北移,但这不可能,以长城为界,这就是本王的意思。不过这些事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去议定,我们可以在后面详谈,只要把汉还活着,一切都能去谈。”
  陈沐并不在乎国境在哪,他认为这个时代的国境都是虚的,他笑道:“大王和陈某说这些,陈某也只能传话罢了,不过其实陈某更想……更想和大王聊聊开市的事,左右现在正事儿也已议定,如果朝廷同意与大王开市,市集要开在哪儿呢?”
  俺答看着陈沐很长时间,这才嘀咕出一句,“你和王崇古他们一样?”
  “不一样,陈某是南方人,比山西河南更远,最南边靠着大海。”
  陈沐知道俺答这句话的意思,宣大总督王崇古是晋商大家出身,王崇古的父亲王瑶、伯父王现、长兄王崇义,是大商人;他的外甥现任吏部侍郎张四维,他的父亲张允龄、叔张遐龄、弟弟张四教,也是大商人。
  王张俩家的亲戚,沈张、范世奎,也都是大商人。
  俺答的意思是,你陈沐与他们一样,也是大商世家么?
  “不一样就有的聊,本王在嘉靖二十九年和他们做过买卖,很吃亏。”嘉靖二十九年就算庚戌之乱,嘉靖皇帝被迫开放了一年的边市,显然那一年的经历令俺答记忆犹新,他道:“就算吃亏,本王也愿意同天子互市,却因你们言而无信关闭市集,才有随后这些年的战争。”
  陈沐听着这话就笑了,和王崇古他们做买卖吃亏了么?很好,他摩拳擦掌——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同陈将军做过买卖的人还没有不吃亏的。
  只是有时候他们吃亏了却不知道。
  大汗,吃亏是福。
  陈沐义正言辞地对俺答道:“大王,探马去南边报信尚需几日,我能不能去板升看看?”
  不好意思啊,昨天生日没写书,偷懒睡了一大觉,先更一章,晚点再更一章。


第72章 夺地
  陈沐想骑上小马,哒哒地穿梭在敌境,跑上很远的路途,看一看那些逃到塞外的百姓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结果俺答骑着马带他走了三里路,在营寨边缘向北挥手,对他笑道:“这就是板升。”
  数不尽的屋舍升起数不尽的炊烟,这不是明朝腹地但北奔的百姓生活状态依然如此,他们需要一块土地来耕种,俺答给他们在这自由耕作的权力。
  也许在更北的地方,那里都是蒙古人的部落,但在这,属于汉人。
  长城以北与长城以南,看不出什么区别。
  “他们从南方逃来,蒙古诸部没人愿意接纳他们,让他们做奴隶,他们再逃回南方;你们的人,割下他们的首级去领赏,一颗头颅多少银子?”俺答轻佻地对陈沐问着,“一百两!”
  “他们逃来是努力,逃回去是别人口袋里一百两银子。”俺答转动念珠,道:“明军时有小部出塞,冲袭部落,边境深受其扰却没有办法,你们可以修出长城来防备我,我却无法修出长城来防备你们,谁说不能?”
  “板升就是本王的长城,从宣府以北开始,直至西面长城,三百里土地皆为板升,那里过去是草场,没有人敢在这牧马放羊,会被你们抢走。所以我把这片土地给逃来的百姓,让他们种地、盖房,生儿育女。”
  “你很爱笑,但现在你还笑得出来么?”
  陈沐摇头,他笑不出来。
  他看到俺答,这是个心胸开阔且作风剽悍的塞外雄主,对南面明朝而言他是守成之主,一方面他打不下明朝的城池,另一方面也许也诚如其言,他不想打。
  因为他足够聪明,知道打下的城池也站不住脚。
  板升,三百里板升,本该是明朝的子民,现在却成了俺答的屏障。
  “大王觉得,互市的地点选择,就选择在板升如何?”陈沐看着漫无边际的塞外炊烟,道:“画一条线,北边是蒙古,南边是大明。”
  俺答皱起眉头,几乎是从鼻子里哼出声音,道:“你想夺我的地!”
  “嗯,因为这对我有好处,对大明有好处,而表面上看起来,大王是吃亏的。”陈沐尽可能让自己诚恳,实话实说,道:“如果不出意外,大王所想的互市地点,应在长城以南,在宣府、大同,设边市。这样看起来是大王赚了,但其实并没有,因为边市的赋税,都交给大明,商贾云集能带来巨大的繁荣。”
  “可如果边市在板升,我们驻军以南、大王驻军以北,共同管理板升边市,能让大王的部落更加繁荣,边市赋税也可以共同分理。有商贾就需要有房屋、他们吃喝、睡觉,都需要花钱,数不清的人能依靠照顾他们饮食起居而存活,这些人的生活又会带动其他人存活,这就是繁荣的开始。
  “对陈某而言,最重要的是板升的百姓能过得更好些,这很重要——我只是随口一说,决定在大王与皇帝,如果大王决定这么做,别忘了是陈某的建议就好。”
  陈沐摇头笑笑。
  他一直是个大胆的人,而此时此刻,无疑是他此生最为大胆的一刻。
  出塞起,他走了十几里,之后又被俺答带着走了三里多,距他眼前七八里的位置是板升,向北再蔓延出十几里。
  而俺答说,板升东西绵延三百里。
  这块土地有多大?
  两千平方公里?
  如果这块土地被他用作修炮台、挖战壕,火炮鸟铳之下,肯定不会比长城好使,但也一样有用。
  还能养羊牧马。
  很长时间里,俺答看着前方远处,久久再转过头,用一样的语气一样的神情,道:“你还是想夺我的地!”
  陈沐仰头大笑,拱手道:“大王慧眼如炬!”
  “你是宣府总兵,为什么一个人过来?”俺答不再深思陈沐上一段话,而直接问道:“难道王崇古连给你派一两百骑从的兵都没有了?”
  “我没让他们跟着,没用。大王在这有多少兵,不下五万。没有十万雄兵随行——”陈沐环视左右,手指胸口,道:“是不能使我安心的。”
  “一两百骑,就像往大海里混进去一滴水,和一个人没有区别。”陈沐摇头,“我能否活着回去,这事并不因我随行兵多而能活,也不因随行兵少而会死,只取决于大王有多在乎把汉那吉,有多希望蒙汉握手言和。”
  “如果大王想停战,我就是烧两座毡帐依然能活;大王不想停战,即使我乖乖巧巧依然会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