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狭小的葡萄牙与西班牙,除此之外,人们对大东洋一无所知。
  沧溟宗,意为最大的海洋,是明人对太平洋故有的称谓,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又如何确定它是最大的海洋,今时明人已无从知晓。
  人们更不知道,陈沐要在沧溟宗这片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做什么。
  高大红墙下,陈沐用片刻组织语言,对万历答道:“四军府的设立皆为富国、强军、乐民,这需要巨量的铜、银、金,以及巨量各类资源,四军府的主要目的即使为朝廷运来大量财富与资源,操练兵马保护贸易,也让这些兵马在更危险的天下环境中为朝廷所用。”
  “更危险的天下环境。”小皇帝抿抿嘴,抬手挠了挠鬓间问道:“靖海伯以为,大东洋对面的夷人,比北虏更危险?”
  “各有各的风险,北虏凶猛且占据地利,胜则大掠败则四散,化整为零很难追击,朝廷的马不够好也不够多,只有他打我、没有我打他,北疆漫长防线耗费朝廷许多精力财力;海那边的异国,他们的优势则在与我完全不同,像中国一样,不断进步,这是臣以为他们最危险的地方。”
  “北方的敌人和我中国祖先打了上千年,这是地缘决定的,在战争中我们一直进步,他们的变化不大,秦朝时北方敌人是骑马放箭,现在还是骑马放箭,我们用过战车、用过骑兵、用过步兵、用过长矛、用过弓弩、用过火铳,现在使用火炮。”
  “在漫长的战争中,形成今日这样的局面,周围永远落后,向中原学习,中原则在四顾无敌后沉迷享受,直至周边国家学到东西,积攒力量,进攻我们,以求入主中原。”
  “与他们的作战中,最艰难的是维持我们的强大,现在使用更好的军器,但相信陛下也看出来,北疆是依靠一批在南倭北虏中历练出的优秀将领撑起实力,并非朝廷兵员、将领才能比明初时强,只要能维持中原王朝的强盛,就能压制四方,盖因文化相通,他们跳不出这个圈。”
  当陈沐与万历对话时,总是不自觉地代入进一个老师的语境里,而万历似乎也因道德经的教育而接受这样的对话方式,当然他也没忘记自己是个皇帝,一手藏在大袖里的小手儿端在肚上,别管听懂没听懂,都矜持地颔首回应。
  皇帝小老爷还是认为自己大部分都能听懂的,即使有一些听不懂,那也没关系——作为神中年的弟子,他经常要面临这种听不懂对方到底在说啥的困境,这种时候只要点头就好了,拿自己能听懂的地方疑问一句,就能做出‘陛下聪慧似神人,可举一反三矣’的效果。
  通常老师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说,至少张居正是这样。
  所以万历养成了这个习惯,他问道:“靖海伯是说,欧罗巴诸夷与周边诸国不同?”
  “正是,不同的地域上千年独自发展,形成不同的文化,即使有些技术辗转万里流传回传,但大体上全然不同,当今之世,谁学到更多,谁便更有优势,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了;而在谦虚好学上,显然我们更有优势。”
  陈沐说到这,才终于结束陈老师的授课教程,拱拱手道:“臣请天津建北洋衙门,是为练骑兵与督筹后勤;任东洋大臣,则要渡海至南亚墨利加,接收条约中朝廷在西班牙的租借地,并为朝廷甄别在欧罗巴诸国的文化、科技中,什么对朝廷有利,带回来。”
  小万历还是颔首,眼看已走近乾清宫,他十分认真地看着陈沐的脸,神情不似少年,带有几分斟酌问道:“靖海伯,朕常受老师教导,也多闻朝臣劝谏,就像在钦天监,当朕提起你打算让人测量天下时,那监正最先说的不是别的,是祖宗之法,除钦天监外常人不得度量天时。”
  “为何朕从未在你口中听到过祖宗之法?”
  周围已经没有别人了,陈沐眯起眼睛笑道:“但陛下一定在臣口中听到过核心利益这个词,在臣眼中,这个词与旁人口中‘祖宗之法’没有分别,朝臣有为国者、有为己者,也有既为国也为己者,根据他们不同的目的,陛下可以甄别他们不同的核心利益。”
  “当核心利益被别人触动,就会产生攻讦,而在大明,攻讦一个人最好的手段便是拿祖宗之法四字压下来!那是驱逐前朝的太祖皇帝之法,没人可以违抗。”
  “你是在教朕帝王心术。”万历大概是刚从张居正那学到帝王心术这个词,运用起来还不是很熟练,他有些感悟地说道:“所以老师定考成法,便总有朝臣以变了祖宗之法压下来,老师再自开国之初的法令中找到仰仗还击?”
  听万历这么说,陈沐真的是觉得张阁老辛苦了,不过他甚至还知道后续呢——能用祖宗之法砸回去的,张居正就砸回去,实在砸不回去的,也用权势与智慧砸回去了。
  但他不愿在这座看似密不透风实际四处通风的紫禁城里说起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说好说坏都会得罪人。


第19章 攻玉
  陈沐摇头道:“阁老的革新,因臣久处海外,所知甚少。不过臣以为一切应以国为重,毕竟今世事与太祖皇帝之事已有差别,至少太祖、成祖之时,明军可北逐元寇于大漠,如今我们在塞外做不到。”
  “就像前朝《授时历》用得不错,但其误差多年积攒,用上百年,便要重新测量订正差池,定名《大统历》,故节气可知,仓禀可足。《诗》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那个时候的人就知道这个道理,何况现在呢?”
  小皇帝更加疑惑了,问道:“那靖海伯是不支持祖宗之法的说法咯?”
  “并非如此,臣认为大明开海是对的,每年为国朝增益数百万两,既然是对的,谁要是在朝堂上用祖宗之法定不征之国来寄望禁海,臣一样会拿出先帝诏书的祖宗之法来予以还击,因为大海,在臣眼中就是大明的核心利益所在。”
  “太祖皇帝制《大诰》,其中惩治贪官要以剥皮实草之刑,后来太祖皇帝也没用过,但贪钱百贯凌迟、贪赃害民枭首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将那些喊着祖宗之法的官吏彻查一番,他们敢吗?”
  小皇帝笑出声,问道:“靖海伯敢么?”
  陈沐笑了笑,气矮三分,道:“臣送过礼物,也受过礼物,不过贪朝廷银两?臣敢让人查,南洋军府一应收支皆有去处,尽数用在军备与国中,对臣来说,需要银两赚就是了,比贪赃、剥削,来得容易。”
  “朕不是查你帐的,朕已经到能算清账的年纪啦。”
  小皇帝显然心情不错,拍拍手舒舒服服地围着陈沐溜达小半圈,抬起左手两个指头,右手板着道:“海外运银,原本是没有的,你出海,有了,就算当中多有损耗,朕还是赚了!”
  看得出来,小万历对财务很感兴趣,尤其算账……可能也就隆庆与万历这段明朝财政特殊时期,才会让富有四海的皇帝对财务感兴趣。
  “不过既然你敢说出来,那朕就赦免你啦。”说着,小皇帝又不知想到什么,居然带着些恨意挤起眼来,道:“你可以贪财,也可以教朕道理,但目的是什么,就要跟朕说什么,别像那些人一样,即使是好意,心里想着借日食发挥规劝朕,却说日食是昏君之相。”
  “朕乃天子,便是尚且幼稚,也不能被人当傻子,你就是贪了再多银钱,朕知你有才能一心报国,倘朕问起,你据实相告,都可赦免。切莫欺瞒,臣不欺君,君不欺臣,朕最恶欺瞒!”
  陈沐能说什么,他觉得小皇帝对朝臣的经济状况还是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的,他拱拱手道:“臣多谢陛下。”
  “好啦,事情都是你们做,听老师说工科道员已经去天津修造北洋衙门,靖海伯也要过去督造,到时候就要再出海。老师常说臣为君分忧,明君也要为臣分忧,可朕没什么好做的。”
  “靖海伯懂那么多事,懂不懂如何治国,朕又该如何甄别朝臣他们的那个……”小万历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最终蹦出四个字来:“核心利益!”
  核心利益这个词不易被皇帝理解,主要在于这个词古籍里确实没出现过,不过好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把玩核桃,相对还容易一些,这才被小万历记下。
  “在下会很多,但不会治国,如今名相在阁,朝中诸臣在治国经略上都比在下强得多。”
  “一点儿都没有?”小万历刨根问底,“朕想听你说不一样的,比圣贤书更细。”
  这一刻陈沐想仰天长笑……他懂个屁治国呀!他和那些专精治政的官员之间的区别,不亚于兽医与医生。
  不过为了自己今后考虑,陈沐没有再拒绝万历的求知,道:“治国臣没什么好教授陛下的,陛下想做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想成为怎样的皇帝?
  这世上从来没人这样问过他,冯大伴只知道说他要做个明君,这与母亲李太后的意见基本一致,而老师则一直在教他如何做个明君……但是从来没人问过万历,他想做个什么样的皇帝。
  尽管这样给万历选择权的问题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瞬间成长了,但事实上也只在这一个瞬间,他摊开小手道:“没人教朕如何做个庸主,朕只能做明君,靖海伯也说过,朕与大明正逢此代,自然要做让九州共贯六合同风的明君,做大明的中兴之主!”
  陈沐点头示意皇帝他知道了,他停下脚步,皇帝也停下脚步,其后跟随的宦官与锦衣惊讶于他的大胆,但没人会多说什么,在众多与皇帝单独闲谈的朝臣中,他们只见过张居正会在与皇帝同行中停下脚步。
  陈沐对此并无意识,一大一小止步在乾清宫前广阔露台,他说道:“陛下生逢此代,哪怕什么都不做,只要朝廷维持正常运转,大明近十年都将是国力鼎盛之时,张阁老才学为世间少有,更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名相,只要听从他的教导,明君不难。”
  “但要想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做大明承上启下的中兴之主,这很难。”陈沐抬抬手又指指头脑,最后手定在心口,道:“武臣是陛下握铳的手,文臣是陛下治理天下的手,仅有这两样就能治国,但天下的本身,陛下不能忽视。”
  “天下的本身,武臣与文臣?”
  “不,握铳的手是武臣,但铳不是;治理天下的手是文臣,但天下不是。”
  “臣练兵出身,对维持士卒的战力用过许多手段,为他们准备最好的餐食、尽可能提高战功赏赐、施行最严厉的军法,都有收效,但若说对旗军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两样——效忠皇室为家国而战、以及官兵一体官民一体的制度,这两样,都是荣誉。”
  小万历眯着眼睛,说不上是疑惑还是顿悟,喃喃道:“官兵一体、军民一体?”
  “官兵同吃同住,不是近百年来说的一个时间吃,而是臣吃什么、将校便吃什么、旗军便也吃什么,或者反过来说,因为旗军吃这些,所以陈某吃的也是这些,没有特例;军民一体,则是在驻营地方不得干扰百姓之外,百姓需要军队便有义务去帮忙别管是治病救人还是渡厄解困,而非过去借老乡脑袋去领个军功。”
  “这天下的本身是百姓,官是百姓、商是百姓、匠是百姓、军是百姓、民更是百姓,陛下所需做的,臣以为便是体恤民情了。”陈沐说着拱手抱拳道:“至于国中那些天下皆知的积弊,还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一定能在海外想出解决国中积弊的办法!”


第20章 让路
  万历三年,四月十二。
  身为北洋重臣的陈沐率众离京,乘巡船一路启程去往天津。
  巡船是运河上巡漕御使及官军所乘船只,其实陈沐搭乘操船即可,不过正赶上春来漕运繁忙,陈沐一行虽行李不多,却有数匹战马,便干脆乘官船缓航,
  船不算大,除了他们与船夫外便是漕运衙门派遣的一哨护持官兵,分乘其后两艘巡船,既执行其在运河上的职责,也要将陈沐安全送抵天津卫。
  漕运船舰在正统时为一万一千七百艘,过去都是西南采木运送至山东临清、淮安清江修造,后来因地制宜,由参与漕运的卫所、提举司、民间自造,为明确责任,各有字号,卫所造为军字号、提举司为运字号、民间则为民字号。
  比方说陈沐这艘船,就是一艘在天津卫造的军字号官用巡船。
  “常吉,你知不知道沿岸官道那些每隔一段便有役夫举火施工,那是做什么的?”
  自北京启程时天色还尚早,转眼天色便已暗下,陈沐离京便将蟒袍收了起来,换上平常所着将帅胸甲,靠在船舷指着岸边对赵士桢问着。
  刚入春还没多久,员外郎赵士桢便拿出折扇骚包起来,不过好在他脑壳没坏,只是拿在手上倒没有真去扇风。
  听到陈沐问话,船舱里伏案作画的赵士桢探头探脑地钻出来,对陈沐笑着摇头道:“不知道。”
  “那是电线,阁老发了徭役,要沿运河周边百姓搭设电线杆,电线杆是我设计的,为今后急递铺传送电报准备的。”陈沐说的轻松,他把自己脑海里大多电学发展趋势都编撰成书,别管自己会的还是不会的,都交给这个时代的人去制作、发展,反正他也没指望这玩意帮他挣钱,他摊开手笑道:“现在我也不知道进展到什么地步。”
  “不过我听说,虽然合适的电机还没做好,张阁老就已经让戚帅做了一套密文,用于今后电报。”
  “这条线一样会修到天津,或许等我们从亚墨利加归来,就能用上电报了。”
  赵士桢对电报没太多期待,他更感兴趣的是他们去天津做什么,有这么一只无聊的陈沐打扰,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继续安心绘画运河景,干脆在船板上伸个懒腰,对陈沐问道:“帅爷,为何我等要去大沽,而非天津卫?天津三卫不是已受北洋军府节制了么?”
  陈沐看了一眼赵士桢,道:“天津卫事务繁忙,在那边练兵不好。”
  “这是去往京城海运漕运银粮要地,自海口入卫河是海运、那边守着大运河是漕运,自古机要。由上至下,锦衣卫南镇抚司衙门、天津兵备道衙门、盐运都司衙门、巡盐部院、户部天津分司衙门,还有掌管军务军纪的清军衙门、海运的总兵和漕运的总兵。”
  “在诸般事由上,他们许多衙门的职务本身就有重合,现在又与新设北洋衙门职务交叉,不如跳出来,有事直接给城里下令,就不要去给繁华的天津城捣乱了。”
  天津是个好地方,这个名字来源于明成祖靖难率军渡过这里,回来时定名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百姓多为成祖靖难自南直随军移民而来,故津门言语与南直隶近似,天津卫指挥为倪氏第八世指挥使倪家荫、天津左卫赵氏第九世指挥使赵克忠、天津右卫梅氏第八世指挥使梅时,三卫长官的世袭自永乐朝便没断过。
  赵士桢叹了口气,道:“学生还觉得在天津城挺好,去那荒郊野地再立城磐,又要费上三四万两银去。”
  “三四万两哪儿够!”陈沐笑了,环顾左右,这才对赵士桢轻声道:“离京前我已派从骑传信南洋,将需要货物随京运送来,但不知能否赶上京运,若赶不上,便要多侯上一二月,加派战船,金银货物,值二十万两吧。”
  “二十万两!”
  赵士桢目瞪口呆,他小声问道:“陈帅要在天津待多久?咱不是到这运筹辎重调拨兵马,待兵船一来便启程去亚墨利加?”
  陈沐笑着摇头,没看出来小员外对渡海东洋有这么大兴奋劲:“去不了,航线未探,哪能直接发大军过去,现在我们手上只有西班牙人给你的航线,那航线是真是假还未去试,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