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户部不给全饷、工部不给军需、兵部不清兵额,结果就是像如今这样,兵变层出不穷、将帅债台高筑,供饷与用饷部门矛盾越发尖锐。
  究其原因,是因正处在大变革时期。
  明军从生产者,变成国家供养的纯消费者,同时在北方来看,客兵募兵的增加,带来一系列包括武官地位、兵将矛盾的变化。
  这是陈沐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产业,能给宣府解决问题,但治标不治本,同加派赋税一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边军军饷急剧增加的大难题。
  归结根本,陈沐认为还是军士身份才是解决之道,把他们从消费者再带回生产者,关窍还是在明朝最多的军人群体,卫所军。
  “南方卫所一个织丝厂就能盘活,北方不行啊!”
  陈沐从工地看望挨饿受冻的匠人随后又去万全防线监察各卫,同时放间使出塞收集北方情报。等他再回宣府,很有一番感慨。
  沈江肯定是觉得陈沐黑的,不过他也听出陈沐的意思,这位镇朔将军对银两数目很满意,打算今后就以这个定价了。
  新任幕僚赵士桢是好学的很,宣府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新的,起先还怕镇朔将军府的工作处理不好,来了才知道非但不难,而且还有趣的很。
  陈沐给他安排了五个亲兵,一个照顾生活起居、两个识字会算的做书记副手,另外俩人兼任宿卫、马夫、传信,日常工作就是跟着陈将军走走这儿、看看那儿,处处新奇处处有趣,正符合他青年人的好奇。
  “将军在南方卫所,做丝织厂,盘活?”
  “先喝两口水,来人拿纸笔!”陈沐端着温水饮了两口,这才对赵士桢道:“现在的卫所,是死的。说出去是咱有百万大军,可实际兵员呢?基本差个四成是正常现象,算正军六十万吧,这些旗军和他们的家眷,百万人对国家有什么用?”
  “要说是平民百姓,他们所能提供的赋税劳役,远不如百姓;要说是军士,他们在战争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又远不如军人!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能眼睁睁看着卫官贪渎,所有人知道,但谁都没办法解决!”
  将军府差役将纸笔送来,赵士桢正瞪着眼睛听朝野所云治卫第一人讲述他眼中的卫所,原本目不转睛地认真听着,见到送来的纸笔却又不禁将眼神挪了过去。
  纸是上好五色粉裁成斗方,但笔不一样,用的是工匠常用的硬炭笔,只是木片稍显精致。赵士桢不是没见过这种笔,他只是没见过这种笔抓在将军手上。
  陈沐提笔就在纸上写写画画,而且笔迹要比他用毛笔是强出许多倍,他才不理会赵士桢的新奇,接着说道:“现在的卫军,表面上看一年能给两京一十三省供些米面赋税,可实际呢?”
  宣纸上像图案分叉,写着旗军、小旗、总旗、百户、千户等官职名称:“层层盘剥,重私室而轻公室,一个卫普遍耕种田地只有一半,这些田地还不是都能耕种的,在南洋卫,我见过军田被划到海里;在万全我见过军田划在长城外,呵。”
  “不是说划在长城外不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好事,但这和言官说话一样,听听就算了,旗军不敢出塞耕作,那就是屁用没有。盘剥的结果是什么?”陈沐在纸上重重顿顿,道:“四口之家一月发米八斗,旗军养家糊口的米粮都不够,他们拿什么来供给正军?”
  “朝堂上总说一个指挥使没有兵不行,这帮人就养个三五百家兵,好像是能打仗了,大家都免为其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其实呢?一卫指挥使本该有五千六百精兵啊!”
  赵士桢点点头,他也很受陈沐这种锐意进取的心态鼓舞,这就是他跟陈沐来宣府的目的。所谓士人游幕,没几个人是单纯为幕主做事,他们也是借这个过程学习、磨砺自己,用圣贤书中学到的道理见微知著。
  在这一点上,赵士桢对陈沐这个幕主绝对满意,他能学到很多东西。虽然这个将军有点浪费,多好的纸啊!他就拿着炭笔在上头写写画画。
  “明公欲重振卫军,首要在银两,如今银两已有,又该如何着手?”
  “就像陈沐开始说的那句,南方一个织丝厂就能解决问题,但北方不行。”陈沐抬手笑了,“所以要有万全军器局,军器局下属有做军服军被的毛纺厂、做鸟铳火炮的铳炮厂、做刀矛甲具的铠甲厂、训练驯养骏马的军马场。”
  “毛纺厂下属被服,这个是可以给都司盈利的,除供给都司被服的棉衣棉被外,还能羊毛织毛线、毛线织毛衣,再卖到外面;铳炮厂……怎么了?”
  陈沐说到毛纺厂,见赵士桢欲言又止的模样,随即发问,赵士桢有些尴尬地问道:“将军,那羊毛,从哪儿来啊?”
  “你觉得我能吐羊毛不?肯定从塞外弄来,所以我还得去找俺答。”
  “铳炮、铠甲厂需要铁,要有下属的炼铁炼钢厂,所以这次叫来的匠人里有造炉、打铁炼钢的能手,除了他们还有做砖的,开砖窑。景德镇瓷工知道怎么耐火、也知道怎么升炉温,万全用他们的技艺炼铁炒钢。”
  单单这个谈不上多优秀,但如果把车床攒出来,加工上就不一样了。
  “这个在供给军用后,也一样能为民用赚些钱财,这些钱能反哺马场,马是花钱的东西,但必须要弄,以后还指望着这给我改良马种呢,西洋有高头大马,它们能拖重炮。”
  赵士桢听得蠢蠢欲动,眼下陈沐手上活儿多得无数,显然他来的正是时候,陈将军说这些总不会是没意义的显摆,总有大任交到自己身上。
  结果陈将军挥手下一句就把赵士桢噎了回去。
  “这些事你都帮不上忙!”
  没错,陈将军就是没意义的显摆,借由显摆给他自己整理好思路。
  “不过眼下还有另一件事,这事确实需要你去办。”陈沐看着失望的赵士桢笑了,道:“我要给内阁与皇帝上书,在万全都司办讲武堂,训练小旗以上、指挥使以下的将领,手本已经写好,你来誊写一份。”
  赵士桢耷拉着眉眼看向陈沐……还说让我来不是替你写字的!


第83章 构图
  讲武堂嘛,袁宫保的东西,陈沐觉得名字很好,借来一用。
  旗军战力低下的另一个原因陈沐在清远时就知道了,下级军官军事素养太差,即使在百户一级,知道如何指挥作战的都是凤毛麟角。
  没有家学渊源就没有学习渠道,只有在生死之间慢慢体会,这种效率多低?
  可办军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南洋一直想做,但即使到他离开南洋卫都只是把军校限定在军学之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框架,因为南方战事不如北方紧迫,即使是张翰都不会支持他大办特办。
  但北疆不一样。
  从皇帝到大臣,都深受北方威胁的苦楚,而且在北方将官地位是明显要比南方将官地位高的,比方说如今北方加总理衔的两个官员,分别为蓟辽总理戚继光、宣府总理陈沐。
  他是练兵总理,练将校自然也是其分内之事,这不是在南方单纯一个指挥使或者都指挥使就能搞定的事,但在北方他能。
  除了禀报内阁,在这件事上他还耍了个小心眼,在直达宫廷禀报皇帝煤事谈成,内官与王崇古姐夫说一年能岁入三十二万五千两,其中八至十万可入内库的书信中,他把这些银两要花在什么地儿以及前景向皇帝汇报了一遍。
  这前景与花钱的地方,自然就有其要开设讲武堂的意思,同书信一同送去的,还有沈江先期垫付十六万两千五百两中的四万两千五百两。
  点派家兵步骑千人,由原旗军统率隆俊雄、原蛮獠军统率向飞一同押送至京,估摸着车马进京,陈沐在衙门里好好洗了把脸——估计车马进宫一个时辰后,言官的斥骂也就该到了。
  向飞是跟着白七一块来的,他是永顺保靖地方的土人首领,被白元洁招募麾下,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又随白七一道送到陈沐手下听用,白七把他们带过来,陈沐就没让他再管蛮獠军的事,转去率领从老王那接手的骑兵队,这支家兵就直接受向飞统率。
  陈沐的两千家兵构成简单的很。
  五百南洋卫旗军,一支使用最好的火枪、最好火炮的部队;
  五百蛮獠军,除五十杆钢刺重铳外,其余四百五十人皆为冷兵器,熟悉山地、河流作战,作风强悍但对火枪火炮并不熟悉,也是步兵。
  五百斥候骑兵,在拒马河受损三成,回到宣府后募兵补足,战马配齐。既不如蛮獠军勇敢,也不如旗军善战,比较上面两支部队除了四条腿跑得快,没有任何优势。
  最后五百人的成分就复杂了,有一百陈沐从南方带来的家兵,作战经历不多,他们是陈沐的近卫,经常担当传信、仪仗、护卫、传令之类的使命。还有四百人是从拒马河之战的矿工里挑选出的施工能手,算是陈沐麾下的工兵,也担当辎重任务。
  四部家兵,能构成基本的作战单元,应付战场上出现的各种麻烦。
  宣府近来热火朝天,正月一过,地上冻土随之消解,宣府西南永定河流域的军器局工地再度开工,由总设计师陈沐监督、从南洋卫乘船赶来的关尊班也到了,依照香山军器局的格局,加以扩大在永定河流域施工。
  不过因接近春耕,军余都要开始忙农事,主要由家丁里的工兵队和赶来身体良好的匠人工作,进度缓慢。
  关尊班来的可不像那些普通匠人,穿着破衣烂衫千里迢迢赶来小命儿都丢一半,这位是陈将军重用的大家匠,陈沐给的俸银就多,从肚子被炸膛划个豁口捡回条命起就很受陈沐重用,在南洋一听陈沐召他,屁颠颠就跟着漕运送炮的船来了。
  一路都没受委屈。
  一来就接受督造万全都司军器局的大工程,关尊班听着陈沐的命令眼都直了。
  万全都司军器局的摊子支得太大!
  同这相比,南洋卫军器局就是个小玩意儿,单单用工,这边就比南洋卫要多十倍不止。
  毕竟南洋是个卫、万全是都司。
  先实地考察沿线河流情况,根据流速把地址向北挪了七里,带着从南洋卫赶来的几个手下工匠,三天三夜没合眼把构图给陈沐赶工出来,这才算睡了个安稳觉。
  等他睡醒,就开始火急火燎地给陈沐介绍构图。
  “将军调来那么多匠人,有这上千各类大匠在,再加上各个卫所的军匠,至少两千多匠人和接近三千的学徒,首先要修屋舍,工匠的主要屋舍在中间与河边,离铳炮、铠甲厂近。”
  关尊班说着笑道:“估计匠人会有些不习惯,天下把匠人聚在一起做活的,除了几个大厂和咱南洋,别的地不多。”
  陈沐点点头,也就朝廷命令的诸如宣化铁场、再就是北京的一些皇家大厂是集中匠人劳作的,其他地方大多还是小作坊式生产,他说道:“他们会习惯的。”
  “屋舍可惜分两批修,先修河边,修好能住,木工铁匠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属下是这么想的。”
  关尊班兴致勃勃,道:“他们先用屋舍制小的水力锻锤、钻床、锯木器具,先打铁件和木件,一旬之后如果需要就能给将军做鸟铳,平时也能方便后续用工。”
  “北疆鸟铳不急,多长时间能开始造炮?”
  “两个月,如果料足,四月初就能造出第一批炮,这次从南洋过来带了炮铁模和熟练炮匠,只要炼炉造好就能铸炮。”关尊班说着朴实地笑道:“北疆能造咱的铳和炮,南洋卫压力也轻松点,那边现在主要是造船和造炮,旗军的兵甲都配齐了。”
  四月初,陈沐对这个时间很满意,点头道:“铁料是绝对足的,现在不用像过去成日想着把东西卖了换铜铁,现在咱能直接从户部调铁了,都司的矿也都收回来,不用担心铜铁料。”
  “那就好那就好。”关尊班听着陈沐豪气地说可以从户部调铁,摇着头叹气感慨万千,“过去多难啊,还得靠给人做工把铁换来,对了!将军说那个蒸,蒸汽机,家父做了半年,现在已经在南洋转起来了。”
  陈沐直接省略过小匠人身份地位提高后措辞上称老关叫家父,瞪大眼睛问道:“转,转起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蒸汽机啊,气推着一个轮转得飞快,将军不是一直想用那个替水么,确实劲儿挺足的。”关尊班说着拉陈沐往他的屋子走去,边走边道:“就是容易炸,来的时候家父还想着怎么让它稳下来,我带着图呢!”
  早上好!


第84章 家匠
  从构图上来看,关尊班所言不虚,南洋卫的蒸汽机确实转起来了!
  虽然也只是转起来,容易炸掉是因为不知道气压何况也没有泄压构造,没有冷凝、没有添水泵,依然不能投入使用。
  但陈沐觉得自己很伟大、关元固也很伟大。
  在这个世界的隆庆五年,或许是隆庆四年冬?明朝匠人关元固制作出第一台蒸汽机。
  哪怕不能投入使用,但关元固迈步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这恰恰是对陈沐来说最难的地方,他知道蒸汽机是把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但他不知道是如何转化的。
  现在最难的一步已经被关元固做好。
  剩下的问题就只是再向前进步了。
  见到构图的当日,陈沐提笔写信派人快马传送南洋,请白元洁派兵好生看护关元固的心血,并向关元固提出下一步问题。
  虽然他不会造,但他有一双能看出毛病在哪儿的眼睛。
  比方说活塞之间还不紧凑,这种问题要他在北方弄出更好的钻床来解决;陈沐给关元固的任务就是把简陋的蒸汽机再进一步,把蒸汽冷凝回流、思考添水泵如何运作、怎么测试内部压力并适当泄压。
  陈沐知道,这已经超出古代匠人的能力了。
  他们有极强的专业技能,也有独特的奇思妙想,不过做出蒸汽机后再做点没什么进步的小改良就已经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而陈沐给出的问题已不是这些才能所可以解决的了。
  但陈沐能给出问题的方向,如果让他们自己找,当然找不到,别说没有解决方法,就算有解决方法也想不到哪里有问题,更无从下手。不过这些事在陈沐给出最正确方向之后,最难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大量测试,把蒸汽炉规格与水量定下来,可以在外壳嵌一块水晶来看水量,测试水消耗时间。加几个阀门,水量低于阀门,外部阀门打开引水、并释放炉内部分压力。”
  陈沐在信里是这么写的,同时还附送给关元固一份虹吸原理的构图,让他在南洋试验。
  他不着急,三年五载甚至说一辈子他都用不上蒸汽机,但这个东西只要出来了,只要能投入实际使用并面向整个天下,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妈的,真的心累!
  看着骑手远走,陈沐重重地叹了口气,他也想办个学校,挂着格物的名堂教学生些什么物理、化学,搞出一大堆科学家,弄不好现在都能造飞机了——可他哪儿会什么物理化学?
  他会的物理,是炮弹出膛能把城砖打碎。
  他会的化学,是火药点燃能把炮弹推出去。
  由此可见陈沐在物理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论炮弹出膛轰碎二百不外什么东西,给他一门炮没人做的比他强;但要说化学?他还没个古代匠人懂得多。
  他的匠人正在除银存金。
  因为陈沐想早些让皇帝见到成果,所以向沈江要银两要的急。沈氏虽是豪商,一时半会凑出十数万银两也绝非易事,因此收了市面上很多金银。
  单纯银两已经不够了,还给陈沐送来八千多两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